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與你一起,浴火鑄國魂

「国家公祭日」与你一起,浴火铸国魂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往昔·戰火紛飛

1937年的12月13日,是一個令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是一段永不能忘卻的歷史。

81年前,侵華日軍入侵南京城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頁。

1937年的12月,有憤怒,有屈辱,有血淚,有感動,有我們永不能忘卻的事。長達6周的暴行,30萬人遇難。倖存者,用餘生等待道歉。只是,81年過往,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他們甚至沒有等來侵略者一句鄭重道歉。

有些人忘了,我們不能忘。銘記歷史傷痛,致力民族復興。

「国家公祭日」与你一起,浴火铸国魂

現今·寧火長燃

在告別戰火紛飛的年代已久的今天,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還有人們臉上洋溢的幸福,似乎都在向這個時代宣告著:中國的今天,燦爛而輝煌。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這一段屈辱的歷史就可以任其消散在歲月的長河,被後人所忘卻?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忘卻歷史就等於背叛。為了給過去以紀念,為了給未來以警示,我國專門設立每年的12月13日為國家公祭日。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更是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於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

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国家公祭日」与你一起,浴火铸国魂

未來·浴火重生

和平是時代發展的主流,侵略戰爭永遠沒有可容之地。對於經歷過苦難的民族來說,歷史的意義絕不只是一段文字,它更似一種血脈裡的傳承,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我們作為當代進步青年大學生更應深刻了解中國獨立解放經歷的歷史苦難與血淚教訓,並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培養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共同為人類和平做出貢獻。

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於,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鑑、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国家公祭日」与你一起,浴火铸国魂

十二月十三日,南二廣場

摺紙傳情,緬懷逝者

許願貼紙,祈福和平

紫金留念,銘記歷史

弗諼國殤,又啟征程

赤子同心,燃燈銜草

熱血山河,砥礪前行

「国家公祭日」与你一起,浴火铸国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