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宗朱見深為什麼要為他的叔叔朱祁鈺平反?

我覺得我認為


大部分人覺得憲宗給景泰帝平反,有點無法理解,那是因為這個感覺是建立在憲宗是個昏君的認知上的,《明史》裡面的憲宗,也是被抹黑得有點慘的,說起憲宗,就是專寵萬貴妃,縱容汪直搞西廠,就是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全是黑點,不是昏君是什麼!一個昏君居然能做出給景泰帝平反的事情,讓人無法理解,可是憲宗真是昏君嗎?


其實憲宗也算是明朝少有的好皇帝,他剛即位的時候,因為英宗一夥亂搞,不但天下人心盡失,而且國內流民四起,邊境的蒙古、女真諸部也是蠢蠢欲動,憲宗即位後,給於謙平反,給景帝平反,把人心收拾起來了,又創設鄖陽府解決荊襄流民問題,在軍事上鎮住蒙古和女真,整個局勢控制得很好。如果能理解憲宗不是《明史》裡說的那種昏君,也就好理解他為什麼要給景帝平反了。

  • 各種畫作中的明憲宗形象



當初明英宗,也就是憲宗的老爸在復位之後,對景泰帝的定位是“篡位”,發佈的廢景泰帝為成王的詔令中,說的是“景泰僭子為仍為郕王”,所以英宗朝對景帝的定位是篡位,景帝的身份是僭主。當了七、八年皇帝,挽救大明江山的皇帝,這樣的下場,可謂千古奇冤啊。而且,從來只有蒙冤的臣子,大明卻創造出了一個含冤莫白皇帝!


說實話,就連英宗一夥,也知道景帝是冤,因為他們打壓景帝也是心虛的,本來按明朝法律,藩王篡位那是死罪啊,可是英宗一夥也不敢殺了景帝,甚至都不敢把景帝廢為庶人,只是否定了他的皇位合法性,不承認他是大明的皇帝,但是仍然承認他是大明的郕王。這就有意思了,簡直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嘛,那有藩王真的造反,是這麼處理的!這說明英宗一夥人也不真的認為景帝是篡位,只是不這麼說,英宗復位就沒有道理。

  • 明英宗坐像



試想一下,連英宗一夥自己都不認為景帝是真的造反,天下人誰會信,天下人又誰會服。景帝無論有什麼缺點,他在危急時刻挽救了大明江山,這是沒人可以否認的,英宗一夥這麼搞,不得人心,人心不服,是推動景帝在憲宗時代最終恢復皇帝身份,並獲得諡號的關鍵原因。


景帝的平反,不是朝廷推動的,更不是憲宗主動做的,而是民間掀起來的,最開始把這個事情挑出來的,是一個芝麻小官,湖北荊門州的訓導,相當於一個縣級市的教委主任,他在成化三年給朝廷上書說景泰帝平定禍亂,且在位七年,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樂業,功勞這麼大,朝廷不應該這麼對他。

這個事情被挑出來以後,大家都開始議論,憲宗自己也表態說,景泰帝的過失,他不介意,但這個事情不是臣子們應該說的。於是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成化六年,御史從景泰帝的諡號下手,再次把事情挑出來,他們說成王受命於危急之時,削平禍亂,有大功啊,諡號卻是戾,天下人都為他鳴不平(公論不平)。


這些要求朝廷給景帝平反的活動,此起彼伏,憲宗的態度比較有意思。他是不想討論這個事情的,但是也不打壓要求平反的人,憲宗也知道,景帝的遭遇讓天下人寒心,所以對於給景帝平反的事情他雖然不想提,但也不打壓,可不打壓,這事就沒完了,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輿論基本上都盼望景帝平反的問題能夠解決。


