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美食

1/10【手捶牛肉丸】

海陸豐美食

汕尾裡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好味道。除了聲名遠揚的汕尾菜,更有街頭琳琅滿目的各種小食。在汕尾裡閒逛,不經意間就能遇到很多地道的小吃,不僅味美而且價格也十分誘人。

牛肉丸往往是潮菜筵席上的—道湯菜,但它更是汕尾地區大街小巷小食攤上的一款傳統小食。牛肉丸作為著名的汕尾小食,在汕尾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

汕尾人制作牛肉丸,都是選取牛腿、胸、背、臀上的優質肉料,將上面的筋膜剔除乾淨,將牛肉順著紋切成條,放在砧板,手執兩把大鐵棒,順著與肉紋平行的方向,左右開弓,反覆捶打;汕尾人在煮牛肉丸時,還用牛肉和牛骨湯,這樣使牛肉丸在煮制過程中,不致使肉丸的肉味滲入湯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牛肉丸的濃郁牛肉香味。

2/10【粿條】

海陸豐美食

在汕尾小食中,可以說沒有一款小食像粿條湯那樣大眾化,那樣受群眾喜愛歡迎。可以說一年四季,在汕尾幾乎到處都可見粿賣條湯的小食攤。人們在工休肚餓或晚間吃夜宵,都會到路旁小食攤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粿條湯,甚至一日三餐,有人也會吃粿條,以改變一下口味。

粿條也可用來炒,汕尾人俗稱“炒粿條”,炒粿條主要調味為老抽和沙茶醬、辣椒醬,配料則可用豬肉片、牛肉片、鮮魷魚、蔥段、豆芽菜、芥藍、韭黃等。如果配料單純用切幼的汕尾特產菜脯(即蘿蔔乾),則稱為“炒齋粿”,別有風味。

3/10【腸果】

海陸豐美食

粿汁是汕尾地區大眾化的地方民間小食,在汕尾街上,隨處可見賣粿汁的小食攤。 粿汁是用米漿放在平底鍋上煎熟烤乾而成的。煮時要切成菱形小塊,放在沸水之中,還要調入精鹽、糯米粉漿,吃時再配以蔥珠朥、炸花生仁、滷豆腐乾、滷雞蛋、滷肉和臘腸之類的佐料。 粿汁的特點是具有香馥的稻米香味,經濟可口,製作簡便,是汕尾人早晨、午餐、午後常吃的點心小食。

4/10【黃蜂竇】

海陸豐美食

黃蜂竇實際上是一種油炸的粿類小食,生蔥珠、五香粉、精鹽,還有主料粳米粉和木薯粉加水調成的粉漿。當在油鍋中浸炸至金黃色時,倒出即成。豬腳圈味道、口感香脆,是汕尾小孩特喜愛的一款小食。因其呈圓圈,狀為從豬蹄上切下來,故人們美其名為豬腳圈。

5/10【鴨母捻】

海陸豐美食

鴨母捻潮州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類似於北方的湯圓,但潮州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游蕩的意思。鴨母捻傳統制作要求嚴格,要求皮柔韌,餡軟滑。鴨母捻有多種餡(綠豆、紅豆、芋泥等),為便於區分,不同餡的鴨母捻都有自己的記號,如有的形狀圓、有的橢圓,有的有紅點。還可以把“鴨母捻”撈乾,灑上花生芝麻碎,這樣就成了另一種美食“鳳凰春”。“

6/10【腐乳餅】

海陸豐美食

腐乳餅用料奇特多樣,它以精麵粉製成餅皮,餅餡有腐乳塊、酒、白豬肉、糖、蒜頭等,配料總共在十四種以上。製作上也十分考究,投料要先後有序、份量得當,烤焙也有章法。這樣,餅皮才能薄而不裂,餅餡飽而不露,幹潤而柔軟。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酒的氣味,香味濃郁,芳香可口,甜而不膩。目前,腐乳餅已加上漂亮的包裝,每年均有出口。

7/10【冰芋】

海陸豐美食

“冰芋”是汕尾小吃中烹製甜品的一種常用烹調方法,有點類似北方的“蜜浸”,具體做法是先將原料作初步熟加工,然後再將原料放入糖漿中文火燒煮(選用大煲鍋)。“糕”在潮汕話中含有液體濃度高的意思,故糕燒的特點應該是糖漿的濃度比蜜汁高。冰花芋頭即便是一款採用“糕燒”的方法烹製的汕尾傳統小食,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

8/10【菜頭粿】

海陸豐美食

菜頭粿即蘿蔔糕,但汕尾的菜頭粿和外地的蘿蔔糕,在做法及風味上都有明顯差異。菜頭粿不單隻用蘿蔔做為原料,還有芹菜、蒜花、花生仁、胡椒粉等,它的特色是突出菜頭(蘿蔔)的鮮甜味,故在製作菜頭粿時,菜頭的比例較大,且在刨絲剁碎時流出的菜汁,也要求倒入米漿中。吃菜頭粿時要先切成小塊,用油煎成金黃色,吃起來外皮酥脆,內裡柔軟香甜。

9/10【蠔烙】

海陸豐美食

蠔烙是潮汕久負盛名的傳統民間小食,蠔烙實際即是蠔煎,是用薯粉加蠔仔和雞蛋煎的,蠔越小越好。蠔烙的主要調料是蔥珠、味精、魚露及新鮮雞蛋,品嚐蠔烙時則要放上洗淨切碎的青青翠翠的芫荽,配上的醬碟便是沙茶和魚露。蠔烙外酥內嫩,香脆鮮美。

10/10【甘草水果】

海陸豐美食

汕尾街頭有很多賣醃製水果的小攤,最普遍是用甘草汁來醃製。一盤盤醃好的水果如芒果、楊桃、番石榴(芭樂)、草莓、李子、桃子等皆十分誘人,“甘草和百味”,平凡的水果加上甘草水幻化出各種新味道,不僅酸甜可口,而且吃了能夠幫助消化、解渴提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