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應該建跨海大橋嗎?

千物女丶


這幾年很多地方都在修跨海大橋,廣東和海南之間隔著瓊州海峽,為什麼不在中間建一個跨海大橋呢?

瓊州海峽最窄的地方,雖然只有19.4公里,但目前沒有建設跨海大橋,也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

地理原因

瓊州海峽最深的地方有114米,加上附近屬於地震活躍區域,海水流速比較快,讓建造跨海大橋變的難上加難。

經濟原因

而且海南省的經濟體量比較小,修建跨海大橋投資的成本高,收回成本非常難。所以從海南省經濟角度來看,修建跨海大橋並不划算。

加上目前全國各地去海南,主要是依靠飛機,修跨海大橋,只能加強廣東和海南的經濟往來,其他地區遊客,想去海南還是做飛機最經濟快捷。

看到這裡,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廣東和海南之間應該建設跨海大橋嗎?


找靚機科普君


瓊州海峽跨海大橋自1994年就開始研究、勘測,至今未見開工跡象。網上有消息說,海南跨海工程相關籌建部門被撤,但官方對此並無回應。跨海大橋建還是不建,目前並無確切消息。

2009年2月16日,瓊州海峽跨海工程規劃研究評審工作在京結束,該工程規劃研究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將全面轉入預可行性研究。當時專家們認為,瓊州海峽跨海工程意義重大,具有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鐵道部相關負責人稱,瓊州海峽跨海工程是一個超級工程,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按照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有關規定,有序地推進前期工作。

2010年,有媒體報道,跨海大橋爭取在2012年開工建設,2020年建成通車。有關部門將聯合投資建設瓊州海峽公路、鐵路兩用跨海大橋,以實現環北部灣陸路通道的無縫對接。跨海大橋分上下兩層,其中鐵路橋為四線,設計客車時速160公里,貨運列車時速120公里,公路橋設計時速為100公里,工程總投資約1400多億元人民幣。建成後,駕車跨越瓊州海峽只需20分鐘,列車通行也將壓縮在10分鐘以內。

2012年過去了,大橋沒見開工。時間到了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的《廣東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設計劃及中遠期規劃》中提及,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瀋海國家高速公路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全長30公里,預計投資1400億元。一時間,網上到處是“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將於2018年開工建設”的消息。不過,海南媒體闢謠說,該消息不實。廣東省政府發佈的規劃中提到,廣東省中遠期(2018年以後開工建設)將建設瀋海高速瓊州海峽跨海通道,“2018年以後開工”被片面理解成“2018年開工”。海南省跨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有關部委仍在對瓊州海峽跨海工程進行前期的調研階段,項目還未立項,何時開工更未可知。該消息內容只是廣東單方面的中遠期規劃,所以,跨海通道2018年開工的消息是不準確的。

現在,進入2018年了,春節由於連日大霧無法正常通航,造成車輛嚴重滯留海口,又引起了人們對於瓊州海峽跨海大橋的熱議。該不該建,莫衷一是。有人認為建橋後進出海南島更方便,促進海南經濟發展;有人認為橋建成後,大量車輛和人流進入海南,必定會對海南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且海南目前的交通運力已能滿足進出島需求,如果單純從旅遊的角度來說,海底隧道或者大橋是可以不建的。

跨海大橋這麼一項超級工程,勢必要從地質構造、岩土工程特性、斷層及地震、海洋水文、通航安全、生態保護、經濟發展等多方面進行論證。建,進展到什麼程度了?不建,理由是什麼?我們也希望官方儘快回覆民眾的疑問。


南國都市報


我是一名旅遊行業從業者,自己當年在海南上大學的時候也經歷過四年火車+輪渡或者輪渡+大巴車的艱辛歷程,當時也是在想瓊州海峽平均寬度才30公里,海南為什麼不建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這樣交通會方便很多。但是經過這幾年在海南的生活和工作,個人覺得這個時候還不適合建跨海大橋,原因有以下幾點:



三亞市區的夜景

第一,海南目前的經濟實力不足以建跨海大橋。建立這樣一座跨海大橋無疑需要耗費巨大的費用,根據當前的物價水平和建設成本,這座大橋保守投資在1800億以上,遠遠超出海南財政所能承受的範圍。而對岸的廣東省雖然財力雄厚,但其經濟發展中心在珠三角,也不可能為海南投資這麼一大筆錢。

海南景區的水上娛樂項目

第二,海南還沒有準備好迎接更多的遊客。每年春節,儘管跨海來海南交通不便利,但依舊有數千萬遊客前往海南旅遊度假。一到春節,海南大大小小的市縣都會因旅遊人群而受到影響,交通擁堵、物價上漲、旅遊服務壓力大等等,無論是遊客還是當地居民都沒有好的體驗。由此可見,如果跨海大橋一旦開通,遊客的數量必然比現在更多,海南的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都已經做好準備了嗎?



三亞蜈支洲島的海水

第三,海南作為一個小島,擁有得天獨厚的的自然資源,這也是這麼多人選擇來海南島旅遊度假的原因。但大量汽車和密集人流進入海南必然會對海南的生態造成破壞,當有一天青山綠水不在的時候,海南也不再有吸引力。

因此,個人覺得以海南目前的情況來說,還不適宜建跨海大橋。


藍草姑娘


我建議不建,不是不建,是時機不成熟。

戰略意義

眾做周知,目前大陸和海南的交通主要是航運,一個是空中,一個是海上,海上的運輸吞吐量佔主要地位,海路上分別有北海銀灘那邊的國際碼頭,和湛江徐聞海安渡輪碼頭,即海安有三個港口,分別是海安港、海安新港、粵海鐵路北港。海安港、海安新港是汽車輪渡碼頭,粵海鐵路北港是火車輪渡碼頭。海南側,即海口,有兩個港口,分別是秀英港和粵海鐵路南港,秀英港是汽車輪渡碼頭,粵海鐵路南港是火車輪渡碼頭。海安側的海安港、海安新港與海口側的秀英港相對應,粵海鐵路南北港相對應。

以上是基本信息,渡輪在任何時候都是戰略投放的重要工具,一旦修橋,這些渡輪和碼頭勢必閒置荒廢,從業人員勢必從新選擇就業崗位。真要是臺灣有情況,這些民間的投送力量很難再短時間聚集起來。倒不是說叫渡輪去衝鋒陷陣,戰爭打的就是物資,打的就是後勤保障,運送物資成本最低的非海運莫屬,坐過跨海渡輪的都知道,一艘渡輪至少12輛半掛拖車,外加500人員。這些真要在戰時得發揮多麼重要的作用。

流量和基礎建設的矛盾

海南島旅遊這些年確實火了,但是海南在全國來看,經濟並怎麼好,全國GDP排名28名。本身就捉襟見肘了,面對眾多的越冬人群和旅遊人群,基礎設施嚴重的落後,短時間內無法有效的改善和提升,這需要給海南時間去打造一流旅遊島的基礎設施。

目前的渡輪只是在面對節假日的時候才倍感壓力,那麼零時組織其他地區的渡輪是不是能夠解決呢,答案顯然是可以的。只是要增加渡輪的使用效率還要擴充碼頭,這同樣需要給出時間搞基礎建設。

個人看,跨海大橋目前時機未到,而不是資金或者技術水平的問題,保留一隻或者多隻民間的戰略物資投放力量的意義大於一座橋。


湧於分享


海南是我國第二大島,人口有920萬人左右,而且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卻以瓊州海峽與我國大陸相隔,交通的不便利,也限制了海南島的發展,造成了諸多方面的隔離和不便。

今年春節過後,海南島的旅客滯留和車輛擁堵現象更體現了建設瓊州海峽跨海通道的重要性,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條通道是應該去建設的,這條通道一旦建成,不單是海南島與廣東省交通方便了,也必然加強海南島與廣東以及我國內地廣大地區的在諸多方面的聯繫,使海南島真正與我國內地連為一體。


