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的故事

我們看到的從很遠星系來的光是在幾百萬年之前發出的,在我們看到的最遠的物體的情況下,光是在80億年前發出的。這樣當我們看宇宙時,我們是在看它的過去。

——霍金《時間簡史》


浮游生物(plankton)是指在水流運動的作用下,被動地漂浮在水層中 的生物群。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缺乏發達的運動器官,運動能力弱或完全沒有運動能力,只能隨水流移動,具有多種多樣浮游生活結構。浮游生物一般個體都很小,多數種類必須藉助顯微鏡或解剖鏡才能看清楚它們的身體結構。這些生物隸屬於不同的門類,因此,浮游生物這個名詞主要指的是生態學上的意義(鄭重等,1984)。

浮游生物雖然個體小,但是在水生態系統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們的數量多、分佈廣,是水生態生產力的基礎,也是水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最重要環節。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光合作用的產物基本上要通過浮游動物這個環節才能被其他動所利用。浮游動物(zooplankton)通過捕食影響或控制初級生產力,同時其種群動態變化又可能影響許多魚類和其他動物資源群體的生物量。例如,飛馬哲水蚤(Calanus finmarchicus)是北大西洋浮游動物功能群中的關鍵種,其無節幼體是許多經濟魚類(特別是鱈魚)幼魚的重要餌料,後期幼體和成體又是上層魚類(特別是

鯡科魚類)的重要餌料。

按照浮游生物的個體大小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別。

(1)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2um。

(2)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um。

(3)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um。

(4)中型浮游生物(mescoplankton):200-2000um。

(5)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2000-20mm。

(6)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20mm。

根據上述按大小區分的類別,微微型浮游生物幾乎全部是細菌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幾乎全是微型的浮游植物和原生動物【有的將微微型和微型浮游生物中<5um的種類統稱為超微型浮游生物(ultraplankton)】;小型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部分較大的原生動物及浮游動物的幼體;中型浮游生物基本是後生浮游生物,而大型和巨型浮游生物則幾乎都是大型浮游動物。

由於粒徑>200um的浮游生物主要是各類浮游動物,通常將它們單獨劃分為三個功能群。

(1)小型浮游動物(microzooplankton):<500um的種類。

(2)中型浮游生物(mescoplankton):500-1000um的種類。

(3)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1000um的種類。

應該說明,上述類別的大小範圍是比較人為的劃分,但是在研究海洋食物鏈能流時,按大小劃分是有重要意義的,因為這種大小等級劃分往往包含相應的攝食者-被食者的營養關係。

按浮游生活階段在生活史中所佔時期長短,浮游生物可分為以下三類。

(1)終生浮游生物(holoplankton):大多數浮游生物屬於這一類。

(2)階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即在生活史的某一階段(一般為幼體階段)營浮游生活,成體則營底棲生活(或游泳生活),特別是在熱帶、亞熱帶沿岸淺水區常見。由於不同底棲動物的繁殖季節和浮游幼體期時間長短不一。因而在水生態表層各個季節都有底棲動物的浮游幼體,它們是浮游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3)暫時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這類原非浮游生物,僅有時(如夜晚)短暫地離開底層營浮游生活,如漣蟲類、糠蝦類、等足類和介形類等底棲動物。

浮游生物的故事

浮游生物的故事


浮游生物的故事

浮游生物的故事


浮游生物的故事


單細胞浮游植物是水生態系統最主要的自養生物,包括硅藻、甲藻、藍藻、金藻、綠藻、黃藻等(圖,其中6-9為浮游動物)

浮游植物一部分類別


浮游生物的故事


硅藻(Diatom)分為2綱,一種是舟形的羽紋硅藻綱,一種是圓柱形的中心硅藻綱。在淡水中,大多數硅藻都是羽紋硅藻。在海洋水域,體型的變化要大得多。在海洋中,它們構成浮游植物的主要部分,浮游植物是隨水流漂浮的光合生物。這張照片顯示了一個大的圓篩藻屬的俯視圖,這是一種能用肉眼看到的海洋物種。清晰可見的是硅質細胞壁精細的網狀結構。用於光合作用的黃褐色葉綠體也很容易看到。

