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密度那麼大,他們是怎麼解決住房問題的?

想要年紀輕輕貓狗雙全


讚美新加坡一波,新加坡這個國家的住房政策,是少有的能兼顧到效率與公平的政策,並且還解決了很多所謂的自稱“民族大熔爐”之類國家都解決不了的種族問題。


早期新加坡

早期新加坡其實是個農業社會,新加坡本為一能過殖民地,在英國人並沒有好好的建設新加坡,到二戰結束後,新加坡的住房條件,貧民區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之一,在1947年新加坡每18個人才有一套住房,30萬人沒有任何衛生條件,部分城市居民要露宿在街頭。

大英帝國殖民者認為,這一切都應該靠市場經濟,自由經濟,政府不應該干涉,導致這一狀況遲遲得不到改善。


李光耀的新加坡第一階段

英國人退出馬來亞半島以後,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

李光耀認為公共住房不能僅僅靠市場經濟,自由經濟,政府的積極干預才是最主要的,因此新加坡住房從一開始就被高度重視,新加坡建立了住房開發局,直接供應住房,在1960年到1965年,實際需求住房5.2萬套,住房開發局供應量5.38萬套,超額完成目標。


李光耀的新加坡第二階段

儘管一期做的很好,但是新加坡很快面臨考驗,在被馬來西亞其他邦逐出馬來西亞以後,新加坡徹底獨立,此時的新加坡雖然住房有所改善,但是25%的人口依然住在棚屋,新加坡面臨很重的財政壓力,住房開發局開始嚴格限制,申請人要支付市場價格的20%,並且以6.25%固定匯率獲得15年的貸款,並且逐步放鬆中央公積金的管制,允許動用中央公積金提供首付和月供,由於價格低,並且支付靈活,這使得新加坡民眾的購房熱情大為提高。


李光耀的新加坡第三階段

從1970年以後,新加坡開始解決中等收入自住房問題,由於此時新加坡經濟高速發展,人均GDP爆棚增長,人均GDP年增長為12.7%,通貨膨脹卻不高,僅為3.7%-5.9%,此時的新加坡政府擁有更多的財政能力來面對住房問題,取消了首付款,貸款期限延長到20年,減免物業稅等等,中等收入者此時基本上已經買的起住房。


李光耀的新加坡第四階段

此時新加坡已經基本解決了中等收入的自住房問題,開始著手於低等收入的自住房問題。從1980年開始,住房開發局和城市開發公司逐步整合最後合併,住房開發局的服務對象同時覆蓋了中等和低等收入,彼時新加坡經濟依然高速增長,儲蓄率非常高,住房市場開始進行分化。

低等收入者的需求是硬需求,需要一套住房,這是由住房開發局以政府供應的方式。

中高等收入者的需求是改善性需求,新加坡向購買者提供面積和區位上的更多選擇,鼓勵這些人出手自己的公共物業,轉型到公寓居住,促進了二手房地產市場的運轉。

低位收入從二手市場拿到了更多的公共物業的租房,有了自己的住房。而中高等收入者通過出售二手公共物業,獲得了改善住房的資金,效率兼顧公平做的很好。


促進種族和諧


在美國,黑人是黑人的世界,白人是白人的世界,黃種人是黃種人的世界。

在美國,有錢人住的是豪宅,治安路不拾遺,窮人住的是貧民窟,天天槍戰。

在新加坡,打破了這種隔離,採取居住混合的模式,防止不同教育,不同人種,不同收入,不同族群之間產生社會割裂,強制性要求他們居住在一起,住房開發局在規範住房的時候,會直接計劃到每一棟樓要住多少馬來人,要住多少華人,要住多少印度人,強迫其混居,強迫其彼此互相瞭解。

因此新加坡沒有產生美國社會那麼大的種族割裂,社會割裂,美國白人和黑人之間的割裂問題從美國建國時期一直到現在,延續了幾百年,一直到今天依然沒有解決,而新加坡要做的好的多。


中國在很多方面學習了新加坡,比如說住房公積金,比如說在小區實現人車分離,比如說中心城市去中心化等等,新加坡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在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的帶領下,在大英帝國撤離後一篇荒廢的新加坡,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建設成高度發達的國家,與隔壁的馬來西亞形成絕對鮮明的對比。


李建秋的世界


在解決人民住房問題上,新加坡能算這個世界上做的最好的國家之一了。大部分土地是國有,再加上廉潔的政府,使得新加坡能夠大規模開發組屋。按照新加坡人的收入,購買組屋很輕鬆。當然組屋基本都是高層,自然能放很多人。

另外一個得益於良好的城市規劃,使得新加坡看起來並沒有那麼擁擠。新加坡這麼小的面積,分成二十幾個區。每個區都有良好的公共設施。這樣使得人口可以分散的儘量均勻。


白糖炒西紅柿


五百萬人口的新加坡國家,遍地是租屋人人有房住,一套也要四十萬新幣,人民幣二百萬麼。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世界大城市人口密集,越大的城市越是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教育中心,各種資源集中,機會大,所以人口密度大。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建又高又大的塔樓,戶型小面積化,租售搭配,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房屋空置率。


孟小孟的孟


人家政府有錢,不像中國死守土地,捋羊毛


包哥哥99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11月15日

五百萬人口的新加坡國家,遍地是租屋人人有房住,一套也要四十萬新幣,人民幣二百萬麼。


666歲月如歌666


20%是市場化80%是政府計劃


張炎941


人口少,建高層,建花園城市,典型案例:碧桂園·森林城市,創新型房產項目


淚光雨90


10個人蓋10套房子就夠了,10億人沒法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