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應積極樂觀看待中美談判結果


劉和平:應積極樂觀看待中美談判結果

當地時間12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晚餐,舉行會晤。

QUESTION

直新聞:在“習特會”就中美貿易戰達成暫時的休戰共識之後,外界都在高度關注雙方接下來在九十天內的具體談判成果,也有一些人對此感到一些擔憂甚至焦慮,對此,你怎麼看?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覺得,中國老百姓關注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這本身是好事情。但是,為此而感到緊張焦慮,則沒有必要。

那些為此而感到緊張焦慮的人,無非是擔心中國在美國發起的咄咄逼人的經貿談判中會吃虧,甚至是擔心最終的談判結果會對中國的國民經濟帶來重大而深遠的衝擊。

我認為,假如我們站在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上,以長遠的眼光,尤其是從百年大視野的高度來看待這場中美貿易摩擦,你就會淡定很多。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中美貿易戰一味地打下去,只會導致兩敗俱傷,尤其是在中國經濟正處於艱難轉型過程中的大背景下,對中國是更加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最終通過談判甚至是通過做出一定的妥協,比如通過擴大對美國農產品與能源的進口,來安撫美方對中美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的不滿,並通過這種方式,來暫時平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就是一個現實與理性的選擇。

其次,進一步大幅降低國外進口產品的關稅,不僅是中美談判的重點,也是中國自身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的既定安排。從短期看來,這似乎會對我們國家的稅收收入產生暫時的衝擊,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廣大的老百姓可以花更少的錢享受到進口的優質商品,同時,它也會刺激國內的企業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產品價格。

總而言之,對於我們廣大老百姓是有利的。

劉和平:應積極樂觀看待中美談判結果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日晚,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向中外媒體介紹中美元首會晤情況時表示,兩國元首就經貿問題進行的討論十分積極,富有建設性。雙方已達成共識,停止相互加徵新的關稅。

QUESTION

直新聞:根據特朗普政府的對外放話,這場中美貿易摩擦,還將會觸及到中國的結構性改革與放寬市場準入的問題,假如這種現象發生,那值得我們擔憂嗎?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沒有錯,接下來的中美經貿談判,必然會觸及到一個深層次的問題,也就是中國自身結構性改革的問題,這也是大家比較擔心的。而在我個人看來,這一點也是大可不必的。

因為從長遠來講,中國改革開放的目標,不就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市場經濟以及促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嗎?

只要這些結構性的改革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總體目標,那我們只不過是把未來要做的事情,未來要啃的硬骨頭,提前到現在來做來啃罷了。而且,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壓力,還有助於倒逼中國的改革,讓我們化被動為主動去勇闖改革的深水區。

其次,這次談判還必然會涉及到放寬市場準入的問題。有人擔心,中國的傳統產業和企業會因此而受到衝擊,我認為,這種擔心被過分誇大了,甚至可以說是想象出來的。要知道,在17年前中國入世的時候,國人不也是有這樣的憂慮嗎?

但是,17年後的事實證明,中國的產業和企業不僅沒有因此而被沖垮,相反中國的發展還邁上了一個大臺階,經濟總量躍居到了世界第二位,甚至讓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競爭力感到了害怕。

也就是說,中國的老百姓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廣大的民營企業,並不懼怕開放市場,更不懼怕國際競爭,相反,開放與競爭還能夠進一步激發我們的潛能。因為我們有著14億受儒家文化薰陶出來的,勤勞而智慧的民眾;有著讓其他國家羨慕不已的,規模龐大的中產消費群體。這就是我們最大最為核心的競爭力。

總而言之,只要中美通過談判解決了這場經貿衝突,那中國就將迎來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高潮。

當然,究竟是風險是機遇,還要取決於我們接下來如何應對。應對好了,就是巨大的機遇,應對不好,也有可能變成巨大的風險與挑戰。

劉和平:應積極樂觀看待中美談判結果

QUESTION

直新聞:那經過這場中美貿易摩擦,我們未來又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看待美國這個國家以及中美關係呢?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的確,從人之常情的角度上來看,美國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在經貿上對中國咄咄逼人,甚至是盛氣凌人的態度,會讓很多中國人覺得不舒服,甚至覺得有些可恨可惡。

但是我還是認為,我們對於美國第一不要光抱怨,因為抱怨也解決不了問題;第二不要一心想著仇恨,因為仇恨只能強化敵對關係;第三不要有“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意識,如果我們一味地抱持著這種怨恨,仇恨與復仇的心態,這樣一種低層次的精神境界,最終不但傷害不了美國,反而只能傷害我們自身,只會阻止我們自身的發展壯大。

因為真正的強者,不僅僅是物質與身體上的,更是精神與境界上的。當前特朗普政府揮舞的皮鞭,雖然打得我們很痛,甚至是鮮血淋漓,但是,只要我們內心足夠強大,能夠扛得住並且發奮圖強,打下來的皮鞭就會變成一種鞭策與鼓勵。

(文章來源: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