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人把字写在竹子上时,外国人把字写在哪里?

阳光者2


在纸还没有被发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是把字刻在竹子上,也就是所谓的竹简,考古学家猜测,竹简的使用大概从西周就开始了,但现在发现的竹简,大多为汉简,只有少量春秋战国简,云梦、里耶发现了大量秦简,为研究秦王朝提供了宝贵的实物。除了竹简,古代人也将文字刻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形成甲骨文,商代文字大多都是甲骨文。

然而在那个时期,外国人拿什么写字?

最早的应该是古巴比伦的泥板书,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就是在湿软的泥板上压出印痕,阴干后就作文书保存。这种泥板书比较笨重,制造麻烦,但几乎不花成本,就是埋藏在地下不易损坏,所以有较多的较多实物被挖掘出。竹简木牍易腐烂,能发掘到实物全凭碰运气。


在中东,他们发明了羊皮纸,就是将羊皮一层层剥开,当作纸张用。这种纸自然比竹简好用多了,不过就是太费羊了,需有一定财力的人才能用得起。比中国的纸自然是远远不如。

古埃及人则发明了一种莎草纸。这种纸取自尼罗河畔一种类似我国芦苇的一种植物,将其剖开,晾干,压平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最后当作纸张用。这种纸,比羊皮纸更便宜,比竹简轻便,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特产吧!不过比起中国发明的纸张,莎草纸书写、保存、制作等都远远比不上中国纸!


这些文明古国,在我国还在使用竹简的时候,因为当地有比较合适的材料,都发明了一种较竹简很好的书写材料,在古代书写材料上,确比我国古代有太多的优势。

就如“学富五车”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的宋国人,去齐国稷下讲学,往往要拉去五车竹简去装逼,五车竹简充其量也就几百万字,大不了一千万字,现在一个小学生书包也能装下。所以竹简的笨重,严重阻碍了当时文化的发展。


当然,以中国人的聪明,在一代又一代人不懈探索中,在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生产出了既便宜又耐用的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蔡侯纸”,跨出了中华文明的一大步。在外国人编的影响世界的一百人中,蔡伦的名字就排到了前十。

而“蔡伦纸”比之其他各个古国当时,甚至几百年后用的纸都好太多了,以至于后来别的国家都来中国偷师造纸术!所以世界公认,纸最早是中国人发明的!

点赞和关注是对每一个文字工作者默默付出的肯定,感谢每一个为此点赞和关注的人!

谈笑历史间


1、中国人开始用竹简的时期,在中国大概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竹简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汉代简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

2、在西方,春秋战国时期大约是波斯帝国、希腊城邦(希腊文明)、和马其顿帝国时期,文字、文明所及多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写字多是采用羊皮纸。至于象北欧、中欧那些地方,还是蛮荒之地,用什么书写文字,似乎没有记载。

3、在中国人用竹简之前的古埃及,据说当时埃及人用尼罗河中一种类似于芦苇的草制成的纸写字,称纸草或纸莎草,经修整、去韧皮、挤压、粘接、打磨等工序,形成纸草纸,这种直接取之于自然的材料,可以用来书写,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国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据说公元前2世纪的贝加盟图书馆藏书就有20万册,埃及亚历山卓城图书馆藏书有70万册(后来毁于战火),都是用纸草纸书写的。后来埃及人怕贝加盟会后来居上,索性限制芦苇纸出口,贝加盟国王Eumenes二世就叫手下的科学家研发出用兽皮也就是著名的羊皮纸,英文叫Parchment,源自贝城古名Pergamum。羊皮纸的发明对欧洲文明及基督教文化传播贡献很大,在中国的造纸术藉由十字军东征传到欧洲之前所有的圣经都是用羊皮纸写的。

《米罗斯拉夫的福音》是西方著名的一部关于礼拜仪式的著作,采用的就是羊皮纸和西里尔安色尔字体。


西江书画艺术


其实不用帮外国人考虑把字写那儿,别说咱们用竹子写字的时候,一直到中世纪,欧洲许多国王、贵族都不只是文盲的问题了,他们觉得教会里那些神奇的修士,居然可以把人说话的声音画下来,除了上帝的仆人,还有谁可以做到这样伟大而神奇的事?!