浮游生物的故事


甲藻(Dinoflagellates)廣泛分佈於世界各海區,通常在夏、秋季硅藻水華衰退之後大量出現。由於甲藻多數能晝夜垂直移動,白天在表層進行光合作用,晚上向有較高營養鹽含量的深處移動,因而在貧營養的熱帶、亞熱帶層化水域中數量豐富。

浮游生物的故事


水生態系統中有一些細胞裸露和不具鞭毛的微細原核自養生物(photosynthetic prokaryotes)藍細菌(Cyanobacteria)稱為藍綠藻(Blue-green algae)或藍綠菌(Blue-green bacteria)。其中聚球菌(Synechococcus)是很重要的屬,其個體很小(0.5-1.5um),數量很豐富,廣泛分佈於溫帶和熱帶大洋和沿岸透光層,甚至在南極海區也有發現(寧修仁,1997a)。還有一類原綠球藻(菌)(Prochlorococcus),其個體更小(粒徑僅0.6-0.8um),在大洋區和沿岸區均有出現,其數量也很豐富。對這些過去未被發現或忽略的極細微自養生物的生物量、生產力及能流特點的研究是當前海洋生態系統研究的重要前沿課題之一。

浮游動物一部分類別


浮游生物的故事


原生動物(Protists)是一類最小的、具有重要生態學意義的單細胞浮游動物,包括鞭毛類、有孔蟲類和纖毛類原生動物。其中腰鞭毛蟲類(dinoflagellates)包含完全異養和部分異養的種類。完全異養的種類主要攝食細菌或微細的硅藻、綠藻及其他鞭毛蟲和纖毛蟲,多數種類僅幾微米至幾十微米。夜光蟲(Noctiluca scintillans)是其最常見的大型種類(直徑可達1mm以上),常在近岸高度密集甚至形成赤潮。夜光蟲攝食小型浮游動物(包括魚卵),也攝食硅藻、綠藻和其他浮游植物。

浮游生物的故事


夜光蟲(Noctiluca scintillans

浮游生物的故事


橈足類(Copepoda),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橈足亞綱,是浮游甲殼動物(crustacean plankton)的最主要類別。為小型甲殼動物,體長<3mm,營浮游與寄生生活,分佈於海洋、淡水或半鹹水中。橈足類活動迅速、世代週期相對較長,在水產養殖上的餌料意義不如輪蟲和枝角類。很多種類以浮游植物(特別是硅藻)為生,肉食性種類攝食各種小型浮游動物,也有雜食性種類。

浮游生物的故事


枝角類(Cladocera)又簡稱“溞類”,水溞,俗稱紅蟲,屬無脊椎動物甲殼綱鰓足亞綱枝角目。其廣泛分佈於淡水、海水和內陸半鹹水中,可以作為魚類的餌料。

浮游生物的故事


輪蟲(Rotatoria)廣泛分佈於湖泊、池塘、江河、近海等各類淡、鹹水水體中。甚至潮溼土址和苔蘚叢中也有它們的蹤跡。輪蟲因其極快的繁殖速率,生產量很高,在生態系結構、功能和生物生產力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輪蟲是大多數經濟水生動物幼體的開口餌料。在漁業生產上有頗大的應用價值。輪蟲也是一類指示生物,在環境監測和生態毒理研究中被普遍採用。


浮游生物的故事

浮游生物的故事

浮游生物的故事

璞玉篆

【年代未詳】佚名

混沌時空間,七彩斑斕遇知音。

蜂鳥花香處,微藻簇擁喜相迎。

使命:There are mysteries to the universe we were never ment to solve.But who we are,and why we are here,are not among them.Those answers we carry inside.

宇宙中有許多謎團,是我們永遠無法解開的,但我們的身份以及存在的原因,並非無法解答,這些答案就在我們軀體之中。

願景:Whenever you look to the stars,think of one of them as my soul.Defend this family,algae,as they have you,defend all they can be.

當你抬頭仰望星辰,請把其中的一顆星星,當成我的靈魂,請守護這一家人,藻類。如同他們守護你一般,守護他們,守護他們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