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萬國博覽會,日本鬼工球“有假”,中國鬼工球驚豔世界

象牙,顧名思義就是大象那長長的尖牙,因為他的雪白。在古代被大力追捧。在當時只要能得到一件象牙製作的工藝品,就足夠讓你大肆炫耀了。在古代,象牙的重要性堪比玉器。能夠成為象牙工藝品製作者,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而在古代對於工藝品,特別是對玉器和象牙器的工藝水平,也是不斷在晉升的。在象牙的雕刻上,也經歷了很多的發展。到了宋朝的時候,工匠們酒已經可以在象牙上完美的進行鏤空花雕的技術了,而當時能在一塊象牙上鏤空雕刻3層,製作一個當時來說完美的牙套球。

1915年萬國博覽會,日本鬼工球“有假”,中國鬼工球驚豔世界


而到了明代的時候,象牙球的技術不斷髮展,不僅能夠繼續堆砌更多的層數,而且還能夠讓裡面的雕刻層獨立轉動。當時著名的鑑賞家曹昭曾經說過:“這種象牙圓球,中間的層是可以獨立轉動的,與其說是象牙球,還不如叫他鬼工球更加合適,藉此也可以說這件東西的鬼斧神工。”在當時,能夠得到一樣象牙球,如果獲得一件無價珍寶一般,十分不容易。

到了清代的時候,雍正帝曾經得到過一個象牙球。但是他卻從這個球中看到了人生百態,認為這個球從原料的選擇到工匠的製作,是一件十分勞民傷財的事情。因此在當時並不十分推薦收藏這種球,但是皇帝不看重不代表從此他就不發展了。在清代,由於大量的商品貿易和王室貴族對於珍品的熱愛,在當時象牙球的供應量依舊是一個相當好的水平,而且隨著工藝的發展,到了乾隆時期,象牙球的鏤空層數已經可以達到14層了。

1915年萬國博覽會,日本鬼工球“有假”,中國鬼工球驚豔世界


到了清末的時候,隨著外國人的進入,象牙球的工藝越來越多的被世界熟知。當時曾經出現了一個象牙球,他的製作者是翁昭,他家是家傳的象牙製作手藝人。從13歲起,他就和父親一起學習製作象牙。到了成年之後,翁昭已經具備了製作24層象牙的超強實力。在當時他的作品不斷的進入外國,讓世人感受他的神奇。

不僅僅是中國,象牙的製作工藝也曾經深深影響了周邊的國家,比如日本就曾經也研究過象牙製作工藝。而中日之間的製作水準,在民國時期的一次萬國博覽會上,進行了一次對抗,當時在1915年的時候,美國開辦了一個萬國博覽會,在舊金山。當時很多國家都曾經去拿著工藝品去展覽。翁昭知道之後,便日夜鑽研。趕在博覽會前拿出了一個超級珍寶:一個鏤空雕刻到25層的象牙球。

1915年萬國博覽會,日本鬼工球“有假”,中國鬼工球驚豔世界


當他拿出這個象牙球時,並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因為在另一邊的日本展區,日本的工匠也拿出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象牙球。只不過他的鏤空層數是26層,比翁昭的多一層。在授獎的評委們看到這兩個象牙球的時候。覺得無論是形制上還是內部工藝上,中日之間相差不大,而日本工匠能夠進行26層的雕刻,在成型手藝上要勝過一籌。

在當時,很多人都覺得日本工匠的能力很強,紛紛都想把這個工藝大獎給日本。但是翁昭卻不相信,自己能雕刻25層已經是九牛二虎之力了,日本工匠真的比他更厲害嗎?於是他提出了一個檢驗的方法,就是把象牙泡到開水之中進行浸泡。由於象牙的特性,它本身是不會對開水起任何反應的。評委會們同意了,於是兩個象牙球紛紛鑽進了開水之中。很快就出事了,日本工匠的26層象牙球在浸泡沒多長時間後,居然解體了。象牙碎片一層一層的被剝離開來。而翁昭的那個25層象牙球在開水中毫髮無損。原來,日本工匠在製作的時候,利用膠水進行製作,將提前做好的碎片一層層粘起來形成的象牙球,雖然也很美,但畢竟工藝上差了一點。


1915年萬國博覽會,日本鬼工球“有假”,中國鬼工球驚豔世界


而這個評委會的工藝大獎自然就花落翁昭之手了,此後中國的象牙雕刻便在世界出名。但是象牙製作畢竟是要利用大象的牙,在人們的保護動物的意識漸漸上升之後,一些工匠們就紛紛開始尋找替代的原料來製作,以此保護大象不受傷害。但是現在由於這份手藝的耗時太長,因此很多人都不再願意學習了,這是中國工匠的傳承一種悲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