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的房價能跌個50%,實體經濟是否能就此復興?你怎麼看?


從兩個角度來分析,你就可以清晰理解這個問題。

第一,現在房價下跌50%會發生什麼?

首先是已經繳納定金的購房戶放棄購房,剛剛購房的要求退房,所有樓盤的銷售停滯甚至倒退。然後是一部分開發商資金鍊斷裂,建築企業無法回款,拖欠工人工資和材料商貨款,最後蔓延到建材生產企業,鋼鐵、水泥等行業紛紛停產直至破產,經濟不可避免陷入蕭條。這不是開玩笑,類似的事情很多地方曾經上演過。

更為嚴重的是,房地產作為現在銀行的主要抵押物,下跌50%意味著跌破正常的抵押價值,結果要麼是借款人棄押不還銀行背鍋,要麼是借款人從其他領域抽取資金補充抵押,這兩種情況都將造成經濟體中資金緊張,一批企業甚至包括銀行面臨倒閉風險。接下來就是失業、社會動盪......

第二,回頭看一下比目前房價低50%的時候實體經濟是什麼樣的?

我所在城市目前房價大概2萬元一線,往下看50%就是1萬元左右。那麼,前幾年房價在1萬元每平米的時候,實體經濟很好嗎?我看並不是這樣。你們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所在城市,是不是也是如此?

所以,關鍵不是房價高低,而是房地產在經濟中的佔比,是經濟這塊蛋糕應該怎麼切。房價只是表象之一。

當然,很多人會說,房價下跌有很多好處你怎麼不說?比如,可以降低房租,降低人們的生活成本,降低企業的運行負擔,可以迫使資金離開房地產流向其他實體性行業,等等。我想,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但是,這些優點並不能改變房價大跌帶來的短期後果,這種短期後果很可能讓一個國家無法承受,就像病人用藥過猛,雖然是治病的藥,但先要了命,再也沒有治癒的機會。

可以預料,努力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然後用比較長的時間來慢慢消化高房價的問題,才是今後無奈而必然的選擇。


沉默的投資者


現在實體經濟比較蕭條,經常聽到有企業倒閉的信息,就連開超市的一年裡也關掉好幾家。整個實體經濟形式比較嚴峻。不過,若是房價跌個50%,情況可能會有較大的改變,當然一二線城市房價不能出現斷崖式下跌,因為這很有可能發生系統性風險。而房價若是用幾年時間,跌個70%以上,完成去投機化,那房價的迴歸居住屬性,絕對有利於實體經濟的復興。

第一,任正非經常批評深圳的房價過高,因為房價高了,企業的用工成本高了、拿地成本也高了,他不得不把華為的生產基地和研發部門搬到東莞。如果房價跌去50%。那麼,企業生存環境可以得到改善。會有更多的實體經濟存活下來。

第二,現在很多年輕人,買了高價房,被迫做了房奴,每月收入的一大半還了房貸,剩下的錢,也只能維持日常開銷,當然沒有能力再去消費。這會導致實體企業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出現商品大量的滯銷現象。國家的啟動消費戰略更是無從談起。老百姓的收入都繳給了銀行和開發商,沒能力購買更多的商品和享受更好的服務,那經濟肯定會出現較大的衰退。

第三,房價如果每年翻番的上漲,大量資金都跑到了房地產行業。因為就連傻瓜都知道,房地產業最賺錢。結果是房價狂漲,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毫不誇張的講,房價漲得速度越快,實體經濟越是沒人願意幹,起早摸黑,累死累活,還不如炒房一年賺得多。

可能有人會問,房價跌個50%以上,房地產要是垮了,與其相關的十幾個行業該咋辦?其實,國家並不是要房地產垮掉,而是去投機化、去槓桿化,讓房地產迴歸居住屬性。所以,房價跌去50%以上,就會有更多的剛需中等收入群體有實力買房,屆時房地產還是照樣興旺發達,只是房價比之前便宜了。我們不是要房地產業退出國民經濟支柱的重要位置,而是希望房地產業能夠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與其他實體經濟一起,百花爭豔,而絕不是一枝獨秀式的非理性成長。


