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些科學家說這個世界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U炸丸Z


我們人類所定義的世界存在是視覺感官到的,但是

目前人類還無法界定視覺是否具有侷限性與欺騙性,這是其一。除此,我們所說的物質世界是否就是存在,也是處於可疑階段,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物質可能是虛擬的,即不存在!
其中,視覺的侷限性會讓人的視力存在無法企及的地方,也就是說我們只能看到世界的表象,卻無法看到世界或者宇宙背後的真實狀況。舉個例子,假如宇宙或者世界的可視範圍只是一臺電腦的顯示屏,那麼,顯示屏的主機以及裡面的線路我們是無法看到的。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之處是我們看到的一切有可能都是高級能量所造成的立體顯像,也
就是說我們看到的一切都可能不存在。人類目前所研究的量子可以已經涉及到物理的能量化及顯化的程度,比如波粒二象性,可以看到物質的能量在有無意識的介入下,分別呈現出粒子與能量等不同的狀態,一方面說明物質可能就是能量的集合物,類似於水可顯化成固體的冰,也可以消失成看不見的氣。另一方面,說明物質受到意識的影響,如果這個世界或者宇宙本身就是高級的意識能量體。那麼,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可顯化可消失的,視力所及之處都是能量顯化的虛像,它還可以消失成看不到卻有意識的暗能量。小夥伴們,你說呢?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讀聞世界,更多所讀所聞的未解之謎,前沿探索,地外文明以及最新人文見解等你來分享,總有一篇富有建設性的新主張能夠令你醒目!後期還會有預言性科幻小說呦!


讀聞世界


世界的本源,世界是否存在本來是一群哲學家整天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自從我們有了科學,天體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們也加入了這個陣營,他們研究世界是如何發生的以及世界運行的規律。但是關於世界的真實性的猜測也讓一些問題懸而未決。

現在,一些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和技術專家都樂於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模擬中,體驗著我們錯誤認為是真實的矩陣式虛擬世界。這個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模擬假設”,英文是 Hypothesis。最早是由一名瑞士的哲學家NICK在2003年提出來的,原始論文發表在牛津大學的一本哲學期刊上。

當然,這種理論也在多部電影和文學作品中得到過體現。黑客帝國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制定了敘述。在那個故事中,人類被惡性力量鎖定在虛擬世界中,他們毫無疑問地接受了“真實”。但是,被困在我們腦海中製造的宇宙中的科幻噩夢可以追溯到更遠的地方,例如David Cronenberg的 Videodrome(1983)和Terry Gilliam的巴西(1985)。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證明它?

英國牛津大學的哲學家Nick Bostrom將這種情況分解為三種可能性。正如他所說,要麼智能文明永遠不會到達他們可以進行這種模擬的階段,也許是因為他們先把自己弄清楚了; 要麼他們達到了這一點,但由於某種原因選擇不進行這樣的模擬; 要麼我們絕對有可能參加這樣的模擬。

似乎只有最後一種假設是可以最直接進行證明的。但我們如何找到證據?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取決於模擬的好壞程度。最好的方法是搜索程序中的缺陷,就像背叛“ 黑客帝國 ”中“普通世界”的人為本質的故障一樣。例如,我們可能會發現物理定律的不一致性。不過,如果我們是被創造的遊戲人物,我們能發現遊戲運行的bug嗎?


鎂客網


有些科學家之所以說這個世界很可能是不存在的,是因為他們研究問題太投入了,因而出現了幻覺!

很多人在看完美國電影《盜夢空間》以後,都會被劇情所吸引,因此認為人類或許是生活在一個類似夢境的場景中!但是,實際上一個人短期處在夢境是可能的!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處在夢境是不可能的!而全世界79多億人都長期處在夢境就更不可能了!畢竟你一個人處在夢境,來自導自演還有可能性!如果79億人都自導自演,還不出現任何問題,是絕對不可能的!

世界的客觀存在是不容任何質疑的!畢竟人類幾千年來一直在不斷的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比如手機的出現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那麼你和手機進行交互,這顯然就是真實的!你用手機打遊戲,不童的玩法有不同的結果!也可以證明客觀世界的存在!


地震博士


以目前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而言,人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通過有形和無形來判斷是否存在。有形的一般指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閉上眼耳朵所能聽到的,或者通過回憶過往的經歷。有形的世界,靠的是感官來感知,就實實在在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怎麼可能不存在呢?

