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守藝】記錄那些即將成為記憶的傳統技藝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那些老手藝時代,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慶幸的是,現在還能在某個街巷的角落尋找到它們的足跡,再過許多年,或許只能在書本的字裡行間和那些泛黃的老照片追尋它們的足跡了吧。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有人不理解,那些被大肆宣傳的老店和手藝,意義何在。因為老店得以傳承、老手藝得以延續,能讓你感受到曾經的生活。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宜春到處在進行棚改政策,那些老店和老手藝,你稍微去晚了就會得到一個回答:“你來晚了,早就拆了,具體搬到哪去了,我們也不清楚。”之前做的所有準備工作又要重新開始。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二符巷是宜春當時一條很有名的裁縫街,老人給我講到說:“那個年代人們都穿自己做得衣服,當時的二符巷是一條裁縫街,生意很好的。”

順著老人說的地址找去,才知道那裡早已經被重建了,我已經看不到任何當時“裁縫街”的影子,只留給我遺憾和無奈。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關於“裁縫”,我腦海中最先出現的是家裡那臺從來沒有人碰過的縫紉機,我不知道它是從哪來的,我只知道從我記事起,它就一直被安放在角落裡,小時候還被當成書桌,在上面寫過字。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長大之後就很難在街上看到人們使用縫紉機了,小城市都很難見到,更別說大城市了,現在老式縫紉機大多被機器縫紉機取代了,小編也是無意中才發現重桂路旁後面的旗盛廣場裡面,還有幾家裁縫店。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相比外面重貴路的繁華,這裡顯得很安靜。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不像爺爺奶奶那個時代,女性要學的技能很多,洗衣做飯繡花針,衣服破了不會補的大有人在,這時候只能找裁縫了,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老手藝,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大大的作用。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飛鷹牌縫紉機是中國最早的縫紉機,生產於上個世紀30年代。看到縫紉機,不自覺的就和那個年代聯繫在一起,從縫紉機盛行的年代走過來的人們,都對裁縫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吧。

飛人牌縫紉機在後面一點出現,也是流傳至今是老品牌。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一些東西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那些曾經活躍在街邊的老店和老手藝越來越少,那些熟悉的叫喊聲也漸漸消弱,許多我們熟知的老手藝,慢慢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每個裁縫店,店面都不大,一間十來平米的的小店鋪,就是一個裁縫的工作場所,陳設也很簡單,一臺縫紉機,一些補衣服要用到的工具。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叔叔和阿姨都是裁縫,做了20多年,他們每天都會到這裡來開門營業,叔叔說他們以前是給人做衣服的,只是現在人們都願意花錢去買衣服穿。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買的那些衣服多方便啊,種類也多,很少有人來做衣服了。“他們回憶說,那個年代做衣服的人挺多,當時一個最大的賺錢動力就是能做一件新衣服穿。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量體裁衣“這個成語就是從裁縫做衣服得來的吧,最開始的時候用的尺子是用竹子做的木尺,到後來才有了皮尺,那樣做出來的衣服都非常合身,做得最多的還是西裝,能擁有一套合身的西裝,是那個年代很有面子的事。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阿姨說現在最多就是給人弄褲腳邊、改大小、換拉鍊之類的,還別說在這裡呆上一會,來修改褲腳邊的人還真不少,多是一些上班的年輕小姐姐,上班的工作服不合身,就會拿來修改。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阿姨這裡有兩臺縫紉機,一臺老式一臺是機器的,見過縫紉機工作的人都知道,要想用好縫紉機,手腳得協調好。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腳下踩手上動,“噠噠噠噠噠”,像用手指敲擊硬木板,還帶著帶點金屬的味道。看他們工作,我覺得是一種享受,手上拉著衣服腳下踩,噠噠噠噠噠,一下子就縫補好了,縫補過的部分很漂亮。

裁縫是個精細活,做衣服時候你得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做出令顧客滿意的衣服,你還得手腳麻利,否則容易扎到自己的手。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小編去的時候,阿姨正在店裡為自己做一件冬天的衣服,按照自己的尺寸裁好了布料,現在正在用縫紉機進行縫合。

小編直呼:好厲害。阿姨則很淡定的說:“自己以前就是做衣服的,現在想要在自己做一件冬天穿的衣服,商場裡面有時候買不到合身的,乾脆就自己做一件。”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縫紉機和自行車、手錶被稱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三大件,是結婚的標配,有了這三大件就稱得上是“有錢人了。如今想要找一臺曾經的舊式縫紉機還得多方打聽尋找。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很多大百貨商場在好多年前便撤了舊式縫紉機的櫃檯,老百姓家中的縫紉機不是淘汰、便是在儲物間塵封著,越來越少見。

只有街頭巷尾專門為人補衣服的小攤和做衣服的裁縫店才得以一見。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家用縫紉機的輝煌已經不再,要是無意中走進老街頭小巷,還能看到這些堅守的老手藝,彷彿能將你引入時光隧道,很能勾起對舊時歲月的懷念。

它們所承載著的,是過去那個時代宜春最樸實、單純的記憶。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是還只能買到布的年代,裁縫的縫紉機和手裡的剪刀成了人們最大的期待,那時候裁縫店的生意非常火爆。

王阿姨做裁縫也有20年之久,當時是和別人學的,她說:“那時候生意很好的,有一門手藝,家裡就有一份收入”。看到我在玩手機,阿姨還提醒我說,別老是玩手機對眼睛不好。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王阿姨沒有固定的店鋪,在進門口路邊擺一臺縫紉機,幾把椅子,放上一盞檯燈,就開始營業了,“有些人太瘦了,買的褲子裙子根本穿不了,很多人都會拿來改。”阿姨邊改手裡的裙子邊說。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現在裁縫服務的顧客大多還是上班的年輕人和一些老人,年輕人是因為不會,而老年人則是因為不捨,他們覺得縫縫補補的衣服更合身。

現在和過去相比,王阿姨也有太多感想,但是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無論怎樣惋惜都不會再回來了。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回想起剛學裁縫手藝的時光,王阿姨眼裡充滿了回憶,學技藝當然少不了“皮肉之苦”,不熟練的時候,手被扎是常有的事,就這樣慢慢的變得越來越熟練。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所以說一門技藝的學成,都是傳承者花了時間、心血的成果。

其實用心點會發現,在每個片區還是都會有個小小的裁縫店,但遺憾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願意去學這門手藝了,生活越來越好,穿的用的不需要自己動手做。

很多家用縫紉機都被收藏起來,合上木質蓋板,蓋上桌布,擺放在朝陽的主臥室內當小桌子用。拉開縫紉機前的小抽屜,粉筆、剪刀、線軸、尺子一應俱全。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而細心的保養裁縫讓這個老物件雖然經過幾十年的歲月卻依舊散發著光澤,用它特有的方式勾起老人對過往歲月的回憶。

宜春街巷裡的那些裁縫店,針線間記錄著曾經的生活!


許多老手藝都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是一代人的記憶,它帶著那個時代的純淨與質樸,存留到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