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近代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夏目歷史君


鄧小平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國兩制的提出者,中國高考制度的恢復者,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者。他還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建人和鄧小平理論的產生者。



新中國成立之後,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到了七十年代,鄧小平開始主持中央工作。他率先在南方畫了一個圈,作為改革開放的實驗田。這裡就是今天的深圳市,他還開放了沿海城市,讓人民解放思想,接受新鮮事物。不要再縛手縛腳,大膽的投入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當中去。

中國的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徹底改變了改革開放前經濟落後的局面,中國的經濟發展起來了,中國人民富有了,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一切成果的取得,都和鄧小平當初實行的改革開放息息相關。

今天中國的教育,科技,國防,航天,工業,農業,第三產業都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突破……


史學達人


四川近代名人主要有鄧小平、朱德、劉伯承、張瀾、郭沫若、王銘章、陳毅、吳玉章、聶榮臻、楊闇公、楊尚昆、趙世炎、喻培倫、張大千、張群、劉湘、熊克武、李家鈺、孫炳文、劉伯堅、羅瑞卿、趙一曼、江竹筠、楊寶民、周欽嶽、黃繼光、李大章、王右木、劉願庵、劉披雲、許建業、盧德銘、饒國華、王文鼎、車耀先、薛子正、廖蘇華、唐在剛、徐彥剛、洛桑慈誠、楊森、羅世文、邱少雲、楊白冰、楊東生、陳挽瀾、陸更夫、張思德、張世良、余文涵、何秉彝、何以端、李伯釗、李亞農、李碩勳、冉國萍、田家英、鄧錫候、廖昔昆、甘祠森、鄧萍、甘堂、劉文輝、張愛萍、李宗吾、梁光烈、吳雪、傅仲、陳伯釣、王維舟、任白戈、古耕虞、文強、戴季陶、彭詠唔、唐青山、李卓吾、王陵基、唐青山、潘文華、唐式遵、鮮英、袁祖銘、王纘緒、楊衡石、冉鈞、李源、江庸、楊肇焆、童庸生、賴心源、秦漢三、杜伯乾、黃慕顏、袁品文、陳蘭亭、劉存厚、鍾夢俠、李鵬、鍾松、熊雄、巴金等。


君230835428


中國的近代歷史上出名人最多的兩個省份,湖南,四川。中國的第一代第二代領導集體中,基本上都是這兩個省份的人。簡單說幾個近代歷史上四川出現的名人。

鄧小平:四川廣安人,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朱德:四川儀隴人,十大元帥之首,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新中國的直接締造者之一。

陳毅:四川樂至人,十大元帥之一。還有劉伯承,聶榮臻也是十大元帥之一。

羅瑞卿:四川南充人,十大將軍之一。

吳玉章:四川榮縣人,延安五老之一,吳玉章歷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討袁戰爭、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建設而成為跨世紀的革命老人。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始人。

四川還有很多的歷史名人,比如說張瀾,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始人。新中國的副主席。還有張愛萍,黃繼光等等都是四川人。

四川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上湧現了太多的歷史名人,為國家為民族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數百萬的川軍開赴前線,三十多萬人陣亡,還有三十多萬人受傷。佔了全國抗戰傷亡比例的20%。四川人確實是非常偉大的。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永遠記住他們為國家為民族做出的貢獻!


小伍講歷史


在風起雲湧的近代史中,四川曾經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風雲人物,這些人有的在文化上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有的則在軍事方面成就了一番事業。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近代史中四川最著名的幾位人物。


朱德

朱德元帥是我軍最重要的創始人以及元老之一,是四川儀隴縣人。

民國時期有三大著名軍校,其中在如今最為著名的就是黃埔軍校,而除了黃埔軍校之外,保定軍校和雲南講武堂也有著赫赫的威名。

而朱德就是雲南講武堂畢業出來的學生,雖然朱德元帥是四川人,但是因為他的軍校是在雲南讀的、很多的同學也是在雲南發展的原因,所以他在畢業後,並沒有回到他的四川老家,而是選擇留在了雲南打拼。


