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用戶68508595054


面對孩子做錯事、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一下子就火山爆發,對著孩子河東獅吼。


殊不知,這樣做,不僅父母傷身體,而且最重要的是無形之中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大的危害。


1、經常被父母大聲吼罵的孩子內心很自卑,覺得在父母眼裡一無是處,很容易否定自己。


我一個朋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儘管很努力也很優秀,可是她總是低著頭,覺得自己哪都不行。


從小,只要一點不如她媽媽的意 ,她媽媽就會不分場合地臭罵她一頓,造成了她如今不自信,缺乏安全感的性格。


2、常常被父母大聲訓斥的孩子更容易撒謊,看眼色行事,做錯事,害怕被父母責罵,就隱瞞事情真相。



3、孩子容易脾氣暴躁 ,著名主持人董卿說過: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去做什麼樣的人。


沒錯,孩子是父母的複印機,今天父母隨時對孩子大聲叫罵,明天孩子長大了也會轉身對著他的孩子大吼大叫,對著已經年老的父母也是一樣。


4、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每天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擔心自己哪做得不好會點燃父母的火爆脾氣。長久下去容易引起心理疾病,也影響孩子身體的正常發育。


其實,很多家長也明白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危害,可就是道理懂了,還是做不到。


經常看到朋友圈裡父母發一張孩子被自己罵哭的照片,旁邊配上字說後悔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我也犯過類似的錯誤,看著女兒在一抽一噎中哭得睡著,眼睫毛上掛著淚珠,恨不得抽自己兩巴掌。



幸好我是偶爾犯,也會深刻檢討自己。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蹲下身來,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即使是孩子做錯事了,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去尋找原因以及怎麼去改正。


對著孩子發脾氣不是父母的本事,恰恰是無能的表現。


有書課堂


我朋友萍的脾氣不好,加上工作生活的焦慮,動不動就衝孩子大吼大叫,每次孩子都是不說話手足無措的站在那裡,過度對孩子吼叫,直接導致孩子形成三種極端的性格


第一、膽小,內向

面對父母的吼叫,孩子一般的反應就是手足無措,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被訓斥,或許在孩子眼中極為平常的行為,確是父母眼中嚴重的錯誤。

被吼叫的孩子無法正確的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從而在做每件事都會不自信,形成膽小的性格。

第二,脾氣暴躁

父母經常吼叫的孩子,有的會被父母的情緒傳染,也會變得脾氣暴躁。

鄰居一茜就是這樣,我女兒和她玩的時候,動不動就會生氣,一言不合就大喊大叫。有一次一起玩滑板車,兩個車撞一起了,一茜就大喊起來“你怎麼看路的?”

其實都是很平常的事,可是一茜卻不依不饒。其實我這個我理解,一茜的媽媽也是動不動和一茜發脾氣。

正所謂“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這個道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

第三,性格倔強

在孩子叛逆期對孩子吼叫,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

我堂弟就是這麼個例子,記得有次去堂弟家玩,堂弟家裡正好有人送了瓶罐頭,那時候九幾年,罐頭還算奢侈品,堂弟高興的想和我一起吃。

可是叔叔卻吼了一句“你給我動試試的?”堂弟偏偏要打開,看到堂弟不聽,叔叔更加生氣,對堂弟又一頓吼,可是越吼,堂弟越不聽,那年堂弟12歲。

一直到現在,堂弟都快30了,每次叔叔說什麼,堂弟就和他對著幹,特別的倔。

人的情緒就像是彈簧,給的壓力越大,反彈的力度也就越大。


雨媽育兒之路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受邀回答你的問題。

確實,很多爸媽都想著當一個溫柔、和顏悅色的爸媽,可熊孩子一旦熊起來,或者不熊就是不肯好好吃飯……都會讓爸媽失去耐心,不得不衝著寶寶大吼大叫,然後事後後悔。

對寶寶的影響一般有這幾個:

1、 因為恐懼而害怕,長久下去容易膽小。

2、 來不及反應,會降低寶寶處理事情的應急能力。

3、 容易沒有自信。

4、 逆反心理,更不服爸媽管教。

5、 覺得受到了侵犯,沒有被尊重感,缺乏安全感。

6、 容易變得有攻擊性,脾氣越來越暴躁。

7、 影響親子關係甚至大人之間的關係。

如何緩解:

1、 在發火之前先默唸幾遍“親生的”。

2、 還是不行先離開幾分鐘,過幾分等情緒平靜了再“回到現場”。

3、 先聽寶寶怎麼說,為什麼會這樣。

4、 如果確實是寶寶的問題,教育之外,適當的懲罰還是要有的。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大吼大叫,通常是當父母“著急”、“憤怒”、甚至“難過”、“悲憤”等時一種情緒的表達。比起直接用語言告訴孩子自己正處在“情緒不太好”的方式,有很多不好的影響。