不執著財經


我個人覺得如果房價下跌百分之五十,實體經濟不但無法實現復興,還將會陷入嚴重的危機之中。

房價的大幅下跌會對房地產市場造成嚴重衝擊,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的投資需求會大幅減少。2017年,中國房地產業GDP為53851億元,佔GDP的6.5%,房地產行業及相關產業鏈佔 GDP 比重或達到 20%。

同時房地產業對於政府財政收入這塊很重要,地方財政對房地產業依賴度高達 40% 以上,而且還主要是依靠賣地收入,即所謂的“土地財政”。房價大幅下跌,地價也會大跌,甚至賣不出地去,一些地方政府便會陷入債務危機。

房價大幅下跌還會衝擊銀行業,使銀行產生大量壞賬,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抑制房價過快增長,逐漸擠出房地產泡沫,才能實現實體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我個人認為房價上漲過快,實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根源都在於貧富差距過大,使得消費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困難。房價上漲過快,人們越來越買不起房子,但是住房卻有大量空置,實體經濟也面臨生產過剩,消費需求不振。這是因社會經濟的分配環節出現了問題,貧富差距過大導致的。

國民收入可以分為兩部分,資本收入和勞動收入。資本收入的支出除了一部分用於消費,還有一部分用於投資生產來獲得更多的收入,勞動收入主要用來消費。投資主要取決於資本收入,而消費則主要是受勞動收入的影響,前者很明顯。投資主要是用來生產工業品,每個人消費的數量有限,一個人能消費多少輛汽車?有錢人買兩輛、十輛,甚至百輛,但終究消費的數量很有限,而普通勞動者佔社會人口的絕大多數,所以說勞動收入在消費環節中占主導地位。

如果資本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過高,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過低,社會經濟便會產生生產大於消費的矛盾。


如何才能改善收入分配呢?

勞動者出賣勞動力是為了獲得工資滿足自己的需求。在勞動者出賣勞動力的過程中,工資會給勞動者帶來效用(需求的滿足),勞動的付出會給勞動者帶來負效用(辛苦和受累),只要工資的效用大於勞動的負效用,勞動者便會願意出賣勞動力。

工資(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其帶給人們的效用,帶給人們的效用越大其價值越高,同時商品帶給人們的效用取決於“基礎消費量”。水對人類很重要,為何平常水都很廉價呢?水在平常隨處可得,“基礎消費量”大,效用小自然廉價。在沙漠中有時水是可以賣出天價的,這樣的情形不難想象,因為“基礎消費量”小的緣故,水的價值自然就高。

當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如食品、住房、醫療等需求的滿足程度很低時,這些需求很少量的滿足就能給勞動者帶來很大的效用。那麼實際上等於說很低的工資水平,勞動者也願意(不得不)付出勞動。對於普通勞動者來說,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通常是供大於求的。

那麼提高普通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滿足程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就可以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減少資本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大方妹幾


呵呵,怕什麼?跌50%的風險並不大,所有的所謂“風險說”都是建立在2016年春節以後購買房子漲了一倍以上的基礎上的。

可以毫不猶豫的說,現在的供房者,最起碼有85%以上的人,本來就是現價的50%以下購買的房子:

只不過這兩年給了他們的資產一個升值的機會。如果說有問題的,就是16年之後購買房子的這部分人,他們首付了30%,而且月供了兩年,又等於付了10%,如果降價50%,這部分人確實有負資產風險。而這一部分人的負資產風險,只要安排妥當,問題應該不大。

同樣也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房價降50%對於開發商來說,也沒什麼風險:

地皮從競標到立項,從各種手續到開工,從建設到封頂,絕大多數兩年不止。所以可以證明,地產商現在的樓房(甚至包括在建的)的地皮,基本上都是歷年來的積累,不是16年以後投資的。

