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是不幸還是萬幸?為何說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

靜夜史


沒有清朝,我國漢地18省難保?這是何人提出的言論?純屬胡咧咧。

沒有清朝,自然會有其他朝代,難道中國還要靠滿清保衛國土?

滅亡明朝的是李自成,不是清軍

明末政治腐敗,矛盾叢生,導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大起義爆發,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明朝滅亡,這個時候清軍還被結結實實擋在山海關外,找不到路,所以無論清軍入關與否,明朝已經亡了。

清軍靠漢奸入關,漁翁得利

清軍能入關純屬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他們更應該感謝吳三桂為代表的漢奸們投降,不然的話,他們一是突破不了山海關,二是即便突破山海關,沒有漢人充當帶路黨和急先鋒,光是農民起義軍就足夠他們喝一壺的。

沒有清朝,中國只會更好,不會更差

假設清軍當時沒有入關,李自成建立的政權得以存續,在明朝遺留官員的輔佐下,可以建立一個漢人政權,他們的成績不會比清朝差,畢竟漢人政權相比滿清,會更穩固更容易被百姓接受。

清朝入關後,採取以下四種措施鞏固統治:

1,大肆屠殺,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屠殺漢人上千萬。

2,大興文字獄,焚燬了明朝以前的海量史料,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

3,實行愚民政策,推行奴化思想,奴化漢人官員和百姓。

4,徹底閉關鎖國,完全關閉中國與世界交流的大門。

5,四是重農抑商,扼殺資本主義萌芽。

清朝擴大了我國領土疆域,使得我國版圖達到空前,這是它的貢獻,然而它的所作所為又完全是逆歷史潮流而動,讓中國全面落後於世界,為日後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埋下禍患。

可以說,滿清為我國所做的貢獻完全被它的過錯所抵銷。

滿清統治中國,根本靠的還是漢人的官員士大夫階層,如果清軍不入關,這些官員士大夫效力新政權,表現只會比清朝更好,不會更差。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滿清入關是所有民族的不幸,是嚴重的歷史倒退,就像今天黑猩猩依靠某種特殊的工具佔領人類世界一樣!不要扯國土,現在可以確定的是,滿清歷史造假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了!滿清在西藏駐軍過嗎?在新疆設置基層行政機構、徵稅並有實際統治嗎?漠西和漠北蒙古留辮子嗎?滿清最擅長的就是造假,乾隆對緬甸四戰四敗,把明朝的緬甸、泰國北部、越南北部全丟了,結果竟然被吹成了功績!現在滿遺提起滿清,最多提的就是收復臺灣,可是康熙時期,臺灣是在漢族人手裡,談什麼收復?而且最後滿清把臺灣割讓給日本人,這可是真正的割讓哦!文化上,滿清是封建王朝中最沒有建樹的,而且文字獄也是滿清的發明,為什麼?因為滿人沒有文化自信,又看不得別人比他強,所以最簡單的就是讓別人也跟他們一樣蠢!


黑又壯的爸爸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個名字,什麼是所謂的漢地18省?

明朝時期在全國設置了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到了清朝時期將湖南,湖北從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分離出來,南直隸又分為江蘇和安徽,陝西分出甘肅,成為十八個省,是漢人的主要聚集區。

說完漢地十八省的概念,我們再回歸題目內容說一下

清軍入關到底是不幸還是萬幸?

這個問題非常敏感也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滿清入關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很多人看來這種影響是一種倒退,比如扼殺了資本主義萌芽,推行民族壓迫政策等等,但是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清朝最起碼有兩大貢獻。

首先,清朝確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

清朝鼎盛時期的國土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公里,即便是清朝滅亡前期國土面積依然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而且這廣袤的領土基本都是實際統治區域,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權之下。

其次,清朝真正意義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清朝時期,各民族的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邊疆各個少數民族加強了與中央的聯繫,我國現有的民族基本上在清朝時期已經形成。

說完了清朝的貢獻,我們在來看第二個問題,為何說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

在清軍正式入關之前中原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部分政權,南明,李自成的大順以及張獻忠的大西。

