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在遠方——文

老师在远方——文/新县 胡先华

金秋九月,有同學發來鄭州和信陽知青回卡房的照片及視頻。看著陌生的面孔,以及他們親切的文字回憶,不由回想起一些往事。

1969年9月,四十多個鄭州知青和從信陽師範學校畢業的五個信陽女知青,幾乎同時來到交通閉塞、生活貧困的卡房公社,被分到葉灣、牛衝、古店、卡房、胡河、居畈幾個大隊,或在小學教書,或在生產隊參加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那時還是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依稀有些記憶。記得有年春天,一個高個子知青姐姐,卷著長褲在冷絲絲的水田裡趕著水牛學犁田,犁鏵激起的水花濺得滿身泥巴,她也不在乎。在我老家犁田是屬於男人乾的體力活,婦女是不學的。因為她的“出格”,我們都跑到田邊去看。

1969年冬,只有二十歲的鄭州知青彭漢生,參加修張窪生產隊水庫,被放炮炸起的一塊石頭砸死了。她被追認為中共黨員。鄉親們把她安埋在那個水庫大壩對面的山包上。至今,仍不斷有人去墳前憑弔、追念。

這些知青後來陸續招工回城了。1974年我上初中時,就只剩下兩個知青。一個是我的語文老師信陽知青張月娥,一個是嫁給卡房大隊農民的鄭州知青耿景共。這年,共青團新縣委員會暨新縣婦女聯合會剛作出《關於開展學習下鄉知識青年耿景共先進事蹟的決定》。我那時不認識她,卻把她當成了楊子榮一樣的英雄。我收集有幾本宣傳她的白皮書,還有《河南日報》刊載的長篇通訊,放在老家的一個小木箱裡,可惜後來被借住老房子的人給弄丟了。

1975年暑假,中學發生一件慘事:張老師三歲的兒子不慎掉進校園的石灰池裡淹死了。張老師帶著失去兒子的悲痛,也離開工作八年多的卡房,調回信陽市內。

當年卡房這塊貧窮的土地,不僅留下一群青年人的芳華,也留下他們心中的痛,還有纏綿的情悰。歲月悠悠,無法割捨他們對卡房的那份繾綣。

我老家正在編纂《卡房鄉志》,我忽然想,如果能把他們的故事記進鄉志裡去該有多好。這對他們是一種慰懷,對卡房人來講,也是應當記住和珍惜的一份精神財富。

前不久,我偶然認識了當年在卡房教書的閆愛蓮老師。談起卡房往事,她記得一清二楚。這更加引起我想蒐集他們當年故事的想法,閆老師就把我拉進了“卡房老友”群。這個群有二十七人,除我之外,都是當年下放卡房的知青老友。遺憾的是,我的語文老師張月娥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因車禍去世了。因為這層師生關係,我在心裡把他們也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這些老師都很樂意為我講述當年,還有現在的故事。有我知道的,像彭漢生、耿景共的故事;有我不知道的,像尼志敏老師當年曾在一群毒蜂的攻擊下搶救出三個孩子(最後搶回的一個女孩不幸還是被毒蜂螫死了),吳娜琳老師當年落戶樓子灣,前年春天她回到灣裡,看到一個瞎老太太,心疼得大哭一場,給了老人三百元錢。她去年又讓兒子開車,給每家帶去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還有新衣服。嫁在卡房的耿老師這次得知他們要回來,專門去武漢進了傢俱、床,把家裡辦成了可容納十幾人一塊住的知青之家……

從他們的講述中,我知道了他們是9月21日分別從鄭州、武漢、信陽來到新縣城的。他們自費包了一輛中巴車到卡房,先看了胡河村古銀杏樹,又到居畈村重訪當年住過的房東。在卡房村,胡玉清、閆愛蓮、孫敬芝老師由她們的學生陪同,站在老卡房小學門口合影。他們去彭漢生墓前祭奠,去樓子灣、胡灣、老葉灣看古民宅、盆景園……每到一處,當年的老友、學生,還有村幹部,都像接待最親的人一樣早早地等侯著。這讓他們分外激動,又覺得心頭特別溫暖。

他們去的胡河村,是我老家。胡河出老師。當年在卡房教書的胡銘利、胡銘華、胡銘運、胡克友幾個人,都是從信陽師範學校畢業的,是回鄉知識青年。他們與這群城市知識青年結下了深厚的友情。這次回卡房,胡克友、胡應遠幾個在信師讀書的同屆同學都過來作陪。遺憾的是胡銘利老師去年辭世了。故人乘鶴西去,讓老友思緒萬千。尼志敏老師充滿感慨地告訴我說:“我想,銘利要在,看到我們這麼多朋友到他家門口,他該多高興啊!”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自己能理解他們的情感。我彷彿看見一群從鄭州來的中學生,住在茅草屋裡,臨時組成一家人,早晚自己生火做飯,白天和社員一起犁田、鋤草、種麥、挑土推車、抬石頭、修水庫,揮著鐵錘打炮眼;彷彿看到從信陽來的一群女知青,獨自在各個小學校的土坯屋教室揮筆亮嗓,教孩子們讀書;彷彿看到他們在勞動、工作之餘來到一塊,坐在輕風徐來的田邊、或是綠波盪漾的河坪,讓皎潔的月光輕撫疲勞的身體,讓遙遠的星星寄去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彼此談理想與人生……

一個時代決定一個時代人的命運。他們當年在大山裡的執著與堅守,是他們的人生光榮。他們在卡房的日子雖說很苦,卻充滿著樂觀主義精神。那時候他們對人生有一種質樸的追求。耿景共老師後來說:“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和歷史背景,我們心甘情願犧牲自己的利益,付出自己的青春熱血。”

今天聆聽他們的故事,不禁首肯心折,油然生敬。他們那一代人是多麼樸實啊!這群人沒誰做大官,沒誰發大財,工作都很平凡,日子過得都很平淡,經歷的那些故事也都很平常,但他們給我展示的精神世界卻是那麼美好。他們生活積極,處世豁達,心中有愛,重情厚義。面對人間冷暖,世道炎涼,留住了自己謙和卻又高貴的人格。

一個人的人品可能比成就更讓人嚮往。他們雖然只比我大幾歲,卻在我心中因為平凡,覺得可親;因為普通,覺得可近;因為心中有愛,覺得可敬;又因為心地光明,就像夜空中一群遠跳而不可及的明星,讓我心思崇高,也讓我默感星光之遼遠。

老師,永遠在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