而去年到今年,很多城市的地皮在流拍,這個也簡介證明地產商手上的高價地並不多。

房價跌50%,真正慘的是炒房團、多房戶:

目前房價高企,炒房團都在憋著高價出貨,一倍以上的暴利,等於說手上的房子只要出掉50%就可以回本,現在突然降價50%,那麼就有可能血本無歸,因為巨大的資金的背後,有著巨大的資金成本,跌回原點,等於所有的資金成本全部虧掉,這個還建立在全部出貨的基礎上。

老龔說勢,不違心說假話:

房價跌50%,實業會不會就此興旺呢?這個就難說了。只要商業倫理不產生根本變化,虛擬經濟的“收割”不停止,房地產這個手段收割不到了,總會有聰明才智想出其他招來。



現在的市場經濟走到了大部分人不願意製造財富,大家都喜歡收割財富,美名其曰“錢生錢”的境地。在接近終端用戶以前的產品通道上,駐守著各類大神,這些大神的作用,就是採用極致的手段壓榨生產商,採用極致的手段忽悠賣高價。

實業要興旺,需要核心競爭力,有議價的主導權。


老龔說勢


這個問題問的好,假設房價下跌百分之50,也就是跌到了16年年初的價格水平。在這個跌浮內,16年之前買房的群體不會斷供,影響的也只是17-18的購房者。相對銀行總體按揭總量來講佔比還能接受,可怕的問題是這個跌浮,會讓很多地產商倒閉,會有大批失業者大批失業人員沒有收入,會降低消費,這個角度講,反而對實體經濟不利。

影響商品價格的三要素為,地租、勞動工資、企業利潤。房價下跌,地租會下降,大量無業人員,勞動工資也會下降,企業利潤保持不變的情況,商品價格會下降。價格下降的話,按道理銷量會增長,但是人均收入降低,需求不足。這兩種因素要看哪種關係更強烈。

從金融角度,房地大浮度下降,資本的逐利性必然選擇離開地產尋求更穩健,收益相對更高的產業。實體經濟應該會有更多資本的進駐,有利於降低企業財務成本。

總得來說,下跌百分之五十,死掉的企業地產企業應該很多,太多的失業人員,人均收入的大浮降低,應該無法彌補實體經濟商品價格下降帶來的銷量。如果有辦法解決大批地產人員失業後的收入問題,我還是很希望房價來一次跳樓降價。

您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交流。房價下跌關乎勞苦大眾的民生問題,大家探討探討又能買到便宜房,又不降低自己收入。歡迎交流


無敵小鋼鍋


房價下跌50%要看是怎麼跌的,如果是斷崖式下跌,那麼實體經濟有可能受到很大的波及而一蹶不振,並且極有可能會引系統性金融風險,最終受苦的還是我們老百姓。

但是如果在3到10年之內,緩慢的下跌,一點一點的將那些投機人士擠出去,讓那些資金流向傳統的行業,或者是用於生活消費,提升生活品質。這樣反而能夠刺激消費,從而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這樣實體經濟復興就非常有希望了。

一旦這個結果達成,就能真正實現房住不炒,讓房產迴歸居住本質。居民的幸福指數才能夠提升上去,讓居者有其屋,生活才有盼頭。

不過實際上,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房價真的下跌50%,最痛苦的可能會是正在銀行還按揭的人,繼續還款也不是,棄房斷供更不對,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


王龍說財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社會的各種經濟因素,盤根錯節,交織在一起。是相輔相成,“剪不斷理還亂”,是無法分開的。

房價高,是不爭的事實。但不是炒起來的,在市場裡,你就是神仙,也炒不起來這麼大的一個市場!公正地說,高房價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通貨膨脹,城市化進程,改善性鋼需,新家庭組建的綜合性產物。因為房價高,才有人去炒,而不是因為炒,房價才高!



