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人把字寫在竹子上時,外國人把字寫在哪裡?

陽光者2


在紙還沒有被髮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都是把字刻在竹子上,也就是所謂的竹簡,考古學家猜測,竹簡的使用大概從西周就開始了,但現在發現的竹簡,大多為漢簡,只有少量春秋戰國簡,雲夢、裡耶發現了大量秦簡,為研究秦王朝提供了寶貴的實物。除了竹簡,古代人也將文字刻在龜甲和牛肩胛骨上形成甲骨文,商代文字大多都是甲骨文。

然而在那個時期,外國人拿什麼寫字?

最早的應該是古巴比倫的泥板書,他們發明了楔形文字,就是在溼軟的泥板上壓出印痕,陰乾後就作文書保存。這種泥板書比較笨重,製造麻煩,但幾乎不花成本,就是埋藏在地下不易損壞,所以有較多的較多實物被挖掘出。竹簡木牘易腐爛,能發掘到實物全憑碰運氣。


在中東,他們發明了羊皮紙,就是將羊皮一層層剝開,當作紙張用。這種紙自然比竹簡好用多了,不過就是太費羊了,需有一定財力的人才能用得起。比中國的紙自然是遠遠不如。

古埃及人則發明了一種莎草紙。這種紙取自尼羅河畔一種類似我國蘆葦的一種植物,將其剖開,晾乾,壓平等一系列複雜工序,最後當作紙張用。這種紙,比羊皮紙更便宜,比竹簡輕便,算是古埃及人發明的特產吧!不過比起中國發明的紙張,莎草紙書寫、保存、製作等都遠遠比不上中國紙!


這些文明古國,在我國還在使用竹簡的時候,因為當地有比較合適的材料,都發明瞭一種較竹簡很好的書寫材料,在古代書寫材料上,確比我國古代有太多的優勢。

就如“學富五車”這個故事,說的是春秋時的宋國人,去齊國稷下講學,往往要拉去五車竹簡去裝逼,五車竹簡充其量也就幾百萬字,大不了一千萬字,現在一個小學生書包也能裝下。所以竹簡的笨重,嚴重阻礙了當時文化的發展。


當然,以中國人的聰明,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懈探索中,在東漢時期,宦官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生產出了既便宜又耐用的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蔡侯紙”,跨出了中華文明的一大步。在外國人編的影響世界的一百人中,蔡倫的名字就排到了前十。

而“蔡倫紙”比之其他各個古國當時,甚至幾百年後用的紙都好太多了,以至於後來別的國家都來中國偷師造紙術!所以世界公認,紙最早是中國人發明的!

點贊和關注是對每一個文字工作者默默付出的肯定,感謝每一個為此點贊和關注的人!

談笑歷史間


1、中國人開始用竹簡的時期,在中國大概應該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竹簡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現在一般說竹簡。均用毛筆墨書。漢代簡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

2、在西方,春秋戰國時期大約是波斯帝國、希臘城邦(希臘文明)、和馬其頓帝國時期,文字、文明所及多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寫字多是採用羊皮紙。至於象北歐、中歐那些地方,還是蠻荒之地,用什麼書寫文字,似乎沒有記載。

3、在中國人用竹簡之前的古埃及,據說當時埃及人用尼羅河中一種類似於蘆葦的草製成的紙寫字,稱紙草或紙莎草,經修整、去韌皮、擠壓、粘接、打磨等工序,形成紙草紙,這種直接取之於自然的材料,可以用來書寫,在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國的發展中起過重要作用。據說公元前2世紀的貝加盟圖書館藏書就有20萬冊,埃及亞歷山卓城圖書館藏書有70萬冊(後來毀於戰火),都是用紙草紙書寫的。後來埃及人怕貝加盟會後來居上,索性限制蘆葦紙出口,貝加盟國王Eumenes二世就叫手下的科學家研發出用獸皮也就是著名的羊皮紙,英文叫Parchment,源自貝城古名Pergamum。羊皮紙的發明對歐洲文明及基督教文化傳播貢獻很大,在中國的造紙術藉由十字軍東征傳到歐洲之前所有的聖經都是用羊皮紙寫的。

《米羅斯拉夫的福音》是西方著名的一部關於禮拜儀式的著作,採用的就是羊皮紙和西里爾安色爾字體。


西江書畫藝術


其實不用幫外國人考慮把字寫那兒,別說咱們用竹子寫字的時候,一直到中世紀,歐洲許多國王、貴族都不只是文盲的問題了,他們覺得教會里那些神奇的修士,居然可以把人說話的聲音畫下來,除了上帝的僕人,還有誰可以做到這樣偉大而神奇的事?!

