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改革開放40週年|民營經濟挺起工業發展脊樑

临沂改革开放40周年|民营经济挺起工业发展脊梁

改革開放40年來,臨沂市工業發展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髮展,砥礪奮進。由最初的基礎薄弱、結構單一到規模逐步擴大、結構不斷優化、產業迅速聚集、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我市工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經歷過風雨,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我市工業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工業起步 “改”出活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政府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方針、政策和法規,在堅持國營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條件下,發展多種經營形式,放寬經濟政策,給工業經濟發展帶來了生機。經受過戰火洗禮、面對貧瘠荒涼的大山,沂蒙人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以改革促活力,沂蒙大地百廢待興。這一時期,臨沂抓住發展機遇,創立了社隊企業,發展了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提出了“發展一個工商戶,減少一個貧困戶,增加一個富裕戶,一戶富了帶多戶”的口號,個體工商業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少龍缺虎沒有狼,一群兔子稱霸王”的比喻隨之而來。

1982年,我市個體工業開始起步,非公有制經濟不斷上升。1984年,臨沂把發展鄉鎮企業列為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由過去只重視發展集體企業轉到集體、個體、聯合體一起發展上來,取消對鄉鎮企業經營範圍的限制,放寬對鄉鎮企業的稅收政策。1989年,臨沂地區鄉鎮企業達到25.48萬個,鄉鎮四級工業產值達到45.8億元,佔全區工業產值的54.3%。1991年,全區鄉鎮企業總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2.2億元。從事個體工商業成為臨沂人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1987年,全市國營企業全面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較好地處理了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促進了國營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調動了企業積極性、增強了企業活力。魯南製藥廠、臨沂工程機械廠就是承包經營的典型。

那一年,在牛棚中成立的郯南製藥廠瀕臨倒閉,成為臨沂首家公開招標承包經營的試點廠,趙志全競標擔任廠長,開啟了承包經營新時代。實施承包經營之後,藥廠打破原有的經濟、人事、分配製度,擴建廠房,擴充人員,帶領企業走上了“獨立自主”的艱苦創業路。憑藉著“以改革為動力、以科技為先導、以市場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和“創新引領、服務推動”的指導方針,如今的魯南製藥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年產值近百億元,年上繳稅金過10億元,已經成為擁有7家子公司的國家大型綜合製藥集團、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企業、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市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成為臨沂經濟的中堅力量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工業發展 “優”在政策

1992年春天,全國掀起了又一輪改革開放的熱潮,全市個體經濟步入新的發展軌道。1993年,全市召開個體私營經濟工作會議,表彰了400名模範個體工商戶、40家文明企業,振奮了個體私營企業的信心。同一年,全市二產增加值首次超過一產。也正是通過民營經濟發展,1995年,在全國18個連片貧困地區中,臨沂市率先整體脫貧,成功甩掉貧困帽子,實現跨越發展。

民營經濟發展領域規模不斷壯大,民營經濟作用日益顯著,其中市場建設築起發展“平臺”。全市各類商品交易市場達到992處,年成交額達393億元。我市通過政策激勵、市場引導、規模帶動、典型示範、服務推動等措施,促進了個體私營經濟的蓬勃發展。截至2000年底,全市個體私營經濟稅收6億元,佔全市財政收入的26.5%,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生長源。區域特色逐漸顯現。2001年底,全市民營經濟園區已發展到140個、產業鎮70個、專業村1400個,郯城的銀杏、蒼山的蔬菜、臨沭的柳編、平邑的金銀花、蒙陰的煎餅等一批特色產品聞名全國,企業素質不斷提高,全市私營企業中科技型企業達438家,出口創匯企業162家,企業197家,有58傢俬營企業的近百種產品已通過1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有76傢俬營企業獲得了自營進出口權,獲得數量居全省前列。

我市民營經濟產權明晰、機制靈活、富有活力,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不僅創造了巨大財富,而且促進了社會就業,壯大了地方財力,成為富民強市的關鍵。2002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65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52%,成為臨沂經濟的“半壁江山”。

工業升級 “創”出動能

新世紀以來,我市民營經濟進入規範提升階段。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不斷推進以及園區產業集群效應的逐步顯現,民營工業迅速發展,成為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拉動力。

臨沂工業結構曾以“五小”工業為主,1978年時飲料酒產量2.9萬噸、水泥37萬噸、化肥2.81萬噸,工業幾乎沒有大的技改投入。從“十五”開始,臨沂民營企業加大技改力度,著力提升傳統產業,淘汰落後產能,培育高新產業。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間,全市累計實施技改項目6325個,完成投資2224億元。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吸納了大量社會資金,優化了投資結構,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

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057.3億元,是2003的5倍,年均增長49.6%,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由由65.1%上升到83.5%,提高了18.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出口比重顯著提高,2007年,臨沂民營企業實現出口額11.6億美元。

