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瞄準鏡和紅點瞄準鏡是一樣的嗎?為什麼都有紅點?

和風漫談


你好題主,首先能確認的一點是全息跟紅點是肯定不一樣的。所以在這裡給你列舉出來都有哪些不同,你看一眼就明白了。

作為最常見的瞄具亦稱為基礎瞄具。大家的槍械首選的都是這兩種瞄具:紅點和全息

他們都以一倍瞄具對近戰有奇效,中遠程則顯得十分乏力。

先來看看全息,我個人認為全息是優於紅點的,原因在於兩點。一個是全息有紅色輔助圈,中間是紅點。這樣有方便我們對敵人的瞄準。第二點就是其實全息的鏡頭拉近是優於紅點的,雖然相差不大,但是往往就是這樣的小差距可能就決定你能不能對一個人進行瞄準。(第二點是一個槍王說的個人未證實。)

可能是我個人比較菜,我怕比較喜歡紅點,原因是紅點的的邊框是比全息小很多,在對敵人進行開槍的同時也能很方便的觀察敵人附近的情況。我用全息的時候總是覺得非常壓抑。總感覺遮擋好多好多視野。心理不自覺的就沒底。

雖然這兩個瞄具各有各的特點,但是我現在已經開始逼著自己不去用這兩個瞄具。這也是我個人的建議,就是儘量的去使用2倍鏡/3倍鏡作為自己的基礎瞄具,這樣的你無論是在面對中距離近距離都會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劣勢還是在於你在巷戰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開鏡,畢竟倍鏡太高開鏡之後也不是那麼方便。

各位小夥伴你們認為呢?有什麼好的建議歡迎留言區一起討論。


NGA玩家社區


紅點瞄準器以電子成像將瞄準圓點或瞄準線(reticle)投射在瞄準具鏡面上,當射手從瞄準具看出時,瞄準圓點(通常是個紅點)似乎就落在目標的瞄準點之上。全息瞄準器的原理跟戰機上的平顯相似。其優點一是瞄準極其方便,可以讓射手在一瞬間同時注意到瞄準標誌和目標,也就是能始終保持視線清晰。

紅點瞄準器和全息瞄準器都是光學瞄準器,雖然基本原理都一樣,但是具體功能特點還是有區別的。

1.紅點比全息要求得高一些。

2.全息的瞄具太大導致視野不好,而紅點在高亮背景的時候容易不好瞄準。

3.紅點瞄鏡的開鏡UI乾淨清爽,沒有那麼多擋視野的東西。

全息瞄鏡一個鏡頭佔了快半個屏幕。


平民軍事說


紅點和全息瞄具的共同點就是瞄具本身都是(基本)無放大的瞄準具(之所以說基本因為某些紅點瞄具如改版前的trijiconn MRO是1.05x,因此被抱怨不少,最近出新版才回到真1x)。那麼我們看一下,同為大概一倍的非放大瞄具,我們有哪些選擇。

首先最簡單的就是機械瞄具或俗稱鐵瞄。主流軍槍就是缺口準星和覘孔準星兩大類。競技用還有更復雜的且不說。那麼無論哪一種,本質上都是利用三點一線的瞄準原理,即利用前後瞄形成一條直線,然後直線的延長線在給定距離上與彈道相交。意味著在給定距離上這條線穿過的目標會被命中。機械瞄具可以非常可靠耐操,而且使用得當也可以有不錯的精度。但有倆短板。

首先,機械瞄具的上述瞄準原理,決定了想略精確射擊,必須要精確的對正前後瞄。因為前後瞄對正一個小偏差,都會反映在彈著點上的明顯變化。原因比較顯然,前後瞄之間距離通常半米到一米之間,而槍口到目標常常是幾十米到幾百米(典型的機械瞄具使用距離)。意味著瞄具端的偏差會因此被明顯放大。也即是說,略要求精確的射擊,都要首先完成前後瞄的精確對正(本質上是調整瞄準眼的位置,使眼和前後瞄一線)。對於訓練有素的射手,步槍上肩貼腮手槍舉槍到眼前同時常常就完成了對正,但對於沒那麼多訓練的普通射手,或者處於複雜環境因而可能動作產生偏差的射手,上述對正仍可能需要額外時間,和/或難以實現精確對正。