最後,成化十一年,憲宗突然提出要給景帝恢復帝號,重新評價諡號,顯然他已經感受到了人心,決定順應人心,主動給景帝恢復帝號,重上諡號。此舉給憲宗帶來了巨大的人氣,讓憲宗圈粉無數,談遷就說,“大哉憲皇帝追稱景帝,所挽回元氣多矣。”


只愛潘多拉


明憲宗朱見深是個有良心的皇帝,他做太子時親眼見到國將破、家將散的景況。又親眼見到于謙中流砥柱,叔父臨危監國;而這些都是自己父親信任宦官王振,倉促親征、敗績喪師、身為虜囚所造成的。雖然,北京保衛戰成功,叔父君臨天下,自己太子移位,但以封建禮教出發,這是理所當然的安排。如果對此應有個人負責任的話,則應是自己的父親英宗朱祁鎮。

對於奪門之變,從朱見深後來的態度看,也是否定的。在朱祁鈺的太子病死,他本人身患絕症的那一刻起,朱祁鎮重出,朱見深恢復太子就是遲早的事,奪門之變純粹是多此一舉,反而使皇室背上了屠殺功臣,不厚道的惡名,惹天下所罵。可能憲宗朱見深出於誠心,也是想為皇家挽回些面子,才又把叔父靈位請進太廟,恢復廟號,與列祖列宗並列。


二曲人


朱見深為什麼要給自己的叔叔平反,就要從他父親兄弟輩之間的關係先說明下,也就是說明下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和叔叔朱祁鈺之間的關係。熟悉歷史朋友都知道,明朝定都北京後,實際上相當於天子戍邊,過了氣的元朝後裔也時不時在明朝的邊境上騷擾下,能打就打,打不過就跑,也是那個時期的常態了。而明朝有位年輕的皇帝,就是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估計是在皇宮裡呆的比較煩悶了,剛好邊境有戰事發生,他就來了個御駕親征,可能是運氣太不好了, 堂堂一個大明皇帝竟然被敵人俘虜了。這就是歷史的土木堡之變。而太子(也就是朱見深)太小,才2-3歲,根本就不能夠理政。就決定由朱祁鈺當皇帝。而後不久朱祁鎮又被放回了大明,在一批原來老臣的幫組下,又從弟弟朱祁鈺手裡把失去的皇位奪了回來,而且還幽閉了朱祁鈺,直到朱祁鈺死亡,朱祁鎮也不承認他的皇帝身份。所以才有朱見深的繼位。 而朱見深對這位叔叔的功績還是知道的,危難之時受命,削平惑亂,使老百姓安居樂業,功勞還是很大的。和大臣商量後就給朱祁鈺平反了,承認了朱祁鈺的歷史功績,定諡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



貝佳致遠


朱祁鈺做皇帝,不是他自己鑽營,篡位得來,而是在國家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必須有一個人站出來力挽狂瀾。

所以說,他不是一個野心家,是國家環境發生了變化,不得已被推上皇位。


我們知道,明英宗時,發生了土木之變,明廷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虜,敵軍都打到了首都,當時的情況是極為嚴峻的。

是朱祁鈺和于謙等人捨命一搏,才換來了國家的安定,避免了滅國的命運。

朱祁鈺於江山社稷有功。

對朱見深來說呢?朱祁鈺已經算是個不錯的叔叔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朱見深都仍然是太子。就算被廢了,也還是沂王。

從始至終,朱祁鈺就沒有想過殺他,歷來對付有威脅的人,做皇帝的人沒有幾個會心慈手軟。


秦二世登基,他的兄弟們幾乎被殺盡,秦始皇兒子可不少,足有三十多個;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殺光;朱棣靖難之役,哥哥朱標的兒子們,沒有一個活下來,當然,朱允炆是下落不明,而朱允炆的兒子,直接被囚禁到五十多歲,如同傻子一般。

朱祁鈺也軟禁了明英宗,這極有可能是保命的做法,他也沒有對哥哥下毒手。

做過皇帝的人,不管你有沒有野心,你就是再退下來,新皇都不可能不防範,父子之間都沒有親情可講,更不說兄弟了。

他就是想歸還皇位,都不可能了,這不是重新成為郕王那麼簡單,這一退,就有可能丟掉自己和兒子的性命。

我們看他廢除朱見深,未嘗也沒有考慮到將來可能遭到朱見深的清算的原因,自己到時候死了,那麼兒子朱見濟呢?

