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從化區呂田鎮蓮麻村,位於廣州最北部的山區地帶,當地釀酒文化由來已久。清晨,雲霧繚繞,小溪從村中蜿蜒而過,成群的鴨子在小溪裡嬉戲。穿透竹林的陽光打在溪面上,一閃一閃,頗有幾分世外桃源的感覺。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白傑鵬(前排左四)及家人合照



小溪旁,“80”後釀酒匠白傑鵬與妻子程彩文的“山香酒坊”為一天的釀酒和銷售做準備。他們的酒坊規模不大,一間近20多米長的磚瓦房,大部分的空間作釀酒之用。賣酒的門面簡陋,屋外的木瓦棚下置個貨架,擺個小石桌,幾張用酒罈做的凳子供客人坐下免費嘗酒。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蓮麻村地處廣州最北部山區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村內小橋流水,環境十分美好。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白傑鵬家的酒坊就在小溪旁


四年前,白傑鵬在佛山從事勞保用品銷售業務,憑他的勤奮與聰明,彼時,年薪已達到了30萬元。收入雖高,那時一家人卻分居幾地,他在佛山工作,妻子在番禺打工,父親在家釀酒,母親帶著小孩在從化街口生活,日常難得見一面,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團聚。

鄉村振興,要以生活富裕為基石。不僅要兜裡有錢,還要家人團聚,幸福美滿才算得上真正的富裕。“掙錢再多,長期見不到家人,心裡還是挺彆扭”,白傑鵬說,自己很早就有了回鄉的想法,只是怕收入沒保障,遲遲沒下定決心。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白傑鵬正在釀酒

2014年一次回家時,父親向白傑鵬說,自己上年紀了,對釀酒的工作已力不從心,祖傳的釀酒技藝需要有人繼承。與此同時,村支書多次來電話告訴他,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蓮麻村正著力打造旅遊特色小鎮,創業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發展會越來越好。白傑鵬思考再三,當年年底,他便帶著和妻子幾年來在外打拼所掙的三、四十萬積蓄回鄉創業。

“創業真的不容易,開始的兩年我是靠老婆在番禺打工所掙的工資生活,就這樣一天天撐過來的。”白傑鵬感慨地說。但是回鄉創業,便是把分散各地的一家人重新聚到了一起,母親也經常帶著孩子回來村裡,一家人相互扶持鼓勵,創業初期的難關也很快就度過去了。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白傑鵬的妻子程彩正在向遊客介紹自家的酒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白傑鵬的酒坊不大,但一年帶給他的收入很可觀。


2015年,蓮麻“特色小鎮”把酒類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打造。政府協助村裡一批像白傑鵬一樣的小酒坊辦理了相關的證照。經過招商引資,蓮麻成立了酒業公司,建立起蓮麻頭酒的品質和標準,整合釀酒小作坊資源,成立百家酒坊。藉助蓮麻酒業公司的銷售平臺,幫助白傑鵬他們打開銷路,僅用一年的時間內把積壓了幾年的米酒全部銷售出去。

如今白傑鵬的米酒的銷路已經穩定,現在一年有近40萬的收入,創業時投入的成本,2018年下半年就已經收回。有了錢,白傑鵬給自己換了輛拉貨的新車,繼續擴大酒坊的規模。他還想著將來要在村裡建一個微型的酒類博物館,通過宣傳蓮麻村的酒文化,帶動全村釀酒行業的發展。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如今來蓮麻村買酒的遊客絡繹不絕

白傑鵬的故事只是蓮麻村村民走上致富路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17年蓮麻村集體收入達到了76萬元,同比增長118.9%,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8200元。

“又可以顧家,又能掙到錢”,白傑鵬說,很慶幸當初做了回鄉創業的決定。現在他每個月都會組織外婆、父母 、兩個姐姐等全家人聚會幾次。一大家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白傑鵬的心裡有說不出的幸福感。


廣州從化“80後”小夥回鄉創業開酒坊,年收入近4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