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臺灣後白崇禧與閻錫山的待遇為何不同?

Hybrid_B


常言道:種其因者,須食其果。

白崇禧與閻錫山去臺灣後的待遇不同,是因為以前在大陸時,他們與蔣介石之間拉仇恨的往事所至。

先說說白崇禧和蔣介石是怎麼拉的仇恨。

一,李白結合體,讓蔣介石感到威脅

白崇禧被譽為“小諸葛”,他和有福將之稱的李宗仁都是新桂系的領軍人,人稱李白。

蔣介石的嫡系是黃埔部隊,對李白的新桂系不太待見,加之李白二人一直不服蔣介石,和他面和心不和,這些蔣介石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而李白在北伐戰爭中的出色表現,更讓蔣介石感到潛在的威脅。

先下手為強,蔣介石多次尋機幹掉李白未果,後來挑起蔣桂戰爭,讓李白敗走麥城。這一戰役雖未殺掉李白,卻讓二人元氣大傷,蔣介石與李白之間的矛盾也明面化了。

二,逼蔣下野,擁李上臺,成為政敵

蔣桂矛盾日漸激化,李白為了自己的利益,聯合其他反蔣勢力逼蔣下野,但蔣的勢力和地位已今非昔比,很快便憑藉實力又復出。

在抗日戰爭時期,因新桂系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使其在國民黨內的聲譽很高,李白有了與蔣介石抗衡的實力。

白崇禧無時無刻都在找蔣介石的麻煩,拉他下馬,最終他如願以償,李宗仁成為代總統。

白崇禧參與了逼蔣介石三次下野的行動,擁立李宗仁,明確地和蔣介石成為政敵。

三,淮海戰役中白的所作所為,讓蔣對其恨之入骨

在淮海戰役中,蔣介石和白崇禧之間的衝突和猜忌進入白熱化。

淮海戰役打響後,白崇禧雖被蔣介石任命為總指揮,但他認為這是蔣介石給他挖的陷阱:這一役如果勝則是蔣介石的功勞,敗則由他承擔全部責任。

而勝算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為自保他自然想辦法讓蔣介石扛這個雷。

蔣介石讓白崇禧出兵東援,而白崇禧為保桂系主力,卻以各種理由拒絕出兵。

無奈蔣介石只好派嫡系黃維兵團上去,而白崇禧未全力施以援手,導致黃維兵團覆沒,最後淮海戰役以國民黨失敗而告終。而白崇禧趁機落井下石,逼蔣介石下野。

淮海戰役,蔣介石賠了夫人又折兵。不但讓蔣介石損失了嫡系部隊,還讓他被逼下野,蔣介石對白崇禧在關鍵時刻背後捅刀子的做法,可謂恨之入骨。

四,“小諸葛”失算,敗去臺灣,死因不明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李宗仁曾勸白崇禧不要去臺灣,隨他去美國,但白崇禧拒絕了,他決定去臺灣接受蔣介石許給他的國防部長一職。

白崇禧明知道蔣介石恨他入骨,卻還是去臺灣,就是因為他太自負,認為蔣介石在黨國同仁面前不敢輕易動他。

可是“小諸葛”失算了,白崇禧到了臺灣本想有一番作為,可蔣介石恨之入骨,又怎麼會真的讓他當國防部長呢?為了讓他牽制李宗仁,只給他一個無關緊要的虛職。

後期更是把他踢出了中央委員會,並派人監視,白崇禧的日子越發不好過。

後來,李宗仁從美國輾轉回到中國,這讓蔣介石大為生氣。

而白崇禧也失去牽制李宗仁的作用,成為棄子。

在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在家中暴斃,死因不明,坊間傳言他是被蔣介石派來的軍統女特務毒死。這個曾叱詫風雲的國民黨實力派人物就此謝幕。

再說說閻錫山與蔣介石之間的恩怨。

與白崇禧不同,閻錫山與蔣介石的恩怨就簡單多了。

閻錫山是晉系首腦,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蔣介石排他性很強,這讓非嫡系的閻錫山心生不滿。

