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俄羅斯入侵北約小國,美國會冒著自己被核打擊風險來履行北約的防務協定嗎?

A優克陳維來


在國際上,普京、特朗普都屬於狂人類型,但狂人也有側重點,普京似乎更有計謀和韌性,而特朗普則比較霸氣和隨性。

反映在保護自己的盟國上,特朗普欲對不聽話的敘利亞下手,但又舉棋不定,因為大馬士革是莫斯科的盟友,普京是不會袖手旁觀、坐視不管的。

反過來,要是俄羅斯對北約小國下手,美國會挺身而出,按照協議上的要求前來保護嗎?

由於特朗普“鹹菜燒豆腐——有言(鹽)在先”,即如果符合“美國優先”的原則,才可展開行動。但是,北約小國要是無關美國痛癢,無損切身利益,甚或與美國利益相距遙遠,那就另當別論了。

既然不符合“美國優先”的原則,並且普京也不是省油的燈,特朗普自然不會出手相助,但是會繼續保持自己的霸道風格,對俄羅斯怒吼幾句,並建議北約盟軍象徵性地在相關海域展開軍演,一方面表示自己的嚴重關切,另外表達自己的強烈不滿。僅此而已。

目前烏克蘭就是很好的例子。儘管該國還沒有成為北約成員,但是心夠實誠,對美國也是言聽計從,為了加入歐盟北約,甚至不惜與俄羅斯鬧翻。可結果怎樣呢?

世界形勢一日千里,二戰時期那種盟國間的鐵桿朋友關係早已大打折扣,北約國家別以為有美國領頭羊就可高枕無憂,其實一旦遇到麻煩,華盛頓未必義不容辭,敢冒俄羅斯之大不韙,要知道,普京是說一不二的,核武器可不問你姓甚名誰。


(謝謝閱讀,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江淮聖手


如果那一天普京心血來潮,突然下令進攻北約的一個小鄰國,比如羅馬尼亞,也沒什麼理由,下邊人也不問為什麼,戰爭就開始了,俄羅斯的坦克集團穿插分割,後續部隊包圍殲滅,羅馬尼亞猝不及防,如果沒人管,三天亡國,北約震驚,頭兩天只看不說話,因為要重新思考,俄羅斯為什麼要這麼幹?想不通,因為本身就沒道理,看明白才能採取行動,看不明白只有派人去問普京,回答是:想看看你們會怎麼反應,於是北約召開緊急會議,向俄羅斯發出最嚴重通牒,責令退兵,同時北約調兵於俄羅斯的四周,俄羅斯不進不動,雙方相持,美國為防備核戰爭做了一些應對,並告訴俄羅斯已運抵十顆氫彈,雙方對峙半月,北約加大壓力,英法也放話不惜打核戰,普京見不太好,與幾個人交換了一下意見,通知北約,不用打了,咱們各自回家,最後約定一齊後退,於是俄羅斯撤出了羅馬尼亞,普京說以後咱們要和平相處,羅馬尼亞事件到此結束,這只是一個假想事件,因為誰也不會無緣無故就發動戰爭,雖然普京看著厲害,但他從來是一個自衛者,向他步步逼進的是北約,那怕普京曾經一再表示要加入北約,但北約嫌他們是"黃色俄羅斯人",將其歸入亞洲,幾十個國家欺負一個窮國,你要真打他必散架,朝鮮戰爭雖然號稱十幾國聯軍,但也就是幾十幾百人,越南戰爭只是美國一家,那些國家只是吶喊而已,這還是常規戰爭,如果涉及到核武器,我想再大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果每個國家都有幾顆核彈,那麼世界上從此將不會再有戰爭,美國為什麼不動朝鮮?他更怕朝鮮的核武器,只准自己有,不讓別人有!試想連朝鮮的核武都怕,那俄羅斯的核武不次於美國,豈能不怕?反過來普京也是一樣,他也不想死,他只是想活的更好,活的更好包括生命和尊嚴兩方面,為了活著而蒙受屈辱,:或是為了尊嚴而丟了性命,都不是人們所追求的,人:們一般都會在這二者間兼取,喜歡什麼就多取一點,另一邊只能少取一點,雖然美國有條約的義務,但性命交關他未必肯向前,條約管的是信譽,不是性命,他不會為:信譽丟了性命,很可能會為性命失了信譽。