只要是金子、是有能力的人,在什麼地方都是不會被埋沒的。

後來朱德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在雲南的軍閥部隊中打下了自己的根基,成為了一號大將。

不過後來再感受到時代的號召後,他並沒有留戀他在雲南打拼下的事業,而是選擇投入了我方的陣營中,成為了後來我軍的創始人。

因為貢獻非常巨大的原因,所以在1955年的時候,朱德被授予了元帥的軍銜,成為了十大元帥中的第一號人物。

陳毅

陳毅元帥是在20世紀的第二個年頭出生在四川樂至縣的,在他18歲考取了法國的學校後,就前往法國勤工儉學了起來。


從法國留學歸來後,他逐漸加入到了我方的陣營中,長期擔任起了各種政治方面的工作。

一直到抗戰爆發、葉挺將軍出事後,陳毅成為了新四軍的軍長,主導起了我軍在華南的遊擊運動。

劉伯承

劉伯承元帥是現如今的重慶人,但是在那個年代,重慶就是四川的一部分,因此那個時代的他是一個四川人。

劉伯承是我軍著名的戰神,他不僅有著非常高深的軍事指揮能力,還有著非常紮實的軍事理論基礎。


他的前半生是在行軍作戰中度過的,而在他的後半生中,他把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軍事著作的撰寫中,書寫出了很多專業的軍事著作。

聶榮臻

聶榮臻元帥和劉伯承元帥差不多,那就是他的老家在現如今屬於重慶,而在以前那個年代屬於四川。

聶榮臻早期也是留洋外國的留學生,分別在法國和蘇聯流過一段時間的學,在後來孫中山和蘇聯合作開辦黃埔軍校的時候,他回到國內成為了黃埔軍校的一名教官。


在戰爭期間,聶榮臻所擔任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些參謀、政委等方向的工作。

劉湘

劉湘是成都大邑人、是民國時期四川的大軍閥。

抗戰爆發後,雖然當時日本人暫時還無法打到四川,但是劉湘在這外敵迫近的時刻,卻沒有想到太多虛與委蛇的事情。


為了抗擊日本人,他不留餘力地帶領著無數川軍子弟兵投入了抗戰這個巨大的熔爐中,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過在抗戰爆發後沒多久,劉湘將軍卻因為生病離開了人間,在去世前,劉湘還特意留下了遺囑,讓自己手下的川軍士兵們抗戰到底,只要外敵一日不離開國境,那川軍就一日不回鄉!

所以說這就是四川近代史中的名人,其中有四位是戰功卓著的開國元帥、有一位是時代總設計師、有一位更是在臨去世前都不忘抗敵的愛國將領,當然除了以上所說的名人之外,四川還有著許許多多其他的名人,只不過篇幅有限,我們就暫且不說了。


孤客生


名人太多,介紹幾個國家領導人:

1.鄧小平,四川廣安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

2.朱德,四川儀隴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紅軍之父”。十大元帥之首。曾擔任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和解放軍總司令。建國後曾任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等職務。

3.陳毅,四川樂至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詩人。開國十大元帥之一。參加了南昌起義、井岡山斗爭、南方三年游擊戰。抗戰時期,任新四軍支隊司令、代軍長、軍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等。建國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

4.郭沫若,四川樂山人。詩人、文學家和史學家。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5.張瀾,四川西充人。愛國民主人士,民盟創始人之一,民盟中央主席,共和國開國副主席。

6.羅瑞卿,四川南充人。解放軍高級將領,開國大將。長期在保衛戰線工作。曾任公安軍司令,首任公安部部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秘書長等職務。

補充說明:現在已經屬於重慶人的聶榮臻、劉伯承兩位開國元帥和楊尚昆(曾任共和國主席)等未做詳細介紹。




磨史作鏡


陳毅(1901一1972),字仲弘,四川樂至人。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共和國開國元勳,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傳奇人物。