後來閻錫山參與了反蔣戰爭,隨著形勢的發展,閻錫山發現蔣介石的實力很強,與之相抗無異於以卵擊石,信奉“中的哲學”的他轉而倒戈擁蔣。

閻錫山並不完全聽從蔣介石的指揮,他擁兵自立,搞一方獨治,在山西當起了“土皇帝”。

蔣介石雖然不滿閻錫山的做法,但因其在大事上站在自己一邊,也就不深究了。

在李宗仁當選代總統時,閻錫山堅定地站隊在蔣介石陣營,讓蔣介石看到他的忠心。

去臺灣後,蔣介石雖給他一個虛職,但對他還是信任的。

可閻錫山卻在媒體上大肆發表反蔣言論,讓蔣介石大為光火。而閻錫山也聞出了火藥味,就辭職回家寫文著書,日子過得很清閒。

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在臺灣病逝。

縱觀兩位實力派人物的下場,皆因白崇禧和閻錫山站隊不同。

白崇禧站在李宗仁陣營,和蔣介石是政敵,他到了蔣介石的地盤,又怎會有他好果子吃?

閻錫山站在蔣介石陣營,雖不太聽指揮,但大事上不含糊,蔣介石自然不會太難為他。

他倆在臺灣的待遇不同,都是自己種下的因而食下的果。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白崇禧與閻錫山敗退臺灣後,都成了光桿司令,再也對蔣介石構不成威脅。對於這兩個當年實力派大軍閥,蔣介石還是區別對待。白崇禧基本上是個無權無職的閒人,而且他所住的白公館,還受到保密局特務日夜監視。而閻錫山雖然掛了兩個虛銜,小日子過得滿舒坦的,還著書立說。

蔣介石對白崇禧可謂恨之入骨,對閻錫山只是另眼相看。

白崇禧號稱“小諸葛”,指揮打仗的確有一套。蔣介石几次拉攏都以失敗告終。他和李宗仁稱霸廣西不說,還多次干預國民黨中央的選舉 ,蔣介石的幾次下野,白崇禧都是衝鋒在前。特別是48年以後,國民黨敗局已定,又是他和李宗仁從中作梗,逼的蔣介石不得不再次下野。這種逼宮之舉,讓蔣介石刻骨銘心,白崇禧到臺灣後,蔣介石焉能輕易放過他。


而閻錫山就與白崇禧的性質大不一樣。雖然他和馮玉祥聯手發動了對蔣介石的中原大戰,被打敗後,閻錫山就變得乖巧多了。他在山西用三分之二的軍隊來修路,表示他不再窮兵黷武,對蔣介石做出重大決策,表面上是完全擁護。只要能讓他做山西的土皇帝,他唯蔣介石馬首是瞻。48年後,蔣介石下野,身為行政院長的閻錫山對代總統李宗仁處處掣肘,對蔣介石唯命是從。正是閻錫山把寶壓在蔣介石身上,到臺灣後,蔣介石才會對他額外開恩。

1960年,閻錫山病逝於家中,終年77歲。

1966年,白崇禧暴死於臥室,渾身發綠,死因不明。時年74歲。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不同之處有:

一,閻錫山在大陸的落幕表演是佔了太原媒體整個版面,閻百川破例全套戎裝,坐在醫院病床上,旁邊擺個紙盒,裝滿了白色膠囊,上面標著"氰化鉀"片。

第二天,閻錫山帶著家人和現金,乘坐一架C一一46運輸機逃到臺灣。
白崇禧沒有老閻那麼多過場,廣西著名李白一同幾步就到了香港,二個老朋友就這樣在此了此殘生倒也可以。

白崇禧反悔了,堅持要到臺灣,杜月笙也無法阻止,只有李宗仁堅持不去臺灣。
(撤退的國軍一一下一站?)

