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故事大白話之《曹劌論戰》

《曹劌論戰》是東周時期的一個經典戰例。文言文是這樣描述的: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古人的這篇戰後總結,用寥寥數語,就概述了一場戰鬥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還從戰略戰術方面分析了作戰的依據和勝利的原因。真是惜墨如金。佩服!

這是發生在公元前684年的事情。

當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國之事傳到了魯國。魯莊公深感被人耍了,心裡十分的窩火。再想起十年前父親的遇難,想起自己在大喪之中還強裝笑顏為舅舅主婚;想起乾時兵敗,想起鮑叔牙大兵壓境,心中的委屈和憤恨在一層層的疊加,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大罵齊侯不講親情、沒有誠信。慶父等人更是暴跳如雷,發誓要剿滅齊國。

齊魯接壤,又是表親關係。魯國的事情很快也就傳到了齊國。齊桓公畢竟年輕氣盛,上任以來也事事順意,聽到以後,大為惱怒,就要發兵攻打魯國。管仲勸阻說:“齊國還不夠富強,軍隊的訓練也才剛開始,現在打仗並沒有多少勝算。”桓公聽不進去。他派鮑叔牙為大將,領兵去攻打魯國。

魯國的探子報告了軍情,魯莊公急忙召集大臣們商量如何抗擊敵人。莊公問計於謀士施伯。

施伯說:“內政外交,臣還能應付。帶兵打仗,不是臣的長處。但臣推薦一人可以抗齊。”

莊公忙問是何等人士。

施伯說:“臣認識一人,姓曹名劌,隱於東平鄉,躬耕苦讀,有將帥之才。”

魯莊公求才心切,立馬派人去召。施伯也寫了一封書信讓差官一同帶去。

春季,農活並不多。這天,曹劌正在家中看書,差官飛馬趕來。曹劌看完書信以後,就告別家人,隨差官趕往都城曲阜來見魯侯。

剛好這天值班的門衛也是東平鄉人,他問曹劌見莊公有什麼事情。曹劌說是為了抗擊齊軍的入侵。門衛笑了笑,說:“嗨!那是當官的事情,你操那份閒心幹嘛?”曹劌說:“就他們那些人,成天窩在朝堂裡,能想得出什麼高招來?我作為一個魯國人,不能看著國家有危險都不管啊。”衛兵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去向莊公通報,莊公接見了曹劌。

曹劌進殿以後,還沒等莊公開口,他就問莊公靠什麼來打贏這場戰鬥。

魯莊公說:“衣食財物,寡人不敢獨佔,總要分給大家。”

曹劌說:“這些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到百姓,老百姓未必會感您的恩。”

莊公又說:“每次祭祀,所用的物品從來不敢虛報,都是實實在在的。”

曹劌說:“這些屬於小的誠信,鬼神也未必會保佑您。”

莊公想了一會兒說:“每年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說件件都判得公正,但都能按照實際情況來酌情處理。”

曹劌高興地說:“好。主公能夠取信於民,就可以打贏這場戰鬥。”

慶父很不愛聽,就對施伯說:“先生舉薦的什麼人,說這些不鹹不淡的幹嘛,跟打仗有關係嗎?”施伯倒是冷靜。只是笑笑。

莊公也覺得此人像個耍嘴皮子的,就對曹劌說:“寡人想知道,這仗怎麼個打法?”曹劌說:“打仗要因地制宜,不能主觀預言。請讓小臣跟隨主公一同出征,再根據地形和齊國的兵力部署情況為主公謀劃。”

大夫偃問曹劌:“老兄,你真的要跟我們一起上戰場嗎?”

曹劌說:“當然要去了!不去,我來幹什麼?”

大臣們也都不以為然。

第二天一早,曹劌隨大軍一同去抗擊齊軍。兩軍在長勺相遇,各自擺開陣勢。由於乾時得勝,鮑叔牙有輕敵之心,首先下令擊鼓進軍。並且傳令,先攻入敵陣的有重賞。

魯莊公聽著齊軍鼓聲如雷,也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制止說:“不行。現在齊軍士氣正旺,我們應該以靜制動。”並且傳令軍中:有大聲喧譁者,斬!