陳毅自幼好學,寫得一手好字。不斷有人上門請他書寫。他認真的日復一日用米湯寫練,臨摹各名家字帖,取長補短,為己所用。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毅的字筆畫有力,結構合理,左右照應,舒張得體,受到大家的稱讚。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當時陳毅正在北京西山中法大學學習。噩耗傳來,他非常悲痛。他立即向同學們倡議為孫中山守靈。移靈那天,陳毅帶著隊員們早已列隊迎候。他們守著靈柩緩緩前行,又參加悼念孫中山的隆重喪儀。


在紅軍根據地反“圍剿"時,陳毅大腿盤骨負傷,傷口常復發。當時藥品要靠草藥治療。陳毅把受傷的腿橫綁在樹上,兩手按著腿上傷口,拼命擠著,血水順著傷口向外流。再抹上萬金油,傷口包紮好,陳毅照常主持開會,談笑自若,像沒事一樣。

1947年,為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陳毅、粟裕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發動虎口拔牙的孟良固戰役,一舉殲滅蔣介石5大嫡系部隊之一,裝備精良、驕橫不可一世的整編74師。捷報傳來,陳毅興奮地詩興勃發:

…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溼戰袍。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身負國家重任,仍繼續關心圍棋,並把開展圍棋工作與外交工作結合起來,提倡中日圍棋交流。日本棋院為感謝他對圍棋界的關懷,曾授於陳毅名譽七段的稱號,這樣高的榮譽,圍棋界還是第一次。

1949年,陳毅從百戰沙場走向十里洋場,成為大上海一市之長。陳毅一生十分愛好交友。與企業實業家親切坦率,談笑風生,雖沒講大道理,卻疏通了彼此感情。他們把陳毅看著諍友,從其身上感受到一種巨大的吸引力,感受到共產黨的偉大。

陳毅一生堅持原則,廣交朋友,像一塊永久磁鐵,極強的凝聚力,和友好人士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72年1月6日,鴻才睿智的陳毅元帥逝世,毛主席親自參加追悼會,並充分肯定其為中國革命、世界革命做出的貢獻。

陳毅逝世的訃告向全世界公佈。第二天,在陳毅遺像前,毛主席臂纏黑紗與張茜親切握手的大幅照片刋登在《人民日報》頭版。


周勇華2


四川以前不是叫這個名字,而是叫 “川峽四路”,合稱“四川路”。這是因為北宋真宗鹹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才稱“四川路”,後來又簡稱“四川”,這是四川地名的由來。四川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物產豐富,自古就被譽為“天府之國”。在近代更是湧現出一大批名人。如趙一曼、邱少雲、朱德、陳毅、鄧小平等。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在家排行老七的趙一曼8歲那年進入“私塾”學習,成績很優異。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後,馬列主義在中國得到了傳播。受其影響 ,並於1924年經大姐夫鄭佑之(中共首屆四川省委委員)的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2月28日考入宜賓女子中學(現宜賓第二中學)。讀書時期,經過黨的批准趙一曼由團員轉為共產黨員,同時擔任宜賓婦聯和學聯黨團書記。1926年,國內掀起抵制洋貨的高潮。趙一曼受中共的指示組織黨團員在學生中宣傳,抵制英國煤油輪船靠攏宜賓碼頭。可是遭受當時統治者的打壓。1926年10月,趙一曼考進武漢黃埔軍校。並於次年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冬奉命回國,趙一曼先後在多地從事秘密工作。1928年4月,趙一曼和湖南人陳達邦結婚,產下一子。取名“寧兒”。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調到東北,在瀋陽工廠中領導工人鬥爭。1932年趙一曼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1933年,趙一曼任在哈爾濱領導了哈爾濱電車工人反日罷工鬥爭。1934年春,趙一曼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鐵北區區委書記,發動群眾,建立農民游擊隊,配合抗日部隊作戰。後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率部活動於哈爾濱以東地區,給日偽以沉重的打擊,狠狠的打擊了日本的氣焰。趙一曼在戰場中英勇奮鬥的身影,無不感染著我們。正所謂巾幗不讓鬚眉,趙一曼用她的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當地百姓親切的稱呼她為親切稱她“瘦李”、“李姐”,而當地戰士們則稱她為“我們的女政委”。