所以他們乾脆只管打仗,領地上的行政和財務管理,他們會從教會請一個會畫聲音的神奇修士來給自己當顧問,負責管理,所以我們後來認為教會只負責精神領域,不管世俗事務是不對的。

好了,去把你書架上那本《巴黎聖母院》拿下來,不要買了書只裝門面從來不看,也不要只關心書裡吉普賽女郎的風流韻事或者鐘樓怪人的詭異行為,這本書的主線就是紙張和印刷術被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對神聖的教會在文化壟斷上,不可避免的產生衝擊,以至某教區主教信仰崩塌,性格扭曲的故事。好好讀讀這本書,別去操心外國人用泥板還是石頭羊皮什麼的寫字,否則下一次被人煽動,去衝擊巴黎聖母院,讓嘎西莫多用開水澆的愚昧人群中,就說不定有你。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五花八門。

第一,泥板。

周杰倫都唱了,將象形文字寫在泥板上。

古代巴比倫人有大量泥簡,這些泥簡都分門別類,並附有標籤和王印。

這種泥板很重,所以基本不能隨身攜帶。

第二,羊皮

聖經都是寫在羊皮上的。

古猶太人都是將羊皮搞得很薄,然後在上面寫字。

使用比較好的墨水,在羊皮上寫字是很清晰的。

而且羊皮本身也不重,似乎不錯。

實際上,可以用於寫字的羊皮價格極高,普通人根本用不起。

好在古代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後來普遍用羊皮的歐洲白人,基本都是文盲,只有教士才識字,這個問題到不嚴重。

第三,銅板

中國人最早是在青銅器上刻字,羅馬人也是一樣。

羅馬人將重要的文件雕刻在銅板上或者銅柱上。

後來羅馬人征服埃及以後,才學會用莎草紙寫字。但這種莎草紙用不了幾年就會風化,只能臨時用一用。


第四,樹葉

古代印度人,將大片的樹葉當做紙使用。

這不是普通的樹葉,而是貝葉棕的葉子,非常的大。

這種材料一般先採取鮮花葉,按一定的規格裁條,壓平打捆,加酸角、檸檬入鍋共煮,再洗淨、曬乾壓平,用墨線彈成行,再用鐵筆按行刻寫。

不過,這種樹葉不能保存太長的時間。


薩沙


咱們中國古代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把字寫在竹子上,現在已知的最早文字就是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牛肩胛骨上的商代文字,距今三千多年。以前有沒有別的文字?沒實物,也就不好亂猜。把文字寫在竹子上,大概在西周就開始了,但現在發現的竹簡,大多為漢簡,只有少量春秋戰國簡,雲夢、裡耶發現了大量秦簡,為研究秦王朝提供了寶貴的實物。

外國人拿什麼寫字?最早的應該是古巴比倫的泥板書,他們發明了楔形文字,就是用棍棍,在溼軟的泥板上壓出印痕,晾乾後就作文書保存。這種泥板書雖然笨重,但幾乎不花成本,還有個好處,就是不管埋藏幾千年,挖出來還能完好如初,所以有較多實物。竹簡木牘易腐爛,能發掘到實物全憑偶然碰運氣。

後來在中東那裡的古人,發明了羊皮紙,就是將羊皮一層層剝開,當作紙張用。這種紙當然比竹簡好用多了,既輕巧,也比中國帝王們用絹帛當紙張便宜多了,稍有財力的人都用得起。

古埃及人用的是一種莎草紙。這種紙取自尼羅河畔一種類似我國蘆葦的一種植物,將其剖開,晾乾,壓平等一系列複雜工序,最後當作紙張用。這種紙,相對羊皮紙更便宜,比竹簡更輕便,也更好用。