所以他们干脆只管打仗,领地上的行政和财务管理,他们会从教会请一个会画声音的神奇修士来给自己当顾问,负责管理,所以我们后来认为教会只负责精神领域,不管世俗事务是不对的。

好了,去把你书架上那本《巴黎圣母院》拿下来,不要买了书只装门面从来不看,也不要只关心书里吉普赛女郎的风流韵事或者钟楼怪人的诡异行为,这本书的主线就是纸张和印刷术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神圣的教会在文化垄断上,不可避免的产生冲击,以至某教区主教信仰崩塌,性格扭曲的故事。好好读读这本书,别去操心外国人用泥板还是石头羊皮什么的写字,否则下一次被人煽动,去冲击巴黎圣母院,让嘎西莫多用开水浇的愚昧人群中,就说不定有你。


李三万的三万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五花八门。

第一,泥板。

周杰伦都唱了,将象形文字写在泥板上。

古代巴比伦人有大量泥简,这些泥简都分门别类,并附有标签和王印。

这种泥板很重,所以基本不能随身携带。

第二,羊皮

圣经都是写在羊皮上的。

古犹太人都是将羊皮搞得很薄,然后在上面写字。

使用比较好的墨水,在羊皮上写字是很清晰的。

而且羊皮本身也不重,似乎不错。

实际上,可以用于写字的羊皮价格极高,普通人根本用不起。

好在古代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后来普遍用羊皮的欧洲白人,基本都是文盲,只有教士才识字,这个问题到不严重。

第三,铜板

中国人最早是在青铜器上刻字,罗马人也是一样。

罗马人将重要的文件雕刻在铜板上或者铜柱上。

后来罗马人征服埃及以后,才学会用莎草纸写字。但这种莎草纸用不了几年就会风化,只能临时用一用。


第四,树叶

古代印度人,将大片的树叶当做纸使用。

这不是普通的树叶,而是贝叶棕的叶子,非常的大。

这种材料一般先采取鲜花叶,按一定的规格裁条,压平打捆,加酸角、柠檬入锅共煮,再洗净、晒干压平,用墨线弹成行,再用铁笔按行刻写。

不过,这种树叶不能保存太长的时间。


萨沙


咱们中国古代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把字写在竹子上,现在已知的最早文字就是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商代文字,距今三千多年。以前有没有别的文字?没实物,也就不好乱猜。把文字写在竹子上,大概在西周就开始了,但现在发现的竹简,大多为汉简,只有少量春秋战国简,云梦、里耶发现了大量秦简,为研究秦王朝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外国人拿什么写字?最早的应该是古巴比伦的泥板书,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就是用棍棍,在湿软的泥板上压出印痕,晾干后就作文书保存。这种泥板书虽然笨重,但几乎不花成本,还有个好处,就是不管埋藏几千年,挖出来还能完好如初,所以有较多实物。竹简木牍易腐烂,能发掘到实物全凭偶然碰运气。

后来在中东那里的古人,发明了羊皮纸,就是将羊皮一层层剥开,当作纸张用。这种纸当然比竹简好用多了,既轻巧,也比中国帝王们用绢帛当纸张便宜多了,稍有财力的人都用得起。

古埃及人用的是一种莎草纸。这种纸取自尼罗河畔一种类似我国芦苇的一种植物,将其剖开,晾干,压平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最后当作纸张用。这种纸,相对羊皮纸更便宜,比竹简更轻便,也更好用。

古印度用的是一种类似于棕榈树的树叶,将其加工后,当作纸张用,也能装订成书,比竹简也轻便好用多了。据说我国云南的东巴文,还保存有这样的纸张,在电视上见过。

所以,这些文明古国,在古代用纸上,确比我国古代有太多的优势。“学富五车”说的是春秋时的宋国人,去齐国稷下讲学,往往要拉去五车竹简去装逼,五车竹简充其量也就几百万字,大不了一千万字,现在一个小学生书包也能装下。所以竹简的笨重,严重阻碍了当时文化的发展。当然,我们的祖先也不是吃素的,穷则思变,一代又一代人不懈探索,终于在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生产出了既便宜又耐用的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蔡侯纸”,跨出了中华文明的一大步。在外国人编的影响世界的一百人中,蔡伦的名字就排到了前十。

笔者此前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现代意义上的纸张只可能在中国被发明?因为那些文明有了比较好用的原始纸张后,不必再挖空心思去发明创造了,只有在咱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文字载体的矛盾实在是太大了,具大的需求刺激着新的纸张的诞生,没有蔡伦,还会有张伦李伦去创造,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罢了,中国人不会永远就用竹简吧?



云卷飞山


中国人把字写在竹子上时,外国人把字写在哪里?这个问题其实等于在问纸张发明之前其它文明都是怎么书写的了。那今天桃花石杂谈就给大家讲讲世界不同文明的书写简史。


写字也是门力气活

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书写体系,基本都是刻在石头或者土块上的。比如现在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基本都是刻在石头之上的。而且其实与其说最早的象形文字是文字,不如说是表达一定意义的图画,只是在后来一些常用的图画格式化之后,经过简化成为了文字的雏形。

在世界各地的古文明里,真正亲手“写”过字的,绝对都是壮汉

比如在古埃及就有专门的石匠负责把石头精细打磨,把凹陷的地方用石膏或者水泥填平,然后再把文字雕刻在上面。而除了石头之外,像青铜、铅、金、银等金属,也都曾经被用于文字书写,方式当然很多就是做好模子之后直接铸上去的。所以在文字刚刚诞生的时代,其实写字是不折不扣的力气活,而且可以说完全离不开水与火的洗礼。

要写字?先杀生!