我們不能說朱祁鈺完全沒有私心,但是他沒有對兄弟和侄子下毒手,這是很難得的。

明英宗復辟,明代宗就死了,雖然重病,但是難以擺脫被謀害的嫌疑。

朱見深登基之後,對叔叔的遭遇應該也有同情的成分,而且他也需要籠絡人心。

反正平不平反的,都是死後的一個虛名,給了還能顯得自己寬宏大量,何樂而不為呢?


浮沉於史


要問明憲宗為什麼給叔叔明代宗平反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明憲宗朱見深的人生經歷來分析;

一、朱見深原名朱見濬,正統十二年(1447年)十二月九日,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正統十四年(1449年),未滿兩歲的朱見濬被立為皇太子。這一年,瓦剌南犯,直逼大同,其父親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教唆下,帶領帝國的全部精銳御駕親征,不幸在土木堡這個地方全軍覆沒,自己也成為俘虜,歷史上稱為土木之變,為防止蒙古人拿俘虜的英宗皇帝來要挾明朝,孫太后在於謙等重臣的請求下,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是為明代宗,而後明朝在明代宗的領導下,君臣合力打敗了蒙古也先,化解了一次有可能滅國的危機;

之後明代宗朱祁鈺的皇位漸漸坐穩,明英宗漸漸成了一塊心病,因為如果明英宗回來的話,自己的皇位就會不穩固,所以當也先答應放回明英宗的時候,朱祁鈺極不情願的讓他回來,在於謙的勸說下,最後應允講和,接回太上皇,被俘一年左右的明英宗被放了回來 ,明英宗回來後,代宗把他軟禁在南宮,嚴禁所有人跟英宗接觸,英宗實際上成了活死人;而英宗的兒子朱見深此時還是太子,因為當初孫太后答應立朱祁鈺的條件就是今後要把皇位還給朱祁鎮,也就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但是代宗此時自己也有兒子朱見濟,而且代宗無時不刻在想怎麼把朱見深廢了,換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太子,所以說兒時的朱見深雖然貴為大明帝國的太子,但是其實朝不保夕,說不定哪天就被廢了,甚至不明不白的死去,

所以憲宗應該是從小極度缺乏安全感,跟其他從小在皇宮錦衣玉食的其他皇子不同,他還是能夠遇事換位思考


二、就在代宗朱祁鈺坐穩皇位後,日日想的就是把太子換成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但是孫太后及大臣們不同意,但是經不住皇帝日日的軟磨硬泡終於在景泰三年(1452年)廢朱見深為為沂王,改立朱見濟為太子,就在代宗緩了一口氣覺得皇位終於萬無一失的在自己一脈傳承後,誰知天有不測風雲,一年後朱見濟得病去世了,最重要的是朱見濟是代宗唯一的兒子,這可真是要了老命了,自己辛辛苦苦辦完了所有事,結果接班人卻沒有了,代宗一時急火攻心病倒了,就在代宗病重之際,一群投機之徒看到了巨大的機會,徐有貞,曹吉祥,石亨在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帶領軍隊,打開了南宮的大門,迎立英宗復位,歷史上叫做奪門之變,朱見深的老爸英宗鹹魚翻身又一次成為了皇帝,朱見深也被複立為太子,英宗廢朱祁鈺為郕王,軟禁在西苑,沒多久代宗就去世了,估計是被英宗指使殺掉了,英宗還把代宗在十三陵的陵墓搗毀了,以親王禮將他葬在西山,等於不承認他是皇帝,明朝十六帝,除了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明孝陵,建文帝失蹤沒有陵墓外,就只有代宗沒有葬入十三陵,之後英宗又做了八年皇帝於天順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英宗皇帝駕崩,享年三十七,葬於裕陵,廟號英宗,諡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三、朱見深即位後即為叔叔代宗及北京保衛戰功臣于謙平反,至於代宗廢了朱見深,而朱見深卻以德報怨為叔叔平反的理由我想應該是這樣幾條

