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戰法:如果解決從信仰到盈利的驚險一躍!

龍頭戰法的本質是“接力”,而不是“溢價”。

溢價是打板族追求的東西,龍頭追求的是能夠持續的接力。

那什麼是“接力”呢?

接力是以更大的邏輯、更多的資金、更強的情緒著眼與未來2-10天的事情,而不是明天的分時圖能衝高幾個點,帶來幾毛錢的溢價。

也就是說,溢價是小空間的事情,是短視的事情,甚至乾脆說是明天的事情;接力是大空間的事情,是相對遠見的事情。

龍頭戰法很多誤解,其中一個就是把溢價戰法當成龍頭戰法,把追求打板明天高價賣掉,當成龍頭戰法。

雖然龍頭戰法也會打板,但龍頭戰法的打板不是為了明天給點溢價賣掉,而是以漲停的價格買入,為的是未來2-5天有個大的空間利潤。這是龍頭戰法和打板戰法關鍵的分野點。

在龍頭戰法眼裡,每天抓10個漲停板,不如抓到一個股連續漲2-10天。

溢價戰法時候也會抓到連續漲幾天的龍頭股,但那是巧合,或者說是運氣好,而龍頭接力戰法一開始的起心動念就是奔著未來2-10天去的。二者的指導思想完全不一樣。

可以說,龍頭的核心就是對接力的研究,特別是能否接力以及能接力多高。

這就涉及到龍頭戰法最最重要的東西:空間估值!

什麼叫空間估值?

以前,我給自己的學生講授龍頭戰法的時候,我特別強調一個理念,那就是定龍。我反覆跟我的學生說,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怎麼定龍,誰是龍頭,用哪些方法鎖定龍頭,永遠比買賣點重要。這是龍頭戰法的第一個維度。

事實上到了今天,第一個維度對很多人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特別是經過多年龍頭實戰和龍頭洗禮的人來說,知道誰是龍頭的問題已經解決。我們龍頭部落的絕大多數人,對鎖定龍頭都已輕車熟路。

哪怕你不知道誰是龍頭,各個微信群,很多大V、公眾號、微信群也會把是誰是龍頭,誰是跟風,誰是卡位,寫的清清楚楚來告訴你。

問題是,知道誰是龍頭就要買嗎?

很多膚淺的龍頭實戰者認為,要有信仰,見到龍頭就要買,要不然怎麼談得上信仰?

信仰是讓我們賺錢的,而不是讓我們送錢的。龍頭戰法是要有完整的體系,而不是喊口號式的信仰。

見龍頭就談信仰,就買入,是龍頭戰法的群眾化、俗庸化的理解,也是今天龍頭戰法最大誤區,或者說叫龍頭的第一陷阱。

如何跳出這個第一陷阱?這就是空間估值要解決的問題。

空間估值,就是接力能夠接多高,通俗的說,還能漲幾天?還能漲多高?好有多大的空間?

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它的地位和價值甚至超過了定龍。

我們知道,在價值投資體系裡,巴菲特最愛強調的是什麼?是安全邊際。就是買入價格與合理估值之間的差距。而我們這裡的空間估值,它在龍頭戰法中的重要價值和地位,就相當於安全邊際在價值投資體系中的價值和地位一樣。

空間估值要解決的問題是:你知道誰是龍頭了,或者該股已經成為明牌龍頭了,還能不能買的問題。

這個問題解決了,就跳出了見龍頭就談信仰就無腦買入的問題,就跳出了龍頭戰法的第一陷阱,也就實現了龍頭戰法的驚險一躍----從普通的群眾式情緒化的龍頭戰法躍入小眾式的隱秘的龍頭戰法。


龍頭戰法:如果解決從信仰到盈利的驚險一躍!



空間估值有兩個最基本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本次龍頭戰法雙專題的兩個核心專題:週期潮和空間自身的測算。

週期潮解決的是龍頭週期規律,它囊括了所謂的情緒、大盤、行情、市場強弱,倉位調配,等等。空間測算解決的是龍頭出現了,它還能不能漲、還能漲多高的問題。

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會徹底跳出龍頭戰法的第一陷阱,會讓自己比普通的龍頭戰法者,高處一個大維度來看龍頭。

其實,這兩個問題,也是龍頭戰法的“軟”與“硬”。週期潮是變的,是軟的,只能靠理解力去領會和感悟;空間測算是硬的,有確定的方法、指標、數字和工具。

對這兩個問題的理解和掌控,將成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龍頭戰法的主要矛盾和核心問題。

也希望有志者,跟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