再說無形的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微觀世界,靠肉眼無法分辨看清楚,靠聽覺無法感知到。如顯微鏡下看到的微觀世界,那就是真實的存在。再如有些動物發出的超聲波,靠回聲來定位,儘管我們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但卻真實的存在。

至於有些科學家說這個世界可能真的不存在,那就麻煩了,可能要重新定義世界這個詞的概念了,到底什麼是世界?構成世界的是物質還是非物質?這個科學家如果不能重新定義世界而後再說這個世界可能真的不存在,那這種推測原本就不符合科學原理。

有些科學家隨口說出的一句話,需要放在特定的語境之中去全面理解,否則,片面拿出一句話,既無前因,也無後果,自然會誤導大眾。而有些媒體恰愛幹這種斷章取義的事兒,目的只是為搏人眼球,吸引人的好奇心,達到某種目的罷了。


韓國成老師


我說一下自己親身的經歷,這個世界的bug,有時無意間會看到的。

幾年前,父親得了重感冒,很難受,我晚上護理他到十一點多。回家的時候很著急,從三樓快速地跑了下來。出了樓宇門,我驚住了,前面五六米遠的低空中飄著一個白色的,像是包裝大件電器的大塑料袋,高度有我肩膀那麼高。當時外面沒有風,那個大塑料袋卻是一動不動地停在空中,一點抖動都沒有,而且十分地舒展,像是要擋住什麼。

父母住的小區是一個老小區,沒有燈光設施,光線暗,這白色的東西很刺眼。我想是不是剛從父母家裡出來,眼睛還沒適應黑暗,產生了錯覺?所以眨眼調整一下觀看,它還在,不是錯覺。我當時就懵了,想退回去,可是一想,回到父母家會引起他們的不安。

我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走,到了白色物體前,伸手把它往下壓了一下,觸手的那一瞬間,我感覺它確實是一個塑料袋,很薄的那種。

它順從地往下落了一下,但還是沒落到地上。這時,我看到袋子後面有一張老頭的臉,乾癟,沒有表情。

袋子後面藏著一個老頭,或者說是老頭在舉著袋子。

可是光線再暗,袋子下面應該看到腿。

我快速地逃走了,離開小區我在想,系統是出了bug,想擋住什麼,或者是有些場景沒加載出來.....現在好了。


龍濤的海闊天空


因為雙縫干涉實驗的結果讓我們我無法解釋

1807年,托馬斯·楊在他的《自然哲學講義》中首次提出雙縫干涉實驗,實驗很簡單:如果在一支點燃的蠟燭或者光源之前放一個紙板,在紙板上戳一個小洞,那麼在紙板之後的成像位置就會形成一個大的光斑。那麼,此時,如果我們在這個紙板上不是戳一個小洞,而是劃兩道平行的狹縫,那麼會是什麼現象呢。按照我們的慣性思維,成像的結果會是兩道豎著的條紋。但事實上,實驗結果表明,最後成像的結果,會出現一系列像斑馬線一樣的明暗交替條紋。

其實這個看起來反常的現象,對於瞭解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朋友們來說很好理解:你可以把從光源發射出的光理解為在湖面出現的一個波紋。當這個波紋不斷向前時,經過前面的紙板,那麼在紙板上開的兩條縫就會分別形成兩個波紋繼續前進。在這兩個波紋前進的過程中,他們碰到一起就會相互交涉,那麼在交涉的每一個交點就會在最後投影時形成一個光點,那麼不難想象最後成像的效果就會是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一切看起來都能解釋的通。

但真正詭異的地方才剛剛開始......

基於以上現象,科學家就在想,光為什麼既有粒子的性質又有波的性質呢。他們想要仔細探究一下這個問題,科學家們將光源換成了可以每次只發射一個光子的機器,不斷的向著紙板發射光子,每次只有一個光子穿過縫隙。但是,實驗結果讓人無法理解,就算每次只發射一個光子,一段時間後,成像依然會是明暗交替的條紋。這就奇怪了,一個個單個的光子,是和誰產生干涉的呢?難道自己和自己產生了干涉?科學家們在滿腔疑惑中決定一探究竟,既然實驗結果無法讓人理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在實驗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辦法總比困難多(雖然之後被打臉),科學家們將光子測量儀器架設在紙板附件,通過檢測來觀察光子到底是如何進行干涉的。但這時候最讓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發生了,當架設儀器後,光的波特性消失了,只剩下了粒子性,在幕布上的成像只剩下了兩條光線!當移除儀器後,光的波特性又出現了!光彷彿有了意識一般,知道有人觀察著他,在存在觀測者的時候,呈現了完全不同的特性。

更加讓人目瞪口呆的事情還在後面

科學家再一次用行動證明了他們是全人類的大腦。1979年,普林斯頓舉行了一場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週年的活動。愛因斯坦曾經的同事約翰惠勒提出了延遲選擇實驗:既然這個狡猾的光子躲著我們,那麼我們就讓它無處盾形。我們等光子通過了兩個豎縫,還沒到達後面的幕布的時候,我們突然把觀測設備打開,這時候光子已經通過了雙縫隙並且完成了交涉或者不交涉的選擇,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結果,這下總可以觀察到它的狀態了吧。