白崇禧和閻錫山去了臺灣後,都只掛了個閒職,境遇差不多。

閻錫山以為自己擺拍了一張"不成功則成仁"的照片,是忠君遺臣,到處批評國民黨,四處批教某某戰略早知如此等等馬後炮,老
蔣聽到鬼火冒,本來人就是這樣,跘倒不痛爬起來痛,老蔣將前後三十年一想,這幫老傢伙在大陸就跟我打了幾架了,此一時也彼一時,再留這些人何用?

閻錫山想起1930年的蔣馮閻中原大戰,白崇僖思緒飛到兩廣事變中老蔣的窘態,算了,水過三秋,百歲己過半,閻錫山辭職到鄉下養老,1960年77歲去世。

白崇禧雖然擔任一個頭大腳輕的副職,卻整天被保密局監控。

1966年白崇禧暴斃而歿,全身發綠,還是李宗仁眼光老辣一一走為上。


良人執戟2


1948年解放前夕公佈的國民黨43名戰犯裡面,蔣介石眾望所歸排名天字第1號,白崇禧排名第4,而獨霸山西30餘年的閻錫山處於中下游,才排名第32。蔣介石戰敗後逃往了臺灣,閻錫山,白崇禧也跟著逃往了臺灣。

論白崇禧和閻錫山,兩人都和蔣介石爭奪過天下王器歸屬。閻錫山的晉綏軍曾經為了爭奪最高權力聯合馮玉祥與蔣介石發動中原大戰,最終以蔣介石勝出統一全國而告終。此時蔣介石也可以看做一路軍閥,正處於勢力的上升期,閻錫山可以看成是蔣介石踏向成功路的階梯。蔣介石統一全國,大局已定,閻錫山獨守山西地盤幾十年,未曾與蔣介石有過大的衝突。

相反白崇禧所在的桂系,雖有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三駕馬車之說。其核心實則為“李白”組合,李宗仁在前,白崇禧在後出謀劃策,所以人稱白崇禧為小諸葛。桂係為了爭奪天下歸屬和蔣介石也發生過“蔣桂戰爭”,結局還是以蔣介石勝出而告終。蔣介石大局已定,統一全國後。桂系並沒有像閻錫山一樣偃旗息鼓,而是多次捲土重來。解放前夕,蔣介石連續大敗,正需要大力支持的時候。桂系擁兵自重,排兵佈陣不受國府節制。白崇禧更是出謀劃策幫助李宗仁將蔣介石趕下臺,李宗仁當了代總統,此舉可以看做是白崇禧對蔣介石的落井下石之舉。

依戰犯排名來看,白崇禧的能為要高於閻錫山,對蔣介石來說威脅也要高於閻錫山。以雙方積怨來說,閻錫山認命,白崇禧不認命。蔣介石對白崇禧的怨恨肯定高於閻錫山。到了臺島,蔣介石改組。原先的地方實力派都成了光桿司令,大多是有名無實的閒職。閻錫山也想重返政治舞臺,但是碰壁之後就開始養花種草,脫離政治漩渦,頤養天年。相反白崇禧因李宗仁未到臺島,一直是蔣介石制約李宗仁的棋子,身不由己不能脫離政治漩渦,李宗仁迴歸大陸,白崇禧處境可想而知。

總的說來蔣介石還算地道,沒有向對待陝西王楊虎城和山東王韓復渠這些政治對手一樣,對閻錫山和白崇禧痛下殺手。閻錫山在臺島生活11年壽終正寢77歲,白崇禧在臺島生活17年,壽終正寢73歲(蔣介石謀殺一說純屬子虛烏有)。


睜眼看西安


其實在蔣委員長的心裡,他對閻百川是瞧不起的,但是對白鍵生卻一直很忌憚!淮海戰役期間,蔣介石要調自己的黃埔嫡系部隊去徐州參戰,結果被白崇禧這個華中剿總司令給硬頂回去了。蔣介石氣的打電話問白崇禧,我調我的嫡系參戰,你憑什麼阻攔!白崇禧也不是吃素的,兩人在電話兩頭說著說著就罵起來了,這一罵就是半個多小時。