古印度用的是一種類似於棕櫚樹的樹葉,將其加工後,當作紙張用,也能裝訂成書,比竹簡也輕便好用多了。據說我國雲南的東巴文,還保存有這樣的紙張,在電視上見過。

所以,這些文明古國,在古代用紙上,確比我國古代有太多的優勢。“學富五車”說的是春秋時的宋國人,去齊國稷下講學,往往要拉去五車竹簡去裝逼,五車竹簡充其量也就幾百萬字,大不了一千萬字,現在一個小學生書包也能裝下。所以竹簡的笨重,嚴重阻礙了當時文化的發展。當然,我們的祖先也不是吃素的,窮則思變,一代又一代人不懈探索,終於在東漢時期,宦官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生產出了既便宜又耐用的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蔡侯紙”,跨出了中華文明的一大步。在外國人編的影響世界的一百人中,蔡倫的名字就排到了前十。

筆者此前寫過一篇文章,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現代意義上的紙張只可能在中國被髮明?因為那些文明有了比較好用的原始紙張後,不必再挖空心思去發明創造了,只有在咱中國,文化的發展與文字載體的矛盾實在是太大了,具大的需求刺激著新的紙張的誕生,沒有蔡倫,還會有張倫李倫去創造,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罷了,中國人不會永遠就用竹簡吧?



雲卷飛山


中國人把字寫在竹子上時,外國人把字寫在哪裡?這個問題其實等於在問紙張發明之前其它文明都是怎麼書寫的了。那今天桃花石雜談就給大家講講世界不同文明的書寫簡史。


寫字也是門力氣活

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文字書寫體系,基本都是刻在石頭或者土塊上的。比如現在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基本都是刻在石頭之上的。而且其實與其說最早的象形文字是文字,不如說是表達一定意義的圖畫,只是在後來一些常用的圖畫格式化之後,經過簡化成為了文字的雛形。

在世界各地的古文明裡,真正親手“寫”過字的,絕對都是壯漢

比如在古埃及就有專門的石匠負責把石頭精細打磨,把凹陷的地方用石膏或者水泥填平,然後再把文字雕刻在上面。而除了石頭之外,像青銅、鉛、金、銀等金屬,也都曾經被用於文字書寫,方式當然很多就是做好模子之後直接鑄上去的。所以在文字剛剛誕生的時代,其實寫字是不折不扣的力氣活,而且可以說完全離不開水與火的洗禮。

要寫字?先殺生!

但打磨石料或者熔化鐵水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幹的,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其它古文明也發明出了一系列相對方便一些的書寫方法。比如在埃及,人們從很早開始就發現了一種比較簡便的書寫材料,即紙莎草。

寫(畫)在紙莎草之上的古埃及文獻

紙莎草是下埃及地區生長的蘆葦,古埃及人把它的莖割下,並用利刃將其劈成許多細薄片,然後再用重物將其壓平,用膠水粘在一起,組成一張張跟紙差不多的書寫材料。用這種方法制成的“紙”就真正可以書寫了,而且可以說讓寫字脫離了體力勞動的範疇,真正地可以讓一些文弱書生們也能直接把想法變成文字了,也就是說真正可以“寫”字了。而這也對古埃及文明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保存至今的一片紙莎草紙

不過這種方法雖然好,但紙莎草卻是隻在下埃及小部分地區生長的一種稀有植物,所以後來越來越多的地區進入文明社會之後,書寫需求量大增,紙莎草也成為了埃及最搶手的出口產品,到後來顯著地供不應求,出現了“埃及紙貴”的情況,紙莎草變得極為昂貴,用得起的人少之又少。但有這時有書寫需求的人卻越來越多,這個問題又該怎麼解決呢?

