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核電站一般都會建造在海邊?

賤賤的凡想世界


1、並不是大多數核電站都建設在海邊。

最初就沒有內陸核電這個概念,核電站只分為濱海核電和濱河核電,核電站建設在內陸都是在河流邊,從下圖2015年的統計表可看出,全球濱海核電和濱河核電大約各佔了一般,加拿大濱河核電比例更是高達85.7。

2、核電站建設在水源邊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冷卻乏蒸氣
  • 受核電站一回路參數的影響,核電站二回路蒸氣系統的參數不可能做成超臨界或者超超臨界機組,這就造成了核電站效率只有大於33%,其餘剩下的超過60%的熱量除了自然散熱損失就需要大量的水來帶走。


圖釋:最右邊的就為冷源水,可以是河流或者海洋
  • 事故下餘熱導出

  • 再次強調,核電站是不可能發生核爆炸的。核電機組控制人員確保核安全牢記三條黃線,反應性是否可控、堆芯餘熱是否可導出、放射性物質的是否可包容,其中水源主要就是解決第二個問題,堆芯餘熱的導出。核電站需要穩定的冷源,因此一般建設在海邊或者河邊。

圖釋:坐落於北美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畔的美國費米內陸核電站
  • 其他效益方面的考慮

  • 目前我國發展沿海核電,還可能基於輸電的經濟性考慮,畢竟沿海核電需要的電能更多,此前我國核電站大件設備如壓力容器等都是進口的,通過海路運輸更為方便,在今年中國一重才批量生產了我國自主生產的核電用壓力容器。

    圖釋:核電站壓力容器

  • 政府和公眾意見

  • 之前核安保中心總工柴國旱也表示過,目前我國發展內陸核電技術上已經沒有任何問題。長期以來大家談核色變,核能科普與核電發展相比嚴重落後,甚至還有很多人擔心說居住在核電站周邊會影響子孫後代,如果那樣,核電從業者早就跑光了,他們離核的距離不是更近些嘛。

更多科普內容,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原因有安全、經濟、運輸等多方面:

造核電站首先考慮的自然是安全,選址必定要選一個遠離人群遠離都市的地方,而且還要萬一發生了事故,馬上就可以從邊上抽取大量海水來冷卻反應堆。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和第二核電站在311大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在現場淡水資源用盡後,東京電力公司後來向機組堆芯注入海水用來冷卻,以阻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另外,萬一發生核洩漏,放射性物質向茫茫大海上擴散也比在內陸向四周擴散要來得好。

其次,核電站實際運營當中,可以直接使用經過適當過濾的海水來作為三迴路的冷卻水,三迴路冷卻水的作用是將二回路中推動蒸汽輪機做功後的低壓蒸汽冷卻成冷凝水,這樣就地取材降低了核電站的運營成本,還不佔用淡水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大海是核電站的天然冷卻器。

而且核電站排放的廢水含有少量放射性物質,排入大海可以將這些放射性物質給稀釋掉。

第三個原因是方便核電站建設時的物料運輸。核電站的設備通常都十分龐大,比如嶺澳核電站的蒸汽發生器重達330噸,每臺機組各3臺。因此水路運輸這些設備才是最理想經濟的方式。將核電站建在海邊,通過輪船運輸,核電自備碼頭卸載,然後經過專門鐵軌運輸,可以減少運輸成本和運輸風險。

還有一個好處是沿海地區經濟較發達,因而用電負荷也高,把核電站建在海邊可以減少輸電成本。


熊貓愛飛行


第一,海邊廠址更容易滿足核電站選址的安全要求;

第二,沿海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更需要核電站;

第三,海邊核電站的建造成本相對要低。


火星一號


首先告訴題主這個核電站一般都不建在內陸地區的,如果有那也是很少的。先簡單描述一下核電站,由於是發電站而且還是核能那麼肯定要建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剛好海邊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相對來說至少沒有密集的人口在海邊。


​其次還有幾點也能更加直截了當的來回答題主所問的這個問題,下面我就來一一描述這幾點。

1、從環保的角度考慮,在內陸腹地建造核電站也是有著一定危險因素的。例如三峽水電站的建造雖然可以帶動經濟增長,但是有專家聲稱會對當地的植被造成很大影響,將會誘發當地爆發泥石流。三峽項目曾被環保總局提出嚴重黃牌警告。核電站造在海邊更利於排汙。

2、核電站耗水量大,健在海邊就有了充足的水。

3、核電站建設的一些大件有幾百噸重,交通要便利,而靠近海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以上就是對題主所問的問題做了一個簡短的回答,其實內陸地區應該也是建有核電站但比起海邊相對來說要少很多,總的看來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核電站大多數都會建在海邊。


宇澤歷史


首先從經濟性上講,大城市等用電集中區域往往在海邊,因此核電站雖然不會離中心城市太近,但考慮輸電成本也不會太遠。還有大規模大件設備的運輸吊裝,海運是最便宜最方便的,核電站往往有自己的小碼頭,用來裝卸這些設備。

