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漫步」如何關聯分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這裡是【金山漫步】新人學投資系列課程第17課。

前面幾節課講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分析。這一節課講他們之間的關聯分析,特別是前三張表。

三大財務報表簡單總結為:資產負債表是企業的“底子”,利潤表是企業的“面子”,現金流量表是企業的“日子”。

主表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反映了更多明細。

1、第一個切入點:三張表的大致關係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金山漫步」如何關聯分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這裡面,收入-費用就是利潤;利潤可以作為股利分紅,也可以留存收益,成為所有者權益。

利潤除了現金利潤外,還有至少四種利潤。它們是應計利潤,結合應收賬款和營業收入去分析;持有利潤,到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價值波動中去分析;虛擬利潤,到負債方去尋找,看看哪些負債通過債務重組變成了“利潤”;外部注入利潤,也就是傳說中的政府補貼。

所有的收入支出都會引起現金的增減變化,因此都要記入現金流量表,至於如何記入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則要看該支出是管一年還是管一年以上,如果只管一年,就記入利潤表,作為當期費用直接處理掉;如果管一年以上,一般就要進行資本化處理,作為資產記入資產負債表。

2、第二個切入點:考察真正的淨利潤

營業收入-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有的企業帳面利潤很大,看似業績可觀,而現金卻入不敷出,舉步艱難;而有的企業雖然鉅額虧損,卻現金充足,週轉自如。所以,僅以利潤來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和獲利能力有失偏頗。

當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出現負數,而利潤表上的利潤很好看時,就可以判斷出利潤含有“水分”了,它過多地依靠應收賬款,這些就是所謂的“白條利潤”。一般來講,如果上市公司應收款賬增長率達到30%,且應收賬款/總資產達到50%,則表明該公司含有大量的“水分”,嚴重潛虧著。

用兩個指標來判斷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實際情況:

1)營業收入含金量指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這個指數以1.17作為判斷標準;高則比較好,低則需要進一步觀察。

2)淨利潤的含金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財務費用(+處置長期資產溢餘現金)。淨利潤中的含金量指數=淨利潤的含金量/淨利潤,這個指數以1作為判斷標準。高則比較好,低則需要進一步觀察。

「金山漫步」如何關聯分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3、第三個切入點: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的比較分析

1)償債能力分析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流動負債之比。這指標可以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獲得現金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比率越大,說明償債能力越強。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全部債務之比。該比率可以反映企業用經營活動中所獲現金償還全部債務的能力,這個比率越大,說明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

現金(含現金等價物)期末餘額與流動負債之比。這一比率反映企業直接支付債務的能力,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償債能力越大。但由於現金收益性差,這一比率也並非越大越好。

2)盈利能力及支付能力分析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總股本之比。這一比率反映每股資本獲取現金淨流量的能力,比率越高,說明企業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強。

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與淨資產之比。這一比率反映投資者投入資本創造現金的能力,比率越高,創現能力越強。徑一致,淨利潤指標應剔除投資收益和籌資費用。

以下是前面相關課程的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