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國學教育算教育嗎?

用戶68878329


目前國學教育,我認為是入門教育,肯定算教育,但離真正的教育還是有距離的。

只是,國學最大的魅力在於指導生活應用,否則就成了讀死書,讀死書的危害在於禁錮人的思想,沒有什麼活力。

現在國學教育,應當培養受教育者的學以致用思維,如此國學才能活,才算真正的教育。

只是,好多國學教育機構,更多做的是形象工作,內在的應用,很多老師的講解是沒有生命力的,只在照本宣科,如此只能算入門教育,離真正的教育還是有距離的。

當然,肯定有不錯的國學老師,只是比例偏少而已。


國學應用



不算真正的國學教育,更缺好的國學老師。現今的教育都走偏了,更不要說提倡的國學教育,大多隻停留於表面、作秀或用其名頭營利,沒有與衣食住行等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去踐行……



陶行知先生是偉大而令人尊敬的大教育家。時至今日,陶先生仍然是我們所有教育人的精神楷模。“愛滿天下,樂育英才” “知行合一”……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被我們認同,或許在實行方面離他的教育思想已背離較遠。陶行知先生的八大教育名言,可作為正確教育的理念和信條,希望教育制訂者和廣大的教育工作者能牢記在心,時時對比學習自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2、學校是為社會設立的。學校沒有改造社會的能力,簡直可以關門。

3、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秉賦;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

4、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5、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6、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7、第一流的教授具有兩種要素:一、有真知灼見;二、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誑話。我們必須拿著這兩個尺度來衡量我們的先生。合於此者是吾師,立志求之,終身敬之。

8、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瞭解社會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們認定社會就是一個偉大無比的學校,就會自然而然地去運用社會的力量,以應濟社會的需求。



先生認為好的老師,不僅僅是教書而是教學,“教”與“學”兩者是不能分離的,應當合一:

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第二,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

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好的先生的職責不僅僅是教學,更是教人做人。而學生的責任也不僅僅是讀書,而是學習人生之道。

教育不易且行且思。偉大教育家陶先生是我們的國之瑰寶,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禮!


海瀾鑫語


現在的國學教育屬於比較小眾的教育。無論是成人的國學教育還是幼兒的教育,都發育得比較畸形。

首先說孩子的國學教育,目前有兩個很大的流派:一。王財貴流。13歲前每天大量讀經只讀不解釋,不認字,不寫字。號稱是要培養大才。二:是吳鴻清流,四年級前沒有語文數學英語,只有武術書法音樂讀經,目前為止是實驗階段。不管是王財貴還是吳鴻清,在我看來他們的志向都不在孩子身上。王財貴安心賣書,吳鴻清執著於推廣書法。

再來聊聊成人的國學教育,幾乎也沒有什麼可以拿出檯面上的機構。包括之前轟轟烈烈的聖賢改變命運系列,陳大惠系列,都證明了只是交智商稅。比如:最近有爆料之前陳大惠團隊的導師康金利其實是黑老大,殺人犯,現在懺悔了,放下屠刀了,投身公益了就洗白了。大搞幼兒國學堂,女德國學堂,推廣傢俱讓信眾贊助捐款。我可以肯定的說國學教育圈水深坑多,得謹慎行事。因為道理講得是真好,可臨到頭真正到分叉路口的時候,就把你帶進溝裡了。

目前國學教育,還是以師徒製為主。也就是私塾。非常考驗老師的才具和品性。不可不知。

總結,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碰到問題解決問題。敬畏天地,敬畏生命,但不可動不動就把不順利歸到鬼神、福報、及小人那裡。



酷影藍魔


《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

現在的國學教育就是背,背過了就是好,就是棒!國學啟蒙教育,不如琴棋書畫來的好玩!文言文一篇文章讀完整都很艱難,對一副對聯可以笑半天!

十三經:儒家的十三部經書,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 《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先易後難,先學會《周易》方可以學《春秋》,然而《周易》只是背過的話,《春秋》又會食古不化;學會了《周易》,才又發現《春秋》只是一個華麗的套子,真正閃亮的是《周易》的這個核心。



易學辭典


迷失教育,丟了國魂!!





悍龍國際軟裝地毯


能稱之為國學教育的是上述第二、第三兩個層次的國學活動。現在人們關注的是基礎教育層次的民辦教育機構興辦的國學班。這一層次中,所教國學內容也不統一:有的教授語錄式四書五經;有的教授中華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有的偏重傳統觀念與禮義,比如"仁""義"禮"智"信”,或者"女德"等。不能否認,有的國學班辦得群眾滿意。他們使用的教材也屬國家正式出版讀物。觀點與主流觀念一致,傳播的是正能量。但也有的民辦教育機構卻是借傳承優秀義化傳統這個金字招牌,行灌輸封建倫理道德之實。甚至有的是藉機發財,不僅毒害了學生,而且肆意收費,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談起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什麼是教育,教育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

教育是有目的的針對受教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的過程,進而以提高受教者的實踐能力與客觀認知。

而教育的目的,根據我國的教育法中的解釋,“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學生作為有血有肉的個體,教育的目的更是為了激發和引導他們的自我發展,培養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與創造能力,並不單單是以增長知識為目的。

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是為了讓其有一天可以不再“被教育”。

而“國學”,則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一般來說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漢學”。

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文明前提下,國學的範疇可謂相當廣泛,它以先秦經典以及諸子百家的學說作為根基,涵蓋了由兩漢到清代的一整套的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其中包括古代的歷史、文化、哲學、思想、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建築、中醫、術數、星象等。當然,國學也有優有劣。學國學,同時也是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去蕪存真的一個過程。

而我國目前的國學教育,由於其主要針對者是青少年群體,因此現今的國學教育就是以儒學為主體的傳統文化教育。

而對於青少年群體來說,國學教育的目的應該是為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高其對事物的正確的認知能力,使其更適應社會的發展。

然而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前提下,現今校園裡的國學教育往往還停留在簡單的知識教育層面,無非是簡單的讀讀詩歌,背背古文;並沒有觸及到核心的精神文化層次。在這個前提之下,當今國學教育的意義並不大。

綜上所述,當今的國學教育是教育,但並不是“高明”的教育。它本質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在實施過程中方法有所欠缺。畢竟,這與素質教育一樣,路漫漫其修遠兮。


俠女二春


國學教育如果不以佛教文化為根基,就不會有大成就,就會走的不暢通,會有許多的問題解決不掉。如同是小學文化課,要升級成關乎靈魂成長的願景的時候,就走不下去了。所有的教育,最後都要涉及人類的未來的話題,什麼才是真的未來,生死就是大未來,生死才是我們今生來了以後,明白了以後要考慮的。到底從哪裡來,我們到底要到哪裡去,任何一個有思想的人都會這樣問,不停地問。不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教育就無法究竟。


東北向前


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國學,浮於形而不實


寶鏡院苗木基地


只能講國學知識,能不能教育人是要打問號的,提國學教育是無知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