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過後,別錯過養生好時機喲!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大雪過後天氣寒冷、降雪可能性增大,“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此時一定要注意養生!

“大雪”過後,別錯過養生好時機喲!

大雪後,護好脖子多喝水

大雪節氣,大部分地區氣溫降到零攝氏度以下,北方呈現“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景觀,南方有些地區也是雪花飛舞。

民間常說“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節氣後,人們可以在凍實的河面上滑冰嬉戲了。魯北地區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是指人們以前有天冷不出門,在家喝紅薯粥度日的舊俗。

“大雪”過後,別錯過養生好時機喲!

在這天寒地凍的大雪時節,養生首先強調禦寒,但禦寒並非做好保暖就萬事大吉,還需注意養陰。

禦寒巧穿衣

天氣寒冷,外出時人們避寒就溫,都會穿上棉衣、羽絨服、保暖褲等,但有時會忽視脖子和雙腳的保暖。

“大雪”過後,別錯過養生好時機喲!

冷天出門有時感到脖子僵硬,往往就是脖子感受風寒的表現。冷空氣很容易通過頸部將寒邪帶進身體,從而引起嗓子發炎、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所以,大雪過後宜穿高領衣服,出門要戴上圍巾。

“寒從腳下起”,雙腳暖和則有助於促進全身的氣血流動,抵禦寒冷,建議腳部保暖要穿長襪和厚底鞋。

另外,冬季夜間不宜和衣入睡,否則會妨礙皮膚毛孔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發,而應該穿輕薄透氣的棉質睡衣,更具保暖效果。

“大雪”過後,別錯過養生好時機喲!

禦寒宜養陰

雖有降雪,但此時總體的氣候特點依然乾冷。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以,在保暖禦寒的同時必須注意養陰,固護身體的陰津,以防上火。

養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多攝入水分,具體可從兩方面著手。

一方面是喝水,每天保證充足的飲水量。雖然天氣寒冷,平日出汗較少,但人體維持正常新陳代謝所需的水分其實並不比夏季少,沒有腎臟等疾病的人每日飲水量應不少於2000毫升。

另一方面,可以適當吃些滋陰作用的食物,如藕、雪菜、梨等。在注意保暖防寒的同時,可常常按摩腋窩、肘窩、膝窩來排排毒。

“大雪”過後,別錯過養生好時機喲!

冬令時節大家都是如何提高抗凍指數的呢?來分享一下獨門秘籍吧。

小編溫馨提醒:冬季雖要進補,但也不要過量。若因過量進補引起胃腸不適,請及時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切勿盲目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