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上調至年化5.4%,你怎麼看?

藍風


手頭只要有幾年不用的錢,就趕快去存,但一家最好別超過50萬


一般情形下,能給這麼高的利率,一是小銀行,二是期限長。

做為老百姓,記住一點:收益和風險是正增長的。

但還有一點也不能忘:根據我國於2015年正式發佈的《存款保險條例》,一旦銀行破產倒閉,個人在銀行的存款,最高可以獲得保險公司償付人民幣50萬元。

因此,即使是小銀行,存上個50萬,也是沒有什麼風險的。

另外,有銀行推出了轉讓大額存款的業務,若在存款期間,有急用錢,可轉讓

防範風險比多一點收益更重要。


貝蒂A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15年10月24日之後,人民銀行對於各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就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那麼現在不同的銀行之間存款利率差異比較大爺就沒有什麼不妥。

為什麼有些銀行會把利率上調那麼多?

一般情況下都是地方性銀行、農商銀行存款利率會上浮較多利率處在最高水平,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四大國有行利率依次降低。利率差異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同的銀行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差距非常大,四大網點遍佈全球能提供更為全面的金融服務,很多公司都會選擇在四大開立對公賬戶方便全國性的和國際上的貿易往來,同樣很多公司也願意把工資卡開在四大也是因為網點多,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的服務都能為全面,所以四大不確錢,對於個人存款這一塊肯定不會像地方性銀行那麼重視。地方性銀行主要吸收一些地方項目的存款和一些追去高儲蓄利率客戶的存款,因為存款來源較少那麼對於儲蓄當然就會更重視既然硬件和然間都比不過人家手裡能用的最好用的“武器”就是提高利率來吸收資金。


首席投資官


很多人一看到這麼高的存款利率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因為央行對銀行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是有要求的。

實際上這個要求已經沒有了,央行在2015年10月23日的時候發佈了一則公告《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存貨款基準利率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很多人只關注到存貸款基準利率下調,實際上這則公告裡還有這麼一段話:



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並抓緊完善利率的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

自2015年10月24日開始執行。 也就是說,自2015年10月24日開始,銀行存款利率浮動就已經不設上限了,理論上銀行即使給出100%的存款利率也是合法合規的。

對於競爭力比較弱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社來說,這無疑是非常利好的消息,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吸引更多存款。對於銀行來說,吸引存款的方式實在有限,存款利息是僅有的方式,不設上限顯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銀行的攬儲能力。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規定,我們現在才能在市面上看到存款利率達到甚至超過5%的銀行。坤鵬論認為,這是央行在管理上的一大進步,各銀行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靈活確定存款利率,提高市場競爭力。

這種市場競爭就不可避免會出現高於5%這樣高利息的銀行,對儲戶來說,顯然是利息越高越好。銀行的良性競爭提高了儲戶的既得利益,也有利於反向推進銀行自身改革。

以後大家再存款的時候,可以多找幾家銀行,特別是城商行和農商行,說不定利息會比六大銀行高出很多。


坤鵬論


5.4%的利率算是比較高的,目前真正能達到這個存款利率的銀行其實很少,主要是一些小型銀行和民營銀行可以達到。

舉兩個例子。

下圖是某些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



從圖中可以看出,這些民營銀行的存款利率達到了5.4%。

當然這個5.4%的年化利率是你必須存滿五年才可以拿到。 不過目前這兩個銀行存款都是相對比較靈活,基本都是分段計息,可以隨存隨取,提前取款會按照對應的分段利率來計算,而且利率還不低,所以這種存款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下圖是某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



這個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更高,達到了5.6%。

但是要拿到這個利率其實沒那麼容易,還是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最不友好的就是存款期限達到了五年,五年時間的存款利率,存款流動性是非常差的,因為他這個存款不是分段計息,而是固定存款,也就是說這個存款必須存滿五年,不能提前支取,如果提前支取的話,只能按照當期掛牌活期利率計算,這個非常不划算。

如何看待這些高利率存款?

我認為這種高利率存款是市場的一種進步。

以前利率還沒放開的時候,各個銀行存款都非常呆板,基本上除了活期就是定期,而且定期還不能給到太高的利率,所以各個銀行的存款利率都差不多,用戶可選擇的餘地比較少。

最可恨的地方是存款利率越高,對應的期限越長,而且你還不能提前支取,否則定期就相當於白存了,這點非常不人性化。

而現在隨著市場利率放開之後,銀行的自主定價就高了很多,所以目前我們看到有不少民營銀行,包括一些大銀行,都推出了分段計息的存款方式。 這種分段計息的存款方式,不僅利率高,而且提前支取很靈活,非常受用戶歡迎。



可能有人會認為存款利率高,對應的風險也會偏高。

其實我不這麼認為,首先只要是正規的銀行,那存款50萬之內就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所以還是很安全的。