蔣介石和白崇禧對罵的結果,就是白崇禧對淮海戰役的消極應付。當杜聿明和黃維兩個集團先後被圍後,蔣介石的手上已無兵可調,除了空投彈藥和給養外,每天能做的就是對著上帝祈禱。最後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王牌主力被全殲在淮海戰場。

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被打輸光了,而坐鎮武漢的白崇禧卻加緊了倒蔣活動,逼著蔣介石讓位於李宗仁。蔣介石怒不可遏,大罵:共產黨要我的江山,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既要我的江山,還要我的錢!蔣介石曾經想讓軍統特務沈醉刺殺李、白二人,但苦於看家部隊在損失殆盡,江北局勢還要桂系收拾,只能忍痛作罷。

蔣介石怒罵白崇禧的話,在八八年拍攝《開國大典》電影時被引用,編劇對蔣總裁的原話做了一些修改。



白崇禧斗膽包天的做法,閻錫山敢幹嗎?估計給他十個豹子膽才有可能敢吧。閻長官的處事準則就是謹小慎微,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他絕對不咬人。他一輩子,其實就只幹了三件爺們事

1911年起兵反清

1927年起兵反奉

1930年起兵反蔣

除此之外,閻長官再沒幹過出格之事。基本上就是盤踞在山西,給中央各路大佬當孫子。北洋時代做了十六年孫子,國民政府時代做了十七年孫子,晚年在臺灣又當了十年孫子。在認慫當孫子這方面,閻長官是有豐富經驗的。既然這麼聽話,蔣介石又何必刁難他呢?這從側面也證明了,閻錫山這個人有政治頭腦,知進退。在黨國內,就屬他最會充和事佬。



反觀桂系的一貫做派,逼宮篡位,什麼出格的事都乾的出來。蔣介石對白崇禧的恨,可以用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來形容。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因為蔣介石確實太恨李宗仁和白崇禧了!

民國十六年八月中,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逼他下野的是白崇禧和何應欽。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蔣介石第二次下野,這一次聯名反對他的人裡面,又有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民國三十八年一月,年逾六旬的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幕後主使,還是桂系。

完了嗎?沒完……



民國二十五年的兩廣事變,粵系陳濟棠朝蔣介石開炮,桂系又公開支持陳濟棠,氣的蔣介石牙癢癢!平定廣東後,蔣介石調動二十萬部隊進攻廣西。桂系方面也不含糊,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調動下,廣西也武裝了二十萬兵力抗戰中央。最後不了了之……

同年的西安事變,剛剛跟蔣介石和解的桂系又在故意找事。當李、白二人聽說張學良扣押蔣介石後,滴酒不沾的李宗仁,給自己倒了一滿杯白蘭地,高興地說:蔣公這是罪有應得,死有餘辜!蔣公也只有一死方能平國人之義憤!蔣介石聽後,咬牙切齒。

民國三十七年,因為競選副總統一事,蔣介石和桂系又槓上了。雙方動用了輿論相互攻擊對方,蔣介石還暗中派遣特務刺殺李宗仁。最後還是李宗仁和白崇禧棋高一著,讓蔣介石吃了啞巴虧。但是蔣介石也不服輸,在總統就任典禮上也讓李宗仁也了啞巴虧。一來一往,扯平了。但雙方也算是徹底的鬧掰了……



以上算是把蔣介石和白崇禧,蔣介石和閻錫山的政治矛盾大體捋了一遍。從互相傷害的程度來看,蔣介石和閻錫山其實沒什麼大仇,雙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閻錫山的生存問題上,也就是蔣介石想不想讓他繼續在山西當土皇帝;但是蔣介石和白崇禧的仇,那可就大了。雙方的矛盾在於蔣介石的領導權

,也就是白崇禧總想把蔣介石給搞下臺!這就意味著蔣介石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如果白崇禧不是兵敗雷州半島,他和蔣介石的鬥爭,還會繼續下去。這樣的人,蔣介石豈能給他好看?到臺灣後沒殺他,只是做樣子給黨國同仁看罷了。蔣內心的的真實想法,就是白崇禧一日不死,自己的領導權一天都得不到保障。