雖然農民軍勢大,攻滅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但是南遷的明朝政府失去了關外的威脅又佔據江南富庶之地,李自成想要徹底攻滅明朝並不現實,而根據李自成的性格來分析,佔據北方地區和明朝劃江而治他已經非常滿意了。

再看張獻忠,在四川已經站穩腳跟,基本上據全蜀之地,傳統漢地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情況,三股勢力中任何一方都沒有完全實力攻滅其他兩方,中國或許會再度陷入分裂的局面。


一點點歷史


不邀自答。

答案很明顯,要是沒有大清別說十八省,不用等到鴉片戰爭就被洋人瓜分成殖民地了。所以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大清不入關,中國變斯坦。

先說一下洋人為什麼會在1840年那會兒侵華,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直到19世紀洋人才完善其在非洲、印度洋、南亞以及東南亞的殖民據點,為其日後大規模東進提供了前進基地以及補給基地。比如英國就利用印度的物力和人力來為其侵華服務。

另外,歐洲內部還經常打的不可開交。遠的不說,三十年戰爭、反法同盟等就打了幾十年,而且英國佬還先後打了兩次英美戰爭,一直到鴉片戰爭前才基本消停,此時才能騰出手來侵略中國。
三十年戰爭

但是就英國來說,其本身對中國本土沒什麼野心,而且也沒有那麼好的牙口去消化、改造,畢竟消化一個印度就讓英國佬付出了很大的成本,所以歷史上英國侵略中國,從來都是要求中國讓出一塊土地作為英國傾銷商品的據點,比如說香港以及公共租界。畢竟以若干個殖民據點以點帶面的去影響中國部分地區、扶植利益代理人才是最划算的手段,至於完全吞掉並消化中國,英國佬還沒有那個牙口,畢竟中國比印度大多了。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一個因素,那就是俄國。不同於英國以傾銷商品和方便投資等目的,俄國則是對土地充滿了野心,即便是今天骨子裡也是劣等的強盜基因。
所以,如果大清不入關的話,那麼關外就是小國寡民的滿洲以及四分五裂的喀爾喀蒙古,還有那個新興的準噶爾汗國,這樣的話俄國會輕易將其各個擊破,並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並強迫滿洲人、蒙古人俄國化。而以俄國人對土地的貪婪,其必然會繼續染指關內。俄國人不像英國那樣講究盜亦有道,還知道改造殖民地使其更好的為其服務,以俄國人強盜的本性,則不會像英國人那麼講究,而且歷史上俄國下三濫的事幹的一樣不少,其對中國造成的傷害比英美多的多。

而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歐列強,其以商業立國,重視的是市場,而非一味的掠奪土地。如果俄國染指關內,英國絕不會坐視這個龐大的市場被俄國獨吞,必然要橫插一腳進來。那時候來華的可能就不是英國了,還有法國、西班牙、荷蘭、奧地利等歐洲國家,那樣的話中國的土地絕對會被瓜分乾淨,那對於我等漢族人來說將會是亡國滅種的災難。
所以,如果清朝不入關,就沒有日後清朝大規模開疆拓土;如果沒有清朝大規模開疆拓土,就沒有今日至中國。清朝入關除了締造現代中國的雛形之外,更是極大的拓展了古典中國的邊界,並整合了內地和邊疆為內地留下了足夠的緩衝區。

正因為大清的地盤足夠大,所以洋鬼子沒有那麼好的牙口去給吞掉,也沒有那麼大的胃口去消化,只能姨殖民據點、扶植利益代理人這種方式。所以正如我所說的那樣,大清不入關,中國變斯坦。大清能夠入關,簡直是中國之大幸。

而我們後人要做的,就是珍惜當下,為國家的未來而努力。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清軍入關,對漢民族來說,是一場空前大災難。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清軍所過之處,屍橫遍野,殘垣斷壁,可謂血雨腥風,人間地獄。隨後剃髮易服,更讓無數的抵抗者人頭落地。可以這麼說,漢民族的血性、骨氣被徹底禁錮,造成了萬馬齊喑的死寂局面,也是近代中國落伍世界的重要原因。


但清軍入關,不能說是什麼好事,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結束了群龍無首、各自為王的局面,從而避免了國家再次分裂,使中國又一次走上統一正軌。

