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李雲龍背的大刀有多重?你怎麼看?

秉燭讀春秋


在說《亮劍》中李雲龍用的大刀前,不得不說一說二十九軍大刀隊!

二十九路軍的前身是馮玉祥的西北軍,軍長宋哲元原本是馮玉祥手下西北軍五虎之一。馮玉祥在創建西北軍時,為了彌補槍支彈藥不足問題,給士兵配備大刀。同時,還聘請一批武術高手,教授大刀使用技巧。


(插句題外話,抗戰時,八路軍解決槍支彈藥不足問題的做法是配備手榴彈!八路軍共計生產了四百多萬枚手榴彈,僅次於子彈數量。)

西北軍用的是傳統的中國刀:長柄,寬刃,刀尖傾斜。這種到重量在4斤以上,十分適合劈殺。由於刀柄長,可雙手使用。這樣一磕的力量很猛,日軍的西洋佩刀和刺刀絕對會立即震開。我軍可用大刀順勢砍向日軍。


蔣馮戰爭中,馮玉祥戰敗以後,他的軍隊被改編為國民軍,宋哲元部被張學良收編了。這就是後來的國民革命軍地二十九軍。

(軍長,宋哲元)

等到長城抗戰時,軍長宋哲元再次提出組建大刀隊的想法,發揮西北軍身體素質好的優勢。同時,還將大刀進行了改良。

全刀長900mm——1000mm,重量約為1.6公斤——2公斤。刀刃長度約600mm,刀身最寬處57mm,刀柄長約215mm。後面還有一個直徑76mm的刀環。鬼子叫它“青龍刀”。


同時,為了提升刀法,副軍長佟麟閣親自到北平請來了李堯臣先生當武術教官。李堯臣先生是神拳宋老邁侄子宋彩臣的徒弟,精通六合刀法。李堯臣根據二十九軍大刀的特點,創編了一套“無極刀法”:可劈,可刺,實用性強。


1933年,喜峰口一戰,29軍大刀隊一夜成名。當時,29軍109旅旅長趙登禹親自指揮這場奇襲,士兵只帶大刀和手榴彈,夜襲日軍營地。此戰,二十九軍殺死日軍3000多人。

此戰後,日軍被大刀砍出了心理陰影。日軍甚至發明了一種可笑的‘’鐵圍脖‘’來對付中國的大刀。就是用一塊鐵片折成半圓,在上沿兩頭打兩個洞,用鉚釘鉚在鋼盔上,戴上鋼盔時,鐵圍脖即圍在後脖子上面。

同時,日軍也發現裝備的西洋指揮刀不實用,無法對抗中國的大刀。於是,在1934年,日軍開始裝備拼殺能力更強的“94式軍刀”和“九五式軍刀”。

李雲龍的大刀,肯定和張大彪有關。

張大彪是李雲龍手下最得力的干將,原來是二十九軍大刀隊的一個排長,曾參加喜峰口戰役。

李雲龍非常喜歡張大彪,在他被髮配到被服廠繡花時,臨走前,他特意跟丁偉說,以後一定要把張大彪還給他。等到李雲龍調往獨立團時,丁偉都有點不捨得放張大彪走。最後,李雲龍給了丁偉幾挺機槍,才換回來張大彪。

之後,張大彪一直出任獨立團主力營一營營長,併兼任參謀長。後來,李雲龍勝任華野二師師長以後,他就是二師參謀長。

抗戰時,張大彪只要上戰場,肯定揹著他的大刀。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李雲龍的大刀是張大彪給弄的!所以,這把大刀的型制規格跟二十九軍的差不多,重量在四斤左右。

(文l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根據一個老兵講述西北軍大刀重4斤比一般得戰陣兵器要重,有利於騎兵飛馳時以衝力攻擊敵人。刀身重,刀柄長,使用時要用雙手持握。


帥氣的倒黴熊


根據一個老兵講述西北軍大刀重4斤比一般得戰陣兵器要重,有利於騎兵飛馳時以衝力攻擊敵人。刀身重,刀柄長,使用時要用雙手持握。


狐狸精愛我嘛


應該有4到5斤吧!現在揮舞起來,應該很費勁!


影視逗趣大全


反正不輕,不是現代人隨隨便便能揮起來的


曉陽觀影


根據一個老兵講述西北軍大刀重4斤比一般得戰陣兵器要重,有利於騎兵飛馳時以衝力攻擊敵人。刀身重,刀柄長,使用時要用雙手持握。


視野集結號


道具,應該不沉


琅琊熱點榜


沒注意這個細節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