但打磨石料或者熔化铁水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其它古文明也发明出了一系列相对方便一些的书写方法。比如在埃及,人们从很早开始就发现了一种比较简便的书写材料,即纸莎草。

写(画)在纸莎草之上的古埃及文献

纸莎草是下埃及地区生长的芦苇,古埃及人把它的茎割下,并用利刃将其劈成许多细薄片,然后再用重物将其压平,用胶水粘在一起,组成一张张跟纸差不多的书写材料。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纸”就真正可以书写了,而且可以说让写字脱离了体力劳动的范畴,真正地可以让一些文弱书生们也能直接把想法变成文字了,也就是说真正可以“写”字了。而这也对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保存至今的一片纸莎草纸

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好,但纸莎草却是只在下埃及小部分地区生长的一种稀有植物,所以后来越来越多的地区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书写需求量大增,纸莎草也成为了埃及最抢手的出口产品,到后来显著地供不应求,出现了“埃及纸贵”的情况,纸莎草变得极为昂贵,用得起的人少之又少。但有这时有书写需求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羊皮纸加鹅毛笔,中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标配

答案就是杀生!杀羊!欧洲人为了解决书写材料不足的问题,就把羊皮制成了书写材料。他们在把羊剥皮去毛之后,再用浮石软化脱水,使其能够书写。而这种技术最早是在位于今天土耳其境内的城市帕加马发明出来的,所以后来整个欧洲都把羊皮纸用这个城市命名,称为Parchment。而羊皮纸造价因为也相对昂贵,所以在纸张传入欧洲之前,能够用其书写的也主要是一些贵族和一些教士,因此其内容也经常显得非常神秘。久而久之,羊皮纸本身也渐渐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而这也对后来的欧洲文化造成了影响,在前几年流行的魔幻小说《哈里波特》里,巫师们常用的书写材料仍然是羊皮纸(Parchment)。


但无论用哪种方式,其造价都和价格低廉的纸张是没法比的。所以在造纸术传遍世界之前,认字和写字在世界各地都是极少数人才配掌握的尖端技术,不然这个文明会连写字的成本都没法承受的。也正因为如此,在造纸术传遍整个世界之后,其它的书写手段也都迅速被抛弃了,只是个别作为艺术或者古董被保留了下来。


桃花石杂谈


中国人开始把竹子制成竹简用作书写材料始于商朝,古史有记载为证《尚书·多士》就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不过至今考古发现最早的竹简只到春秋战国时代,此后竹简使用广泛,一直到公元4世纪,竹简都是主要的书写材料。

一、古埃及人以纸莎草为主

古埃及纸莎草纸

古埃及人常用的书写材料有木头、石头、骨头、麻布、皮革、陶片、纸草纸等。不过石头、木头、陶片等书写材料太过于笨重,皮革、麻布等造价过于昂贵,都不是最佳的书写材料。到了公元前2686年-公元2181年的古国王时期,行政办公和交通通信对轻巧易携带书写材料的需求使得轻便易携带、造价便宜、原料廉价易得的纸草纸击败了其他的书写材料,成为了古埃及人书写的主要材料,此后一直延续使用了很多个世纪。

二、古巴比伦人把字写在泥板、石头上

古巴比伦泥板地图

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把文字刻写在泥板上了,这种泥板书写文化一一直持续到后来的公元前600多年的新巴比伦时期,今天考古发现,这是其甚至出现了描绘城市街道布局且数量众多的泥板地图,堪称“泥板地图集”,同时石头也是终于的书写材料,如《汉谟拉比法典》就是刻在黑色玄武岩石上的。

三、古波斯人以羊皮纸为主

古波斯羊皮纸

古波斯人在公元前550推翻米底人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同时积极向学的古波斯人也吸取了纳米底人的文化成果,用羊皮纸取得了传统的泥板作为主要的书写材料,这种轻巧便于携带的书写材料,适应了波斯帝国的扩张步伐,帝国中央的政令能够快速传到边境,促进了帝国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对外扩张中对快速通信的需要。

四、古希腊人使用过泥板、石头、铅条、纸莎草、羊皮纸等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亚瑟·约翰·伊文思在克里特岛上出土了刻有文字的泥板,经验证,这些泥板约刻于公元前1750-公元前1450年间,后来又出土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石头和铅条,说明泥板、石头、铅条都曾经扮演过古希腊人的书写材料。除此之外,古希腊人由于临近埃及和波斯,纸草纸和羊皮纸也相继传入古希腊,由于方便携带,后期演变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并且被后来的罗马帝国等继承和学习。