羊皮紙加鵝毛筆,中世紀歐洲上流社會的標配

答案就是殺生!殺羊!歐洲人為了解決書寫材料不足的問題,就把羊皮製成了書寫材料。他們在把羊剝皮去毛之後,再用浮石軟化脫水,使其能夠書寫。而這種技術最早是在位於今天土耳其境內的城市帕加馬發明出來的,所以後來整個歐洲都把羊皮紙用這個城市命名,稱為Parchment。而羊皮紙造價因為也相對昂貴,所以在紙張傳入歐洲之前,能夠用其書寫的也主要是一些貴族和一些教士,因此其內容也經常顯得非常神秘。久而久之,羊皮紙本身也漸漸帶上了一些神秘色彩。而這也對後來的歐洲文化造成了影響,在前幾年流行的魔幻小說《哈里波特》裡,巫師們常用的書寫材料仍然是羊皮紙(Parchment)。


但無論用哪種方式,其造價都和價格低廉的紙張是沒法比的。所以在造紙術傳遍世界之前,認字和寫字在世界各地都是極少數人才配掌握的尖端技術,不然這個文明會連寫字的成本都沒法承受的。也正因為如此,在造紙術傳遍整個世界之後,其它的書寫手段也都迅速被拋棄了,只是個別作為藝術或者古董被保留了下來。


桃花石雜談


中國人開始把竹子製成竹簡用作書寫材料始於商朝,古史有記載為證《尚書·多士》就記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不過至今考古發現最早的竹簡只到春秋戰國時代,此後竹簡使用廣泛,一直到公元4世紀,竹簡都是主要的書寫材料。

一、古埃及人以紙莎草為主

古埃及紙莎草紙

古埃及人常用的書寫材料有木頭、石頭、骨頭、麻布、皮革、陶片、紙草紙等。不過石頭、木頭、陶片等書寫材料太過於笨重,皮革、麻布等造價過於昂貴,都不是最佳的書寫材料。到了公元前2686年-公元2181年的古國王時期,行政辦公和交通通信對輕巧易攜帶書寫材料的需求使得輕便易攜帶、造價便宜、原料廉價易得的紙草紙擊敗了其他的書寫材料,成為了古埃及人書寫的主要材料,此後一直延續使用了很多個世紀。

二、古巴比倫人把字寫在泥板、石頭上

古巴比倫泥板地圖

公元前30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就把文字刻寫在泥板上了,這種泥板書寫文化一一直持續到後來的公元前600多年的新巴比倫時期,今天考古發現,這是其甚至出現了描繪城市街道佈局且數量眾多的泥板地圖,堪稱“泥板地圖集”,同時石頭也是終於的書寫材料,如《漢謨拉比法典》就是刻在黑色玄武岩石上的。

三、古波斯人以羊皮紙為主

古波斯羊皮紙

古波斯人在公元前550推翻米底人的統治建立了波斯帝國。同時積極向學的古波斯人也吸取了納米底人的文化成果,用羊皮紙取得了傳統的泥板作為主要的書寫材料,這種輕巧便於攜帶的書寫材料,適應了波斯帝國的擴張步伐,帝國中央的政令能夠快速傳到邊境,促進了帝國經濟文化的繁榮以及對外擴張中對快速通信的需要。

四、古希臘人使用過泥板、石頭、鉛條、紙莎草、羊皮紙等

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亞瑟·約翰·伊文思在克里特島上出土了刻有文字的泥板,經驗證,這些泥板約刻於公元前1750-公元前1450年間,後來又出土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石頭和鉛條,說明泥板、石頭、鉛條都曾經扮演過古希臘人的書寫材料。除此之外,古希臘人由於臨近埃及和波斯,紙草紙和羊皮紙也相繼傳入古希臘,由於方便攜帶,後期演變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並且被後來的羅馬帝國等繼承和學習。

五、古印度人使用過樹皮、樹葉

古印度樹葉寫本

公元3世紀,古印度人就地取材,利用其亞熱帶、熱帶氣候盛產闊葉林和樹木粗大易於剝取樹皮的特點,將樹皮、樹葉作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在古印度南部,社會最高等級的婆羅門之間表達祝福的方式就是贈送用樹葉、樹皮作為書寫材料寫成的《羅摩衍那》寫本,以至於在今天印度的許多婆羅門家裡都存放有《羅摩衍那》寫本。

總的來講,中國使用竹簡作為主要書寫材料的歷史時期起於商朝直到公元4世紀的魏晉時代,這一時期大致可對應西方的古埃及、古巴比倫、波斯帝國直到後來的羅馬帝國分裂。這一時期,石頭、泥板、木頭、樹葉、樹皮、陶片、鉛條、紙草紙、羊皮紙等都成先後作為書寫材料被外國人使用過。


國家人文歷史


看了回答,發現你們都錯了。當中國人在竹子上寫字的時候,外國人已經用電腦了。看看相當於中國春秋時期的古希臘大師亞里士多德,僅僅部分流傳下來的作品就有300多萬字(單詞),厲害吧,不是用電腦寫的並保存到光盤裡,現在我們怎麼能看到呢!