“實幹贏得競爭,創新贏得未來。”這句話被臨工機械詮釋得淋漓盡致。1994年1月,山東臨沂工程機械廠實施股份制改造,註冊成立“山東臨沂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老牌機械廠,如今在臨工的車間內,科技、創新的影子比比皆是。走進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臨工機械車間內,除了忙碌的工人外,還有幾臺智能小車在軌道上換快地跑著。這是臨工集團不斷改革創新的產物。由工程師邱峰自主研製的智能小車,把零部件自主運送到所需崗位,其無論外觀、參數配置、使用效果都已達到同類產品最好水準,目前,已有100多臺邱峰自動導引運輸車應用於山東臨工各車間流水線。而在邱峰自動導引運輸車之外,還有王鵬飛衝床自動接料裝置、喬良雨變速箱體自動轉運裝置、陳明全尾氣自動抽排裝置、張在才智能搬運機械手等60多項以臨工人名字命名的重大創新成果。目前集團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在“一全二創三結合”模式引領下,工人全員創新的熱情迸發,湧現出了一大批熟悉機、電、液、控制等技術的優秀創新能手。如今集團已完成了150餘項關鍵技術經驗積累,形成了核心的28項專有技術和37項基礎技術。

也正是憑藉致力於改革創新的,讓臨工躋身中國製造業百強,也為全市實現新一輪產業升級以及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從100多名職工的小企業,成長為佔地2000畝,員工6000餘人,營業收入260億元,綜合競爭力走在前列的行業領跑者,以“成為國際化的工程機械領先企業”為目標,集約發展、創新發展的臨工集團,也是我市工業企業改革創新、不斷前行的縮影。

工業強市 “智”勝新時代

2008年,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取消,進一步減輕了個體工商戶的負擔。我市也有針對性地出臺了開展為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對重大重點項目實行全程跟蹤服務、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服務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等穩定規定,促進市場主體增加總量、擴大規模,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助推民營經濟轉型升級。

進入新時代,我市正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實施“8+8”現代產業培育計劃,做優食品、木業、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醫藥、紡織服裝八個傳統產業,培育電子商務、智慧物流、農業新六產、文化創意、全域旅遊、醫養健康、智能製造、數字經濟八個新興產業。實施工業轉型攻堅行動,把處置“殭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淘汰一批小鋼鐵、小化工、小建陶等落後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爭取木業、建陶、五金、化工等產業年內有過半企業完成升級改造。開展中小企業“四個一百”示範工程,鼓勵企業對標趕超。積極支持企業直接融資,力爭年內新增上市和掛牌企業10家以上。 我市堅持引進孵化轉化“一齊抓”,強化創新驅動,培育新興產業。新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7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達到29.5%。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47家,新增產學研合作企業615家。經開區被評為2017年中國產業園區創新力百強,高新區電子元器件及其功能材料產業集群被列入國家試點,河東區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羅欣藥業和史丹利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魯南製藥榮獲省長質量獎,中印軟件園入選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天元集團成為全國首家“雙特五甲”地方企業。持續深化企業改革,國有和規模以上集體、民營企業規範化改制大部分完成。

改革開放以來,臨沂各級黨委、政府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創業精神,按照“放水養魚”的思路,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取向改革,努力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市場主體,形成了先發性體制優勢和所有制結構優勢。同時,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所有權、收益權和處置權,使投資者的權益得到切實保護,增強了投資者和創業者的信心和決心。

“金鑼火腿腸,我的金鑼王”耳熟能詳的廣告詞讓金鑼集團享譽全國。眾所周知,私營企業往往容易在新興的產業中嶄露頭角,並走向成功。像金鑼集團這樣,在國有企業已佔據絕對優勢的肉製品加工行業仍然能夠做到效益規模都名列前茅,實屬不易。

“很多人只知道金鑼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其實金鑼還是全國最大的調味品供應商、亞洲最大的大豆蛋白生產企業及世界最大的大豆深加工企業之一。我們生產的大豆提能肽、山松系列產品都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此外,金鑼還是汙泥過程減量技術和小型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的開創者。”金鑼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金鑼集團自2012年5月以來承擔國家863計劃“城市汙水處理廠汙泥過程減量技術”主課題任務,現已申請發明專利22項、國際PCT專利53項,採用“汙泥過程減量技術”對汙水廠進行汙泥處理、裝置改造,大大節省企業投資和運營成本。2018年,柳青河企業河長黑臭水體源頭治理經驗交流會——“柳青河治理”觀摩會在臨沂召開,金鑼的治汙模式開始全國推廣。金鑼集團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肉類深加工’這一主業拉長產業鏈,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通過‘傳統產業高新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企業發展戰略,把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今年,山東省吹響了新舊動能轉換的號角,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是“轉換”,我市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吸引了一批諸如華大基因、臨沂華為大數據中心、新松機器人等行業領域前沿的高新企業在臨沂落地,站在了行業領域前沿,符合臨沂市預期的產業發展方向。

如今的臨沂,新興產業在發展壯大,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現代產業體系在構建。展望未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民營企業由過去傳統增長型加快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將繼續揚帆遠航、行穩致遠。

記者 李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