現在的高房價,是經濟高速發展中的一顆齒輪和螺絲釘。別說跌50%,就是跌5%,也要給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造成不可彌補的巨大影響。社會不希望跌,因為要影響地方的收入和發展。銀行不希望跌,跌了會收不回貸出去的款項。房地產商家不希望跌,因為要減少贏利。佔總人口95%以上的有房戶,也不希望跌,因為這會降低自己的固定資產價值。只有5%不到的無房戶,買房戶,希望跌,跌,跌;但她們又說了不算。真的是值得同情,真的是很無奈。你們說,房價會跌嗎?

如果房價大跌,那就是社會不穩,經濟動盪,企業公司倒閉,失業大軍劇增。農民工無工可打,只好回鄉,而鄉下又無地可種,因為用不了那麼多的勞動力。你說,這可能嗎?

所以,實體經濟要復興,首要條件是經濟穩定。其實,現在的實體經濟仍然處在上升通道之中,並不存在復興的問題。老實說,房地產業,也是屬於實體經濟的範疇。房子在那裡擺著呢!你說是不是實體?只有純商業,流通業,互聯網業,文體業,證券業,中介業等等才不是實體經濟。


盛廣學雜家雜論


以現在的房價水平下跌50%,並不能就此致使實體經濟復興,並且還會造成市場經濟的危機,甚至是倒退。為什麼?

一、實體經濟與房地產經濟雖然存在差別,但並不相拒。

往往聊天的時候,都會把實體經濟與房地產經濟區分開,認為實體經濟復興,那麼房地產經濟就會衰弱;房地產經濟興盛,實體經濟就會衰弱。但,其實並不然。怎麼講?

房地產經濟其實是推動著實體經濟前進與發展,行業涉及到的行業很多,不僅僅是建築一個行業,還包括著:裝修、家居、家電、環保、園藝、銀行、運輸、智能、電子設備等等行業,並且越來越多的高新設備逐漸的走入房地產行業。可以說是房地產行業的興盛,帶動著絕大多數行業的發展,因為有著更多的需求量。所以,從發展、涉及的角度看,實體經濟與房地產經濟並不相抗。

二、房價如果下跌50%,那麼將會是一次經濟危機,可能致使經濟的倒退。

以成熟發達的經濟體美國、日本來看,兩個經濟體都發生過房地產泡沫,房產價格下跌幅度差不多也為50%。而造成的影響不外乎一種:經濟倒退。甚至現在的日本經濟都沒有走出房地產泡沫的陰影。

因為房地產設計的行業太多,並且呈現價格越是上漲,買的人越多,而價格越是下跌,賣的人越多。所以,當房地產價格下跌時,更多的持有者賣出,買得人只會是觀望,銀行貸款會成為壞賬,其他行業的產品銷路也會堪憂。噁心循環,發生危機。


厚金說


萬里長城一個巨大的一爛尾工程,它是統治階級對廣大人民的奴役的最好的見證!新時代這種情況決不能重演!今天沒人理解其存在的意義!李白把酒問晴天,長恨第一關僅此一人,面對現實的殘酷,爛尾工程既將重演它給人民帶來的壓力不只這些,這不是哪個國力的象徵,恰如其反是一種煉獄般的生活方式,面對現實內心是痛苦的,正因為如此而徹夜難眠!它遠遠脫離了它本身存在的意義,是歷史敲響人類的最後警鐘!實踐再次證明這條路不通沒有延續性和可比性!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是我唯一的希望電告全國廣大勞動人民和奮戰第一線的世界人民十一快樂。


忍者144127525


雖然我厭惡高房價,但房地產本身也是實體經濟,並且也牽涉很多實體產業鏈。現在房價高處不勝寒,導致人們房貸和生活壓力巨大。相關產業鏈的產品價格也升高,房企的成本同樣也高,而銀行放出的鉅額貸款風險也高,現在各方都是騎虎難下。若房價真下跌50%,結果只有兩個字: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