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密度那么大,他们是怎么解决住房问题的?

想要年纪轻轻猫狗双全


赞美新加坡一波,新加坡这个国家的住房政策,是少有的能兼顾到效率与公平的政策,并且还解决了很多所谓的自称“民族大熔炉”之类国家都解决不了的种族问题。


早期新加坡

早期新加坡其实是个农业社会,新加坡本为一能过殖民地,在英国人并没有好好的建设新加坡,到二战结束后,新加坡的住房条件,贫民区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地方之一,在1947年新加坡每18个人才有一套住房,30万人没有任何卫生条件,部分城市居民要露宿在街头。

大英帝国殖民者认为,这一切都应该靠市场经济,自由经济,政府不应该干涉,导致这一状况迟迟得不到改善。


李光耀的新加坡第一阶段

英国人退出马来亚半岛以后,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李光耀认为公共住房不能仅仅靠市场经济,自由经济,政府的积极干预才是最主要的,因此新加坡住房从一开始就被高度重视,新加坡建立了住房开发局,直接供应住房,在1960年到1965年,实际需求住房5.2万套,住房开发局供应量5.38万套,超额完成目标。


李光耀的新加坡第二阶段

尽管一期做的很好,但是新加坡很快面临考验,在被马来西亚其他邦逐出马来西亚以后,新加坡彻底独立,此时的新加坡虽然住房有所改善,但是25%的人口依然住在棚屋,新加坡面临很重的财政压力,住房开发局开始严格限制,申请人要支付市场价格的20%,并且以6.25%固定汇率获得15年的贷款,并且逐步放松中央公积金的管制,允许动用中央公积金提供首付和月供,由于价格低,并且支付灵活,这使得新加坡民众的购房热情大为提高。


李光耀的新加坡第三阶段

从1970年以后,新加坡开始解决中等收入自住房问题,由于此时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人均GDP爆棚增长,人均GDP年增长为12.7%,通货膨胀却不高,仅为3.7%-5.9%,此时的新加坡政府拥有更多的财政能力来面对住房问题,取消了首付款,贷款期限延长到20年,减免物业税等等,中等收入者此时基本上已经买的起住房。


李光耀的新加坡第四阶段

此时新加坡已经基本解决了中等收入的自住房问题,开始着手于低等收入的自住房问题。从1980年开始,住房开发局和城市开发公司逐步整合最后合并,住房开发局的服务对象同时覆盖了中等和低等收入,彼时新加坡经济依然高速增长,储蓄率非常高,住房市场开始进行分化。

低等收入者的需求是硬需求,需要一套住房,这是由住房开发局以政府供应的方式。

中高等收入者的需求是改善性需求,新加坡向购买者提供面积和区位上的更多选择,鼓励这些人出手自己的公共物业,转型到公寓居住,促进了二手房地产市场的运转。

低位收入从二手市场拿到了更多的公共物业的租房,有了自己的住房。而中高等收入者通过出售二手公共物业,获得了改善住房的资金,效率兼顾公平做的很好。


促进种族和谐


在美国,黑人是黑人的世界,白人是白人的世界,黄种人是黄种人的世界。

在美国,有钱人住的是豪宅,治安路不拾遗,穷人住的是贫民窟,天天枪战。

在新加坡,打破了这种隔离,采取居住混合的模式,防止不同教育,不同人种,不同收入,不同族群之间产生社会割裂,强制性要求他们居住在一起,住房开发局在规范住房的时候,会直接计划到每一栋楼要住多少马来人,要住多少华人,要住多少印度人,强迫其混居,强迫其彼此互相了解。

因此新加坡没有产生美国社会那么大的种族割裂,社会割裂,美国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割裂问题从美国建国时期一直到现在,延续了几百年,一直到今天依然没有解决,而新加坡要做的好的多。


中国在很多方面学习了新加坡,比如说住房公积金,比如说在小区实现人车分离,比如说中心城市去中心化等等,新加坡确实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在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的带领下,在大英帝国撤离后一篇荒废的新加坡,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建设成高度发达的国家,与隔壁的马来西亚形成绝对鲜明的对比。


李建秋的世界


在解决人民住房问题上,新加坡能算这个世界上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了。大部分土地是国有,再加上廉洁的政府,使得新加坡能够大规模开发组屋。按照新加坡人的收入,购买组屋很轻松。当然组屋基本都是高层,自然能放很多人。

另外一个得益于良好的城市规划,使得新加坡看起来并没有那么拥挤。新加坡这么小的面积,分成二十几个区。每个区都有良好的公共设施。这样使得人口可以分散的尽量均匀。


白糖炒西红柿


五百万人口的新加坡国家,遍地是租屋人人有房住,一套也要四十万新币,人民币二百万么。


太阳出来暖洋洋张爱琴


世界大城市人口密集,越大的城市越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教育中心,各种资源集中,机会大,所以人口密度大。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建又高又大的塔楼,户型小面积化,租售搭配,最大限度降低城市房屋空置率。


孟小孟的孟


人家政府有钱,不像中国死守土地,捋羊毛


包哥哥99


太阳出来暖洋洋张爱琴

11月15日

五百万人口的新加坡国家,遍地是租屋人人有房住,一套也要四十万新币,人民币二百万么。


666岁月如歌666


20%是市场化80%是政府计划


张炎941


人口少,建高层,建花园城市,典型案例:碧桂园·森林城市,创新型房产项目


泪光雨90


10个人盖10套房子就够了,10亿人没法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