至於說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聲也難保,不免誇大其詞,有為清朝歌功頌德之嫌。自秦朝以後,大一統思想已經深入漢人的血脈中,成為歷代仁人志士的最高追求。漢隋唐明這些大一統王朝莫不是如此,就連最弱的宋朝,也為國家的統一奮鬥過,只不過遇到了強大的契丹,不得不半途而廢。但統一始終是中國的主旋律,即便沒有清軍入關,漢民族經過若干年的內鬥,一定會再次出現像朱元璋一樣的雄主,一統華夏。

對於閻崇年所謂東三省是清朝帶來的嫁妝之說,真的不敢苟同。東北很早就有漢人活動,自漢朝以來,東北一直在朝廷的掌控中。特別是明朝,若非朱元璋、朱棣父子苦心經略東北,它很有可能被朝鮮吞併,豈能有努爾哈赤崛起於白山黑水的機會?

中國今天有如此廣袤的領土,清朝的貢獻不可埋沒。但這也幾千年來,華夏祖先奮鬥的結果。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清朝建立了一個廣土眾民的政權,而且辛亥革命後的和平交接,基本保障了今天龐大的國土。從歷史後見之明評價,確實清王朝的貢獻很大。

1、明王朝的疆域

相對於漢人王朝的宋朝,明王朝的疆域是很大的。但相對於前代的元,後世的清,明王朝的疆域確實不算大。

(明朝疆域圖)

在明朝初期,明朝疆域最大的時候擁有安南、漠南、大興安嶺內外等地區。

但隨著仁宣時期的戰略收縮,明朝北部邊疆退往長城一線,大體就是常說的九邊;安南也撤兵放棄,疆土大幅度減少。

(明朝後期疆域圖)

到了俺答汗議和後,蒙古人逐步向藏區滲透,明王朝在藏區的影響力也逐步下降,疆域進一步減少。

2、清王朝的疆域

清朝的疆域也經歷了一個擴張與收縮的過程。

在1636年,雄才大略的皇太極建立大清的時候,疆土只有遼東與漠南,北部地域還沒到達黑龍江。

(1640年的清朝)

在順治時期,擁有了關內十八省。

在康熙時期,不僅將天下重新打了一遍,且統一臺灣,控制了黑龍江、外蒙、青藏。

(平定準噶爾

到了乾隆時期,平定新疆,將邊界推到巴爾喀什湖,幅員萬里。當然大清向緬甸、越南的擴張以失敗告終。到這時候,清朝雄立於世界東方。

(清朝全圖)

3、疆土的丟失與和平交接

1840年,鴉片戰爭,清朝丟了香港島;1860年二次鴉片戰爭,清朝丟失外興安嶺與西北近150萬方裡土地。到甲午戰爭,更是丟了臺灣。

至於租界區、租界地更是數不勝數。國家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但這時候民族國家在行程中,更關鍵的是,清王朝與民國和平交接,繼續保持了國家一統,沒有因為王朝更迭而造成大的領土喪失。

(中華民國全圖)

清朝對中國的疆域貢獻是巨大的,這點不可否認。至於清王朝入關就能看出來未來的疆域,那就是胡說了。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沒有清軍入關,我們連漢地18省都難以保全的說法,完全是站在外國進步,而我們原地踏步的基礎上說的。這種說法,過分地高估了歐洲殖民者在清朝前期的能力,也刻意拔高了清朝的貢獻,同時盲目地對明朝進行了貶損。

由於清朝的崛起,清朝成功地整合了漢地與滿蒙藏疆。清朝前期的強大,也成功遏制了歐洲殖民者過早染指中華的可能,將西方列強對中華的侵略拖到了鴉片戰爭時代,使國土能夠最大限度的維持下來,這是清朝積極的一面。

誠然,這些關於清朝的貢獻,的確是實實在在的。然而,問題是,如果清朝不能夠入關,那麼明朝,或者明朝以後的大順朝,就不能整合邊疆各部,就不能抵禦西方列強嗎?