縹緲孤鴻影45


北約強調協同作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也並非鐵板一塊,比如2016年的俄土衝突,各國作壁上觀。最主要是看對大國利益是否有利。

近期,北約的一位高級將領說,如果俄羅斯攻擊波羅的海國家,或者攻擊波蘭,北約將毫不猶豫將應戰。這話聽起來頗有時空倒轉的感覺,因為不過才20多久年前的冷戰時代,上述四國都屬於華約成員國,是受俄羅斯保護的,當年的北約曾在雙方邊境地帶駐兵30萬,可謂重兵壓境。現在這些國家都轉投北約,北約在上述國家那裡有4500人,人數雖然不多,但用北約軍官的話說,駐紮的目的就是為了表明北約的決心。可是如果這種決心被投入終極檢驗時會怎樣呢?

盟軍轉型司令部最新發布、四年一度的“戰略預見分析”報告一再點名把俄羅斯稱為“害群之馬”。報告承認“發生國家間衝突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另一方面,北約內部也存在歐洲與美國的主導權之爭。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近期對歐洲盟友拍胸脯說,美國會維護歐洲安全,以便抵抗來自俄羅斯的“威脅”。不過他也說,歐洲必須對自身安全挑戰負起更大責任。

這些講話跟他的“老闆”特朗普並無二致,自推行“美國優先”政策的特朗普上任以來,一直覺得美國對北約的義務太重,要求北約的歐洲國家多掏錢,並威脅如果不這麼做美國在出現情況時將撒手不管。這讓不少歐洲盟國心生寒意,因為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中,歐洲盟國一直是唯美國馬首是瞻,出錢又出力,現在美國的態度讓歐洲人產生了“必須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歐洲人的命運打拼”的想法。

因此,且不說是否存在“俄羅斯入侵北約小國”的假設,即便真的發生了,美國能否冒著被打擊的風險履行北約集體防禦條款的義務,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參考消息


如果俄羅斯入侵北約小國,美國會冒著自己被核打擊風險來履行北約的防務協定嗎?

我們現在來假想一下這個北約小國是立陶宛,或者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國家本來就是從蘇聯裡面脫胎換骨出來的,因此俄羅斯如果侵略的話,對這三個國家應該威脅最大。

那首先來說一下美國的事情,美國應該是會履行北約的防務協定,但根據衝突升級理論,最開始的時候,應該是外交斡旋為主,在目前的國際社會來看。所以,美國應該會介入到這個事實來,但避免進一步的戰爭。

其次,即使美國介入,並且動用了武器,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核武器大國,會使用核武器來對付對方。他們很可能利用現代戰爭的其他手段來分個勝負。

所以,“俄羅斯一定會動用核武器來打擊美國的介入”,也是一個非常極端的假設。


本來世界觀


俄羅斯入侵北約小國,本身就是全面挑起戰爭的冒險行為,美國唯一的選擇只能是迎頭痛擊,不然美國維持了幾十年的霸主地位將轟然崩塌。


北約作為軍事集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集體自衛權,一個國家遭受到攻擊,所有國家都有責任增援,美國作為北約的最主要成員國,保護盟友安全責無旁貸。

波蘭近期向美國請求派軍隊進駐,並且修建了軍事基地“特朗普堡”,還向美國提供了20億美元的軍費。


如果俄羅斯入侵波蘭,駐紮在波蘭的美國軍隊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一定會全力配合波蘭軍隊抵禦俄羅斯軍隊。