關於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建設的呼聲,其實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然而一直都是乾打雷不下雨,本來說2012年開工建設,結果到了2018年也沒見動靜,考慮原因應該是這條跨海通道耗資太大,報道說需要1400億人民幣,而經濟效益的產出可能還達不到要求,所以一直是有計劃,沒行動。

不過我國的經濟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廣東省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海南省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想必今後將有財力和能力去完成這條通道的建設,我相信今年的海南大堵車也必將催促這條大通道的建設早日提上日程,我們也期待著它早日開工。


人類的方向


撇開出島危機不說,單純從戰略意義上來看,此橋必須建!海南省下轄的三沙市陸地面積雖然只有13平方公里,但是海域面積卻有二百多萬平方公里,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才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這裡一下子有了個二百多萬平方公里,每一個人中國人,哪個不是樂見其成?我們的國家要走向更加強大,首要的必須是走向大海,走向遠方……目前南海局勢雖然看似相對平穩,但波詭雲密、暗流湧動,以美、日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骨子裡就見不得中國好,見不得中國強大,總是這樣那樣的在南海問題上百般挑事,南海的主權究竟誰說了算,仍有疑慮。儘管我們在南海上有了一些島礁,有了一些自衛防身的基本設施,但面對露出獠牙、指手畫腳的惡狼們這些還遠遠不夠。瓊州海峽有了這座跨海大橋,內陸與南海的距離就拉近了,我們守住南海就更有實力、底氣、信心了;未雨綢繆,不打無準備之戰,有了這座大橋,我們就會為了捍衛南海主權準備得更好,更充分!

期待跨海大橋崛起於瓊島海峽兩岸,祝願祖國日益強大!






如雲水般流淌


瓊州海峽的通道應該修、肯定修,關鍵是何時修。

今年春節,海口堵瘋了,瓊州海峽該不該修橋或隧道成了熱門話題。其實這個話題很早就有,只不過借這次危機爆燃了。此前關於瓊州海峽通道國家也做過可行性的研究,考慮過三個不同的方案,但都造價不菲,估計需要1000到2000個億不等。從技術上來看,修建瓊州海峽對於基建狂魔的中國來說,沒有難度。現在關鍵考慮的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問題,建與不建,各有利弊。我個人認為,修建瓊州海峽通道利大於弊。


很多網友擔心,瓊州海峽建成後,車流量不夠 ,經濟效益差,會造成嚴重虧損。在常規情況下,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但如果我們視野開闊一些,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就會發現其實並不一定是這樣。

高鐵在初建時也是罵聲一片,大家都說投入巨大,浪費錢,車票又貴,還虧損嚴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不僅有些高鐵線路已經盈利,而且高鐵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高鐵,大大加快了 人流、物流,促進了沿線經濟的發展。他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難以估計,而且高鐵的建設帶動了龐大的 配套企業,不僅帶動了行業的發展,也造就了很多企業做大做強。高鐵所引發的經濟效益、經濟活力和良好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其虧損的影響。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虎門大橋,93年建設時也是質疑聲一片,當時車輛還很少,很多人都認為虎門大橋要鉅虧,但大橋97年建好後沒幾年就開始堵,現在還要建虎門二橋、中深通道、港珠澳大橋三條通道。沒辦法,中國發展實在太快了,很多事情不能用常理來推斷,一定要有超前的眼光。


如果以美國為標準,中國的汽車普及率還有很大的潛力。隨著經濟的發展 擁有汽車的人群還會成倍增加,想開車到祖國最南端的人實在太多了。我本人在廣東,但一直沒有駕車去海南島,就是因為沒有橋,要過渡很不方便,和我有類似想法的大有人在。海南島這麼好的風光,如果有橋,我們在廣東這麼近一年可能會去兩三趟。周邊省市的人應該也會有類似的想法。有人擔心這麼多車到海南會汙染空氣,這個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國家現在正在大力推電動車,2030年要停售燃油車是大概率事件,當橋建好的時候,估計中國有大半人在用電動車了,日後還擔心什麼尾氣汙染呢。

