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國功臣的後代到了唐朝中期都混得怎麼樣?有沒有出現厲害人物?

風鈴中的濤聲


唐朝的開國功臣們,到了後期普遍名氣都不大,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叫“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但是有一位,卻是實打實的被“斬”了。他就是李勣的孫子李敬業。

說李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說他另一個名字,知道的人就很多了——徐世績。入唐以後,徐世績被賜姓李,後來又為了避諱唐太宗去掉了“世”,因而改名為李勣。作為唐初璀璨的將星之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李勣的謀略和武功,是不用多說的。

而到了李勣的孫子輩,也就是李敬業這裡,情況變了,中國這片土地的國姓,已經不再是“李”了。因為李唐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武周。

這種情況下,有人不幹了,那就是李勣的孫子李敬業。當然,他不是想恢復李唐,而是想趁著武周人心不穩的時候撈一票,甚至自己也過過皇帝癮。於是,他拉大旗作虎皮,在南方搞起了謀反。還讓寫“鵝鵝鵝”的駱賓王寫下了一篇名文——《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文章很美,被譽為和《滕王閣序》比肩的樂府雙璧之一。而李敬業的武功卻沒有駱賓王的文采那麼好,和爺爺李勣更是沒法比,叛亂很快被鎮壓了下去,李敬業本人也在東渡朝鮮之前被擒獲。

李敬業被擒殺後,他們家也被改姓回徐。徐家殘存的後人全部逃往吐蕃,後來有個叫徐舍人的還在進攻唐朝的時候有過表現——將擒獲的漢人全部放歸家園,因為他是徐世績的後人,不忍心對祖國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