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的美酒是什麼樣的?

白奕田


兩千多年前蒸餾器尚未發明,那時候的酒是穀物發酵酒,而且是低溫加熱處理的穀物發酵酒。2003年在西安北郊發掘出土了距今2100多年保存最好,存量最多的西漢美酒。研究顯示,西漢時代的酒,酒中水分較高,酒味比較淡,酒精含量較低,成酒不宜久存,容易酸敗。

兩千年前的酒與現代白酒的釀造工藝具有很大差別。公元前兩百萬年前,人們將食用不完的野果貯存起來,沒有保鮮方法,野果裡含有的發酵性糖分與空氣中的黴菌、酵母菌相遇,發酵,形成自然釀造的果酒。據此人們掌握了微生物“黴菌”生物繁殖的規律,使用穀物制曲藥,以此來釀酒。這個時候的酒仍屬於發酵酒,酒精度比較低。與現代蒸餾白酒大行其道不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種低度發酵酒一直佔據我國酒類消費主流。

據山東社科院的王賽時考證蒸餾酒起源於元代。在唐宋時期,有關於“燒酒”、“蒸酒”的零散史料,但宋以前時期的燒酒不屬於蒸餾酒範疇,而是指低溫加熱處理的穀物發酵酒。隨著元代蒸餾器的出現,蒸餾酒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在元代,蒸出來的酒,被當時的人稱之為“阿剌吉酒”,詞源是阿拉伯語“Araq”,有“出汗、燒酒”的意思。燒酒,是元代民間對中國蒸餾酒的主稱謂。元代用蒸餾法獲得的酒液,最高濃度大約70%,而宋代以前用傳統發酵方法獲得的酒液濃度最高可以達20°。

除了釀造工藝與酒精度數的差異,兩千年前美酒的顏色與現在也大不相同。千年前的酒大多呈現綠色,現在的美酒以透明、微黃為佳。白居易在《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中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酒面上的綠色泡沫,也被作為酒的代稱。古代盛酒容器大多使用青銅器,時間久了,銅離子融到酒裡,就會呈現綠色。並且,古代的酒釀得較為粗糙,甚至酒糟也沒有濾出,酒面就浮有一層淡綠色的糟沫。所以古時候美酒有“綠酒”之稱。

現在流行的白酒,在新中國成立前並不受上流社會接納。蒸餾白酒誕生直到明清時代,仍處於平民階層的飲用範圍,上流社會並不接受。《清詩鐸》中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鬥”的詠句子,正是當時這種現象的真實寫照。這種現象在清代被逐漸打破,白酒慢慢成為主流。對於出現這樣的現象的原因,王賽時認為是:“清中期以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白酒的飲用經濟價值更合算。”具體講,就是黃酒的酒度低,但價格高,且大量飲用不易醉,因此總的飲酒成本很高。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來人們逐漸接納了高度酒。

我們現在流行的白酒是建國後的命名。《中國酒概述》講到,中國白酒亦被稱為燒酒、高粱酒、白乾酒等。稱白酒,是因為其酒無色……新中國成立後,統一用白酒這一名稱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燒酒或者高粱酒等名稱。

當然以上論述只是中國酒歷史的冰山一角,更多的細節需要我們不斷摸索、不斷髮現。

(作者周錦程,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


歐陽千里


酒的釀造,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2000年前就有了完整的釀酒技術工藝體系,從老字典中就有詳細的介紹

即:八月收貨的黍子 經過多次釀造做成;黍子大暑種八月收。“酉”中榨的水即為“酒”

90世紀(大概在元朝)以後 ,阿拉伯人將蒸餾酒技術,傳到中國,我國元朝以後才有了“白酒”。

由此,可以說我國2000年的酒就是米酒和黃酒,如:紹興加飯酒 花雕酒 女人紅等


醋師大玉


愁也酒,樂也酒,兩千年之酒遍地有,喝點菜汁感覺辣,人們不知它叫啥?歷史悠久酒文化,不知酒是啥顏色,願君夢中品美酒,已解千年酒香魂。











忘憂歡樂谷


兩千年前的美酒是啥樣的,你還真問對人了,我曉得。

以葡萄酒為例,古希臘在5000年前就懂釀造葡萄酒了。

那時的釀造葡萄酒的工藝比較簡單,讓奴隸把葡萄採摘回來倒進罐子裡,搗碎,過一定時間後把汁倒出來,這就是幾千年前的葡萄酒雛形。



葡萄酒痴


世上很多的東西,都是偶然的失誤或實驗,陰差陽錯造成的。無論是“酒“,還是“豆腐乳“等,都是這樣的產物。

而兩千年前所謂的“美酒“,比之現代,說它是“醋“應該更加貼切。只不過因釀造工藝不同,其中含有一定的酒精成份而已,其度數可能與現代的啤酒差不多。而用蒸餾法制造的“白酒“,距今也就幾百年的歷史。


孫忠漢不像壞小孩


兩千年的酒沒有見過,更別說喝了。


瓊兒老師


那個時代知道(酒)這個字嗎?


青都無煙燒烤設備


酒放的時間越長,可能要好喝點吧。可惜沒喝過不知道什麼感覺😂


yssdy


那個時候的酒,度數比較低,跟現在的米酒、黃酒差不多,酒是渾濁的


愚記美食


沒喝過,你喝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