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孩子學校成績不錯,數學多次滿分,但是參加課外機構的測試卻成績超低,要去課外補嗎?

趣味媽媽


很多的課外輔導機構在入學的時候都有一個入學測試題目,難度比學校考試和練習的題目要大很多,很多考題都是一些重點中學月考、期中、期末考試的壓軸題。這些題目雖然也運用到學校相關的知識點,但解題方法和思路在學校學習中一般不涉及,所以很多學生做不出來是很正常的。

說補課機構在入學時有意提高題目的難度,拉低學生的分數也不為過,這是很多輔導機構慣用的方法。試想,如果孩子在考試中考的非常不錯,還有補課的需要嗎?如果考的不好,剛好就可以解題發揮,增加家長和學生的焦慮,那麼報班的幾率就會大很多。


孩子學校成績很不錯,在這個時候需不需要報輔導班,那就得看家長和孩子的想法了,如果家長和孩子想要再有所突破,去上上培優課程也是不錯的,畢竟多些拔高和培優對孩子的思維是很有幫助的。


對於學校學的比較好的學生來說,課本肯定太簡單,平常的考試也沒有壓力,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需要知識點的拓展和提升,思維的培養,為高中的學習打基礎。因為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很多在初中成績還不錯的學生到了高中成績出現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數學思維和能力達不到高中學習的要求,早些做準備肯定是有幫助的。


當然了,要做培優和拔高,也不一定非要去課外補習班,如果孩子自學能力還不錯,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資料和題目來練習,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要去輔導班,那麼就必須要做好選擇,一個適合孩子的班型和課程是很關鍵的,老師的授課水平,同學的基礎以及思維能力這些都很重要,能讓孩子學有所獲、思維和能力得到提升才行。


即使選擇了輔導班,課後還需要多去練習和鞏固,很多拓展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在課堂上不一定能夠全部掌握,需要在課後通過複習和練習來鞏固和加強,爭取將老師所教的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方法,才算是真正的掌握和消化。


胡老師數學課堂


培訓機構首先是拔高難度,讓外行產生欽佩之意,然後滿懷敬意地把錢交給他們。其實,離開學校教育,培訓機構什麼都不是。上屆一位學生,只在學校報了名落了一個學籍,家長花幾十萬到培訓機構讓孩子去學習。上學期中考,這學生連普通高中都沒有考上。這是深圳某校本人所教班級的真事,質疑者可以來我校調查。

補習機構的招數,一是搶跑,提前學習,使學生以為自己掌握了相關知識,在學校課堂就不認真學習。二是拔高,故意搞一些偏題怪題難題,那些沒有接觸過此類題目的學生難以下手,而那些有這方面訓練的學生盡情賣弄,搞得那些沒有參加補習,但在補習機構聽過免費公開課的學生及其家長信心全無。

實際上,正常的學校教育,一開始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不會在初一初二就搞專門的解題教學,更不會馬上教學生做難題。而在初三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後,有幾個月的複習時間,這一段時間除了複習基礎知識以外,就是講解題技巧,綜合題、難題就在這一階段講解和訓練。

所以,補習機構的方式不過是故弄玄虛,把正常學校的教學常規提前了。一個愛學習的學生,只要按部就班地跟隨自己學校的老師,中考一定能取得好成績。


非優秀教師


我就拿我初中班主任的一句話回答這個問題:體內損失體外補,事倍功半。什麼意思呢?課上不抓住時間、集中注意力,浪費了,課外去什麼輔導班,孩子們自己心裡沒數嗎?有多少是去真正學習的?所以我的老師極力反對補課。我也納悶了,我記得我當初上學教育局查補課查的特別嚴,怎麼到現在補習班反而遍地都是了。補習班的老師大多數教師資格證都沒有,我剛回國的時候找了份兼職,其中物理老師以前做微商的,數學老師三本,語文老師專科,老闆以前是在學校開食堂的。但是補習班介紹寫的特高大上:十幾年辦學歷史,老師多優秀。我去了,直接把我當成招牌來宣傳,國外留學,畢業於一中(我們那最好的高中),衝著我報英語的學生交的錢不下20w。的確我交的很好,授課方式和學校不一樣。學生問我還繼續教嗎,我說我只是兼職,教完暑假就不做了。然後老闆找我談話,說我不負責任,會把學生弄走的,劈頭蓋臉一頓罵。最後結算工資少給我將近3000!我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11點才回來,回來還要備課,每天都是到1點多,連著做兩個月。這就是輔導班,輔導班什麼套路還不清楚麼??有多少是真的為學生服務著想的???看中的是你的錢!!!這個時代,錢就是爹就是爺!!!最後我再奉勸你一句:不需要報什麼輔導班,不懂的問學校老師,沒有一個老師會因為這個學生問題太多不喜歡他,反而老師喜歡問題多好思考的。與其報班,不如把這些錢拿出來買吃的補補身體,或者放假了出去旅遊放鬆、開拓視野。這樣比輔導班來的更好。


要減肥的mio


不請自來 兒子初一上學期數學基本在110分以上(總分120)。就想給他報個好點的補習班再提高下。報名時老師說要測試。我心想那還不容易。考下來一看分數5分(總分60),而且兒子還說是懵的。經過近一年的學習現在基本能進這個還不錯的補習學校的前十了(總共400來人)。我想說的是,補習學校的入學考試題肯定會很難,讓你有挫折,才能體現他們的重要,從而提高生意。但是,我還是希望你給孩子報補習班,尤其是數學和英語。(再次聲明我不是拖,我兒子今年初二)