當然不是。儘管清朝最終取代了明朝,也打敗了大順,但是簡單地將明朝不如清朝作為結論,就大錯特錯了。單單只是說清朝入關以後的所作所為,明朝就有很多地方比清朝強上千倍萬倍。

清朝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對漢地的空前防範,而打斷了中華與當時的國際接軌的趨勢。而早在明朝末年,明朝與西方國家的接觸已經是大規模的了。比如西方國家在海外殖民地掠奪的白銀,當時就大部分流向了明朝,明朝也開始大量使用西方國家的先進武器。而清朝的入關,中華與外國的大規模接觸戛然而止。

如果不是清朝入關打斷了中華與國際接軌的趨勢,我們很有可能就是當時工業革命的參與國之一,而不一定會像清朝那樣成為被動的承受國。如此一來,沒有清朝入關,明朝或大順朝,原本就可以成為列強的一員,還何以害怕疆土不保?

更何況,在明末清初階段,歐洲殖民者相對中華並不是絕對的強。當時的歐洲列強之間的戰爭,都還處於小打小鬧的狀態。即便沒有清朝入關以後的擴張,明朝或者大順朝也不大可能會敗給歐洲國家。因此,沒有清朝,漢地18省難保,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蘇綻


如果沒有清朝,要統一成巨大的中國,機會幾乎是零。原因是,第一,在當時,漢華人在東亞'內地處於優勢地位。對周邊民族(特別是北方民族中的蒙古、滿洲)不會平等真心談判,會以武力為主,這樣會造成不完全征服(總有人不服,因為他們有大後方,可以退卻並捲土重來)。最要命的是把這些共同生活了五千年的鄰居推向反面,投入遠方民族的懷抱(如俄羅斯、大不列顛)。然後一起踏土而來。 當時的中原又沒有徵服世界的資本,所以華人的任何一個勢力(朱明各勢力、李自成、張獻忠、鄭成功等),在當時想要統一到 現在這麼大的地盤,可能性幾乎是零。而滿人征服蒙古是靠連姻與合作,真誠相待,當然是抓住時機。這一處理方式與漢人不同。第二,蒙古各部(如準葛爾、林丹勢力)也不可能再次征服南方,只能拖延統一時間或處於分裂狀態。如果不能快速統一,歐美勢力必定介入,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奧斯曼土爾其將會利用語言相近,信仰相同,把勢力滲人西域。因此,可能造成無法統一。日能崛起,漢、韓、越、菲、蒙、藏、疆同樣能崛起。時間推遲得越多,已經沒有時間做分與合的遊戲了,進入現代,統一的難度就會越大,例如法國拿破倫統一歐洲,失敗了。 清朝建立者並沒有想到自己會統一中國。大清是滿漢共天下,大清領土應該是滿漢蒙等族牽頭,各民族先民都付出鮮血和生命而獲得的,或悲慘,或悲壯,或充滿血色光環。當然跟滿洲這個組織者的特殊性分不開的。有全國人民提供稅收支持,才有資金統一中國。因此,中國疆域應該是中國各族先人,共同締造的。總之,中國是3000年來,全國各族先民(特別是弱小的或已消失的民族)的悲慘付出,用血與淚凝結而成的,要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大統一。


忘記歷史就是犯罪


如果可以爆粗口的話,我想對這個問題說一句“扯淡”

先默唸三次“現代中國的疆域是經中國曆朝歷代的共同開拓得來的,是經過我黨我軍無數先烈的流血犧牲換來的,但唯獨不是滿清得來的,更不是什麼沒有滿清就沒有中國,所謂沒有滿清連汗地十八省都難保的言論是赤裸裸的分裂言論。”

這種言論我的文章裡有專門的分析和解釋。

希望網友們不要再聽什麼所謂的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十八省也難保了,這種言論就是所謂的清朝帶來了東北新疆西藏蒙古臺灣等嫁妝的分裂論。

這裡簡單的再說一下,關於這些話的荒謬之處。


清朝的功績是收復和維護了中國的領土

的確,從康熙時期開始,對新疆西域用兵,一直到乾隆時期,徹底將其平定,這是事實,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收復,而不是開疆擴土,新疆地區,從漢朝開始,就是中國領土,一直到了唐朝,滿清收回了新疆確實是功績,但你能說沒有滿清就沒有新疆嗎?很難說吧?