1935年11月,趙一曼為掩護部隊撤離腿部中彈而不幸被俘。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沒有殺她。在醫院中進行了救治後,日本人威逼利誘趙一曼。想讓其說出情報。但趙一曼沒有屈服,更是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日本人看見趙一曼不知好歹,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箇中國人保衛民族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貞不屈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日軍不得不為了的到情報而救治她。為而趙一曼在住院期間也沒有放棄逃走,在經過觀察後,趙一曼成功說服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勳與女護士韓勇義,計劃逃走。1936年6月28日,受到董憲勳與韓勇義的幫助趙一曼逃走了,可是途中途中不幸被日軍追上,再次落入日軍的手裡。當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再一次面對日軍的各種酷刑。身受長達幾個月的折磨,趙一曼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喪心病狂的日軍沒有在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情報,就在珠河縣城“遊街示眾”,處死趙一曼。在犧牲前夕,趙一曼視死如歸,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在生命最後時刻,趙一曼最為牽掛的是唯一的兒子。她向敵人要來紙和筆,寫下了這封遺書。之後凜然就義,年僅31歲。趙一曼這位中國民族英雄雖然犧牲了,但她的精神卻將永遠長存下去。



朱德(1886年-1976),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朱德生於在四川省儀隴縣一個佃農家庭。1909年初到 昆明考進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在雲南參加 辛亥革命武裝起義。1915年12月參加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戰爭。1917年7月任滇軍旅長,在四川參加反對 北洋軍閥段琪瑞的護法戰爭。1921年春任雲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司令官雲南省警務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等職。

在十月革命和 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逐漸接受 馬克思主義。1922年8月為尋求革命真理赴 德國,在柏林結識周恩來和其他共產黨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德國格丁根市一所大學裡留學。1925年年內返回 柏林,當選為中國國民黨駐德支部執行委員,因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兩次被德國政府逮捕,並被驅逐出境。1925年7月到蘇聯學習軍事。1926年夏回國,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四川軍隊中進行 革命工作。1927年初到江西 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培訓革命軍事幹部。1927年7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軍長。起義軍南下 廣東後,主力在 潮汕地區被 國民黨軍隊擊敗,他率領餘部轉至湖南南部,發動農民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1928年4月率部萬餘人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隨即成立工農革命軍(不久改稱 紅軍)第四軍,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他和 毛澤東指揮部隊多次戰勝國民黨軍的“進剿”、“會剿”,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9年1月和毛澤東率部向江西南部和 福建西部進軍,為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1930年8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他先後同毛澤東、 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四次大規模軍事“圍剿”。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34年10月參加 長征。1935年1月在貴州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長征途中同紅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分裂共產黨和紅軍的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1937年7月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不久改稱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率領八路軍開赴 華北前線,協同國民黨軍隊對日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而後指揮八路軍各部深入敵後,開展 游擊戰爭,建立和擴大了許多 抗日根據地。曾先後兼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和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指揮所轄部分國民黨軍隊與八路軍共同作戰,維護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局面。1940年5月返回延安,提出“南泥灣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以打破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的經濟封鎖。1945年4-6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在 解放戰爭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1947年3月同劉少奇等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到華北進行中央委託的工作。他親臨華北前線指導作戰,取得了清風店、石家莊戰役的勝利,開創了攻克堅固設防城市的先例。在戰略決戰階段,他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1949年4月和毛澤東一起發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長江南下的作戰命令,最後推翻了蔣介石在中國大陸的統治。



朱德作為一個將領有著豐富的軍師經驗,並逐步形成一整套適合人民軍隊建設和作戰需要的關於帶兵、練兵、養兵、用兵等重大軍事問題的理性認識。在中國紅軍初創時期,遇到許多困難,朱德與毛澤東共同總結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成為紅軍游擊戰爭的基本指導原則,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趙一曼,朱德等民族英雄是值得我們去稱讚的👍。儘管他們不在了,但他們的精神永存。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更應該去傳承與發揚他們愛國,堅持不懈,敢於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