哪些沒有美國駐軍的北約國家遭到入侵,美國同樣會履行協定,當然美國不會在戰爭開始的第一時間加入,而是以北約的身份介入。

事實上,如果是俄羅斯入侵北約國家,美國進行反擊,美國是沒有被核武器攻擊的危險的,因為俄羅斯美國兩個國家都具有強大的核武庫,雙方心照不宣的會避免大規模的直接衝突。



履行協議是美國唯一的選擇,如果在戰爭面前,美國放棄了北約國家,那麼北約國家會紛紛離開北約,重新投入俄羅斯的懷抱,畢竟誰能提供安全就跟著誰。


視野新觀


我個人認為俄羅斯入侵北約小國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不符合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及現狀。而一旦俄羅斯真的這樣做了,美國也肯定會依約介入。因為大國間博弈也是一種賭博。有人也許會以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事例來說明美國不會介入。但這是性質不同的兩碼事,最根本一點就是當時的格魯吉亞和烏克蘭都不是北約成員國。美國拉攏這兩國也只是為了使壓力更靠近俄羅斯,遠不是它的核心利益,所以美國認為沒有和俄羅斯短兵相接的必要性。而俄羅斯一旦入侵北約國家那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北約條款中明文規定任何一個成員國遭到入侵,便等同於其他簽約國被侵略,所有簽約國都必須向入侵者宣戰。美國是個超強的大國,維持對盟友的“信用”是其團結盟友立霸世界的基礎,即使面臨被俄羅斯核打擊的風險也會硬著頭皮上的!62年古巴導彈危機的事例也可從側面說明美國一旦被逼到了牆角,它也會不惜一切“賭”一把的。而俄羅斯呢?目前的國力羸弱,無法與美國全面對抗,只能在最關鍵的節點上勉強與美國抗爭,實無必要與美國拼個你死我活。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果斷出手是為了最迫切的安全利益,且還有保護族人的成份。在敘利亞的大動干戈,是因為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軍事基地在敘利亞,失去敘利亞就等於失去了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支撐點。而北約國家對其威脅原來就一直存在著,並沒有現實的緊迫性,所以俄羅斯不必冒天下之大不韙。當然,凡事無絕對,假如俄羅斯真的瘋狂了,那世界和人類必將面臨一場大劫。


人生觸底反彈


美國一定會履行防務協定!


履約是美國稱霸世界、立威國際的的基石。過去以往的歷史事件、時間檢驗,都足以證明美國的行動和決心。


核打擊目前來看,僅是為了實現戰略目標進行戰略嚇阻的威懾手段,世界上誰也不會甘願兩敗俱傷同歸於盡打一場這樣的核戰爭。

古巴導彈危機就是上述定論的典型例證。俄羅斯是會武力攻擊,武力佔領,但他絕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實施核打擊。


烏克蘭、格魯吉亞事件並不在北約防務協定內,這也正是導致俄羅斯周邊國家群起努力加入北約的緣由。

美國的戰略在收縮,因為他更專注於國內問題的解決;俄羅斯戰略在擴張,他是以進為退為自己贏得戰略空間,彌補經濟疲弱的短腿增強普京聲望,並且日思夜盼想與美國修好。


今古達觀


可以說,美國肯定會履行北約的集體防禦義務。

依照第五條款規定,當任何一個北約成員國遭遇武裝進攻時,北約各國將採取集體軍事行動。這一集體防禦原則是北約存在的基石。美國曆屆總統,包括特朗普,都公開承諾過要堅守這一原則。如果沒有了這一集體防禦原則,那麼北約將分崩離析,不復存在或名存實亡。可以試想,如果北約的小國遭到俄羅斯的侵略,那麼美國肯定會履行集體防禦的義務,為什麼?

