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關於國企改革,經濟學家高尚全曾總結:一統就死,一死就叫,一叫就放,一放就亂,一亂就統。

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命題是什麼?

195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科斯提出:“清楚界定的產權是市場交易的前提 。”因而,國企改革的核心是產權制度改革。

看過吳曉波《激盪三十年》和《大敗局》系列的朋友,對國企改革中股權問題應該有深刻的印象,珠江冰箱廠的潘寧(開創科龍品牌)、健力寶的李經緯都因為股權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不僅自己悄然隱去,而且自己創辦的曾經如日中天的企業也被搞垮了。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曾創建中國魔水“健力寶”品牌的李經緯

股權的清晰事關企業長遠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洋河無疑是幸運的。洋河經歷了1996-2002 年的低谷後,2003-2012 年迅速崛起,書寫一部藍色傳奇。其中,2002 及2006 年的改制解決管理層激勵問題,是洋河後續快速發展的基礎。

一、體制改革在風口前夕

經歷了1998年-2003年的行業困境後,2003年開始白酒行業步入了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期,這一時期政商務消費市場主導了行業的發展,直至2012年限制三公消費結束。

2002年:洋河集團聯合7家法人股東和14名自然人股份共同發起成立了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洋河集團持股51.10%。

2006年:公司實施增資擴股,向管理層控制下的藍天貿易和藍海貿易定增2200萬股,管理層持股達到30%,國資控股下降到38.61%。

洋河股份是唯一一家上市前完成國改的白酒龍頭,上市時便具有多元化的股權結構。後面公司的業績也雄辯的證明了,體制改革對於國企改革的關鍵性。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 截圖來自:蘿蔔投研

二、管理層持股比例高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 截圖來自:蘿蔔投研

釐清管理層的切身利益,顯著釋放管理效率及活力。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 截圖來自:蘿蔔投研

此外,經銷商管理層在公司都持有一定股份,與公司之間利益深度綁定,大大降低代理成本,充分調動管理層與經銷商的積極性,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充足,經營效率行業領先。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 截圖來自:蘿蔔投研

從這點來看,老白乾酒的混改,相對來說就不是很徹底,管理層和經銷商的持股比例都偏低。匯添富基金和鵬華基金部分為公司部分優秀經銷商持股,至2017年定增後合計持有6.45%,員工(包括管理層)則持有2.86%,其中,管理層公司董監高13 人佔比在0.5%左右。

三、股改激勵優秀管理層

公司擁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公司核心管理層經驗豐富,年富力強,是酒企當中實力最強的組合之一。

張雨柏,儒雅、謙和、勤思考,被稱作酒業最強大腦和行業公認的企業家思想家。

2012年1月任江蘇洋河酒廠股份(蘇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2015年1月20日,張雨柏卸任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將專心擔任蘇酒集團董事局主席。

其有戰略眼光,深刻理解白酒行業,洞察變化,順大勢而行。比如在藍色經典推出之時曾說:之所以不用年份打造品牌是為了海天夢可以成為體系完整又可以各自獨立“單飛”的品牌。這在後來得到了印證,夢之藍”又裂變成為“M3”、““M6”、“M9”。針對白酒健康化的趨勢,張雨柏在公司推動技術革命,研發以健康為主打的洋河微分子酒。

此外,洋河董事長王耀、副總裁朱偉等都在內部多崗位培養,年輕有為。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 截圖來自:蘿蔔投研

洋河的每一步都在恰當的時點踩在正確的方向上,順境時加速拓張,逆境從容應對,體現了企業超強的戰略能力,而這背後離不開企業家的智慧和眼光。

談完股票,很多人都會問估值。估值是藝術,與企業的競爭優勢、成長性等有關,但還是可以通過參考同行業和公司歷史估值來做模糊判斷。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 截圖來自:蘿蔔投研

目前洋河的PE估值與瀘州老窖相當,低於茅臺,但高於五糧液。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體制改革,洋河股份復興的基礎

▲ 截圖來自:蘿蔔投研

縱看洋河歷史PE,目前低於平均值,但是與2013-2014行業低谷還是有一些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