齊軍來衝魯陣,魯陣如鐵桶一般,陣腳不亂。士兵們只用弓弩還擊。

齊軍衝不進來,只得退回去。過了一個時辰,齊軍又發起衝鋒,魯軍還是紋絲不動。齊軍毫無辦法,再次退了回去。眼看到了下午時分,鮑叔牙心裡著急,大聲喊道:“魯軍是膽小鬼,不敢出擊。我們一定能衝破他們的陣營的。”又再次下令擊鼓進軍。齊軍連喊帶罵衝殺過來,但仍然攻不破魯軍的陣營。

連攻三次不能取勝,齊軍士兵們的情緒非常沮喪,拖著戈矛緩緩地退回去。

就在這個時候,曹劌精神一振,高聲對魯莊公說:“打敗齊軍的時候到了,主公趕快下令擊鼓進軍吧。”魯莊公等的就是這句話,立刻下令擂鼓。魯軍的鼓手憋足了勁,掄起胳膊擊鼓,頓時鼓聲如雷。將士們也早已等得不耐煩了,人人都像壓緊的彈簧。打開陣門,奮力驅車衝殺出去。

齊軍根本就沒有料到魯軍會發起攻勢,毫無心理準備,只好回頭倉促應戰。魯軍勢如破竹,猛如洪水,殺得齊軍七零八落,大敗而逃。

鮑叔牙被眼前的一幕驚得口瞪目呆,被敗兵們席捲著往後退去。

魯莊公非常興奮,就要下令乘勝追擊,曹劌連忙阻止說:“主公先別忙,等臣察看一下再說。”然後,他就跳下車去把齊軍列陣的地方仔細觀察了一遍,然後登上車子的高處,手搭涼棚,抬眼往遠處望了望,一揮手說:“可以追了。”

魯軍旌旗飛揚,戰車在前步兵隨後追殺過去,齊軍潰不成軍,糧草兵器丟得滿地都是。

鮑叔牙嚐到了魯軍的厲害,第二天就乖乖的撤回去了。

魯軍得勝回國,莊公大擺宴席犒勞將士。席間,莊公問曹劌:“卿為什麼要等到齊軍3次進攻以後才發起進攻,中間有什麼奧妙?”

曹劌說:“打仗靠的是勇氣。勇氣十足才能勝利,士氣低落就必然失敗。擊鼓的目的正是為了用鼓聲來激勵士兵的勇氣。當第一次擊鼓的時候,士兵的勇氣是最旺盛的,到了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會減弱,等到第三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提不起來了。臣之所以不忙著擊鼓就是要養足我軍的勇氣,等到對方士氣低落的時候,我們再擊鼓,我軍士氣正旺,而敵人士氣低落,所以就能戰勝它。”

莊公又問:“齊軍既然敗退了,為什麼又不乘勝追擊呢?”

曹劌說:“齊是大國比較狡詐,他們撤退未必就是真敗,也許是引誘我們進入他們的埋伏圈呢。當臣觀察到他們車輪的痕跡是亂七八遭的時候,就知道他們的軍心已經亂了,又看見他們把旗幟倒拖著忙著逃命,隊伍已經不成樣子了,就知道他們是真的敗了,這樣才敢追擊。”

聽了曹劌的分析,大臣們沒有不佩服的。人人對曹劌刮目相看。莊公感慨地說:“卿真是精通兵法,寡人是相見恨晚啊!”於是,就拜曹劌為大夫。

齊軍敗退回國以後,齊桓公很不高興,說:“連個魯國都對付不了,還談什麼征服諸侯?”

