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打造漳浦東部新中心 創建新型城鎮經濟體

聯創城市廣場由漳浦聯創世紀置業投資有限公司開發興建,位於漳浦縣東部中心城鎮佛曇鎮鴻江大街,距離廈門、漳州均不到 1 小時車程。毗鄰規劃建設中的南太武濱海新區,周圍景觀資源、旅遊資源豐富。伴隨著廈漳跨海大橋、廈漳海底隧道、廈漳城際軌道和廈漳濱江大道等重大項目的建設,這裡將更好地實現與廈門無縫對接,融入廈門一小時生活圈。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做為聯創世紀集團 2014 年又一精品力作,公司禮聘美國 EPIN 建築設計公司,引入廈門等一、二線城市的規劃設計理念,繼續利用自身高標準、高品質商業複合地產項目的開發經驗,在漳浦東部打造一個 50 萬平米的集商貿、休閒、文化、娛樂、教育、餐飲、居住於一體的全業態品質大盤——“聯創城市廣場”。

漳浦東部商貿中心聯創城市廣場於 2014 年 12 月 9 日動工,歷時兩年零七個月時間,在項目開工兩年多的時間中,聯創公司以及他們的合作團隊一次又一次為漳浦東部商貿中心的建設創造驚奇,現已建成 19 幢總面積 16.8 萬㎡的建築,項目涵蓋影視城、大型超市、特色美食街區、電玩及電子競技、兒童娛樂城堡、濱港公園、文化廣場等大型文化、體育、娛樂、商貿、旅遊、休閒、居住為一體的高端特色城鎮綜合體。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資 7.8 億,累計創造稅收 2000 多萬元。

為什麼漳浦東部商貿中心這麼大的項目會在佛曇落地生根?這是佛曇鎮政府響應中央號召,統籌城鎮規劃的結果。佛曇鎮政府引進聯創世紀集團打造漳浦東部新中心,這是佛曇打造新型城鎮經濟體的里程碑。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這是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我國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在福建東南沿海,漳浦東部六鎮,也正在用行動貫徹這一指導方針。

漳浦東部毗鄰廈門灣和規劃建設中的南太武濱海新區,地理條件得天獨厚。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2010 年,泉州對安溪龍門提出了安溪縣南翼新城的概念性規劃,同年,龍門鎮列入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至 2014 年,安溪縣已經與廈門市湖里區、思明區合作開發了新經濟合作區,“飛地”正是其經濟發展、產業轉型的秘密“武器”。

在與廈門的產業承接中,安溪縣南翼新城採用“飛地”模式,是因為隨著廈門產業調整步伐的加快,島內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製造業等工業產業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空間發展。因此,廈門需要不斷向外尋求發展空間。一方面是廈門產業轉移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安溪發展區域經濟需要工業企業的強力支撐,在這個重要的契合點下,“飛地”的“聯姻”建設,使廈門與安溪的優勢互補成為了現實。

回顧安溪南翼新城的發展,不難發現南翼新城的崛起不僅得益於廈沙高速帶來的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南翼新城的發展之路是一條科學發展之路:從龍門聯合官橋部分區域,進行整合資源,統一規劃,再到成為改革建設試點,最後成功招商引資。

安溪縣南翼新城的初見成效,這無疑是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戰略部署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創新舉措。向外轉移,是廈門的必經之路,何處又將成為廈門“飛地”經濟新的承接地?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將視線放到位於廈門南岸的漳浦東部,將發現這是一塊獨具區位優勢,先天條件優厚,已然成型只欠東風的潛力區塊。對比參照安溪縣南翼新城,漳浦東部更具承接廈門產業轉移的優勢。產業轉移下一熱點,漳浦東部呼之欲出。

從交通區位上看,漳浦東部緊挨漳州港,北面廈門島。為了使漳浦更好地對接廈漳跨海大橋,港佛線已進入改造階段,建成後,漳浦將直接進入廈門一小時經濟圈的輻射範圍。而已經在建的沿海大通道漳浦段,將解決漳浦沿海交通瓶頸,加快漳浦東部各工業區之間的交通往來。此外,廈門的第三條海底隧道——廈漳海底隧道,也已規劃在案,未來更將進一步將漳州港與廈門島的車距縮短為 5 分鐘,屆時,漳浦東部距廈門島內則只在 30 分鐘車程內。

在 2015 年 12 月 1 日通過的《中共漳州市委關於制定漳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裡,明確了漳州 5 年內城市中心東移的方向。《規劃》裡明確廈門港南岸新城未來 5 年將成為四大經濟增長極以及發展的重點區域。

漳州沿海大通道將在 2018 年年底建成。從“沿江到環灣”的跨越式發展,漳州城市東移,漳浦東部受益。隨著廈門港南岸新城新一輪建設的成熟完善,漳浦對接廈門最近的區域——漳浦東部,將承接這一波發展的受益最大。漳浦東部承接交通紅利、旅遊紅利,發展先機得天獨厚。未來 5 年,隨著廈門港南岸新城的基本建成、廈漳城際軌道 R3 線及漳州沿海大通道的建成,漳浦東部片區的發展機遇將日漸凸顯。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從人口、經濟、工業基礎上看,對比安溪縣南翼新城,漳浦東部也更具承接廈門產業轉移的優勢。佛曇、前亭、馬坪、赤嶺、湖西、赤湖六個區域,10 公里範圍內擁有 20 萬常住人口,遠高於龍門、官橋兩鎮的人口總數;佛曇素有“小香港”之稱,商貿往來繁榮;六鎮的人均 GDP,也遠高於漳州平均水平。

