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南京市市花——梅花)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紀念碑)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當時的中國首都犯下的大規模、以及縱火、搶劫等與反人類罪行。的從1937年12月13日攻佔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30萬中國平民和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燬,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戰爭的陰霾下城市變為鬼蜮之地,硝煙四起中平凡人無一倖免地被迫顛沛流離。生命在瘋狂、殘暴的殺害行動中被視如草芥,不知世事的天真孩童,蹣跚踱步的老者,還有許許多多正值花季的生命皆被無情地奪走。街道猙獰著面孔,承受著堆積如山的無辜身軀。殘垣斷壁斜睨著斑斑血跡,似要用嘶啞的聲音為亡靈聲張正義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電影《金陵十三衩》海報)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電影《金陵十三釵》劇照)

《金陵十三釵》是2011年張藝謀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電影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1937年被日軍侵佔的中國南京,在一個教堂裡互不相識的人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玉墨是(倪妮飾演)13個躲避戰火的秦淮河上的風塵女子之一。當女學生們不甘被日軍凌辱,準備集體自殺時,以玉墨為首的妓女們挺身而出,成為了保護女學生的巾幗英雄。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人性的光輝呈現於13位風塵女子無畏無懼的犧牲精神,如果迴歸到性靈本身,最真實的善良實則是拋卻身份等級、社會地位差異之上構築起來的偉大。面對民族危難,生死存亡的緊要時刻,那些被人們視為卑弱的平凡人卻表現出他人無法企及的靈魂上的高卓。"商女不知亡國恨"無法適用於她們的壯舉,在同為人的層面上,她們在最後的關頭成就了自我生命的芳華,這是人間至善,其間充溢著對已去韶華的難捨,更有曠逸與闊達湧動於不息的生命之河。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雨花石)

歷史的風潮起伏跌宕,南京大屠殺將難以磨滅的創傷記憶烙印在世人心中。然而,一味沉湎於痛苦之中難免阻滯精神世界對善與美的期許和嚮往,銘記那段人性醜惡的慘劇,並由此去完善自身,永遠向著積極的精神建構,才是必要的。正如南京的雨花石一般,時間印證著一切,而真善美將是人類永恆的追求。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德國納粹對集中營中猶太人的殘害同樣是戰爭中人性之惡的極端呈現,然而"華沙之跪"卻向世人表現出了德意志民族悔悟後的真誠。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中國期許鄰國日本也能正視在二戰中對數萬無辜生命犯下的滔天罪行,並能通過積極的舉措促使兩國國民獲得心理上的釋然。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褪去戰爭陰霾的南京,心念亡靈,期許美善新生

(秦淮河)

秦淮河水依舊循著時光的路徑奔流,生命亦如那澄淨的水波,永遠向著本真的善與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