大致有以下幾點影響:

1、 孩子們無法體會到大人的情緒,無法理解大人的難處。大吼大叫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感覺到害怕,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我們的表情和語氣上,反而更加無法注意到我們說出的“內容”。

2、 孩子的安全感會受到損害。自身情緒不穩定、容易控制不住的父母,孩子會對這樣的爸媽有害怕的心理,這種父母情緒的“不確定”會加重孩子內心的不安。

3、 處理情緒的能力弱。情緒能力也是父母需要教給孩子很重要的能力,而父母自身控制情緒能力弱,也無法成為孩子的榜樣。

4、 經常被大吼大叫對待的孩子,容易發展成以下兩種與人交流互動模式:

一種是謹小慎微,害怕犯錯。

經常因為犯錯被吼叫的孩子,會不敢犯錯,漸漸發展成謹小慎微不敢嘗試的行為模式。同時也缺乏界限感,容易被別人侵犯。

另一種是對別人大吼大叫。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社交練習場,在家庭中經歷“大吼大叫”模式的孩子,有一些會把這樣的模式複製到跟同伴的相處中。缺乏社交技巧,不容易受到夥伴歡迎。所以這種行為是不提倡的,希望每個父母都可以好好善待自己的孩子。


超級育兒師蘭海



常言說:“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是最無能的表現”。

長期在這種環境,孩子有兩個極端:

1、脾氣暴躁,容易激動,心靈會產生怨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孩子們都會學習效仿,效仿你大吼大叫,久而久之會形成暴躁的性格。有的孩子還會有暴力傾向


2、害怕、膽小,自卑嚴重。

有的孩子本就膽子小,你對他大吼大叫,他就會更害怕,孩子長大後,也會膽小怕事,難當大任。

所以,父母對待孩子一定要溫柔對待,遇到問題,我們要靜下心來,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的情緒,包容孩子,心平氣和的跟孩子交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原困。


大伽貓


作為父母都知道吼孩子是百害無一利的,可只知道有影響有危害,你那些影響你知道嗎?

孩子的出發點都是相同的,為什麼因為家庭和環境的不同,孩子之間竟有那麼大的差異。

經常吼孩子會對孩子有以下危害:

1.注意力不集中

經常被父母吼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平時想安靜做一件事情。還沒有集中精力就容易被打擾。所以孩子不敢很投入的去做一件事情。他要時刻出於警惕狀態,怕一出錯有被吼。

2.不自信、放不開

孩子經常被父母吼叫,總感覺什麼事都做不好。在還沒有做這件事的時候,他要把可能存在的問題在腦海裡羅列出來。要為自己左不好找好藉口。做任何事不敢傾聽心裡最真實的聲音,總在迎合著別人的口味。這樣的孩子還比較喜歡察言觀色,通過觀察別人的臉色來考慮事情。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沒有判斷和決策能力,沒有主見。

3.膽小

經常被家長吼叫的孩子膽特別小。因為怕有些事做不好,爸爸媽媽會不要他。這樣的孩子特別的害怕孤獨,經常會一個人發愣。如果看到家長吼叫,嚇的站在原地不敢動。等你氣消了,他會討好性的向你索要擁抱。

4.社交能力差

因為經常看父母和他的交流靠吼,他會把吼叫當成和別人交流的方式。他對別人吼叫,會被小同學解讀為惡意的行為。小同學會拒絕和他做朋友。以後在孩子的心裡會有陰影,會自卑孤僻,不願意與人交流。

我們的爸爸媽媽們要調整好心態對我們的寶寶們,讓孩子們擁有積極的態度、樂觀的性格和健康的思想。

頭條號:健康媽寶成長記 兩個男寶的媽媽 小夥伴可點擊上方紅字關注


自由的笑w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句話,“有一種暴力,不能給孩子帶來傷痕,卻在他心裡投下了永不磨滅的陰影”,說的就是語言暴力。


曾有人調查過進少管所的孩子,他們對童年的記憶是在親人的吼叫、謾罵中度過的,父母那他們笨,豬腦子,白痴,怎麼不去死。久而久之他們心裡充滿了陰暗的力量,消極、極度自卑,當某件事或某個人觸碰到他的痛點,就會讓他們失去控制,用暴力解決問題。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被父母的吼叫過,在上一輩的影響下,我們對孩子的不聽話也會用吼叫的辦法解決,因為這招最管用。可是,卻忘了我們曾經被吼叫時的尷尬無助和難過。


