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全國高考用一張卷,一條線,最吃香的是哪些人?最苦逼的是哪些人?你怎麼看?

寶雞市樹苗教育


我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從現行全國高校高招錄取制度下,各省考生考取重點大學難度懸殊,比如“中國高考難度排行榜”(網絡版)劃分五個模式,一定層面上反應了各省市高考難易程度,江蘇省是我國教育大省(“全國教育看江蘇”)、“高考改革的先鋒省”,高考被考生戲稱為“地域模式”;浙江省、湖南省和湖北省被考生戲稱為“惡夢模式”;山東、廣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安徽等省被稱為“困難模式”;而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廣西、青海、西藏等省份被稱為“簡單模式”因此,不少考生和家長感覺到高考不公平(理科600分在河北省只能讀取普通一本,而戶籍在西部省份可以考取985名校),(當然不是來自“簡單模式”省份)期盼全國都用一張卷,全國統一劃線,自認為這樣最公平
那麼,
我們先假設成立,各省都使用全國一卷,高考分數出來後採用全國一條線,由於高招錄取採取分省制,各省考試院仍需要根據高考分數按照從高到低順序排序錄取,那麼,這樣來看全國一張卷、全國一條線的意義不大。

那麼,我們假設全國所有高校都面向全國招生,招生名額也不分省,也就是說全國考生文理分科按照高考分數從高到低依次排序,採用平行志願模式投檔,結果就是中學教育水平高的省份考生有學上,教育水平低的省份考生無學可上。

最吃香的當屬江蘇省、山東省、河南省、河北省、廣東省、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考生;

最遭殃的當屬西藏、新疆、青海、雲南、海南、廣西等省市考生,由於這些地區教育水平相對滯後,沒有中東部沿海地區教育發達,拼分數肯定吃虧。

所以,全國一張卷、全國一條線,是行不通的,世界上無絕對公平,目前的高考制度相對就是最大公平。

謝謝您的點贊,期待您的留言,發表觀點。


清爽自然考研與高考


全國一張試卷,一條線,對於這個問題我應該是有發言權的一位了。

我出生在河南,高考在河南,第一次工作在河南。2007年為了孩子能接受到我國最優質的教育,放棄大學的工作陪兒子來到了北京。

河南、北京應該是中國教育不均衡最有代表性的倆個地方。

回想自己當年高考的情景,那種每天五點起床,十一二點還在挑燈夜讀,倆月休息一天的艱辛至今還歷歷在目。再看看正在上高三的兒子,週末、節假日照常休,我當年經歷的高考壓力在兒子這裡蕩然無存。

如果全國一張卷,一個線,並不能顯示教育的絕對公平,還要加上全國各地的師職均衡、出卷人要公平地由各地投票選出。這樣,河南山東安徽河北等高考大省才能真正享受到高考公平帶來的福利!

以上僅是一家之言,如有問題請私信我。


捍衛學習


有教無類肯定是正確的吧

但是,舉個例子,就拿山東和北京舉例吧,山東考生和家長肯定有時候會覺著北京卷那麼簡單,自己隨便一考至少比現在高個幾十分一百分,隨隨便便上個比現在高一檔兩檔的學校對吧

這個想法成立的前提是把自己戶口變成北京的,但是現有高考制度維持不變,如果這樣那這個想法確確實實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其實問題不在於不同的卷子,在於分區招生,每個學校在每個省份招的人數相對高考人數的比例是不一樣的,全省都考一張卷子,全省的所有考生在競爭,你現在全省考山東卷假如你能考六百分全省是一萬名,改成全省都考北京卷之後你可能能考六百五十分了,但是名次怕還是全省也是一萬名,所以全國一張卷什麼用都沒有,關鍵還是要統一招生,全國考一張卷,面向全國不分省份招生,分高的就能上,那樣比較符合題主圖片裡的描述

但是呢

如果全國改成一張卷,比如全國都改成現在的全國一卷,那麼北京的考生是不是也會努力學習呢?山東現在搞的應試教育北京的中學是不是也會搞呢?

