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農民為國家貢獻最大?

養綠毛龜D13786173652


為什麼說農民對國家貢獻最大?

一是糧食,二是鋼鐵,要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毛爺爺都這麼說了,這也是毛爺爺的備戰策略,糧食擺在第一,這說明糧食在戰略位置上是至關重要的。


沒有糧食工人餓著肚子煉不出鋼鐵,沒有鋼鐵軍工廠造不出槍炮和先進的戰爭武器,沒有抵禦外來侵略的尖端武器,國人必遭列強欺負,沒有養活強大的人民軍隊的糧食國將不國山河易碎。


糧食出自農民之手,農民用勤勞的雙手,辛勤的汗水種出的糧食要養活數億國人,肩上的擔子是沉甸甸的,而得到的回報卻是微乎其微,早些時期農民為了全國人民能過上好日子,響應政府的號召,不計報酬為革命多打糧,備戰備荒為人民,可憐自己每天都是勒緊褲帶、吃糠咽菜下地幹活,當時的農民心中的信念就是苦幹加巧幹,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根本沒有想到還有“報酬”二字,一心只是想著為國家為人民多作貢獻。

民以食為天,糧為食,什麼事能大過於天呢,這個問題在頁川看來,無論哪個時代,農民的貢獻是最大的。


頁川木木1


農民是奉獻最大而不是貢獻最大。有人說解放軍奉獻最大,這我承認。不過我們當兵的時候是義務兵,而農村義務兵退伍只能回農村種田,沒有任何待遇。而城鎮兵退伍國家安排工作,當兵幾年計算工齡。農民從四九年到八一年這段時間就是國家的免費工人。貢獻大而沒有任何報酬。他們每天干十多小時卻連飯都吃不飽。生產的糧食等農產品供應給全國人民,養活了士工商學兵幹。八一年分田到戶後是又交徵購糧又交農業稅,還要交農林特產稅交提留款。一直交到國家取消農業稅為止。改革開放後大量農民工湧向城市,較低的用工成本造成了世界工廠,勤勞肯幹的作風造就中國速度,所謂改革改放的人口紅利就是廣大農民工。據中央黨校教授測算自建國至2006年農民對國家經濟至少貢獻30萬億以上。所以沒有農民的貢獻就沒有中國目前的發展,國家應當記住他們的巨大貢獻。應該對目前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有所重視!


杏雲16


我國農民從上世紀55年至2005年,整整50年,交公糧,三提五統,修鐵路,建水庫,出義務工,上交農民負擔卡,為國家做了2代人的奉獻,養活了千萬億的中國人,沒有中國農民的奉獻,可想而知,而現在,中國農民60歲老了,只拿你們養老金的幾十分之一,可憐啊。


陽光169578570


偉人曾說過:在中國不懂農民就不懂革命。士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是共產黨領導農民取得的勝利。解放後,農業實行統購統銷,糧食平均價格在0.10元左右一斤(市場價格在0.35~0.50元之間),一直實行了四十餘年。修水利,築公路,建工廠又有多少農民出義務工。這裡面農民損失了多少利益,做出了多大貢獻和犧牲,能計算清嗎?現在其它行業的退休金那麼多,老農民只是可憐的一點兒,佔職工退休金的幾十分之一,實在是太不公平,太愧對農民。


大海141223963


在頭條裡整天談誰的貢獻最大的問題,這是一個荒謬的問題,也是一個偽命題。你說,誰的貢獻大?農民嗎?扯蛋!其實,國家就好比一部機器,你說,缺了哪一個零件機器能正常運轉?國家三百六十行,你說,哪一行貢獻不大?

農民種地不假,可是,工人也是在做工嘛!你說人造衛星的上天,原子彈的爆炸,以及農民開的“小四輪”、種地用的化肥、農藥,不都是工人生產的嘛!要說貢獻,我說,國家的各行各業都有貢獻的嘛!因此,任何一個行業在中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所以,話,就不能這麼說,嗑。也不能這麼嘮,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劉年14


這還用答嗎,新中國從建黨,歷經各地起義,井岡山,長征,抗戰,至解放戰爭,建國,及建國後的國家建設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中國的工業化是中國農民省吃儉用貢獻出來的,從五十年代起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國農民吃糠咽菜省下糧食支援國家建議設,(現代的年輕官員未經歷),沒有前面中國農民的犧牲奉獻,可以說就沒有當今中國的工業化,這個說法不過分。


LGP抱璞子


為什麼有人說農民為國家貢獻最大?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農民是不是貢獻最大?其實,要證明農民是不是貢獻最大,要看看我國民族獨立和建國初期農民擔任的角色。比如說,抗日戰爭基本上是以農民為主的八路軍打的。而,解放戰爭,基本上也是以農民為主的解放軍打的。那麼,建國後直到2006年我國廢除農業稅以前,農民交公糧、提留、出義務工是有著很大貢獻的。

1、農民的貢獻體現在哪裡?