此外,滿清且用籠絡手段加強了對蒙古和西藏的統治,這也是功績,但無論是蒙古還是西藏,在之前的歷史中,都曾歸屬中國。

滿清所謂的開疆擴土千萬,實際上是繼承了明朝的領土,當然吹捧滿清的這些人是不承認繼承了明朝的領土了的,或者他們會說,明朝滅亡的時候,都沒有什麼領土了,我大清的土地是自己打下來的,那麼,滿清滅亡的時候,連紫禁城都是暫借給其小朝廷的,又何談什麼“留給中國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呢?


清朝奠定的是近代中國的疆域

清朝奠定中國疆域的基礎是不假,那是世界各國步入近現代以後開始逐漸的產生“國家”“領土”的概念之後,們,滿清被西方脅迫著簽訂了無數賣國條約,順便對中國的領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界定,這是被動的,不光彩的,是恥辱的。無論是哪個王朝處在那個時代,是都能奠定中國疆域的,滿清是恰逢其會罷了。而且現代中國的疆域是源於二戰勝利以後的國際勢力體制的劃分,就這在建國以後,多少分裂主義份子和少數民族酋長拒絕統一,還不是解放軍用犧牲打下來的?領土永遠都不是一紙條約有效的,而只在我國家軍隊的大炮和導彈射程之內。

最後,為什麼說這樣的言論是分裂言論,因為這所謂的沒有滿清中國就沒有領土和滿清”領土嫁妝論“的背後,是從的滿清領土有功論,轉為滿清領土貢獻論。再仔細一想,就是在說中國的土地都是他們帶來的,一旦他們有預謀的進行分裂,那麼這些土地也理所當然的是他們的,比如說滿洲國,他們完全可以說,滿洲國不是分裂中國,滿洲國是大清國,所以什麼東北,西藏,蒙古,臺灣,都是滿洲國的國土。


中國的疆域領土歸功於歷朝的開拓(包含清朝)但絕對不是隻歸功於清朝

而且這些土地,從中國秦漢時期開始,就已經陸續的被歷朝歷代開疆擴土歸屬中華了,如漢擴新疆,唐治蒙古,新疆,東北,元初治西藏,明收臺灣,到清朝時期開始對這些土地進行鞏固和維護,所以這是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共同功勞,而不單單是滿清一個朝代的功勞。

漢地十八省也從來都不是一個歷史地理概念,而是滿清政府當時為了隔離漢人實施其民族壓迫政策的一種手段,以漢地十八省為傳統漢人居住區,以此外的區域比如東北為滿人的祖宗龍興之地,那是不允許漢人去的,但事實上,早在戰國時期的燕國,都已經在遼東設郡了,明朝時期,東北數百萬漢人存在,所謂的漢地十八省也是赤裸裸的分離主義和挑撥民族關係的言論。

所以不要再提什麼漢地十八省了,這只是個名詞,而不代表什麼,國人的腳步從來都沒有停止在所謂的漢地十八省內,而且從古開始就是了,不然的話,始皇修建的碣石宮可是在遼東的,莫非我們中國的皇帝在古代的時候都跑到外國修建行宮了?


關河南望


清軍入關是不幸還是萬幸,或許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因為歷史只有結果,沒有如果。

清軍入關的時候,在中國各地製造了大屠殺,死傷無數,這對中國歷史來看,絕對是歷史的倒退。

從明清的對比來看,清朝並沒有比明朝強盛多少,而且清朝的建立及其之後的制度設計很大程度上都是沿襲明朝。

晚明時期,中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還出現了具有現代城市氣息的市民社會。而這些到了清朝的時候都被扼殺了,清朝也並非一無是處,清朝的版圖比明朝要大一倍,而且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是在清朝的時候實現大一統的。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清軍入關到底是不幸還是萬幸,很難講。

至於說清軍如果不入關,漢地十八行省也難保,這恐怕是一家之言。清軍如果不入關,李自成與南明政權之間的爭端必將延續,誰輸誰贏,都是很難預料的。但是不管哪一方獲得了勝利,都會繼承明朝的政權。

所以,清軍不入關,關內也不會被裂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