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劍合璧,雙航母究竟有多可怕?

當今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有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印度和泰國,而擁有雙航母的國家,那就屈指可數了。

雙劍合璧,雙航母究竟有多可怕?

20世紀50年代以前,航空母艦主要使用全通式飛行甲板,艦載機不能同時進行起飛和著艦作業,這意味著在戰鬥中,單艘航空母艦每一次回收大隊艦載機都是一場危險的賭博——一旦此時出現大隊敵機來襲,航母除了依靠空中的警戒戰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架),就只能寄希望於少有準頭的高炮和本艦笨拙的規避動作。

而兩艘或者更多的航母就不容易出現這樣的風險,他們可以錯開收放戰機的時間從而相互掩護。正是因此,早期的航母使用國在擺脫了最初航母“孤家寡人"的狀態之後,很快就開始成對使用。

這其中,日本航母的使用最為典型,其大型艦隊航母成對配置變成航空戰隊,作為海戰航空力量的基本作戰單位使用。其中又以偷襲珍珠港這樣集中三個航空戰隊的大規模作戰最為成功。可惜日本只注重集中航母的攻擊優勢,忽略了互相掩護的重要性,使得其高度集中的航母主力在中途島戰役中集體陷入“換彈“悲劇,最後被美軍一網打盡。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斜角甲板航母的出現,航母同時起飛和著陸艦載機成為可能,兩兩編制作戰的需求也不復存在。加上戰後各國航母數量減少,單航母戰鬥群又成了作戰的主流。

不過因為冷戰的高壓態勢,在一些危險海域,以美國為代表的海軍強國依然會組成雙航母甚至三航母戰鬥群,以集結更多護衛艦艇對抗空襲或潛艇的襲擊。

雙劍合璧,雙航母究竟有多可怕?

根據方程,被護航船隻成幾何倍數增加時,所需要的防衛長度卻只成倍數增加,這樣就意味著雙航母戰鬥群護航密度實際提高了40%,三航母戰鬥群的密度更大,也更安全。

冷戰結束後,這樣的多航母戰鬥群卻越來越少了,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海軍航母數量的減少。

隨著美國航母從冷戰時期的15艘減少至11艘,美國航母的值班排序工作就越加複雜。為了滿足全球部署的需求,美軍不僅要求海外部署的艦隊一般只配一艘航母,還要求每艘航母在海外部署中巡航多個海外地區。數量不足的情況下,美軍自然無心管理所謂的質量問題,單航母戰鬥群和單航母打擊大隊也就成了當代航母行動的常見形態。“雙航母”形態也自然就成了罕見的強力戰鬥群”。

不過,隨著潛在對手水下力量和反艦彈道導彈等武器的成熟,這種“雙航母戰鬥群”卻面臨著難以解決的悖論:

一方面,由於美國航母打擊大隊的護航艦艇遠遠少於傳統的航母戰鬥群,其抗擊潛艇集群攻擊的能力嚴重不足,迫切需要以雙航母戰鬥群集中增強護航兵力。

另一方面,集中起來的雙航母戰鬥群卻會成為反航母彈道導彈絕佳目標,為了航母編隊不被一鍋端,又必須適當分散編隊加上雙航母戰鬥群對美軍有限航母資源佔用過多,美軍已不可能長期維持真正的雙航母編隊了。

從這一點上看,這股“雙航母”熱情,更像是媒體刻意炒作的概念,而不是美國海軍真心想做出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