其實早在北伐結束時,智囊楊永泰就對白崇禧和閻錫山做過一個非常精準的總結。他對蔣介石說:應該用軍事手段(戰爭)解決桂系;用經濟手段(收買)和政治手段(安撫)解決晉系。楊永泰的話,直白的不能太直白了。蔣介石若想坐穩江山,跟李宗仁和白崇禧是沒有調解餘地的,只能用武力解決!而閻錫山,他是小肚雞腸之人,扣扣搜搜的過日子,給點小錢就能收買。論眼界和魄力,閻錫山遠遠不如李宗仁和白崇禧

楊永泰給出這個論斷的時間是1928年,不得不佩服他,說的非常之精準!閻錫山在後來,給點小錢就能打發,只要不動搖他在山西的土皇帝地位,他比誰都忠誠;白崇禧則是截然相反,怎麼喂都喂不飽。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種人物性格的差異,決定了蔣介石對閻錫山和白崇禧的態度吧。


Mer86


白崇禧和閻錫山在臺灣不同的待遇問題在我看來就是政治鬥爭的問題,他們的待遇不同是因為他們的政治資本不同,我們可以看看白,閻二人到了臺灣之後他們身後政治資本的變化。

閻錫山退到臺灣以後,其實已經就是虎落平陽了,閻錫山在大陸能和蔣介石爭雄是因為他掌握了山西,手上還有幾十萬的晉綏軍。可是解放戰爭打完以後,他的晉綏軍打光了,山西也丟了,這時候的閻錫山已經不具備和蔣介石爭雄的資本了,所以一到臺灣以後,閻錫山的行政院院長位置丟了,晉系的人也被抹了乾淨。



蔣介石作為一個老政治家,自然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招呼閻錫山,他沒有必要對閻錫山趕盡殺絕。閻錫山自己也很聰明,很自覺的終老山林,不和蔣介石對著幹了。

白崇禧則不一樣,白崇禧最大的問題在於他是桂系的人,而退到臺灣以後,桂系還是有些勢力的,再加上桂系是職業的反蔣派。蔣介石自然不能放任白崇禧自己發展,所以他不得不對白崇禧下手。


但是剛到臺灣的時候,桂系的李宗仁遠在美國,所以一開始蔣介石還是想利用白崇禧牽制李宗仁,以免李宗仁迴歸大陸。到了1965年,李宗仁夫婦回到了大陸,白崇禧的作用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所以這個時候蔣介石選擇對白崇禧下手,白崇禧的死因至今還沒有定論

民國時期的這些風雲人物,各有各的人生軌跡,他們在歷史上都寫下了自己的篇章,蔣介石也好,閻錫山也好,白崇禧也好終究都是斯人已逝了。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嗎?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意見哦。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歷史十二郎


白崇禧和閻錫山這兩人跟老蔣都是不合的。

前幾年看過一個記錄片,就是說白崇禧的。李宗仁一直勸白崇禧不要去臺灣,後來李宗仁回大陸後,老蔣想用白崇禧牽制李宗仁的價值消失,他在臺灣的形勢就更加嚴峻了,還遭受了暗殺,僥倖逃過後,最終還是死在猛藥上。

相比之下,西北王閻錫山就好多了,到臺灣後還是跟老蔣做對,一直被老蔣幹預的很厲害,無奈辭去“行政院長”,專心在家寫書,最後病逝。


紅黑聖西羅


這個問題就先不下結論了,給大家講講閻錫山和白崇禧在臺灣的日子,就都能判斷出來了。

先說說閻錫山吧,作為山西王,他在那裡盤踞了38年之久,最終還是被趕到了臺灣。

但是,閻錫山在去臺灣之前,利用蔣介石和李宗仁之間的矛盾,居中調停,竟然拿到了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的職務,算是收穫很大了。

