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愛財,那向劉邦舉薦他的人還“敢舉薦”嗎?舉薦之人算不算創世之伯樂?

嘉瑞728


說陳平貪財,其實是誣衊。

其實陳平真不貪財。他早先曾投靠項羽,與劉邦作戰,後來殷地失守,陳平受到牽連,遂逃跑了。臨行前,他把項羽所賞賜的黃金與官印原封不動地交還,只隨身佩帶一把劍。他逃到黃河邊上,搭了一艘船渡河,船伕見陳平像是有錢人,就動了壞主意,打算殺人劫財。聰明的陳平為了表示自己並沒有財物,他非常機敏地脫去衣服,光著上身幫船伕划船,船伕這才確信這傢伙果然是個窮光蛋,便消了殺人劫財的念頭。

大家想想,逃跑時還把黃金原封不動留下的人,你說他貪財嗎?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說陳平貪財呢?這與他娶了個富家女有關。

陳平是個美男子,但家境貧寒,討不到老婆。正好有一張姓富人,他的孫女是剋夫相,嫁了五個丈夫,五個丈夫全部死了,沒有人敢娶她。陳平不信邪,娶了張家孫女。這是陳平人生的一個轉折,他開始擺脫貧困的生活。後來卻被說成是貪財才娶了剋夫女,不過陳平沒被克掉。


陳平逃出西楚,前往投奔漢王劉邦。

在朋友魏無知的引薦下,陳平見到了劉邦。劉邦問他:“你以前在西楚時擔任什麼官職呢?”陳平回答說:“擔任都尉。”劉邦馬上拜陳平為都尉。

其他漢軍將領心裡很不服氣,認為陳平不過是西楚的一名逃兵,還沒顯露出什麼才能,就被委以重任。包括周勃、灌嬰在內的實力派將領紛紛收集證據,告到劉邦那兒,罪證好幾條,其中一條就是貪財、收受賄賂。

劉邦開始懷疑陳平,他召來推薦人魏無知,責備他引薦陳平。魏無知說:“我向大王舉薦的是有才能的人,而大王說的卻是品行的問題。試問大王就算得到像尾生、孝己這樣品行為世人所稱道的人,對時局可有半點用處?如今漢楚相爭,我向大王舉薦奇謀之士,只考慮舉薦之人是否有奇謀妙策,能否對國家有利,至於是不是與嫂子私通,是不是收受錢財,那不是我所考慮的。”

這一席話,讓劉邦打消了懷疑。不僅如此,劉邦還取四萬斤黃金,任由陳平運作,用於分化瓦解西楚內部陣營。對於這些錢的去處用途,劉邦甚至不過問。這個也可以表明,劉邦相信陳平並不是貪財之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陳平利用這筆鉅款,在楚軍中大施反間計,最重大的成果有兩個:第一,離間項羽與亞父范增的關係,項羽開始懷疑范增,最後逼他出走;第二,離間項羽與西楚大將鍾離眛的關係,使項羽不再信任他。


君山話史




舉薦人魏無知肯定是眼光獨到的,結局也證明了其比蕭何“成功”多了!獨到之處在於他捕捉到了陳平和劉邦之間存在著一些“相似點”,往大了說就是所謂的“價值觀” ,藉此可料定陳平不但不會被殺被罰被輕視,反而還會官運亨通,步步高昇!

那這個“相似點”就是——“缺陷美”

這個“缺陷美”就是指陳平和劉邦皆屬於“凡夫俗子”、“品行不端”類的人物(他們內心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相互認同感);其和被譽為“名門正派”、“士族精神”的項羽類的人物反差太大,基本上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即使陳平才能再大,項羽也會看其不順眼,用著不順心的……這種傾向也會發展為人們俗話說的“君子是鬥不過牛氓的”的一種結果……

陳平在年輕時給人印象十分不堪——

貪財好面,盜其親嫂……



這些劣跡,即使到了開放的現代肯定也會為眾人所不容,何況是在那個封建禮教的年代呢?

所以陳平最好的去處只有是同樣有著“某方面印記”的陣營了(好比梁山水泊,只要是和朝廷勢不兩立、同仇敵愾的就一律是“階級兄弟”,“高官厚祿”而不問出處……)

那這個最恰當的去處顯然非劉邦莫屬(如晁蓋重名節,對時遷不悅;然沽名釣譽“好高帽”的宋江明顯不以為然!)

劉邦和其比口碑也好不到哪兒去——

吃喝嫖賭,打架鬥毆,不務正業



劉邦在沛縣應該也屬於地方一霸,黑白兩道通吃。上面“保護神”有縣裡的蕭何、曹參,連縣裡司機夏侯嬰他也不放過結交,一旦有什麼事還可給其傳個小道消息。可以說其極具長袖善舞、面面俱到!