還有就是,吼叫並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問題,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們還是會犯,次數多了,甚至會忽略父母的吼叫。等再長大一點,他們就會反抗,用父母對付她的方式反抗。

經常對孩子吼叫造成的後果比你我想象的還要嚴重,所以,請用平和的方式對待孩子。


我是濤媽,希望和各位媽媽聊聊育兒的趣事,有興趣的關注我吧。


濤媽育兒漫畫


大家好,我是方方

生活中,孩子不聽話,有些父母都會用言語,或許暴力來懲罰孩子。其實這種教育容易導致孩子有童年陰影。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種能讓孩子容易接受,又不會傷害她們的方法


1、規勸

不要用大聲去壓住或許威脅孩子;更不能大聲訓斥孩子的不是;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2、罰坐

處罰孩子時不要坐正大門,限制處罰時間,處罰完之後,讓孩子說出今天被處罰的原因。

3、幫忙做家務

要讓孩子學習清理和養成整潔的習慣。父母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訓練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習慣;問問孩子在幫忙家事學習到了什麼。



4、沒收心愛的東西

告訴孩子要將亂丟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鬧,否則立即沒收心愛的東西;事後讓孩子說出為什麼犯錯,並且告訴寶寶媽媽生氣的原因。父母只要撐握以上4點,這樣教育孩子也沒那麼吃力了,好了,今天分享就到這裡了


方方愛生活


其實作為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時候孩子的行為難免會讓父母生氣,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動手。

因此我想先告訴各位家長,孩子是具有特殊的學習規律和特點,並且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對於事物的認知也是有限的,所以家長需要做到應該是正確的教育與引導。

那麼如果長期的對孩子大喊大叫,會對孩子造成以下幾點影響。

第一:因此缺乏自信。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大喊大叫,對於孩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缺乏足夠的自信心,孩子會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越是這樣孩子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然後陷入惡性循環。這對孩子的以後也是很不利的影響。

第二:導致性格懦弱。

家長長期大聲批評孩子,還容易對孩子的性格產生負面的影響,例如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懦弱,在以後遇到問題或者困難容易產生畏懼以及抗拒的心理,並且容易退縮,缺乏應有的擔當以及強烈的責任感。

第三:引發叛逆心理。

而有的孩子則可能出現叛逆的心理,疏遠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甚至和家長對著吵,還有可能離家出走,這些都是因為這種不當的教育方式所引發的。因此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是相當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裡面每天都會發布關於幼兒教育的文章,謝謝。


李夢龍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長,給孩子造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下面我總結幾點。

  第一,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很容易讓孩子缺乏心理安全感。孩子對父母的心理依賴自出生就產生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依賴會逐漸降低。心理依賴是維繫親子關係的重要紐帶,而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心理依賴背後隱藏的是孩子需要心理安全感,常常對孩子動怒,後果是孩子情緒也極端不穩定,且偶爾有極端負面情緒。

  第二,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錯誤的認知和分辨。很多年輕父母常對孩子不聽話,或者頑皮淘氣,製造點小破壞而非常氣惱,結果忍無可忍後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甚至還甚者對孩子大打出手呢。這樣做的結果,很容易讓孩子不知道到底因為什麼錯了,反而會在被訓斥和責罰後很委屈很難過。久而久之,孩子的認知就呈現混亂狀態。

  第三,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很難讓孩子建立內心的秩序感。無理制止孩子與孩子無理地頑皮打鬧,道理大同小異,都屬於盲目的行為表現。特別是家長作為父母,如果不能通過依據家庭生活作息時間表來培養孩子生活節奏感,就很難讓孩子建立起內心的秩序感。只要孩子缺乏秩序感,就容易該做事時磨蹭拖拉不願意去做,這反而會讓父母更加生氣,簡單粗暴地訓斥孩子。時間長了,家長根本無法正常管教孩子,導致失控。

  第四,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很容易讓孩子也學會父母的行為方式。我經常要面對類似的孩子,往往聽不進別人的話,更不要說講道理了,自我意識非常強。甚至有些時候連對與錯都分辨不清楚,只要順了自己意就情緒好些,不順自己意就無理哭鬧。孩子這種行為恰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這就是模仿的結果。因此,家長必須要清楚,你怎樣對待孩子的方式顯得尤為重要,不小心你就成了一個很糟糕的模板嘍。

  以上幾點,可以看得出,凡是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家長,非但沒有達到管教之目的,反而因為錯誤的管教方式讓孩子被引向歧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完善,正確認知世界的構建,良好習慣與品質的培養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