到時候在學生的智商還有自身努力沒有大差別的情況下,山東考生有多努力北京考生怕是也會同樣努力,而且北京的考生相對於山東考生依然會有更好的教育資源,怕是到時候也沒比現在簡單多少。

所以這個問題只能靠調整高校給各個省份的招生人數,讓招生人數和總高考人數的比例全國統一。

但這時候問題又來了,北京的高校是由北京市財政和教育部共同撥款的,別的省份又沒有給高校錢,高校怕是不樂意把現有的給本地考生的名額劃出去,所以題主你說這個全國統一招生怕是還要加個條件,全國所有高校全劃給教育部管,撥款讓教育部來。

中國的高考只能做到相對公平,相對公平已經是得來不易了,但是現階段想要改變還是很難,衷心希望祖國有天能強大到做到真正的有教無類



楊茗哲高考數學


高考全國統一卷沒什麼難度,近年中,使用全國統一卷的省份越來越多,到目前自主命題的只有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北京,部分自主命題的只有海南和山東,其他省份都分別使用了全國統一的Ⅰ、Ⅱ、Ⅲ捲了,所以可能說全國統一卷正在路上。但要實現一條線,個人認為基本不可能。

也許有人不知道的是,自1978年恢復高考後當年由於時間緊實行的是各省自主命題外,從79-85年實行的是全國統一卷、統一線。但那幾年由於有的地區由於經濟落後,教育資源差距大,如青海、新疆、西藏等地高考經常全軍覆沒。

85年後,由上海開始,不少省份申報自主命題獲批,才開始了非全國統一卷的時代。隨著不再是全國統一卷、統一線後,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所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移民問題十分突出,直到戶籍管理十分嚴格,轉戶口變得很難後這種情況才漸漸好轉。

其實由於高校招生名額是分配到各省,所以是否是全國統一卷對各地高考影響不大,所以我想多數人關心的是全國統一卷後的全國統一線的問題。從當前情況看,要想實現全國統一線基本沒有可能性,主要原因還是地區教育發展不均衡。如果實現了全國統一線,可能會引起更大的不公平。真實現全國統一線,最受益的肯定是浙江、江蘇等這些教育發達地區和廣東、安徽等人口大省,最受害的仍然是教育仍然落後的地方。而北京、上海等地受到的影響最大,但我卻不願說是受害。


而為什麼現在許多人會認為非全國統一線,使得教育不公平的是由於一些發達的省份,如上海、北京,高校多,好的高校比例更大,而這些高校對本地區的招生比例要比對其他省份招生比例大得多,使得目前存在的情況是越是高校集中的省份,學生考好大學越容易。因此有了許多關於高考的段子出現。

以錄取211的高校學生為例,在2015年,211高校的全國平均錄取比率為4.7%,而最高的上海達到的13.9%,最少的廣東只達到3.1%。到2017年985高校錄取比率前三的有天津5.81%、上海5.33%,北京4.29%,211前三的有北京13.99%,上海13.58,天津12.68%(西藏政策傾斜13.77%除外;而985比率排後三位的是貴州(1.19%)、河南(1.14%)、安徽(1.10%),211比率後三位的是安徽(4.10%)、甘肅(3.50%)、廣東(2.74%)。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各省比例實在相距太大,最容易上211以上高校的是三大直轄市北京、上海和天津,高校資源最豐富的地方。而難的是河南、安徽等這樣的高校資源匱乏的人口大省。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因為我研究高考改革,這是我主攻方向了,其實我們在研究決策的時候,是不太可能會全國統一的,暫時不太可能,至於以後怎麼樣,其實還得多看教育部的態度如何。

我說一下暫時的情況吧,暫時來說,山東,河北,江蘇那邊可能會略微好點,但是作用不大,因為全國卷跟地方捲風格不同,老師和學生需要適應改變,角度也不同,所以實際上可能略微虧。

我特別強調的是,不可能錄取統一!!!

我是研究教育的,真心希望有人可以改變這個錯誤認識,也就是認知錯誤。

高考怎麼錄取呢?

我以天津大學為例,天津大學從全國招5000人,那麼34個省不一樣,從天津可能錄800,而我老家甘肅80都沒有,這是按照名額的,不是分數。

我們已經要取消一本二本了,大家都一塊錄取,那麼錄取結果是名額,而不是分數。

以甘肅為例,大約有30萬高考學生,全國本科在甘肅錄取比如說是5萬人,那麼第5萬名其實就是甘肅的最低本科線了。

比如河南有100萬高考學生,那麼全國本科錄取在河南是30萬,那麼第30萬名是河南的分數線,這倆分數一定不一樣多的,因為教學水平不同,老師和學生都有差異,最重要的是,每個省閱卷的難度也是不同的。

所以一定要清楚,錄取是名額和名次問題,分數線沒有任何意義,當然高考難度每年差不多,學生水平也差不多,造成了分數線每年差不多的假象,讓很多不懂的人誤以為是按照分數錄取,這是本末倒置了。

所以全國卷跟地方卷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人收益沒人損失,錄取大權在高校,而不是高考分數。

那麼實質上怎樣呢?