劉邦還經常帶著狐朋狗友去光顧樊噲的狗肉店,而且卻極具反常的不收任何好處費——終於將“打手”樊噲收復,後來又給其妻妹嫁給他,從此樊噲也成了劉邦忠心的“金牌打手”……



既然此二人皆有諸多的“缺陷”,說好聽點就是“不是一家人,不就一家門” ;說難聽點就是“一丘之貉”,“臭味相投”,絕對可以“尿到一個壺裡”……

從這看出他們雙方存在著很相近的價值觀和處世哲學,就會“誰也不嫌棄誰”,必然會“珠聯璧合”,相安無事……


共賞五千年


當然敢舉薦,陳平有能力有工作經驗,長得還帥。先是在魏王咎處做太僕,掌管馬政,當時馬匹相當於現在大型攻擊武器,職位重要性可想而知。後來投靠項羽,因功賜卿一級爵位,後封信武君。因謀略過人,提升為准將(都尉)。堪稱完美的履歷,魏無知推薦時肯定毫不猶豫,況且魏無知對陳平也非常瞭解。陳平相當於從阿狸跳槽到拼夕夕,劉董事長賺大了。

另外,陳平不能簡單的說是愛財吧。劉董事長調查陳平時,陳平態度誠懇,不耍滑頭,向老闆做出了保證:我收受禮物絕不是為我自己,我來時身無分文,不接受錢財便沒有為公司辦事的費用。如果我的企劃確有值得采納的,希望老闆採納,假若沒有值得采用的,錢財都還在,我請辭職。(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

魏無知有舉薦之功,但陳平只是一流高手,在他之上還有張良。 月夜追絕頂高手韓信的蕭何才是最大的伯樂。


輪迴人間經年


陳平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一生六出奇計幫助劉邦安定天下剷除異姓王官拜丞相封曲逆侯名垂青史。象個東平這樣的奇才差點與劉邦失之交臂。陳平是秦朝陽武戶牖(原陽縣)人,從小家貧喜歡讀書腹有良謀。陳勝吳廣起義後投奔了魏王咎。。陳平在魏王咎那裡得不到重用就投奔了項羽,項羽兵進咸陽在鴻門宴上陳平認為劉邦才是扶佐的明主,在劉邦定三素以後在張良的幫助下西進咸陽投奔劉邦。劉邦手下有個大將叫魏無知和陳平是好朋友,魏無知在劉邦面前極力引薦陳平。劉邦召見陳平後一見如故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交談非常投機。劉邦非常高興讓陳平做都尉,並且監護三軍將校。劉邦手下老弟兄樊噲、周勃等人見陳平後來者居上,管到他們頭上來非常不服氣。於是,周勃等人就對劉邦說陳平這個人品行不端,先投魏王諮後歸楚王項羽,如今投奔大王來當都尉暗中收受將校錢財,聽說陳平在家裡還盜其嫂。劉邦聽了這些也感到困惑,於是把引薦人魏無知找來詢問。魏無知說:大王平定天下需要的是安邦定國的人才,而不是需要一個品格高尚的儒生,況且昧金、盜嫂只不過是個人的私德而矣。於是劉邦又把陳平找來告訴了校校對他的不滿。陳平說,同樣一個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裡會發揮不同的作用。我當初投奔魏王諮時不被重用才投靠項王,項羽剛愎自用不聽群臣的建議,我才又投奔大王。可是我來的時候一無所有不收禮金就無法生存,如果大王見我是個有用的人才就留下,如果大王認為我不值得任用請大王放我一條生路回家,我收的財物全部交還。劉邦見陳平說的在理就重賞給他些財富升官至護軍中尉。魏無知在歷史上不算出名,但他是個伯樂能識千里馬發現人才,魏無知和陳平是朋友知道他是治世的人才,所以才敢大膽舉薦給劉邦。






關東俠客


陳平自幼發奮。心有大志,在項羽軍中當過謀士跳槽扶助劉邦爭奪天下,受劉邦重用,劉邦的良丞,謀略過人,曾邊巡擒韓信,劉邦病危押樊噲都委以重任,在軍中威望很高,助劉邦排出異己,安天下成就卓越,劉邦很賞識陳平才幹。他為舉薦人才劉邦信得過,應屬好伯樂。


14885143955


我感覺以陳平的才能,如果他是隻愛財用不找去投奔劉邦吧,陳平故意表現出來愛財其實是想讓劉邦放心,試問如果沒有點把柄別那個領導拿著,誰敢用沒有愛好的人的,如果陳平不愛才那劉邦就會想陳平愛啥,除了財就是權了,所以陳平愛財我認為是陳平故意表現給劉邦看的。


智讀歷史學處世


“陳平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為鄉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此段可以看出,1.陳公子幼時便不差錢,富二代。2.能為鄉里分肉,必是官宦子弟,官二代。

說一心求財,在劉總手下打工,這麼高危行業下還能漢史留名;無非效仿秦時王翦,自汙求平安吶。


大米62596086


如果陳平真愛財,以陳平的智慧和志向沒人看出來,他會掩飾的滴水不漏,陳平離開項羽,投奔劉邦,他就是自己的伯樂,用不著脫褲子放屁!


手機用戶23255590438


陳平愛財,取之有道!裡面有一些“處世哲學”,屬於自保的智慧!最後蕭何不也是借用了這個思路才得以自保的嗎?

舉薦他的人也算是伯樂!


專注餐車定製


劉邦慧眼,用長遏短,不以短處,不用長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