1、憲宗新登大寶,而大明王朝的政局經過土木之變,奪門之變及英宗殺害功臣于謙後,朝臣人心不穩,現在正是收拾人心,安定朝局之際,憲宗借為于謙代宗平反之際,可以安定天下人心,贏得支持代宗的舊臣的支持

2、朱見深而言,對叔叔並沒有多大的仇恨,代宗多年來並沒有加害他的舉動,就算有太后庇護,如果代宗想殺他也是能辦到的。就算英宗不復位,他繼位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而且要不是當年叔叔心軟,沒有加害英宗,英宗又怎麼會鹹魚翻身,要知道將英宗放在紫禁城,就是在自己身邊安了一顆定時炸彈,一般人估計連覺都睡不著,而代宗竟然一放就是八年,歷史上這種案例舉不勝舉,做過皇帝的人被廢后,基本都是不明不白的死去,比如後唐李煜、韓林兒、建文帝,權力鬥爭下是沒有什麼兄弟感情的,想當年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掉太子李建成後,又把李建成十幾個兒子全部殺掉,防止後世報仇,對比明代宗的做法,代宗明顯吃了心軟的虧,造成自己最後悲慘的結局

3、如果不是當年危機中代宗出來站臺,于謙力挽狂瀾,在北京保衛戰中打敗蒙古也先,明朝已經滅亡了,他老爸英宗又怎麼會鹹魚翻身重新登基,自己又怎麼會登上皇位,所以無論怎麼樣,代宗是對國家有功的

綜合這三點,憲宗給代宗平反也在情理之中,給代宗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其他皇帝都是17個字,所以也沒有跟其他皇帝一樣待遇,南明時期,明安宗朱由崧加諡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




江浙火車迷之家


主要有兩點

1、朱祁鈺在朱祁鎮被俘後,臨危受命登基大統穩住了當時的局勢,隨後任用於謙等人打敗瓦剌守住了大明百年基業,其功在社稷。雖然自己曾經被這位叔叔廢了,但對大明來說朱祁鈺的功勞很大,沒有這位叔叔大明或許滅亡了,自己也不會是皇帝。

2、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時,朱祁鈺已經病入膏肓,朱祁鈺沒有子嗣(唯一兒子早死),按照宗法制,朱祁鈺死後,憲宗皇帝將是第一繼承人,自己的父親發動政變只是多此一舉,最後皇位都會是自己的。後來父親廢棄這位叔叔,宣佈朱祁鈺非法,憲宗十分同情這位叔叔。

從以上兩個觀點,憲宗都會為朱祁鈺平反但史料記載憲宗只是恢復皇帝稱號,並沒有上廟號,諡號也比其他皇帝短很多,明代宗是南明弘光帝上的廟號,可見在憲宗心裡,對當初自己被廢還是耿耿於懷的



流洛之家




1449年農曆八月,明英宗率20大軍御駕親征在河北懷來土木堡被蒙古瓦剌部太師也先率軍聚殲,幾乎全軍覆沒,22歲的明英宗被俘虜。消息傳到北京,當朝皇太后孫太后緊急召開會議研究此事,定下了三件事:1.堅守北京;2.明英宗朱祁鎮唯一的弟弟朱祁鈺監國;3.明英宗朱祁鎮年僅2歲的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