其次在應急情況下,如果廠內設施水源不夠用的時候,如果附近有冷去水,那當然更安全,比如福島核事故中,就使用了海水注入,來保證堆芯的淹沒和冷卻。

最重要的原因是建在海邊有大量海水作為核電站冷卻用的冷源。在核電站的工作過程中大約有2/3的熱量是要釋放到環境中的,這個量很大,因此需要“有源源不斷的水”來進行冷卻。核電站建在海邊或者大河邊,這樣大的水源就很容易獲得,而且對周圍的影響也較小,如果不在水源邊上,核電站(其他熱電站也一樣),需要建巨大的冷卻塔來提供冷卻,這又是一筆投入。所以建在海邊是省錢又省力的舉措。

那麼核電站在海邊會不會對海水造成汙染呢?當然不能說絕對不會有輻射,但是能保證核電站對周圍環境的輻射遠低於天然本底(即自然界本身的輻射)。首先因為嚴密的隔離措施和衰變性,讓本來能流出的放射性就很小了,再加上大海的稀釋作用,這些核電站的輻射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雲水之心2


核電站一般分為1,2,3迴路。日本核洩漏的電站是1,2迴路,少了一個迴路。

1迴路的是高溫高壓水,不是純水。

2迴路是蒸汽水,推動汽輪機發電。

3迴路水就是能看到的水迴路,供給水。

核電站脫離不了水,水是發電的物質載體。耗水量很大。所以建在海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內陸少水,就需要用風冷卻。對環境影響挺大的。容易使周邊空氣氣溫升高。



嗨那誰


核電站建造的沿海地區,一般傳統燃料匱乏,所以用核電。還有一個原因是水源豐富。核電站運行需要三個水循環。第一個是反應堆裡面的重水循環,把核反應熱量帶到熱交換器,加熱汽輪機裡的水。氣化的蒸汽推動汽輪機發電。汽輪機裡的水是第二個循環。汽輪機排出的低壓蒸汽並不直接排掉,而是收集後降溫冷卻成水,繼續進入熱交換器進行加熱氣化。降溫冷卻過程需要大量冷水循環。這就是核電站需要建在海邊的原因。由於海水資源豐富,可以直接抽海水冷卻,有時不用建造巨大的冷卻塔。


米米大拿


核電站的選址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核電站的選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電的運輸成本,

第一點,海邊的核電站製造成本相對於其他地方的要低一些,位置安全考慮的因素也比在內陸的考慮因素較低些。內陸需要考慮是否會發生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災害。

第二點,海邊相對於內陸需求的電較多,如果建設在內陸,那麼就需要更多的電網來運輸電,那麼電的成本就會相對的增長不少。

第三點,核電站需要不少水,需要對核電站進行冷卻,萬一發生意外,還能從海中抽出水,進行冷卻,但是在內陸,由於水資源比較缺少,一旦遇到突發意外無法處理。

第四點,在內陸突發意外,那麼對於核電站周圍的環境是具有毀滅性的,而在海邊,如果進入了海中,能把洩露的核元素造成的破壞降低到最低。

核電站十八是把雙刃劍,用的好是造福人類,用的不好那麼就是對人類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南憶先森


我學的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大四實習的時候在中國水科院幫他們做實驗,當時在的科室叫水冷卻室,實驗名字大概叫溫排水實驗。當時有很多核電在搞可研,項目多得很。做實驗的第一步就是用沙子大概填築出海邊的地形,夯實,然後水泥砂漿護面,部分地方還需要鋼絲網加固再護面。地形一般都按幾百比一做出來,還是比較逼真,能反映出洋流的形態。實驗是個很枯燥的過程,模型四周有幾百個水泵,由智能系統控制,模擬每天24小時的潮漲潮落。我負責每天開機,調出潮流模型,計時,僱了幾個工人坐在模型的關鍵地方記錄水流的流速,方向,每天積攢幾千個數據。一個多月以後,就可以看到一張比較成熟的洋流圖了。然後按照規劃再設立取水口,排水口,取的海水排出的是溫水,重複以上實驗,記錄關鍵地方的水溫,最後形成一張等溫線圖。根據兩次實驗分析出,大概溫排水影響的範圍和溫升程度。\n當時做實驗的時候就問過工程師實驗的目的,他說核電需要大量的冷卻水,也要排放出大量的熱水。內陸湖泊相比大海,一是水量不足,取冷卻水不夠,二是水流範圍較小,溫水容易在某個區域集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海洋有取之不盡的冷水,而且溫水會隨洋流擴散,一般不會造成大的影響。\n以上是我覺得核電建在海邊的主要原因。


藍斑馬


核電站的選址要求非常高,根據國際上通行的關於核電站選址的技術經濟、安全、環境和社會四原則,要求廠址深部必須沒有斷裂帶通過,而且要求核電站數千米範圍內沒有活動斷裂,廠址100千米海域、50千米內陸,歷史上沒有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廠址區600年來也沒有發生6級地震的構造背景。從核安全的角度來看,核電站選址必須考慮到公眾和環境免受放射性事故釋放所引起的過量輻射影響,同時要考慮到突發的自然事件或人為事件對核電廠的影響,所以,核電站必須選在人口密度低,易隔離的地區。另外,核電站在運行過程中要產生巨大熱量,所以核電站的選址必須靠近水源,最好是靠海,這也是大型核電站都建在海邊的一個重要原因,並且靠海還可以解決大件設備運輸問題。從上述要求來看,內陸地區核電選址更要慎重,因為內陸地區的水源全部為淡水,並且幾乎所有的大江大河都直接向周邊城市供應生活用水,在這種情況下建設核電站,一旦發生洩漏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