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能源汽車沒有補貼了,會如何發展?

獨家心探


——新能源是現在的熱門話題,更是朝陽產業,國家對於新能源也是大力支持。早在2009年國家為了刺激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就推出了一系列補貼支持政策。但是,這些政策中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一條內容,那就是補貼採取退坡機制。

從2009年到現在,新能源補貼政策呈現縮緊態勢而且補貼門檻逐年提高,很多早些年殺入新能源領域的汽車公司猛然發現,新能源市場並沒有當初那麼容易了,生存難度明顯加大,而新能源車企未來的走向是光面還是衰退?

新能源保持快速增長,業界一片欣欣向榮

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已經多年保持快速增長,在2010年新能源汽車剛剛起步的時候,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僅有7100輛;而到了2014年,產銷量已經達到了分別為7.85萬輛和7.48萬輛;在今年,僅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已經達到了25萬輛,同比增長更是高達123%。這樣的銷量表現,可以稱得上是形勢大好。

如此大好的新能源形勢也是吸引了相當多的造車新勢力一起加入新能源市場的“狂歡”中。比如說在造車新勢力中呼聲較高的蔚來汽車,拜騰汽車以及電咖汽車等等,這些造車新勢力或有互聯網巨頭支持,或有二級資本支持,也都想在新能源市場分一杯羹,甚至揚言要擊敗傳統車企。

政策縮緊門檻提高,利潤下降生存更難

但是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之下,不能忽視的是新能源車企對於政策的高度依賴性,甚至出現了很多車企騙補貼的情況。如今的政策已經在縮緊,而且門檻也在提高。今年的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為:續航150公里以下車型取消補貼,續航150-300公里車型補貼分別下調約20%-50%不等,續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車型,補貼分別上調2%-14%不等,門檻明顯提高。

這樣的政策鎖緊及門檻提升,帶來的首要影響就是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利潤下滑,就拿國內新能源領軍汽車公司比亞迪來說,今年上半年淨利潤為4.79億元,同比減少了72.19%。國內新能源汽車領軍公司尚且如此,那些造車新勢力的利潤情況更是慘淡甚至是虧損嚴重,新能源汽車公司生存面臨困難。

退坡機制其實有利,優勝劣汰促進市場

雖說退坡機制加大了新能源汽車公司的生存難度,但是從長遠看利大於弊。

要知道造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新興新能源汽車公司生產出的產品其實並不具備市場競爭力,並不是消費者想要的產品,只是濫竽充數的存在。此前因為補貼的存在,他們才得以生存,現在沒了補貼,他們就難以維繫,自然會被淘汰。

而那些真正專心於產品研製研發以及技術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像是比亞迪、吉利以及長安等,會迅速搶佔淘汰車企騰出的市場份額,進一步發展壯大,促進市場良性發展。

結束語:國家新能源政策補貼的縮緊和門檻的提高完全符合市場發展規律,退坡機制可以促進新能源車企的良性競爭。那些在新能源車企中扮演“南郭先生”的汽車公司會在退坡機制之下淘汰,留下來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才是有“真材實料”而且經得起市場考驗的,並且能夠帶給消費者真正優秀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二師兄玩車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一點上大家是達成了一致的。但是,究竟新能源汽車需要多久才能普及,需要多久才能代替傳統燃油汽車則存在著不同的解讀。國家為了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說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但也因此產生了一些亂象,部分車企利用政策進行騙補,背離了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的初衷,把新能源汽車做成了騙補的遊戲。由此帶來一個新問題,在國家補貼的刺激下看似繁榮的新能源汽車,如果離了補貼會怎麼樣?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不能夠也不應該一直享受國家補貼。國家補貼只能幫助新能源汽車行業完成起步,扶持幾家優質車企成長為未來的領軍企業以便中國的汽車產業在未來的國際市場有一席之地。國家補貼的退出是必然的事情,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那麼國家補貼退出之後,新能源汽車廠商會怎麼發展呢?應該會快速出現兩份分化的現象,強者更強,弱者退出。