另外銀行存款利率偏高不一定是意味著風險高,因為現在隨著存款利率市場放開之後,銀行的自主定價就更靈活了,而現在的存款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各大銀行之間為了爭取存款,不斷的上調存款利率,這是一種正常的市場競爭行為,有競爭對於存款用戶來說才是最有利的,至少可以讓存款獲得更多的利息。

不過大家也需要有一些警惕,畢竟隨著存款利率的提升,很多騙子就有漏洞可鑽,以前存款利率沒那麼高的時候,突然來一個5%點多的利率存款,很多人都會引起警惕,以防受騙。

但是隨著很多銀行推出5%以上的存款利率之後,那很多用戶就真假難辨了,因此有些銀行內部工作人員會利用這點漏洞去騙取客戶的存款,所以大家在存款的時候一定要十分小心,一定要在正規的渠道辦理。


貸款教授


我相信對於這個定期利率可以達到5.4%,一定屬於大額錢財的,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是一定要謹慎了!!!我先給大家看工行近期定期利率:
表格裡就可以很清晰看到最長5年的定期也僅有2.75,就算加上各行政策利率上浮,也只會在3%左右。還有一些銀行存在大額存單,但也達不到5.4%這麼高。這麼高的我想應該是大額風險型理財。最近有關注我的朋友私信我就提到一個被銀行理財忽悠有6%的產品,結果到現在本金虧損30%!



所以高利率產品一定要了解清楚,覺得能承擔相應風險,在購買時候錄音、錄像等設備一定要齊全,要保證自己的權益,畢竟都是辛苦錢,另外一點建議如果金額是大額,建議去大行,畢竟收益同時穩妥才是最重要的。

覺得樓主說的有理的點個贊,有疑惑朋友也可以評論諮詢,想了解更多銀行業的問題可以關注我私信。


臣前燕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晴溪:

首先,銀行的定期存款,央行會有一個基準利率為標準,允許每家銀行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一般四大國有銀行的上浮在10%左右,其他商業銀行上浮在10%到20%左右,像問題中上調到年化5.4%,已經不是上浮了,簡直就是利率翻倍計算了,這應該是小的商業銀行或者農信社的作為了。


以四大國有銀行舉例,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是1.75%,定期存款能上調至5.4%,無非就是想高利息吸引儲戶存款。在金融市場逐漸擴大的今天,各類金融機構,券商機構,電商機構紛紛來搶佔市場份額,都想在存款這塊大蛋糕上分得多一些。比如支付寶的餘額寶,微信的零錢通,都推出短期年化收益比銀行高的利率來吸引消費者,搶佔的市場的同時無形中給銀行增加了壓力。存款對銀行來說雖然是負債,但卻是銀行經營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銀行資產業務,中間業務的基礎。存款是銀行信貸資金和利潤的主要來源,有了存款的保證,銀行才能擴大貸款規模,獲取更多利差收入,增加利潤,所以存款是支撐和開展中間業務的前提和基礎。可見存款對銀行的重要性。


每個企業的存在都是依託效益才能生存,銀行也不例外。所以,靠著高利率去吸引客戶也不見怪了。在眾多眼花繚亂的存款機構中,要選擇可信賴的金融機構,不能為了一點高的利率增加了存款的風險。


家族財富密碼


哪些銀行5.4%?

如果說5%的利率,那麼應該還是有不少銀行可以達到,但是5.4%的利率那就真的算是一個比較高的利率了,就當前的市場水平而言,能達到這個存款利率的銀行其實很少,基本上都是一些很小的地方銀行或者民營銀行才可以達到,比如下圖中的億聯及藍海,而且這個利率只有5年期才有可能存在,對於5年期以下的,目前市場上絕無相關的利率。

怎麼看?

或許有人會認為5.4%明顯遠高於國有大銀行的利率,是不是風險會高很多呢?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只要是50萬元以內的都不會,無論是地方小銀行還是民營銀行,只要其是銀監會核准成立的銀行,那麼它都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即使破產,仍然可以獲得50萬元的理賠限額。

當然因為小銀行的客戶質量整體弱於大銀行,再加上銀行的綜合實力較弱,因此小銀行的風險整體高於國有大銀行,我國曆史上倒閉的兩家銀行也都是小銀行,因此對於高於50萬元的資金,我們為降低風險可以選擇分散存放於幾家小銀行,這樣既有安全的保障,又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息。

總結

5.4%是可以存的,這是利率市場化後的一個結果,無需過於擔心。


鯉行者


銀行定期存款過5%的年化利率很平常,但是能到5.4%的年化利率並不多,只是幾家民營銀行和村鎮銀行。依個人的看法,銀行定期存款必須達到五年才能有這個水平,而且利率市場差異化帶來的影響促使有條件的銀行大幅度地提升利率。



五年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才2.75%,就像億聯敢提升到5.45%,藍海一開始5.5%,現在降到5.4%,比基準利率翻一倍,這些銀行為什麼敢以這樣的比例上浮利率?