其次,在對較遠目標射擊時,因為前瞄寬度固定且為了可靠和方便瞄準,不可能太窄,會使得射擊較遠敵人時前瞄擋住目標而讓瞄準不便的情況。當然,有經驗的射手仍可以使用前瞄平臺和目標同時居中的方法來實現瞄準,但在精度和方便程度上仍有提升的餘地。

那麼為了解決上面這些問題,一系列光學/電子瞄具被髮明出來,其中就包括紅點和全息瞄準器。同時也包括一倍倍率的非放大光學瞄具。作為本問題的重點,我們後面說紅點和全息,先說(含)一倍光學瞄具。

卡賓鏡之所以有其名,因為同時有1x可以用於近戰,而同時還有低倍放大可以照顧到400-600米距離上對人形目標的精確射擊,適合裝在卡賓槍即16英寸左右槍管長度的短步槍如M4上。這裡我們就說它的1倍。

首先,通常為了方便1x時的近戰,卡賓鏡通常也會在分劃線內設置照明,有時是紅點有時是紅圈,可以輔助快速對準目標開火。雖然照明亮度可調,並不是所有卡賓鏡的照明都足夠亮,相當一些卡賓鏡的照明在最亮時仍無法在大太陽下顯著引起注意(相比之下幾乎所有入流的紅點/全息都能做到這一點)。這是一個潛在問題。

其次,實際上光學上要做到真1x是比較有挑戰的。通常只有在高端卡賓鏡中才能有此奢侈。中低端卡賓鏡常常真實倍率在1.1,1.25甚至1.5倍。而這會影響雙目同時睜開觀察時的觀感。不止如此,中低端卡賓鏡在1x時的像場通常也不平整,離開中心區就會有明顯可察覺的視察,影響觀感。如果想像場平整又真1x,那就只好上高端卡賓鏡如上面這支。但兩千多美金的價格並不算友好。

再次,卡賓鏡作為光學瞄準鏡,一樣有高倍數光瞄所有的固定出瞳距範圍,也即是眼在光軸上要固定在目鏡向後一定距離(通常在6-10公分)處才能恰當觀看。當然,因為不需要三點一線瞄準並且卡賓鏡對視差(即眼不在瞄準線居中時的瞄準誤差)有一定容忍,所以這方面仍然比機械瞄具做的好。

總的說來,卡賓鏡可以雙目睜開時使用,但對眼睛的位置仍有一定限制,而且要想使用舒適則成本高昂。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倍數瞄準鏡的基礎上補充了1x的功能,最大優勢仍然是在較遠目標的射擊上,只是同時兼顧近戰。

另外卡賓鏡通常是1到n倍連續可變倍,使用目鏡筒上一個旋鈕調節。意味著從高倍到一倍的切換需要相對長的時間,這也是一個不足。

另外有一種異類就是Elcan的SpecterDR,它使用了兩組不同的光路分別處理一倍和四倍,用一個槓桿來切換倍數(也有1.5/6倍變倍版本),同時也有對分劃的紅點或全區域照明。這個鏡子仍然在出瞳距固定這一點上有限制,但上面提到的其他缺點則很大程度上補足。它的缺點,一個是貴(1x/4x兩千小几美金,1.5/6x兩千大幾美金,我也只收了兩個1/4和一個1.5/6,相比其他瞄具數量而言是最少的),另一個是如果要1x,則最大倍數只有4x,在較遠距離比如600米上放大還是有些不夠用。

那麼要更徹底的解決上面卡賓鏡在1x時的問題,就要靠本答案主角,紅點和全息瞄具了。

關於兩種瞄具的工作原理這問題下不少回答都有介紹,這裡不再費筆墨。我們就先來說說他們解決了什麼問題。

首先,紅點也好全息也好,都是在視野裡投射一個瞄準圖像,或者一個光點或者一個光點加光圈,或者更略複雜帶有彈道下落標尺的圖像。下面會給幾個例子:

這是紅點瞄老祖宗aimpoint出的入門級瞄具patrol rifle optic,PRO。特點是相對便宜(四百美金左右,在自家裡算便宜),目鏡直徑相對較大(相對自家的T系列微紅點而言),內置帶快拆功能的皮軌鏡座,以及電池使用時間長,在中等亮度下號稱五萬小時點亮。紅點直徑2MOA也就是兩角分,意味著在100碼(91米約)距離上兩寸左右直徑。支持夜視儀(最低幾擋的亮度為像增強夜視儀設計,以避免串聯夜視儀時紅點照明太亮燒壞夜視儀)。

這是知名acog生產商trijiconn的微紅點MRO。特點是和其他trijiconn一樣較耐操,電量久,體積僅比aimpoint等公司的微紅點略大但視野接近PRO,比一系列微紅點大的明顯。

我國後起之秀西安光電做的holosun品牌微紅點,和primary arms聯名出的ACSS瞄準圖像。照片拍的不好,實際上視野裡瞄準圖像這樣:

近戰紅圈照住就可以打,而內圈幾個尖角和紅點則對應不同距離上的彈道下落。這個瞄準圖像的妙處在於紅點瞄具可以串聯放大鏡使用,從而實現遠近兼顧。

trijiconn的RMR(ruggedized miniature reflex,耐操微小反射瞄),這大概是市面上能買到並相對靠譜的體積重量最小的反射式瞄具。這一支應該是3.25moa的。因為耐操尤其耐衝擊,這個瞄具被大量用在半自動手槍上。我手裡的十餘支,大部分用在手槍上,部分用在acog上用支架安裝作為副瞄具,還有部分單獨裝皮軌快拆鏡架用在小型槍械如uzi pro, mp5k或用45度側皮軌鏡架裝槍用做第二瞄具。

最後是一個典型的全息瞄:

這一支是EOTECH EXPS2-0,eotech除了最基本的512之外,xps系列命名原則大概是,帶E意味著支持快拆安裝(一個按鈕解鎖然後撥動槓桿可完成皮軌上的鎖定和解鎖),無E則用螺絲固定。2系列為標準型號,3系列進一步支持夜視(有額外低亮度設定),最後一位數字則為0(單一中心點加紅圈),2(雙中心點,尤其用於300blk版本,兩個點分別對應亞音速300blk的50和150碼歸零),4(中心點加其下三個彈道下落補償點,分別對應25/300碼中心點,和下面的400,500,600碼歸零點)。比如EXPS3-4,就意味著支持快拆,支持夜視,瞄準圖像為圓圈加4個彈道下落點。對於後兩種多點式紅點,有的用戶認為過於複雜反而影響使用,另一些用戶則不以為然,並因為它們方便在加裝G33三倍光學放大鏡後射擊中遠距離目標,更加全能而買賬,比如我本人。

那麼下面來說說紅點和全息瞄具的好處,和實際使用中的差異。

首先,紅點/全息是近戰的王者,沒有並列。或許只有夜戰時像增強夜視儀加高功率紅外激光在特定場合可以好比。論綜合表現則無疑最適合近戰。

前面說過的機械瞄具,卡賓鏡,定倍切換鏡,的各種近戰的問題,它們統統沒有。出瞳距?無所謂,眼睛離多遠都行;眼睛不居中?視差大家都會有,但紅點/全息只要不歪的離譜,瞄準點不會差太多,不耽誤打人。更好的是,一方面視野裡沒有機械瞄具前瞄遮擋,一方面看到的東西沒經過光學鏡片組不耽誤失真,所以雙眼看到的效果差別非常小。結果就是,完全可以雙眼睜開,槍大致上肩就指哪打那,紅點/紅圈對上了開火便是。開火過程視野一直保持可用,隨時再補槍。這優勢,太大了。

那麼回到原始問題,具體再到紅點和全息瞄,區別在哪呢?