為什麼說補貼退出之後會出現明顯的強弱分化呢?因為補貼的存在一方面讓新能源汽車在和傳統燃油汽車的競爭中佔有優勢,人為擴大了市場規模,弱勢車企也可以分一杯羹。沒了補貼,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一切需要用產品競爭力說話。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偏高的價格會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優勢企業憑藉早期的積累,可以通過規模優勢降低成本,相對沖擊會比較小。嚴重依賴補貼生存的企業必然會舉步維艱。其次,優勢車企憑藉規模優勢在供應鏈和研發等方面都會有優勢,同樣的產品以更低的價格銷售也能獲利。那些依靠補貼生存的車企則不一樣,研發能力差,供應鏈管理水平低,產品降價就會面臨嚴重虧損。

所以,一旦新能源汽車行業初步成熟之後,補貼必然退出。而且補貼的退出對於市場會有積極影響,讓優勢企業獲得更明顯的優勢,確立市場地位。至於一部分競爭力薄弱的企業,則會退出市場競爭。最終市場大洗牌,強勢企業有望進一步提高競爭力,中國的汽車產業才有機會在新能源汽車這個機遇減少跟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甚至完成趕超。


鎂客網


點擊上方關注威震天霸天虎!帶你走進不一樣的車世界!!

首先看新能源車發展本身,其實作為車本身,電動車也好,插電車也罷,已經發展的差不多了,談新能源車的發展基本上等同於在談電池能量密度是否還能提高?

除了以上的解釋,最根本新能源不會停止發展原因有三:

一,未來一定是新能源的天下,這幾乎是板上定釘的事,因此國家不會停止對其的投入

國內的新能源發展先不談,先看國外,特斯拉電池工廠虎視眈眈,ABB沒有一家敢懈怠,發達國家如果未來幾年內被model 3佔領我一點不會驚訝,這幾乎就是三體裡的降維攻擊。互聯網公司的理念是傳統汽車廠商的軟肋,後者即使有想法,也沒有辦法付諸實踐,要開發一款與眾不同的新車會遇到太多太多的阻礙,反過來前者的攪局靠的就是跟“傳統”不一樣,像極了當年蘋果和安卓,大肆屠殺諾基亞和塞班的景象。

二,碳排放。正基於第一點的前提,國家降補甚至停補新能源只是表象,別忘了還有碳排放這一關,這是個死命令,無法動搖。後者可以繼續有補貼,來支持新能源的開發。同時,兩年前大部分車企的新能源規劃也得繼續,不然沒法過碳排放這一關。

三,電池本身的發展

好在目前的人類社會用電池的場景太多了,電池行業會不斷髮展,以此也會不斷帶動相關技術領域的借鑑,電動車賣的動賣不動,電池都不會停止發展

其次前一段時間報道的石墨烯電池 如果實現是不是會降低成本 提高續航里程?

你覺得沒有補貼會怎樣?


威震天霸天虎


先說觀點:取消補貼後,新能源汽車繼續發展的大趨勢不會改變,但是發展速度會明顯減緩。首先,不管有沒有補貼對普通消費者都是無意義的,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考慮消費新能源車;受牌照政策影響的消費者有可能直接放棄購車計劃,整體來看沒有補貼後消費市場會萎縮。其次,廠家不會因為消費市場需求降低就減少新能源車生產,因為“雙積分”讓他們不得不生產,但是生產了就要銷售,沒有補貼就只能降價吸引消費者,或者提升產品競爭力,但不管哪種都是推動了系能源車的發展。最後,我認為補貼是必要的但不認可現在的補貼方式


北海的風


補貼過的價格就是其實際價值,所以不補貼了,也還是這個價。


多多想想


會恢復原有的價格,而不在虛標出廠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