這個覺得雖然有點怪,但是畢竟是權宜之計,因為朱祁鎮是孫太后的親兒子,朱祁鈺不是孫太后的親兒子。孫太后還是有私心的,不想直接讓成年的朱祁鈺當皇帝,而是想保住親兒子朱祁鎮的皇位,這個設計有重大缺陷:皇帝朱祁鎮已經成為俘虜,不應該再有皇帝的身份,不然不利於應對危局。

為此,有些大臣覺得不妥,監國朱祁鈺也有私心。於是,兵部主持工作的左侍郎于謙等人要求孫太后立朱祁鈺皇帝,孫太后也覺得形勢危急,眼看著自己寶貝兒子的皇位要落到別人的兒子身上,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同意。朱祁鈺如願當上皇帝,朱祁鎮為太上皇,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還是皇太子。這樣的構架是孫太后、朱祁鈺和大臣們各方妥協的結果。

土木堡之變發生20天后,朱祁鈺成為皇帝。按照當時明朝的實力、京師的守備以及也先的實力,只要明朝穩住陣腳,京師不會有淪陷的危險。畢竟還是明朝的初年,畢竟剛剛經歷過“仁宣之治”,此時明朝的底子是北宋末年無法比擬的。朱祁鈺是個當皇帝的好料子,在這方面的聰明才智不輸他的父親明宣宗朱瞻基。朱祁鈺一邊調兵遣將,一邊通過信使和也先周旋,並最終在北京城外成功擊退了也先大軍的進攻,也先主動撤軍。朱祁鈺不但很快穩住了局勢,也在一年後成功迎回了明英宗朱祁鎮。

說說朱見深為什麼在登基後會給叔叔平反的具體原因:

第一,朱祁鈺守住了底線。

朱祁鈺對哥哥朱祁鎮家幹了兩件壞事,一是軟禁哥哥朱祁鎮,另一是廢除了朱見深的太子位。但是,朱祁鈺沒有進一步亂來,相反於公於私守住了底線:一是沒有謀害哥哥的性命。二是該給的待遇都給了朱祁鎮家,上臺後即給朱見深的生母周妃晉升為皇貴妃,朱祁鎮自己在南宮還生了3個兒子,給朱祁鎮的兒子全部封親王。

明英宗朱祁鎮


第二,朱祁鈺是個不錯的皇帝。

朱祁鈺不但會調兵遣將,還會治國,這一點是哥哥朱祁鎮萬般比不上的,畢竟天賦不一樣。朱祁鈺的治理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沒有人否認,包括奪門之變後,孫太后向全國發布的通告裡,也只是指責朱祁鈺貪享天位,不仁不義,並沒有說他在治理國家方面有什麼不足。

第三,朱祁鈺是朱見深唯一的親叔叔。朱見深的父親朱祁鎮和叔叔朱祁鈺是僅有的兩兄弟,可謂是至親。加之,朱祁鈺死後沒有兒子,相比朱見深兄弟八九個而言,叔叔朱祁鈺其實是一個很可憐的人。


明憲宗朱見深 和父親朱祁鎮長得很像


第四,明憲宗朱見深是一個好人。

這一點和他的父親明英宗朱祁鎮很像。儘管我認為朱見深的智商並不是很高,但是朱見深對基本的是非曲直還是能明白的。

以上四點,正是明憲宗朱見深為叔叔朱祁鈺平反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前三點,有前三點就應該會給人家平反,當然第四點也很重要,要是朱見深也會死昏君,不見得會給朱祁鈺平反。



朱見深也不是一上臺就給叔叔朱祁鈺平反,而是當了11年皇帝之後,於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下詔承認朱祁鈺的皇帝身份,諡號:恭仁康定景皇帝。只有7個字,正常明朝皇帝是21個字,打了個三折左右。所以不完全平反、有限度平反。

明朝滅亡後,南明皇政權給朱祁鈺徹底平反,加諡號: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這下算是比較全面平反了,但還有缺陷,因為直到今天都沒有《明代宗實錄》,朱祁鈺的實錄附在《明英宗實錄》裡面,叫《廢帝郕戾王附錄》。