鮑叔牙找藉口為自己辯護,說:“打仗靠的是天時地利,在誰的地盤上打就對誰有利。原先乾時之戰,我們得勝,現在長勺之戰,他們得勝,也只不過勢均力敵罷了,不存在誰輸誰贏。臣以為,要想打敗魯國,必須聯合宋國。臣願意到宋國去借兵,共同對付魯國。”

桓公同意以後,鮑叔牙就到宋國去借兵。宋閔公捷在齊襄公的時候就和齊國關係不錯,小白接位以後,也想著要繼續維持友好關係,就同意借兵給齊國,約定6月上旬在郎城匯合。

到了約定的時間,宋閔公派南宮長萬為大將,猛獲為副將,領兵前來助戰。齊桓公仍然用鮑叔牙為大將,仲孫秋為副將,統領大軍來到郎城與宋軍匯合。然後齊軍從東北方向、宋軍從東南方向對魯國實施包圍。

魯莊公聽說齊軍再次犯境,他先派慶父調集兵丁去守衛城池,然後又召集群臣商議。莊公說,鮑叔牙懷著憤怒而來,又有宋軍相助,他們兩路進攻,互相照應,我們怎樣才能抵抗他們?

文官武將各抒己見,議論紛紛。曹劌和大夫偃卻在竊竊私語。

莊公很不耐煩地看了他們一眼說:“說什麼呢?大聲點,寡人聽不到。”

曹劌沒有說話,他看著大夫偃,示意讓他說。

大夫偃說:“曹大夫說過,打仗要因地制宜,不能靠主觀預判。現在情況不明,說什麼也白搭,咱們還是出去觀察一下再說吧。”

莊公同意。大夫偃就和曹劌帶上幾個士兵,登上城樓仔細地看了一陣,然後回來報告說:“鮑叔牙軍容整齊,很難突破。而南宮長萬仗著自己力大如牛,以為無人可敵,所以隊伍雜亂。如果我們出其不意從側面進攻,可以打敗宋軍。宋軍一旦敗了,齊軍也就難得支持。”莊公說:“聽說南宮長萬有觸山舉鼎的雄力,卿怕不是他的對手吧?”大夫偃詭秘的笑了笑說:“那就試試看吧。”

這天傍晚,偃大夫挑選了300名精幹的將士和100匹良馬,在馬背上批上老虎皮。到了下半夜,趁著月色朦朧,他們悄悄地出了南城門,偃旗息鼓地到了宋營,偃大夫命令士兵點燃火把,一時間金鼓喧天,喊聲大作。宋軍從夢中驚醒,毫無準備,突然看見火光中一隊猛虎咆哮著向軍營衝來,個個膽戰心驚,拼命逃跑。南宮長萬再勇猛也擋不住潮水般潰退的士兵,也只好隨著後退。

5更天,莊公帶著後續部隊趕來和偃大夫合兵一處,乘勝追殺。宋軍一直退到了乘邱,天色已經大亮,長萬對猛獲說:“不能再退了,再退就只有死路一條。”然後掉轉車頭,手持大戟衝入魯軍之中,見人便殺。魯軍人人散膽,不敢再追。

莊公對衛士瑞孫生說:“你素來都以力大著稱,敢去和長萬決一勝負嗎?”瑞孫生被莊公一激,就挺著長戈來戰長萬。大夫偃怕瑞孫生有失,忙來助戰。長萬一人敵倆,毫不在乎。魯莊公登上車前面扶手的橫木觀戰,看著二將都不是長萬的對手,就對手下的人說:“取我的金僕姑來。”(魯侯的一把好弓。)莊公搭箭上弦,看準長萬一箭射去,正中右肩,箭穿進了肩胛骨裡。長萬左手拔箭,右手拿不穩大戟,被偃將軍一戟刺中了左腿。長萬連傷兩處,一時站立不穩,栽倒在車下。瑞孫生丟開長矛,急忙跳下車來把長萬按住,步兵們上前把他捆綁住了。猛獲一看主將被擒,無心戀戰,帶領殘兵敗將落荒而逃。

魯軍大獲全勝,鳴金收兵。瑞孫生押解長萬來獻功,長萬雖然兩處受傷,仍然雄赳赳地站立著,臉上毫無疼痛的感覺。莊公十分愛慕,對他以禮相待。

鮑叔牙看著宋軍敗走,知道大勢已去,就只好收兵回國去了。

話說齊桓公兩次攻打魯國都不能取勝,不得不相信管仲的話,就安下心來發展自己的國家,不再想四處擴張。桓公把國家的政務統統交給管仲,自己天天帶著一群嬪妃美女喝酒作樂。當大臣來向他請示事情的時候,他總是說:“去跟仲父說吧。”

東周故事大白話之《曹劌論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