事實證明,人類還是太天真了。

通過約翰惠勒給出的實驗設計,科學家們馬上進行了相關的實驗,結果再一次讓人們懷疑人生:當我們在光子通過兩條豎縫時突然打開檢測儀器,那麼結果就是兩條豎光,呈現粒子性。但是,如果我們打開後再馬上關閉,那麼光子又呈現了波的特性,形成了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這個結論震驚了世界,相當於推翻了因果論。我們在光子通過雙縫後的一個動作,竟然影響了光子通過雙縫前的選擇。

波爾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它認為世界是由意識決定的。電子既是一種粒子,也是一種波,它具有波粒二相性。但在每一個特定的時刻,電子不可能既是粒子又是波,而只能是其中的一種。它到底會是粒子還是波,這取決於是否有人觀察它,當沒人觀察它時,它就是波,而一旦有人觀察它,它就變成了粒子。

薛定諤的貓很好的解釋了這句話,在你打開盒子之前,貓是死是活呢?都不是,它處於兩種狀態之間,而當你打開盒子的一瞬間,其中一種狀態馬上坍縮,你觀察到的就是坍縮後的結果,一隻死貓。這個結論讓世界為之譁然,但也讓神學界興奮無比。你們不是相信科學,相信實驗嗎,那現在實驗證明了,我思故我在,我們人類就是觀察者,當我們觀察時,坍縮後的結果出現了。當我不思考時,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上帝的產物!

這就是奇妙的量子力學,微觀世界裡,粒子不是檯球,而是嗡嗡跳躍的概率雲。當出現觀察者時,這個概率雲就會坍縮到其中一種狀態中去。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你生活的世界就像遊戲裡一樣,你看到的只是坍縮後的結果,而你沒看到的場景,都只是一段段代碼,等著被電腦安排變幻成房子,車或者武器。那麼,我們能否改變坍縮的概率呢,讓坍縮變的可控,我們不就控制了整個因果麼。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也是物理學界討論的一個焦點。我們的經典物理理論,到底是真實存在的嗎?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正確的麼?

上帝到底會擲色子嗎?這是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的邊界,世界的本源到底是什麼呢?這個問題看似虛無縹緲,但其實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我們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感受到的溫度,看到的景色,遇到的人,都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麼,或者說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意識而存在的。任何一個微小的動作,是否都會影響狀態坍縮後的結果呢?我在小學一年級的那個下午沒有去踢球的話,那麼在我25歲與我結婚的女孩會不會是完全不同的人呢?科學與神學的邊界,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清晰麼......

不可否認的是,在茫茫浩瀚的宇宙空間之內,人類通過思考和探索,在不斷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我相信,思想的邊界是無限的,它就像旅行者1號一樣,承載著人類的夢想,向著浩瀚無垠的星辰大海中,不斷前行。


用戶104319297945


這個世界確實不存在。

兒時的那些似曾相識的鏡頭還在眼前打轉,轉眼就到了不惑之年。

時間不知從何時起變得飛快,半生過去,總覺得少了幾年。

心中的世界還停留在科幻,結果科學總是不願正面回答疑惑,所以現實變成了魔幻。

人生經歷似乎一直在重複,只是佈景和群演不停的再換。

總有一棟建築物讓你隔段時間往返,每次卻以不同的角色出演。

難道我的玩家是個菜鳥?為什麼記憶中有上個角色的經驗?

你總以為你是某個領域的專業演員,卻總是冷不丁冒出一個別人世界的主演。

當你被這個劇情幹掉後,總會有下一個角色讓你出演。

人生如戲,一切看淡,別以為自己瞭解世界,你的世界只是個程序,能看到這些代碼證明你我分屬同一個程序員!