坐看東南了


明宣宗生前只有兩個兒子,一個為貴妃孫氏之子朱祁鎮,一個是賢妃吳氏之子朱祁鈺,也就是日後的明英宗和明代宗。原本兄友弟恭的二人,卻因為土木堡之變而翻臉,最終走向了對立。


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明代宗的繼位並非是處心積慮奪來的結果,而是在土木之變英宗被俘後大明最危險、最危難的時候由群臣擁戴、太后允許而登上帝位的,他也並非一個有野心的的人,說他受命於危難之時一點都不為過,因為當時的情況是:皇帝被俘、京城防衛空虛、明朝幾十萬大軍覆滅、瓦剌挾持英宗不停犯邊。明代宗就是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中繼位的,然而繼位後的他,顯然是積極作為的,對外,他一邊任用於謙等賢臣,積極組織北京防禦戰,對內,他肅清王振餘黨,打擊宦官勢力,爭取文官的支持。最終,明廷通過軍事和外交手段,終於迎回了英宗。




以上都是明代宗執政初期的功績,可以說,代宗朱祁鈺在明朝最危難的時刻扶了這個王朝一把。後來發生的事情,卻是非常遺憾的,英宗奪門復位後,將代宗降為郕王,囚禁在西內,不久代宗暴死,英宗賜給了代宗一個惡諡號“戾”,這個戾字是什麼意思呢?就一生做盡了壞事。這個評價顯然是帶著意見和情緒而嚴重有失偏頗的。而此時的明朝大臣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確不敢言的。


天順八年英宗駕崩,十八歲的皇太子朱見深即位,是為明憲宗,憲宗繼位後,立即給於謙平反,實際上英宗晚年對於于謙的冤殺,也是非常自責的,但是殺于謙的是他,不能轉過身來又平反,畢竟君無戲言。他做不成的事情,可以留給他的繼任者。而明憲宗雖然曾被代宗廢去太子之位,但代宗並沒有對他痛下殺手,反而只是將他降為了王爺,朱見深這位唯一的親叔叔並沒有像永樂帝對待建文子嗣那樣辣手絕情。皇位是一把魔椅,但凡坐上這個位置的人,很少會有心軟的。所以,繼位後的憲宗對這位叔叔的遭遇還是挺同情的,再加上自己登基伊始,要樹立正面的明君形象,也要籠絡當時的人心,再加上代宗以死,英宗也駕崩,平反完全沒有任何阻力,他如果這麼做,自己定會在史書上留下賢明的一筆,實在一箭多雕的划算買賣啊。


歷史課課代表


這段歷史是明朝時期比較混亂的,事件的起因還得從明英宗朱祁鎮說起,朱祁鎮這輩只有他和朱祁鈺兩個人,兄弟倆的感情是非常好的,從朱祁鈺到年齡到封地的時候,朱祁鎮仍然還把他留在身邊這點就能看出來,正統十四年發生土木堡之變,英宗皇帝被瓦剌所擒,一時間大明江山搖搖欲墜,就在此時經孫太后同意,由兵部尚書于謙力推代宗皇帝朱祁鈺上位,這時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後來英宗皇帝回朝被弟弟朱祁鈺軟禁南宮七年,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也被廢了,代宗皇帝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段時間朱見深的日子過的還是相當的灰暗的,後來朱見濟夭折了,代宗皇帝一病不起,武清候石哼等迎英宗復位,改年號為天順,朱見深重新被立為太子,代宗皇帝被廢皇帝稱號,貶為郕王,天順末年英宗皇帝親自書寫了一封信,名為給弟弟的一封信,大意就是不怪弟弟的所作所為,所以個人估計應該是英宗皇帝留給兒子的命令,讓他恢復朱祁鈺皇帝的稱號。


傻的有點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