1949年12月,閻錫山來到了臺灣。作為國民黨的行政院長,既然李宗仁去美國了,那自己總要出來說說話的。

至少從表面上看,閻錫山還是很把自己當回事兒的。一回到臺灣,他就立刻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國民政府”遷移至臺北辦公。這之後更是經常開個新聞發佈會,說說自己的施政方針,批評批評國民黨內部的不團結,要總結經驗教訓,在臺灣好好發展。

這時期的閻錫山,頗有幾分臥薪嚐膽的意思。

但是,閻錫山也明白,後面還有蔣介石呢!真正的“國民政府”,還是捏在老蔣的手裡,他對閻錫山可沒有多好的印象,中原大戰的時候還掐過架呢。

蔣介石這時候因為立足未穩,不想有太大的動作。而閻錫山呢,揹著行政院長的頭銜,還是事事都要蔣介石拿主意,雖然心裡不爽,但是也沒辦法。

到1950年初,蔣介石終於謀劃好了,於是,閻錫山的好日子到頭了。蔣介石拿出了一套“行政院”改組建議,閻錫山知道自己不能反對,只好認命。

根據改組方案,“行政院”裡面閻錫山的人都被蔣介石的人替換了,閻錫山的“國防部長”一職也被拿了下來。

閻錫山這個“行政院長”,現在成了孤家寡人,毫無實權了。

到1950年3月,蔣介石也不管遠在美國的李宗仁了,自己在臺北正式復職。這樣一來,閻錫山的行政院長更沒有意義了。所以,他非常識時務的交了辭呈。

蔣介石當然願意看到這個結果,很快就批覆了。至此,閻錫山算是離開政局,放飛自我了。

雖然無法離開臺灣,自己的親信也沒有多少。但閻錫山不缺錢,心態也好。先是住在臺北麗水街,深居簡出在家寫書。半年之後,閻錫山又搬到了更偏僻的陽明山邊的菁山居住。

菁山這個地方更偏僻,步行半小時才能到公路,附近沒有村子,沒有電話、電燈、自來水。看來,閻錫山選了個適合隱居的地方。

閻錫山還專門建了一個“窯洞”,感受一下他當年山西的生活。並且,花錢租了一大片地,建了一個農場,在裡面種了不少橘子樹。

總之,閻錫山不能離開臺灣,失去了權力,但是晚年生活並不算悽慘。一直到他78歲那年,病逝在臺灣。



再說說白崇禧吧。

白崇禧是新桂系的人,那是李宗仁的好搭檔,一直都和老蔣不對付。尤其是淮海戰役的時候,生死存亡的大仗,白崇禧愣是坐在旁邊看著,蔣介石的精銳全軍覆沒。

你說這種情況,蔣介石能不記恨他!

這個情況是很明白的,所以當年李宗仁堅決不去臺灣,也勸白崇禧不要去。但是,白崇禧能去哪?儘管李宗仁再三勸說,白崇禧還是選擇了去臺灣。

至於為什麼,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說:“父親其實很清楚自己去臺灣的境遇不會很好,也有機會去香港,去海外生活,但是最後他的選擇就是‘要向歷史有個交代’……對於自己在臺灣的境遇,我想他心裡是有抱怨的,但是他不講,至少他保全了自己的尊嚴……”

所以,白崇禧去臺灣,是為了自己的尊嚴,他不想漂泊在外。

白崇禧到了臺灣之後,蔣介石自然要收拾他。只不過因為能牽制李宗仁,所以蔣介石只是奪了他的兵權,給他一個虛職,然後讓他在被監視的情況下生活。

之後,白崇禧的生活也是簡簡單單,一直到1966年因心臟病去世。

關於白崇禧的死亡,有很多說法,比如傳言他是被蔣介石毒殺的。不過按照白先勇的說法,他的父親白崇禧並非死於暗殺,確實是心臟病去世。

所以,這麼看的話,白崇禧和閻錫山的晚年境遇差不多,都是沒了實權,不能離開臺灣,平平淡淡的過完一生。

但是,咱們可以看出,從心態上來看,白崇禧還是更悲劇性一些。他來臺灣之前,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境遇不會很好,但還是很悲壯的來了。他心裡有抱怨,有情緒,但是不能表露出來,如果說閻錫山是淡然的,那白崇禧則多少有些憋屈了。