比如天津大學來自甘肅的學生在學校發展的好,那麼它就會增加名額,結果就是天津大學從甘肅錄取的多,如果其他學校也如此,那麼學生就受益了,所以誰收益看學生在大學的情況,看人家給你多少名額,跟高考什麼試卷,跟多少分沒有任何關係。


喜歡軍事的教育學學生


短期來看,幾個升學比較輕鬆的地區會吃虧。長久來看,老少邊窮,教育基礎差的地區最苦逼。

很多人總認為北京、上海錄取率高不公平,實際上,教育這個東西主要拼資源。論資源全國任何一個地區的學子都沒有北京上海資源多!這些資源在開放競爭後,全都會轉化為分數優勢。

所以,短期來看,如果開放競爭,會影響北京升學率。等北京適應過來,也開始刷題備考,吃大鍋飯的怎麼樣也比不過開小灶的!當然,北京的學生也會變得和其它省份一樣累。

真正被淘汰下去的,是經濟和教育欠發達地區!比如青海、甘肅、新疆這些省份。

PS:像北京這樣高中過得很輕鬆的孩子到了大學會跟不上麼?實際上非但不會跟不上,反而競爭力更強!高中學習越是強壓的學生,到了大學越容易沉迷於各種娛樂活動無法自拔。

我大學同專業的同學,某中國著名軍事化管理中學畢業的,到了大學之後接觸到電腦遊戲,沉迷其中,基本全都掛科了,輔導員通知家長後,他在寢室喝了農藥。最終搶救過來,但呼吸系統受損,落下殘疾,輟學了。

另一個學長,也是那個中學畢業的。大學同樣沉迷網遊,每學期至少掛一科。到了畢業季,攢了七八門沒過,留級一年,依舊過不了,最終肄業。在我畢業的時候,他不敢回家,在門口網吧當網管。


強哥好高興


河北,山東考生肯定有優勢,看看目前全國卷一,這些區域高分考生最多,競爭非常激烈。一個衡中,就能產出400-500的清北學生。

相對的,不發達的西部最慘,可能幾十年就出不來清北。比如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甘肅等區域。那麼,國家教育就會嚴重失衡,甚至於出現內亂。

所以,不要再天天喊著全國一張捲了,現在的安排已經是相當不錯了。與其在說國家教育不平衡,機制的問題,不如反省自身問題,為什麼培養不出來優秀的孩子?

中國這個市場,競爭必然激烈,教育必然有個高低之分。面對現實,努力改進,比天天埋怨這埋怨那要好很多。


教子成才學習會塗老師


全國用一張卷,一條線肯定是行不通的。畢竟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能全國教育資源保持一致,那當然可以。

早在明朝時就開始分卷考了,南方和北方就是兩張卷。因為如果不分卷,那中舉的幾乎都是南方人了。所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高考政策是正確的。

再說說如果真的全國一樣了,對哪些人有好處,哪些有壞處呢?起碼對某些教育強省肯定是有好處的,因為本身資源就不差,結果又取消了枷鎖,特別是對愛特立獨行的江蘇來講,江蘇考生怕不是要幹下全國。但對偏遠地區的孩子就慘了,因為在階級固化的今天,階層上升通道越來越窄了,高考幾乎是階層上升的唯一途徑了。如果再搞全國卷和全國線,恐怕大山裡的孩子世世代代都走不出來了,這對國家發展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影楓c


一張卷,一個分數線,短期來看,像山東河南湖北等高考大省會有好處,考進好學校的和升學率都會提高,北京上海等地短期會受影響。但這是一個動態過程,教育到最後拼的是資源,北京上海佔有全國最好的資源,到最後也不會差。中國到了現在快接近階級固化了,我們這代人可能是最後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能給孩子提供足夠的資源和好的環境,他們可能既輸在起跑線上,最後也輸了。看看現在,村裡的孩子已經不能和城市裡孩子競爭了,像我上大學時,班裡大部分是村裡的,看看現在,一個班裡有多少農村大學生?城市和農村的差距一目瞭然。同樣在城市,同一個班裡,父母文化低些的,經濟條件差些的,孩子大部分成績都不行。其實教育現在就是拼父母,拼父母的資源,有錢的線上線下都有課,,假期各地遊玩。看看現在的中考題,簡直是百科全書,啥都考,見識多的孩子太有優勢了。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最吃香的是河南山東河北浙江等人口密集、考生眾多的大省裡披荊斬棘大風大浪淘出來的佼佼者,平時的分數線就高,競爭分外激烈,一張卷兒再難不過如此,萬一簡單了呢。

最苦逼的是大城市或者老少邊窮的考生,前者優越了些且習慣相對低分數線就進名校,後者不具備軟硬件學習環境而無奈,也是尷尬哦。

好在是個假設,至少目前不存在啊!

勿喜!

息怒!

談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