秋風流月


四川盆地古稱天府之國,歷代人才輩出,到近代更是人才濟濟,張瀾,巴金,李卓吾等文化名人自不用提。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共和國開國將帥中,就有4名元帥,1名大將,3名上將,3名中將,88名少將。

來看看四川的將帥有多少——

1,朱德元帥。

朱德出身貧寒,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加入川軍,在蔡鍔將軍手下一直做到旅長。朱德為了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辭去軍職出國留學尋找真理,終於在周恩來介紹下在發過加入共產黨。

朱德元帥是南昌起義的主要指揮員之一,南昌起義轉移過程中,只有朱德帶領的800人留下來,還在湘南發動起義最後走上了井岡山,才有了朱毛會師朱毛紅軍。

朱德元帥先後擔任過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解放軍總司令,被人親切的稱為朱老總。

2,陳毅元帥。

陳毅元帥吃墨水的故事相信很多80後還記憶猶新,陳毅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新四軍代表。陳毅曾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書記,在長征結束後的3年游擊戰爭中,陳毅多次遭遇生命危險,寫下了著名的絕命詩《梅嶺三章》

3,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在大革命時期就是川軍名將,是我當最早當上軍長的人。劉伯承早年眼睛受傷不打麻藥做手術,留下了“軍神”的美譽。劉伯承好在蘇聯的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先後擔任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129師師長,中原野戰軍司令員等職位,建國後對我軍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很大。

4,聶榮臻元帥。

聶榮臻元帥曾是黃埔政治教官,是黃埔政治部主任周恩來的主要助手。1927兼聶榮臻元帥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等建軍活動,聶榮臻元帥在軍事上大放異彩主要在抗日戰爭中,聶榮臻開闢了抗日戰爭中最大的敵後戰場——晉察冀根據地,解放戰爭中,聶榮臻元帥所部改編為華北軍區,是四個野戰軍系統之外的部隊體系。

5,羅瑞卿大將。

羅瑞卿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的畢業生,羅瑞卿長期擔任我軍政治工作的領導,對軍隊政治工作很有心得。羅瑞卿在解放戰爭中,擔任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團政委,和兵團司令楊得志一起參加了平津戰役和太原戰役。

6,陳伯鈞上將。

陳伯鈞是四川達州人,也畢業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沒有趕上南昌起義,卻趕上了秋收起義,在紅軍中,他從連長一直做到了紅二方面第六軍團的軍團長。

抗日戰爭中,陳伯鈞擔任115師359旅旅長,359旅就是大生產運動中的模範旅。解放戰爭中,陳伯鈞先後擔任第一兵團副司令,第12兵團副司令,45軍軍長,率部參加衡寶、廣西等戰役。

7,張愛萍上將、

8,傅鐘上將。


歷史知事


🌹四川:巴蜀之地,天府之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偉人濟濟,名人綿綿!簡列如下,交流討論。

🇨🇳鄧小平: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

🇨🇳朱德:開國元勳,解放軍總司令。

🇨🇳劉伯承:開國元帥。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

🇨🇳陳毅:開國元帥,外交部長。

🇨🇳聶榮臻:開國元帥,“兩彈一星”組織者和領導者。

🇨🇳羅瑞卿:開國大將,公安部長。

🎍趙一曼:(女),東北抗聯女英雄。

🌲郭沫若: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中科院首任院長。

📚巴金:著名作家、翻譯家。

📒張大千:中國著名畫家。

🎍黃繼光邱少雲:志願軍特級英雄。

🇨🇳張瀾:中國民盟領袖,參加了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簡介至此,歡迎補充!


笑看東籬


鄧小平挽救了中國挽救了社會之義,沒有鄧小平的政革開放,社會主義國家一個個落後貪窮,衰弱,如蘇聯,朝鮮,古巴,委內瑞拉,東德,阿爾巴泥亞,波蘭,越南,,普遍不如資本主義國家強大富裕,,社會主義好把?號,在中國鄧小平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飛躍竄升,從毛澤東時代的GDP1500萬億美元,躍到3,2萬憶美元增了88倍。從毛倒五到世界第二,外國人都說中國救了社會主義,現在社會主義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誰說社會主義不好,鄧小平救了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