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上砍葦人 近100天的辛勞只為兩個月後能賺近萬元收入


初冬時節,洞庭湖區葦花如雪,是砍蘆杆的黃金的時節。望不著邊際的湖區蘆葦盪開始熱鬧起來。圖為午飯後,幾名砍葦人相繼前往下一個蘆葦地。他們大多是同一個村子的結伴而來,有的是夫妻結伴拖家帶口的來。

每年的11月份左右,有很多從湘西、貴州、四川等貧困地區過來的上萬名砍葦人來到洞庭湖區“安營紮寨”。他們在湖區要起早貪黑近100天的左右,每人可搛近萬元。圖為90後青年石得仙來自湘西,凌晨4點起來開始做飯,每人輪流做一天,為了節約時間,中午也不回來,順便也要把中午的飯菜也做好。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上工之前老奉總要先把刀磨的鋒利些。他說:“每天一般至少要磨刀兩次,這樣才砍的快”。像他這樣壯年人一般一天砍蘆葦可賺160多元。

由於老家沒人帶小孩,兩歲半小奉奉和媽媽一起來到蘆葦蕩。她很聽話,媽媽在砍葦,小奉奉就在媽媽身邊獨自玩耍。

吃午飯時候,小奉奉給這裡剛認識的小妹妹餵飯,這裡很多父母都事著未上學的小孩子來到這裡,在這裡他們將度過兩個多月寒冬時光,雖然白天太陽很暖和,但早晨打霜的天氣還是很冷。

近70歲的老石是第七個年頭來洞庭湖砍蘆葦了。他從小因為燙傷失去左手掌。加上年齡和手的原因雖然一天砍的蘆葦比不上年輕的後生,但一天也可賺100元多點,老石說:“賺得不多,可總比呆在家裡強,做其它的工別人也不一定要他。這算下來到過年邊回家也可有近萬元拿回家。”說完這些,老石露出喜悅的笑容。


沈師傅正在奮力的砍蘆葦,他每天起早貪黑,身上的衣服溼了又幹,但他覺得很值,一天也過得很充實。想想兩個月後回家就可過一個較為豐足的春節,想想大女兒明年的學費又有著落了,他很滿足!

這是沈師傅的小女兒,小女孩看到著鏡頭輕輕微笑,有些內向。她身後的父母正在不停的砍著蘆葦。沈師傅說:“我一天可以砍到100捆左右,孩子她媽一天由於有時候要照顧小孩子,一天也大概也能砍到60捆的樣子。按1.6元每捆計算,和孩子她媽一起到年邊回家時可以賺到二萬多點。”

夜幕開始降臨,來自漵浦縣的老蔣還沒有完成自己今天心中的砍葦量,仍在奮力揮刀砍蘆葦。看到一起來的同村人一天能賺得比他多,老蔣並不服輸。簡單的動作,繁重的勞動,雖然辛苦。但為了家裡多份收入,再苦再累,每年他們依然會像候鳥一般聚集到洞庭湖畔。


她,來自貴州的銅仁龍大姐。龍大姐是專門給村子裡來這邊砍蘆葦的老們做飯的。從幾年前就一直給老鄉們做開始,雖然這裡的飯菜簡單,但老鄉就是喜歡這種家鄉的口味。老鄉們每人每天給他三塊錢做為工費。她的事情不是很辛苦,但為了讓老鄉們吃飽好有力氣更多的砍蘆葦,賺更多的錢,也是她在這裡最大的心願。

他們有些中午為了節省往返蘆葦棚吃飯的時間,如果同一個地方來的人較多,會有專人做飯送到當天砍蘆葦場地。圖為貴州銅仁的老鄉們在工地上吃飯。為了節省開支,蘿蔔白菜也是相對豐盛的美味佳餚。

洞庭湖區每年有將近一萬多人來到這裡砍蘆葦,蘆葦砍下後就被送往當地的造紙廠打成紙漿,但近幾年,由於環保問題,很多小的紙漿廠關閉。蘆葦價格下降,導致砍蘆葦的價格也降下來些。砍蘆葦的工人們住吃都在蘆葦蕩裡,這些是臨時搭起葦棚,用蘆葦幹當支架,再鋪上一層塑料薄膜就成了一個帳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