瓊州海峽的建設肯定會帶來巨大的人流、物流 甚至資金流,必然會加快海南島的經濟發展,提升土地資源的價值,促進海南島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繁榮。畢竟一座孤島是很難發展的 ,只有和大陸連成一片,才能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創造一個名副其實的特區海南。

我們應該有信心去建設瓊州海峽通道,中國已經創造了無數奇蹟,我們相信奇蹟還會不斷髮生。


梅西大佬




其實修橋鋪路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忘了哪一年的趙本山的小品就表現出了一座橋一條路對老百姓的重要性!正所謂小品裡面說的: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種樹!!


首先看地理環境,海南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島嶼,那麼要去海南要麼就是坐飛機,要麼就是坐輪渡,當然覺得自己水性比較好的也可以來一個泅渡(危險係數10.0,別嘗試)。但如果距離較近的話,輪渡和飛機可能就不太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有一座橋,開車會大大的節省時間!



經濟角度,如果海南修了跨海大橋,那麼離著海南較勁的區域勢必會因為海南旅遊的熱度經濟而被帶動起來,同時海南也和內陸的聯繫更加的緊密了!


軍事角度,海南可謂是我國的一個重要軍事地點,它是我國海上的衛兵和崗樓,也是進入內陸的第一道防線,如果有座橋,能大大的增加軍事機動性,有助於海南軍事力量的提高!

大家有什麼不同意見一起探討一下


三金鑫sir


海南當然應該建跨海大橋。真不明白,海南的跨海大橋,為什麼這麼難建。

瓊州海峽跨海大橋擬投資是1400億元,

1994年,瓊州海峽的跨海大橋,就進入了調查勘探階段。

過了14年,到2008年交通部、鐵道部、廣東省、海南省,又成立了前期工作領導小組,可是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了四個部門。

又過了十年,至今還沒有動工的跡象。

青島的跨海大橋早已建成,海底隧道也已經鋪就了一條,現在正在規劃第二條。

港珠澳大橋也已經建設完工,具備通車條件,預計今年7月1號通車。

從建設上來說,確實拖了廣東、海南經濟發展的後腿,應該加速建設瓊州海峽跨海大橋。

有人會說可能會影響環境、軍事安全也得考慮,其實這都是多慮的。

和平與發展是我們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我國的各種軍事力量非常強大,有能力保護我們的國家地方安全。

環境和人類是共生的,只要我們保護措施到位了,保護環境沒有問題。並不是什麼工程也不做,就是對環境最好的,人要發揚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兼顧環境與人類的利益。

海南跨海大橋不僅要建,海底隧道也要建。當然還有各種建設上的小困難,我國已經建設出多個世界級史詩工程的建築經驗,肯定能夠解決。

通過建設完善的交通設施建設,海南的經濟會進一步騰飛。當然,房地產還是不要長了。


暖心人社


最近由於三亞堵車,飛機延誤的事件,導致大家又開始評論起瓊州跨海大橋的事情,我以為這麼久過去了大家都不會談論這個問題了,可是沒想到,現在又把這個搬出來說,果然還是出了事,大家才會變的如此關心。

瓊州海峽南北全長30公里,這個是中國三大重要海峽之一,多年前便傳聞要修建跨海大橋,但是遲遲未聽到官方給出信息。

曾經考慮大橋方案:修建公鐵兩用大橋,大橋跨海部分長度約26.3公里,總投資約1400多億元。預計2017年開工建設,2025年建成通車。但是最後這個方案被否決了。具體原因不明。

隧道方案:瓊州海峽跨海隧道方案初定情況,在跨海大橋被否定後,隧道便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說,高速公路的建設方案早已被否,瓊州海峽敲定的是隧道方案,全長28公里,投資額至多1500億元人民幣。

當所有方案指向2017年動工後,大家便等著,但是2017年沒有任何消息,於是這件事便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去了。

我也期望跨海隧道能早些修通,這樣大家都可以去自駕去海南,還能防擁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