喜樂小生


初一數學滿分120,一般來說最後兩道拔高題加起來12分,也就是說基礎部分+基礎變化部分總分108,所以96分並不是一個理想成績,尤其是在省級示範院校,這是一個不太好的成績,因為省級示範院校的授課速度會很快,沒有給太多的時間讓孩子去反覆練習,而數學這個科目確實需要有大量的時間量化練習來反覆鞏固的,96分是一個沒有競爭優勢的分數,如果不自己想辦法鞏固,到初二面臨的壓力會更大,初中數學必須不低於105才是具備競爭力的分數,因為在明初有的火箭班在初一上學期已經把初一下的內容上完了,在月考、期中/期末考滿分的大有人在,這些分數指標直接影響孩子的年級排名,這也就是為什麼有很多小學很優秀的孩子到初中跟不上的原因,在打破了原有環境壁壘優勢不復存在後,有相當一部分孩子從心理上放棄了,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後直接影響中考,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省級示範院校這個平臺上,無論你再怎麼不認同目前的教育體系,建議你還是要找個靠譜的培訓機構去補課,因為如果現在不跟上後面的買單成本會更大,而且效果和買單成本不成正比的風險更大!


向日葵小綠


現在孩子上學,尤其是上了初中以後,參不參與課外培訓就成了一個繞不開也迴避不了的現實問題。單北京市教委最近的統計數據,全北京市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有12000多家。你可能對此沒什麼概念,要知道,北京去年統計的數據,全市的中學數量才646所,小學數量984所,加起來也就不到1700所,培訓機構的數量是中小學的6倍不止,這還沒包括那些無證無照隱藏在各個小區根本就無法統計的機構。說現在的中小學已被各類培訓機構“包圍”,一點都不誇張。

有需求才有市場,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沒有需求,只要有機構存在,也會給你“創造”需求。對來諮詢的學生或者剛進來的學生進行測試,就是“創造”需求的手段之一。這種隨意進行的測試,跟網上的各種測試題差不多,題目本身也許沒什麼問題,但缺乏可靠的設計,基本沒有什麼參考價值,遠不如學校裡的統一考試有意義。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孩子在學校裡表現不錯,數學甚至能多次滿分,就沒必要在意培訓機構的測試成績。

至於需不需要跟著機構的節奏去“拔高”,還是多徵求孩子和學校老師的意見,別聽其他人忽悠。初一應當打好基礎,盲目拔高沒有任何意義,還費時費錢。我總覺得,在孩子小的時候,應當多讀書,廣泛的閱讀,深入地思考,別把時間都用在刷題上。


HR那些事兒


課外機構考不好(๑˙ー˙๑)就別去了吧,自己學校裡不落隊以後能考個滿意的成績的。

課外機構還是比較適合那種有天份,學校的東西不滿足,並且以後有打算走競賽的人。

座標某教育競賽強省,初中都已經有國賽的人了😣😣。就拿身邊例子來說,我弟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有微積分的思想來推導圓錐體積了,有我當年風範。然後校外補課,我和他雖有年代感,結果一樣被大佬虐的生不如死。再到高中,學校就有搞奧賽的教練了,但是我們一樣會去省會城市培訓。除了真的超級超級聰明的,一個人成功離不開智商+努力+資源,缺一不可。

校外輔導,只是給你更多的資源,更有效率的去努力,但是不適合所有人。

階級固化的結果就是:普通人開開心心的生活學習壓力也不大,一代代習慣這樣的生活,精英一直努力,和普通人差距越來越大,階級越來越固化。參考發達國家,學生開開心心學習,然後開開心心的生活。起碼我們還有高考,能讓你改變命運。人最缺的就是獨立思考,不被輿論引導。



contranoob


有些課外輔導機構使用兩套標準,就像我們人一樣,對於別人是一個道德標準,對於自己是另一個標準。

這個標準就是在入學前使用的是類似於奧賽的競賽題,而學習一段時間之後使用的是普通課本上的例題,這種標準那麼就造成了孩子成績入學的時候很低,結束的時候很高,這種現實狀況。

其實你既然已經說了,孩子在學校的成績相對比較優秀,或者在整個初中階段能夠穩定的話,完全沒有必要去參與校外機構的一些負擔,如果孩子成績下降比較速度的話,您需要注意的就是孩子是否有沒有分心的事情造成的。

只是在整個初中階段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比著讓孩子去參加一些輔導班要強很多,當然如果孩子成績的確需要提高的話,也是可以參與的,在這兒如果說您的孩子成績僅僅五六十分去參與也還是不錯的。

凡事都有例外,您的孩子成績現在這麼高,個人建議沒有必要去,因為學校在很快的考試過程中,他們使用的試卷難度不會達到校外輔導機構的難度的。


杜宜城老師


校內統考內容和培優拓展內容本來就是兩碼事。

我家的也是初一,他們班數學要是考校內課本統考卷,120滿分,平均分能有115,基本看不出差距,不小心做錯個填空題就墊底了。

但是做培優卷,差距就很大了,從滿分到不及格都有。

要不要上機構拓展,家長自己選擇唄


紅棗杞子粉


數學沒別的巧多刷題就是了。當你把所有的題都做了自然都會了。當然智商高的排除。我高中就是這樣,懂事晚初中不好好學習,中考一塌糊塗(小升初還是頂呱呱的),高中父親送我去上學,我走後面猛的一看發現父親老了,高中醒悟(進班倒數花錢上高中),然後好好學習,理科都是刷題,自己買了額外兩套卷子刷,一個半學期後數學沒掉出過前三,綜合理科也是差不多。可惜英語實在是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