首先,履行集體防禦是美國的條約義務。在現代社會,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必須講信譽,遵守規則,否則將失道寡助,淪為孤家寡人。對美國而言,既然創立了北約,就有承擔責任的義務,這無論是法理還是道義上都是必須的。

其次,履行條約對美國意義重大。美國之所以在全球各地擁有這麼多盟友和夥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能夠為這些盟友提供安全保護。反過來,得益於這些盟友和夥伴的支持,美國才得以樹立其全球霸權地位。一旦美國的盟友,即便是最小的盟友遭到侵略,美國只有履行保護責任,才能維繫其全球盟友體系,否則就會分崩離析,那麼美國的霸權地位也將失去重要支柱。


第三,履行條約義務並不必然意味著會遭遇核打擊威脅。我們經常說俄羅斯越來越依仗其核武庫,俄羅斯也經常說必要時會動用核武,但核武器始終是戰略武器,也是政治武器,不是隨便可以用的。美國的核武庫一點也不弱於俄羅斯,且擁有不斷完備的反導體系。如果美俄發生核戰,俄羅斯絕不會佔到任何便宜。因此,即便是美國履行了條約義務,與俄羅斯發生常規軍事衝突,只要不進攻俄羅斯的本土,只要俄羅斯不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俄羅斯是不會動輒就扔原子彈的。


西域都護


是不會打核戰爭,不是取決於誰的核武多,而是取決於誰更瘋狂。就美俄元首,一個商人出身精於算計卻連坦克都未鑽過,一個是特工出身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就誰在各自國內權力更大,美總統只是寡頭金融操控的木偶,特朗普想開戰,各種會有的開了,而普京十多年已證明是俄羅斯獨裁統治者,他想開機或只是一個電話一個按鈕的事,誰敢阻止,誰就是俄羅斯的叛徒格殺勿論。

是不會打核戰,也是取決於歐洲的處境立場,歐洲與美國同是北約成員,但這些年歐洲各國只是美的小弟,歐羅巴文明沒有得到尊重,有戰爭歐洲人得上,有難民美國卻不收。上次金融危機後,美國從中漁利,卻不真心幫歐洲一把,弄得現在歐洲都未喘過氣來。儘管美歐在意識形態上更為接近,但地區間為爭奪利益而產生的矛盾從未停止過。歐洲與俄羅斯地域很近,如英法與俄羅斯開戰根本不是俄對手,如搭上美國戰車,只是充當了炮灰而已,核戰帶來的後果不是死人的問題,是災難的問題。歐洲憑什麼要在自己土地上與俄核戰?幹嘛不會坐視看美俄一戰,然後選邊站隊?從這角度說,歐洲寧可像土耳奇樣與美翻臉,也不會與俄開戰的,更不會為美俄核戰當炮灰,葬送自己的家園。從這些年美軍出兵中東,真正由北約集體行動的有幾次?另外,德國是發達工業國,但它在國際政治舞臺只是二流角色,二次大戰德國吃盡苦頭,他們年輕一代會尾隨美國嗎?

是不會打核戰,還取於中國。中國並不希望在當下看到第三次大戰,更不希望看到災難性核戰。但美俄真的核戰,中國有可能對日本下手,因日本不是北約成員,矛盾並未直指美歐,但客觀上緩解了俄羅斯在東北亞壓力。


畫家俞果


個人認為,這種問題令人費解。俄羅斯為何要無故入侵北約小國?美國為何要冒遭受核打擊的危險援救北約小國?

蘇聯強大時期也不見他無故侵略小國,何況如今的俄羅斯雖繼承蘇聯衣缽,軍事經濟實力已大不如前。

美國的確霸道,但在烏克蘭勾結美國圍堵俄羅斯,俄強行收回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美國除了經濟圍剿又能怎樣呢?

首先,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國家之間的爭鬥說白了就是為了利益。

俄羅斯不會在國力衰弱的情況下,無由入侵他國,美國也不會在得不到利益的情況貿然介入戰爭。美國更不傻,不會激怒俄羅斯發動核戰。

核戰不同於常規戰爭,一旦開打,將毀滅地球。不僅是個人的生命,還會毀滅國民的生命。


製造核彈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平息戰爭,起到威懾人心的力量。

作為一國領導人,絕對是民族的精英,誰會拿國民的性命當兒戲?

故,這是一個十分令人費解的問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