七追風


白崇禧在48年後,國民黨敗局已定,他和李宗仁卻從中作梗,逼蔣介石再次下野。這種逼宮之舉,讓蔣介石刻骨銘心,白崇禧到了臺灣後,蔣介石焉能輕易放過他,讓他做了個無權無職的閒人。1966年白崇禧去世時屬於暴斃,而且屍身發綠,死因不明。

閻錫山在48年後,蔣介石下野,身為行政院長的他當時是唯命是從,到了臺灣後,蔣介石對他是額外開恩,還讓他任了兩個虛銜,小日子過得滿舒坦的。閻錫山1960年去世,享年77歲。


張賜宏


對付狼有對對付狼的方法,對付狗有對付狗的方法。

權力的交鋒,永遠離不開政治的角逐。

在政治上,閻錫山是一個很識時務的人。

一場蔣馮閻戰爭便將閻錫山的頭給摁下去了,雖然心裡仍然不肯屈服於蔣介石,可是明面上卻不得不臣服於蔣介石。

在李宗仁戴著“代總統”的頭銜飛去美國後,按照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不能視事”的時候,即由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當時也確實有人提出來讓閻錫山這個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但是閻卻諱莫如深,反問你給我說說李代總統怎麼不能視事了?閻不是不想代行總統職權,是實在不敢呀!曾經意氣風發的李宗仁在這時候都已經夾著尾巴跑去美國了,他閻錫山怎麼敢自己往蔣介石的槍口上撞?



閻錫山能夠成為民國政壇上的“不倒翁”不是沒有原因的,在辛亥革命中,他用手裡的槍當上了山西都督,等到袁世凱派兵來打他的時候,他立刻致函袁世凱,說我擁護你!他搖身一變成為了袁世凱的鐵桿支持者,為袁世凱鞍前馬後。等到袁世凱病逝、段祺瑞執掌北洋政府以後,他立刻又投到了段的陣營,原因仍然是他的實力不足以對抗段祺瑞,他需要在北京政府的庇護下生存和發展。在段祺瑞下野後,閻錫山覺得自己可以出來爭一爭了,所以沒有投靠誰,自己當老闆。

在北伐的時候,閻錫山原想著作壁上觀,玩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馮玉祥從蘇聯回國弄了個國民軍聯軍響應北伐,北伐軍又壓著吳佩孚和孫傳芳打,閻一看這局勢明顯倒向了北伐軍,趕緊在城頭升起了青天白日旗。不過,閻錫山終究是個有野心的人,也是個不願受人鉗制的人,所以在北伐成功後,蔣介石“削藩”的時候,閻又和馮玉祥、桂系“李白”豎起了反蔣的旗幟,不過很可惜的是,他們失敗了,閻錫山被一場中原大戰給徹底打怕了,蔣介石之勢已成,無人再可撼動。

所以,閻錫山不敢再在蔣介石的眼皮底下搶地盤,心想只要能守住山西便好。閻錫山專心發展山西,結果愣是將山西變成了模範省,受到山西百姓的稱讚。

跑到臺灣後,閻錫山表現得更“慫”了,蔣介石怎麼說,他怎麼做。

蔣介石這邊宣佈,我要復職當總統。

閻錫山那邊馬上表示,同意,同意,同意。

然後同意完了還要辭去行政院長的職務,畢竟要將位置騰出來給蔣介石的人呀!閻錫山敢不同意嗎?不敢,小命要緊,怕蔣介石暗地裡給他小鞋穿,小鞋擠腳穿著不好走路,弄不好走著走著摔一跤便嗚呼哀哉了!閻錫山辭職以後,安安心心地過自己的小日子,1960年5月在臺北病逝。

對於識時務的閻錫山,蔣介石也不好趕盡殺絕,否則名聲不好聽,也不利於收攬人心。

對於蔣介石來說,白崇禧與閻錫山相比,簡直是魔鬼!