五、古印度人使用过树皮、树叶

古印度树叶写本

公元3世纪,古印度人就地取材,利用其亚热带、热带气候盛产阔叶林和树木粗大易于剥取树皮的特点,将树皮、树叶作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在古印度南部,社会最高等级的婆罗门之间表达祝福的方式就是赠送用树叶、树皮作为书写材料写成的《罗摩衍那》写本,以至于在今天印度的许多婆罗门家里都存放有《罗摩衍那》写本。

总的来讲,中国使用竹简作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历史时期起于商朝直到公元4世纪的魏晋时代,这一时期大致可对应西方的古埃及、古巴比伦、波斯帝国直到后来的罗马帝国分裂。这一时期,石头、泥板、木头、树叶、树皮、陶片、铅条、纸草纸、羊皮纸等都成先后作为书写材料被外国人使用过。


国家人文历史


看了回答,发现你们都错了。当中国人在竹子上写字的时候,外国人已经用电脑了。看看相当于中国春秋时期的古希腊大师亚里士多德,仅仅部分流传下来的作品就有300多万字(单词),厉害吧,不是用电脑写的并保存到光盘里,现在我们怎么能看到呢!

中美以前联合地址考察过,埃及尼罗河冲积平原在7000年前还在海底,四周都是沙漠,然后古埃及的文明就至少有5000年以上了。看来之前他们都是在沙漠里繁衍并创造文明的。


春花秋叶25


竹简又称简牍,最早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其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艰难的选择之后,确定的文化保存和传播媒体,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

与甲骨文、敦煌遗书、明清档案一同被列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

竹简主线在西周时期,那时大概是公元前十一世纪,那个时候的外国人是把字写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看:

亚述人

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亚述人,已经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起古亚述帝国,亚述对人类文化重要贡献是它的图书馆,单是阿述巴尼帕的图书馆就有3万块泥简,这些泥简都分门别类,并附有标签和王印。泥简大部分为年代不祥的代抄本,其原本大都来自巴比仑。

古犹太人

古犹太人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个民族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已经开始进入王国时期,扫罗成为第一个国王。这个时候的犹太人一般都是用羊皮削成很薄的片状的羊皮纸或者用埃及的莎草纸用来记录文字。

古印度人

公元前十一世纪,印度人正处于婆罗门统治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古印度人一般使用一种叫做贝叶棕的棕榈科植物的叶子,作为书写的材料。

这种材料一般先采取鲜花叶,按一定的规格裁条,压平打捆,加酸角、柠檬入锅共煮,再洗净、晒干压平,用墨线弹成行,再用铁笔按行刻写。

尔后在满字的贝叶上涂一次墨,用布抹擦,让墨水汁残留在刻痕内,形成清晰离迹,再装订成册保存。这种材质的书籍,具有防潮、防蛀、防腐等特点,可保存百年而不烂。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是公元前十一世纪,但那时的人类基本上就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智慧。各个地方的早期文明都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发挥聪明才智,将相应的材料制成可以进行书写和记录文字的材料。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聪慧先人的努力,人类的文明火种才会不断地燃烧,使得人类最终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


有书博物馆


外国人的文字写在他们特别会意淫的嘴唇和舌头上!

莎草纸蕉叶书,极易碎裂腐烂;羊皮纸,虫吃鼠咬菌腐蚀;胶泥板,水浸潮气烂泥巴。是怎么保存一两千年的?

一块石头上刻三种古文字,同时发生在数千年前,风吹日晒雨淋人摩挲,断了半垃字却清晰可爱,就等着那个会几国古文的毛头小子去破解翻译。

等你几千年,法典石不伤。

断腰字尚在,清晰如方雕。

毛头小伙子,古文样样骄。

让你捡洋捞,你来就译光。

古希腊三大文豪,洋洋数百万文字,又是刻划在哪儿,写在哪儿,怎么样保留下来?

我们的《论语》是孔子学生们临时记录在衣带上,然后整理出来再写到竹简上流传千古;《德道经》也是汉代写在丝帛上埋在坟头里才在现代为人发现。

说说夏及夏前的中国文字,我过去一直认为不存在。但是这些年考古人的发掘发现,渐渐已有部分证据说明那时候的古文字已露端倪。

是不是上古先民就是把文字用色石碳粉写在了毛竹片蚕茧帛上,或火烧祭天祭祖,或因事纪年,或传递消息,或相交约契。这个文明传统一直保留到纸张发明之后,才渐渐淡出我们的世界。但是终归年代久远,那些竹片丝帛都已湮灭无迹啦!

可惜呀,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