原理上的區別我們不說,就說對實際使用的影響。

紅點的好處,是可以做到照明壽命非常長。目前一個CR123紐扣電池,可以支持典型的質量靠譜的紅點瞄具在中等亮度下連續照明五萬小時也就是五年多。我們打個狠折,也是兩年。這是拜電子技術進步,LED照明可以功耗做到極低所致。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把紅點瞄具一直打開,而既不擔心要用時發現沒開照明,也不開心一直開著用時沒電。有些紅點再加上了震動探測器,倆小時不動自動關閉,稍微有震動自動開啟,甚至加了太陽能電池,所以基本上作為一個電子產品,對沒電的恐懼基本上消除。

但因為紅點的原理,也即是led投射到前鍍膜玻璃上反射入射手眼,使得不可避免的鍍膜會影響透光度和色彩還原。上面幾個照片裡,各家紅點無一例外都可以看到偏綠,只有偏多偏少的問題。當然除了極端情況也未必影響使用,只是總有些不爽。

與此同時,因為原理簡單,紅點瞄具可以相對容易的做到較小(如上面holosun甚至微小的體積(如rmr)。

那麼基本上全息瞄具(主流基本上就是EOTECH一家獨大),和紅點的特點就很互補了。

首先前面說到的偏色透光差什麼的,基本是沒有的。看上面圖中eotech那一張,和旁邊環境光照到裸眼觀察的牆比,除了亮度略有輕微下降,顏色是基本沒偏的。在正常日間室外使用更是感覺通透。打慣紅點突然換這玩意,每次都覺得生活十分美好。

其次因為原理,全息瞄具的瞄準圖像並不會因為亮度增大而變粗。當然,對於近戰這其實不是啥問題,但對於光學控而言也是比較開心的事,尤其是大太陽下需要開高亮度時。

那麼反過來,這些好也是有代價的。因為照明原理的不同,原始的EOTECH 512要用兩節五號電池拖長尾巴,而即便是新設計的xps系列用了小號鋰電池,體積上仍然比微紅點大得明顯。體積重量大另一個副產品就是瞄具整體相對反射式紅點寬很多。進一步當裝在有些拉機柄在側面的半自動/突擊步槍(比如scar或bren)時,因為瞄具超寬可能導致拉拉機柄上膛時瞄具打手,不注意甚至可能有較大傷害。像我的一支scar16s就因為安裝EXPS3-4+G33放大鏡,不得不換掉原廠拉機柄,用了一個更長並向下傾斜的,來避免打手。

體積重量之外,即便用了容量明顯大的電池,全息瞄的續航時間仍完全不能和反射式紅點瞄相比,不在一個數量級。我沒有具體記得eotech幾個型號的電池壽命,但我就記住一點,用完一定要關,不然下次再用時大概率沒電。不記得新款有沒有加裝自動關燈功能,但我寧可不賭,老老實實手動關電源。


Damon小珍


看著還是有點區別的,但主要的原因還是一樣的…


HUYA蘭博


還是有不少區別的雖然都是一倍鏡

紅點,整體視野更廣一點,開鏡速度更快!相對很適合近戰,而且因為視野清晰也有玩家用來遠程點射。

全息,相對紅點,開鏡要慢了一點,但是全息的好處是整體穩一點,

相對來說我個人都是用紅點,習慣了,所以,也是推薦紅點!

個人觀點,希望幫到!謝謝?


叨叨韜兒


有點區別,但主要的東西還是一樣的!


愛市場


這兩個是有區別的:第一,準心不一樣,大家都知道。第二,視野範圍大小不一樣,紅點視野較全息好點。至於拉近程度個人覺得是一樣的,有視覺誤差也是有可能的。


全球最火爆遊戲攻略


紅點,整體視野更廣一點,開鏡速度更快!相對很適合近戰,而且因為視野清晰也有玩家用來遠程點射。

全息,相對紅點,開鏡要慢了一點,但是全息的好處是整體穩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