白崇禧,這個身高比蔣介石高不少的廣西人,太招蔣介石的恨了,他做的那叫什麼事呀!

1927年李宗仁、白崇禧聯合馮玉祥逼迫蔣介石下野,蔣介石在會上本來只是客氣地說說自己可以離開,白崇禧立刻順著他的話說你離開也好,蔣介石當時心中很惱火,估計不知道怎麼罵他孃的呢。蔣介石趕緊將目光轉向自己一手提拔的心腹何應欽,想讓他說句挽留的話,好讓自己有個臺階下,結果沒想到何應欽早已經和“李白”他們串通一氣,竟然什麼也沒說。於是,蔣介石只好灰溜溜地辭職了。

在蔣桂戰爭開打的時候,蔣介石也不是佔據絕對優勢,當時也是“李白”大意,白崇禧已經基本上敲定了戰略,蔣介石也挺慌的,所以派了特務去暗殺白崇禧。“李白”當時的地盤可沒比蔣介石小多少,所以也很有信心,只是他們沒想到的是蔣介石竟然跟他們玩陰的,暗中使了一招“有錢能使鬼推磨”,對桂系將領進行收買和策反。蔣介石這招也夠狠的,以軍事手段為主,以政治手段和金錢攻勢為輔,簡直勢如破竹,蔣桂戰爭剛剛開打沒幾天,很多桂系將領便背叛了“李白”,蔣桂戰爭也以桂系的失敗告終。這事換成閻錫山,估計已經硬著頭皮唱征服了,可是白崇禧他們愣是屹立不倒,繼續與蔣介石對抗,直到1949年。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好日子已經接近尾聲,蔣介石也早就安排好了退到臺灣的事,但是誰又能想,臨了了他還得受白崇禧和李宗仁的一番羞辱?白崇禧毫不避諱地說:“老蔣的老本丟得差不多,再搞不下去了,我們要老蔣下野,德公上臺。”剛開始的時候,蔣介石當然也不肯就範,但是“李白”已經擺明了車馬,你是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他們甚至還逼迫張群、張治中這些人去“奉勸”蔣介石下野,讓蔣很丟顏面。不過,蔣介石後來轉念一想,乾脆來個“以退為進”,所以在為日後的復出鋪好路以後,他辭職了。

但是不管怎樣,蔣介石與白崇禧的仇是解不開了。

當時這麼多軍閥,反對過蔣介石的也有很多,但是能將反蔣從頭貫徹到尾的唯有桂系!

桂系能讓蔣介石這麼頭疼,當然少不了人稱“小諸葛”的白崇禧的功勞!



去臺灣後,蔣介石更是時刻不敢放鬆對白崇禧的警惕,生怕在美國的李宗仁和白崇禧來個裡應外合,所以24小時派人盯著他。最後他忍無可忍之下找陳誠說這事,陳誠說是為了保護他,白崇禧為此說了句氣話,說副總統才需要保護,我不需要。難道白崇禧真不知道是蔣介石安排人監視他嗎?當然知道。這時候的白崇禧表面上看去已經沒了威脅,蔣為什麼還這麼忌憚他?

當時美國人一直有換“代理人”的想法,孫立人就是因為這事被蔣軟禁的,可是那時候李宗仁卻正好在美國,蔣就是怕李在美國尋求幫助,然後......

所以,白崇禧只能活在蔣介石的監視之下,沒有秘密地活著!

論政治,白崇禧不如閻錫山,更不如李宗仁。

在白崇禧死後李宗仁更是損道:“這人太自負,其實在政治上沒有什麼遠見,否則也不可能以那種丟臉的方式去世。”

一個已經沒有任何威脅,一個仍然隱藏著可能改天換日的威脅,這也是蔣介石給了閻錫山和白崇禧不同“待遇”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