其實,農民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我國爭取民族解放的抗日戰爭,農民子弟兵作為八路軍的主要力量打贏了日本鬼子;之後,以農民子弟兵為主是解放軍解放了全中國;再往後,農民農民交公糧、提留、出義務工支持城市發展;改革開放40年,無數農民子弟作為農民工支持了我國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農民貢獻。

2、我國實現工業化後農民角色的轉變?

其實,之所以有人說農民貢獻沒有那麼大,是在我國實現了工業化以後,農民的角色開始發生轉變。比如說,農業還有7.5億農民,而,要實現農業集約化、機械化、現代化的話,農業根本用不了這麼多人。那麼,農民的角色開始往農業工人的角色轉變。農業的真正耕作者逐步變成農業新型主體,就是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

3、繼往開來,農民還會是社會發展的主力嗎?

其實,我國實現工業化以後。國家的發展推動了逐漸變成創新推動和消費推動。無數農民都得轉變角色成為製造業工人、服務業工人、農業工人。隨著,我國城市化推進,未來10年將有數億農民成為市民。最後,農民很可能只剩下不到4億。也就是說,億農民推動社會進步的歷史時期進入新時期。

4、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民貢獻?

其實,農民將迎來為自己的富裕和幸福,以及對國家社會大發展做成貢獻的大機遇。就是鄉村振興,現代化鄉村建設。比如說,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力、村村通網絡、村村垃圾集中回收處理、村村汙水集中回收處理、合村並鎮農村社區化等。新農村的建設主體是農民,受惠最大的也是農民。農民富裕、農村美的日子已經到來。


聚焦三農熱點說


農民辛苦了一輩子,到死也在農地裡。以前社會都貧困,吃不飽穿不暖,城市也不好過。現在不同了,城市工人老了都有最少2000左右退休金,而農民只有幾十元錢夠幹什麼,真正農民89拾歲還在田頭勞作。這個社會看不見嗎?公平嗎?是不是讀的書多了,眼睛看不見啦。世界需要幫助,非洲需要幫助,我們農民更需要。


江海一粟張天祥


萬丈高樓平地起,為什麼說農民為國家貢獻最大。我來簡單說說農民為國家做了哪些貢獻你再來判定貢獻大不大。

首先就是在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廢止《 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也就是說,我國農民從2006年開始不再需要向國家繳納農業稅(公糧)了。那麼2006年之前農民都是需要交公糧的,也正是農民的辛勤付出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用上交的公糧養活了工人和幹部。個人幹部貢獻了青春和熱血,農民一樣貢獻了他們的全部。

其次就是改革開放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業到城市建設中,走到城市農民成了工人,然而由於他們來自農村給他們冠以農民工的稱號。農民工在城市沒有住的地方住在工地上、沒有醫療保險只有自己買點常用藥。然而他們在城市建設中環境最差、生活條件最惡劣的幹著基礎建設工作。有他們的付出才有今天我們繁華的城市,又他們的付出才有今天的繁榮富強。

城市化進程中第三產業服務業蓬勃發展,我也是第三產業的服務人員,基層服務人員大都來自農村的年輕人,我們任勞任怨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同樣第三產業越發達說明全國國民生活水平越高,然而這就是農村年輕人在工廠和服務行業做出的最大貢獻。

當然這只是幾個方面來說說我們農村人對國家做出的貢獻,當然還有那個年代農村人出力、出錢修橋鋪路以及減少水庫、鐵路等都貢獻不小。你覺得呢?


貴娛圈


不想說了,說多了都是淚,說了又得不到重視,他們現在有錢了能買國外的大米了,誰還管你老農民。

記得小時候每年稻穀一收就排隊去交公糧,並且還要分等級,沒有篩選乾淨的和曬得不是太乾的還不要你的,很多農民跋山涉水的把糧食拉到糧站,結果因為沒曬乾於是很多人就直接在糧站將糧食曬乾再交,有的篩選的不是很乾淨,就在糧站用“風簸”篩選好了再交,那時候我們家每年的糧食都不夠吃,紅苕出來就煮紅苕稀飯,小麥出來就煮麥粑稀飯,反正一年到頭很少吃乾飯,一個月能吃上一次肉就說明是很富裕的家庭了。

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我小時候不喜歡吃稀飯,父親又擔心我稀飯吃了會尿床(那時候營養跟不上,身體發育跟不上記得十歲了都還尿過床),就跟我把稀飯漏幹給我吃,他們就喝最稀的,想著我的父親由於常年在家勞累農活,剛過50就累倒下了,心中萬分悲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