中美以前聯合地址考察過,埃及尼羅河沖積平原在7000年前還在海底,四周都是沙漠,然後古埃及的文明就至少有5000年以上了。看來之前他們都是在沙漠裡繁衍並創造文明的。


春花秋葉25


竹簡又稱簡牘,最早起源於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其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

這是中國古代最早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覆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保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

與甲骨文、敦煌遺書、明清檔案一同被列為二十世紀東方文明的四大發現。

竹簡主線在西周時期,那時大概是公元前十一世紀,那個時候的外國人是把字寫在哪裡呢?我們來看看:

亞述人

公元前十一世紀的亞述人,已經佔領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建立起古亞述帝國,亞述對人類文化重要貢獻是它的圖書館,單是阿述巴尼帕的圖書館就有3萬塊泥簡,這些泥簡都分門別類,並附有標籤和王印。泥簡大部分為年代不祥的代抄本,其原本大都來自巴比侖。

古猶太人

古猶太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這個民族在公元前十一世紀時,已經開始進入王國時期,掃羅成為第一個國王。這個時候的猶太人一般都是用羊皮削成很薄的片狀的羊皮紙或者用埃及的莎草紙用來記錄文字。

古印度人

公元前十一世紀,印度人正處於婆羅門統治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古印度人一般使用一種叫做貝葉棕的棕櫚科植物的葉子,作為書寫的材料。

這種材料一般先採取鮮花葉,按一定的規格裁條,壓平打捆,加酸角、檸檬入鍋共煮,再洗淨、曬乾壓平,用墨線彈成行,再用鐵筆按行刻寫。

爾後在滿字的貝葉上塗一次墨,用布抹擦,讓墨水汁殘留在刻痕內,形成清晰離跡,再裝訂成冊保存。這種材質的書籍,具有防潮、防蛀、防腐等特點,可保存百年而不爛。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是公元前十一世紀,但那時的人類基本上就已經具有了相當高的智慧。各個地方的早期文明都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就地取材,發揮聰明才智,將相應的材料製成可以進行書寫和記錄文字的材料。

也正是由於有了這樣的聰慧先人的努力,人類的文明火種才會不斷地燃燒,使得人類最終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


有書博物館


外國人的文字寫在他們特別會意淫的嘴唇和舌頭上!

莎草紙蕉葉書,極易碎裂腐爛;羊皮紙,蟲吃鼠咬菌腐蝕;膠泥板,水浸潮氣爛泥巴。是怎麼保存一兩千年的?

一塊石頭上刻三種古文字,同時發生在數千年前,風吹日曬雨淋人摩挲,斷了半垃字卻清晰可愛,就等著那個會幾國古文的毛頭小子去破解翻譯。

等你幾千年,法典石不傷。

斷腰字尚在,清晰如方雕。

毛頭小夥子,古文樣樣驕。

讓你撿洋撈,你來就譯光。

古希臘三大文豪,洋洋數百萬文字,又是刻劃在哪兒,寫在哪兒,怎麼樣保留下來?

我們的《論語》是孔子學生們臨時記錄在衣帶上,然後整理出來再寫到竹簡上流傳千古;《德道經》也是漢代寫在絲帛上埋在墳頭裡才在現代為人發現。

說說夏及夏前的中國文字,我過去一直認為不存在。但是這些年考古人的發掘發現,漸漸已有部分證據說明那時候的古文字已露端倪。

是不是上古先民就是把文字用色石碳粉寫在了毛竹片蠶繭帛上,或火燒祭天祭祖,或因事紀年,或傳遞消息,或相交約契。這個文明傳統一直保留到紙張發明之後,才漸漸淡出我們的世界。但是終歸年代久遠,那些竹片絲帛都已湮滅無跡啦!

可惜呀,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