第一,銀行業存款市場的競爭空前激烈。央行放開利率市場以後,讓各家銀行根據基準利率自定,一下子把銀行利率給拉開了差距,為了有利可圖,銀行都在上浮利率,只不過有高有低。現在每年依然看到很多銀行在跨區域擴建,搶佔市場份額,存款利率也是銀行間競爭的一大因素。



第二,新成立的銀行迫切需要存款穩固根基。新成立的地方銀行主要包括村鎮銀行、網商銀行、民營銀行,這些銀行主要還是以零散的個人客戶為支柱,銀行成立之初需要大量的存款作為原始積累資本,只有比其它銀行利率更高才能有更多的客戶存款。


第三,新銀行成本低,有資本大幅度提升利率。新銀行網點少,成本消耗低,不像國有銀行一樣網點多了運營成本高,自然利率也沒有新成立的地方銀行高。新銀行就可以把拋出成本後的盈餘,轉嫁到利率上面,利用利率來打開金融市場。

新銀行想要被廣大客戶接受,單靠提高利率還不夠,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服務質量,提高硬軟件設施的水平,以信譽求發展,抓好內控,做好案件防控工作,爭取把風險降到零,讓客戶認可、喜歡。


財富公元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我們應該先明確一個基礎的事實-基準利率。根據最新的人民銀行存貸款基準利率,存款最高的利率是定期存款3年期2.75%,貸款最高的是五年期貸款利率4.9%,各商業銀行可在這個基礎上上下浮動,目前已經取消了限制比例,但是哪個銀行也不會傻到脫離了市場情況不賺錢的瞎設定利率。

5.4/2.75=196.36%,也就是相當於在央行基礎上上浮96.36%,這還是比較的三年期,如果是一年期則是5.4/1.5=360%,相當於上浮260%,這比市面上平均利率高的太多,那麼我們可以做出以下推斷,第一,這是一家小銀行,很有可能是民營銀行,因為目前市面上四大行利率一般上浮20%-30%,股份制銀行像招商、民生銀行這樣上浮40%,城商行上浮50%,農商行和農村信用社上浮55%,只有民營銀行才有可能突破這些;第二,這個利率一般只在網上銷售,比如京東金融等第三方平臺,因為網上成本低;第三,這家銀行應該沒有個貸業務,打個比方,我所在的城市大連,首套房貸款利率一般是基準利率上浮10%,也就是4.9%*110%=5.39%,還不及這個存款5.4%,要是這家提供5.4%存款利率的銀行在此開展房貸業務,不斷其他運維成本,利率上就要虧5.4-5.39=0.01%,雖然不多也是虧,你覺得銀行能做虧本買賣嗎?

所以,我的判斷是這是一家小銀行,你看到的多半也是在網上看到的,之前京東金融裡有個藍海銀行(不要懷疑,這是正兒八經經審批成立的山東的一家民營銀行)利率還能達到5.5%呢,看清楚服務條款,如果是純存款的話50萬元以下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是安全的,如果是理財產品,就要考慮風險了。


鑫財經


預期年化收益5.4%的定期存款產品,應該是指民營銀行(或地方商業銀行)推出的智能型儲蓄存款,一般的大銀行可沒有這麼高的存款利率!


智能定期存款

又常被稱之為“智能存款”,是近幾年銀行創新型的存款產品,其本質上屬於銀行普通存款序列,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50萬元以內(本金+利息)的資金是保證安全的!

智能存款的優點有很多:

  1. 活期形式存在,不設存款期限,資金隨時可支取,可用於轉賬、消費、ATM取款。持有的時間越長,存款利率就越高,獲得的收益就越多!

  2. 提前支取部分,採用靠檔計息的形式,而不是按照活期計息。從根本上解決了普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息受損的問題,可以最大的保證儲戶的利益!比如,招商銀行普通的定期存款,當一年後需要提前支取時,利息只能按照0.30%的活期利息計算;而智能型存款,則可以靠檔計息,一年後取出按一年期利息1.75%計算,收益足足高了5.8倍!

  3. 智能存款的投資門檻較低、收益較高!相對於銀行理財而言,智能存款的起投門檻要低很多,一般只需50元以上即可。而收益最高可達到5.45%,還是蠻不錯的!

總而言之,智能存款既能享受銀行活期存款的便利,又具有定期存款的收益表現,相比傳統存款的優勢是不言而喻。

最高5.40%存款利率的智能存款

能達到這麼高利率的智能存款,有一些,但也不是很多,一般都是民營銀行為了吸引儲戶存款而推出來的創新型存款產品!比如,億聯銀行、藍海銀行的5年期儲蓄存款產品,都能達到5.40%以上的存款利率,但必須持有滿3年以上才行!

因此,年化超過5.40%的智能存款,本金安全可靠、收益穩定,唯一的缺陷,就是持有時間一般需達到三年以上、流動性能略差。但總體來說,還是蠻不錯的,但值得選擇!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