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縮招……應聘者迎來最冷寒冬潮,860萬畢業生該如何抉擇

今年,除了天氣突如其來的降溫外,招聘季也面臨寒冬。華為、阿里等大公司突然宣佈停止社招,許多企業面臨裁員、資金緊張的困境。

《北京青年報》報道,華為日前內部宣佈停止普通社會招聘,明確表示如果不是優秀往屆生、關鍵稀缺人才以及公司專項招聘的,各部門不得發放offer,特殊情況需經輪值董事長審批。

但事實上,華為方所開放的社會招聘缺口卻是針對“19級以上的關鍵稀缺人才”,工作年限在12-15年,華為實行職級制度,應屆畢業生為13-14級,博士可到15級,中層管理人員可到17、18級,副總裁、總裁則為21、22級。

裁員、縮招……應聘者迎來最冷寒冬潮,860萬畢業生該如何抉擇

華為的工資組成一般為基本工資+績效+海外補助+獎金+股票分紅(或者TUP), 2016年,華為被曝年入500萬的員工有千人,年薪百萬的超1萬人。如此高待遇的企業成為許多人的首選,也因為如此,華為成本中員工薪資佔據很大的比例。

2017年財報顯示,華為銷售額為6036億元,但利潤卻只有475億元,利潤率為7.9%,對比商業利潤率可達到53%的阿里來說,華為有點低得離譜。

有華為員工表示,公司目前的員工結構13-14級的畢業生和19級以上的高級專家人數稀少,15-18級的員工佔據90%,這部分人往往都是中層領導,入職時間長享受公司福利,產出卻很少。此次關閉社招通道,很有可能是華為在縮減人員成本,是內部員工結構的一次調整。

裁員、縮招……應聘者迎來最冷寒冬潮,860萬畢業生該如何抉擇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二八定律,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相同的道理,在社會中在職場上,往往是20%的人掌握了80%的資源。

阿里的縮招消息則來自一個職場APP。留言者稱阿里已經全面縮減編制,所有業務線不再批offer。阿里方的回應則是人才和組織升級,“基於對人才‘不一樣’的要求,阿里巴巴每隔一段時間時間都會進行這樣的人才體系升級”。

裁員、縮招……應聘者迎來最冷寒冬潮,860萬畢業生該如何抉擇

公開資料顯示,截止今年8月,阿里巴巴技術崗員工佔比達到51%,在所有工程師中有46%擁有碩士以上學歷,員工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在阿里巴巴的管理幹部和技術骨幹中,“80後”已經佔到80%,“90後”管理者已超過1400人,佔管理者總數的5%。負責人表示人才升級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激發年輕人潛能,給他們晉升的機會。

同時,網傳京東就在做減法“大面積裁員”,該消息同時表示京東“擬先裁未婚未育女性”、“試用期的新人作為裁員備份”等。京東回應這是正常的“人員流動”。

其他公司的裁員消息也愈演愈烈,美圖、錘子、騰訊…… 此前,有互聯網從業者表示,就算社招沒有關閉,也只招有5-10年工作經驗的專家,其他崗位通通外包。

裁員、縮招……應聘者迎來最冷寒冬潮,860萬畢業生該如何抉擇

今年的秋季校招也是肉眼可見的蕭條。2019年應屆畢業生860萬,刷新歷史之最。金融業因證券市場不景氣縮招,券商也沒有職位;早步入寒冬的房地產行業更不用提,萬科集團今年全國只招88人,整個北京只招10人;與此同時,很多畢業生寄希望於國考,而今年招錄1.45萬,縮減一半。

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顯示,2018年二季度,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同比減少6%,首次出現需求的負增長。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也表示,目前互聯網用人需求的退潮與創業公司的生存週期相關。

裁員、縮招……應聘者迎來最冷寒冬潮,860萬畢業生該如何抉擇

大型招聘會現場

2018年報名考研的人數達238萬人,比2017年增長37萬,漲幅18.4%。往屆生考生107萬人,比去年增加19萬人。考研人數的增加預示了大環境的艱難,調查顯示,這些人選擇繼續考研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就業競爭力。

大環境無法逆轉的情況下,企業需要真正的高端人才,求職者的姿態要更加好看才能生存下去。而在這個寒冬裡,真正從容不迫的是擁有強大競爭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