漳浦東部,佛曇、前亭、馬坪、赤嶺、湖西、赤湖六個鄉鎮,儘管每鎮頗具經濟實力、 繁榮富庶,卻都尚不足對廈門、泉州形成吸引力,使其將產業外拓至此。因為,對廈門而言,產業轉移並非個別企業行為,而是產業群的轉移,這需要建立在一個具有經濟、土地、交通、資源等相對優勢,並且規劃合理的新型城鎮上。

既然一鎮一品,何不聚力而為?

當把這幾個優勢互補的區塊聚合在一起時,便會發現漳浦東部蘊含巨大潛力。通過統一規劃、整合資源,集結了六鎮之力後,漳浦東部將是一個具有 20 萬人口的新型小城市,一個與華安縣、平和縣、德化縣人口規模相當的準縣級行政區。

成為廈門、泉州的產業承接地,融入廈漳一體化,漳浦東部需要的是長遠的統籌規劃。此中包括統籌基礎設施投資;資源保護,堅持可持續發展;合理定位、加快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整合城鎮發展;統一組織協調,加強招商引資等。

基礎設施方面,在外部交通佈局上,廈漳跨海大橋、沿海大通道、廈漳海底隧道等已經或將帶來重大利好。對漳浦東部而言,還需要在區域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中,站在城市規劃的大格局上,考慮各鎮的區位特點,進行合理規劃。

在資源保護上,漳浦東部則需要藉助沿大通道的開通,對沿線土地進行規劃利用。整合前亭、隆教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鎮海衛城等旅遊資源,佈局發展高端商務旅遊。保護佛曇灣得天獨厚的海灣生態資源,則可以適時培育濱海休閒度假、濱海居住、研發創新、金融商務等海灣功能。

漳浦東部自身濱海旅遊資源豐富,整合後前景看好。

除了現有的漳州火山地質公園、趙家堡外,漳浦東部依山傍海、島嶼羅列,岱嵩島、白鷺島、小嵩島、千年古樟、河豚美食等濱海旅遊資源豐富,隨著漳浦東部城鎮化建設配套的逐漸完善,這些旅遊資源必將形成一顆顆迷人的珍珠,吸引廈門旅遊人口前來。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歷史上佛曇就是漳浦商貿重鎮,隨著聯創城市廣場等城鎮化建設項目的投入使用,漳浦東部成為沿海大通道漳浦段濱海旅遊的集散地和公共服務中心的條件也將進一步成熟。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在統籌規劃中,對漳浦東部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是當地政府部門,對於工業排汙的治理,對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因為無論是旅遊業,還是生態漁業、水產品加工業等未來漳浦東部將重點發展的方向,都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因此,在漳浦東部合力造新城的進程中,統籌城鎮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廈漳泉大都市圈的一個組成部分,漳浦東部將是嶄新的一部分。這個經過合併規劃後新型小城市綜合經濟體產業,其產業分工應如何佈局,使其得以在未來有序發展、長遠發展,這是值得探討的。

漳浦東部六鎮已經初步形成了“一鎮一品”的產業集群雛形,如果能強化各自優勢,進而互補,將給漳浦東部帶來更多元化集聚發展的可能性。

佛曇的工業經濟已初步形成電子電機、針織服裝、建築材料、農副產品加工等四大特色產業,且佛曇自古為漳浦商貿中心,可以打造為漳浦東部中心;湖西、馬坪已建立有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可發展農副產品種植、加工;赤湖已形成石板材、服裝、農產品加工三大產業,還有前亭萬畝工業園也已有廈門、泉州等地企業搬遷而至,可發揮赤湖、前亭的輻射帶動效應,加快佛曇、湖西等周邊鄉鎮的工業發展;伴隨著沿海大通道的通車,還可以充分發展後蔡灣、前湖灣的景觀優勢,發展濱海旅遊業……

如此看來,只有按照各鄉鎮的現有資源優勢,發展其優勢產業,進行產業分工,才能避免無序競爭和重複投資,形成具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新型城鎮經濟體。為此,漳浦東部發展,需要有統一強有力的領導機構進行組織協調,規劃發展方向,招商引資。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隨著廈漳跨海大橋通車,漳浦六鎮的區位優勢盡顯,整合六鎮資源的漳浦東部區位概念已然成型,而漳浦東部作為廈泉產業轉移的核心腹地也已在民間悄然形成共識。

通過整合規劃、統籌協調,有組織地招商引資,主動承接廈門產業轉移,積極融入廈漳泉大都市圈,在不久的將來,漳浦東部作為一座全新的濱海新城將很快強勢崛起,成為海峽西岸璀璨的新經濟增長極。

戴藝騫 : 漳浦縣佛曇鎮東坂村人。漳浦二中語文教師,漳浦縣詩詞學會會員,佛曇文化研究會理事。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統籌城鎮規劃 打造濱海新城

佛曇文化研究會

Fotan Cultural Studies Association

審核:吳坤藝 林惠玉

監製:楊坤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