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與核共生,優勢還是劣勢?

全文2674字,閱讀大約需要

5分鐘

南方能源觀察

微信號:energyobserver

[email protected]

eo記者 劉文慧

核電站建在家門口,對生活有什麼影響?

對浙江海鹽縣的居民來說,更多時候,核電站並沒有跟他們發生直接關係,最多是在茶餘飯後,人們會傳幾句“聽說秦山核電……”,之後又各自忙活自己的生計。如果就孩子上學這件事來衡量,海鹽縣居民的幸福感可能會略高於其他地方,畢竟海鹽縣元濟高級中學已經連續9年高考上線率居嘉興市第一。

在海鹽縣核電事故場外應急辦公室主任孫李峰看來,要增強公眾對核電貢獻的感知力,就不能老是說抽象的經濟數字,而是要轉化成具體形象的事物。具體的做法包括:將核電專用公路命名為秦山大道、核電大道、秦核線等;將每所學校都作為窗口學校建設,提升現有學校硬件,新建城區學校,實現城鄉教育均衡化,滿足百姓教育需求;每年發佈海鹽縣環境狀況白皮書,全年空氣優良率保持嘉興第一……

這些措施意味著背後必須具備強有力的財政保障。

2017年,海鹽縣財政總收入71.16億元,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0.65億元。而這其中,核電上繳國地稅35.2億元,佔全縣財政總收入49.4%;核電形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億元,佔全縣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27.1%。

1985年,秦山核電一期工程開工,1991年建成投運,此後,二期、三期乃至擴建項目方家山核電工程相繼完成,至2015年1月,秦山核電9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成為目前國內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

對海鹽而言,核電已成為其經濟重要的一部分,2017年秦山核電實現生產總值105億元,佔全縣生產總值460億元的22.8%。可以說,海鹽已然與核共生。

從科普到溝通

2017年9月,中共海鹽縣委辦公室、海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海鹽縣核電公眾溝通實施方案(2016-2020)》。在此之前,更常用的說法是核電科普宣傳,比如《海鹽縣核電科普宣傳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3年-2015年)》。

作為核電發展的發源地,海鹽本身具備較好的群眾基礎和社會環境。

據孫李峰介紹,秦山核電含退休職工在內共有五千多人,在職四千多個人,而海鹽本地人在秦山核電直接就業的約為四百人,佔十分之一。而對於常住人口約50萬的海鹽縣來說,所有涉核工作的人員約為3到4萬人,佔了不小的比重。“大部分是外地來的,五湖四海,促進我們文化的多元化,包括飲食等。”

核電發展至今,當地老百姓對核電的存在更多時候處於“弱”感知。“我們這幾年調研下來,老百姓對核電沒太多關心。他們現在最關心的是經濟的發展,跟核電的融合。”

不過,核電公眾溝通工作並未因此鬆懈。

在《海鹽縣核電公眾溝通實施方案(2016-2020)》中,十類人成為核電公眾溝通的重點對象,分別為:全縣“兩代表一委員”;全縣機關幹部;全縣規上企業廠長、經理;全縣中小學教師;全縣中小學生;全縣醫療單位醫護人員;縣城各社區幹部;煙羽區村(社區)幹部、承包組組長及常住居民;副科(局)級以上離退休幹部;宣傳媒體工作人員等。

“除了科普宣傳、公眾參與、輿情應對、信息公開等四點,我們還提出一點,融合發展。我們不僅要支持、發展核電,而且要充分發揮核電澎湃的“源動力”,帶動核電關聯發展,不僅產業,實際上還有文化等方方面面。”孫李峰特別強調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相對而言,儘管核電紮根當地已久,但核電企業的圈子也比較封閉,日常生活中與當地民眾的真正接觸並不多。“加強企業和當地民眾之間的互相瞭解非常必要。”

《方案》提出,每年通過舉辦核安全廣場文化專題演出、文明結對、社區文化講堂等系列活動,深化核電與地方的文化融合,為雙方進一步深化發展融合營造良好的社會和公眾環境。

化劣勢為優勢

單純從已有的數字看,與核共生似乎給海鹽帶來了重要的財政支持。但如果對比同屬嘉興地區的其他縣,一個簡單的事實是:不建核電的地方發展得也不錯,甚至有的還更好。

熟悉地方經濟情況的人透露,整個嘉興地區在八十年代已啟動招商引資,但慢慢地,海鹽與嘉興地區其他縣相比,差距在拉大,而不是在縮小。

僅從2017年GDP的數據看,除去海寧、桐鄉兩個GDP超610億元的縣級市,其餘縣域中,平湖市GDP為605億元、嘉善縣521億元、南湖區512億元、海鹽縣460億元、秀洲區356億元。

這其中既有其他縣域具備更好區位優勢等原因,比如嘉善和平湖比起海鹽都更靠近上海,但核電給發展也帶來一些“劣勢”。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秦山核電起步於80年代,當時核電科普的工作力度遠不如今天,而外界對核電更是知之甚少,這給外來產業的進駐帶來影響。

而對地方而言,其在核電的投入也不低。據統計,海鹽累計為核電系統工程建設徵用土地7262畝,為核電生活小區建設安排區位優越土地900畝。此外,為17條共181.6公里(塔基473座)核電輸電高壓走廊徵用的土地難計其數。同時,秦山核電基地規劃限制區的開發建設受到限制。

“企地”發展至今,已非任何一方可剝離另一方而單獨發展。如何將核電的“劣勢”化為“優勢”成為實現共贏的焦點。

2010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與中核集團在北京簽訂戰略合作會談紀要,決定在海鹽共建中國核電城。同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發佈《浙江省核電關聯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之後,海鹽縣也編制發佈了《海鹽縣核電關聯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

中國核電城規劃面積130平方公里,空間開發結構為“一軸五區”。“一軸”:始於海鹽北部杭州灣跨海大橋,向南延伸到海鹽南部南北湖風景區的老01省道,即“百里核協大道”;“五區”:依託老01省道,自北向南分別規劃為核電裝備產業區、核電科教商務區、核電生活區、核電運行服務區和核電生產區五個區塊。2012年6月28日,中國核電城正式奠基。核電關聯產業列入海鹽縣“415”工程中重點發展的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在發展核電關聯產業方面,海鹽具備獨特的優勢。交通區位優勢,海鹽到杭州、上海、寧波都是一小時;地理優勢上,海鹽是核電沿江沿海發展的中心,且具備臨港經濟發展優勢。秦山核電更是提供了品牌和人才積累。

在此基礎上,海鹽縣出臺了《海鹽縣核電關聯產業扶持政策》,給予核電關聯企業參展補助、涉核資質獎勵、涉核業績獎勵、引進人才獎勵、核電業務培訓獎勵等方面的獎勵,企業獲最高獎達100萬元,目前已向入核企業兌現獎勵資金達1900多萬元。全國首個核電關聯產業聯盟也在這裡成立,先後培育核電關聯企業78家,其中獲核級生產許可證企業2家,非核級供應商資格企業47家,中核集團合格供應商企業36家。

孫李峰告訴eo記者:“如果堆少的話,一般公司只會派項目部來,而只有像秦山這麼多堆,公司才會考慮在這邊成立分公司。”

事實上,核電關聯產業屬於細分領域中非常窄的一部分。對於扶持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孫李峰坦言:“我們發展裝備製造業這塊,進入核電的量是很小的,但核電的門檻高,進而使得企業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品牌也打響了。所以我們有一個提法叫‘軍品帶動民品’,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想讀到更多高質量獨家內容,請訂閱支持我們~

海盐:与核共生,优势还是劣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