(信你又何妨)專注探討別人不願解釋的世界。



信你又何妨


很奇怪的問題,這就跟眾多牛逼的科學家最後去研究神學差不多。


例如牛頓,愛因斯坦,張三,李四………………還有我...當然我只是一隻應試產物。  


我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的認識這個世界。我所說的完全即是掌握這個世界的所有定律。從前沒有,往後也不會有。總有些許用慣性思維解決不了的事情,或者說是找不到規律的事情。萬分之一的偶然可能會讓一個科學家鑽研一生。他們一輩子都在做一件事---找規律,或者說是找定律。但是這個世界又有太多沒有定律的事情,或者說是人類目前還未知的定律。所以當他們晚年的時候,仍有無數未知面對著他們,他們選擇了屈服。也許是出於心理作用,為了其心靈的慰藉。也許只不過是一個逃跑的藉口。   其次,我們來膚淺的例舉一個所有科學家都不得而知的問題。第一推動力。我們知道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但是在爆炸之前宇宙是一個點,科學上稱之為奇點。(作為一個世界的發生之初,它應該具有所有形成現在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勢能,而這種勢能----正是所言的能量,可以想象,能量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的,所以奇點是無形的.也就是說宇宙的奇點所具有的勢能是無形的,他只是一種很奇妙的存在而已.同時還可以想象,在某一點上宇宙奇點的這一勢能平衡被打破,於是乎能量便不斷轉換為物質,而經過若干年而形成了現在的宇宙---物質與能量的共生體.然而不能想象的出的是什麼東西引發了這一奇點勢能平衡的被破壞)是哪個混蛋破壞了這個平衡?我們至今無從得知。於是那些牛B科學家們或主動或被動的得出了一個統一的論調:“God works”。是的,當科學家最終攀上了真理的高峰,卻發現神學家在此等待了他們幾個世紀。   最後,我堅信一個定律---物極必反。當人類最初對神一無所知的時候,他們把一切未知的現象解釋統一解釋為神的旨意,於是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奉著神。當人類漸漸掀開了神的面紗,用所謂的科學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開始質疑或否認神的存在。當極少部分人類最終揭開了神的面紗,他們驚奇的發現---媽的,怎麼還是面紗!?因此他們返璞歸真了,最聰明的人類繞了一個最大的圓,回到了起點,與我們最愚鈍的先祖最終達成了一致。牛頓同愛因斯坦等人恍然大悟,同時嘆道:哦……原來科學只不過是為了證明神的存在。


赤墨客


伸出手來,猛地掐了自己一下,喲嚯,有點疼,這是判別我是否處在夢境中的一個有效的辦法,但這並不能用來判別這個世界是否是真實的,因為如果這個世界不是真實的話,那麼感覺都是一堆數據而已,也是假的。

NASA的科學家說這個宇宙中所有的我們看做是連續的東西,比如時間、體積、空間、質量、能量等等,如果它們的大小都是有限的,是可以被計算的,那麼這個宇宙就有可能被模擬。不過,無法證明空間與時間是否也是有限的,所以並不是每個科學家都會認同宇宙可以被模擬這個觀點。

在未來,當科技達到一定程度時,製造出來一種設備,可以將人的意識上傳至雲端中,那麼雲端就可以作為一個新的世界,許多人可以拋棄肉體,完全的進入到模擬的世界中,在那裡生活,甚至可以達到永生的狀態,意識數據化,這在未來或許有可能。

那麼會不會誕生出這樣一臺計算機呢,可以模擬宇宙整個歷史進程中每一個粒子,並把粒子的不確定性也考慮進去,那麼這樣的計算機是否可以模擬出整個宇宙呢?回答是可以的。

其實從側面來講,如果說這個宇宙是被模擬出來的,是假的,那麼身處其中的我們又如何能得知真相?而我更關注這個問題,如果宇宙是模擬的,那萬一模擬程序出現了混亂或者漏洞,那麼這個宇宙會出現什麼狀況?會黑屏、藍屏嗎?

還是會死機?


一枚遊戲科幻迷


很多科幻電影都有類似的情節描述,那就是我們自認為生活中在真實的世界,不過是一場虛幻,甚至是“神級文明”模擬的虛擬世界!

這樣的觀點會讓很多人疑惑不解,發瘋,甚至“懷疑人生”,同時反問:我們生活的世界如此真實,怎麼可能是被模擬的虛擬世界呢?

來一個細思極恐的分析吧!

現代計算機技術發展異常迅猛,能夠模擬越來越多的真實場景,有些場景與我們生活的世界如此相近,以至於我們常常會把它當做真實的世界!

而計算機的性能會繼續大幅提升,理論上分析,終有一天計算機會強大到完全可以模擬整個地球,太陽系甚至整個宇宙!

問題來了,如果我們的計算機某一天能夠強大到模擬整個宇宙,我們如何肯定我們人類自己生活的世界就不是被模擬的呢?

想一想,有一個強大無比的“神級文明”,用一臺超級電腦模擬了我們整個宇宙,制定宇宙的相關法則,然後讓其自由發展……

猶如電影《黑客帝國》還有《盜夢空間》裡表現的那樣,有時候我們會把某種形式的虛擬當成真實的世界,而我們本身不會承認生活在虛擬的世界!

那麼如果真的生活中虛擬的世界裡,我們如何證明這一點呢?理論上,再強大的“超級電腦”也會有所謂的“漏洞”,當我們發現這些“漏洞”的時候,就能確認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

但是能夠模擬整個宇宙的“神級文明”豈能是我們這種文明高度能發現的呢?我們人類在神級文明眼裡甚至連螞蟻都不如!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生活在一個由神級文明模擬的虛擬世界裡,不妨從容接受,從某種意義上講,那也是我們的一種“福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之擔心憂慮,因為我們每天感受到的就是真實,這就足夠了!

最後說一句,很多人這樣形容我們的人生:一場遊戲一場夢,即使真的是夢,也要一場精彩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