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空鋪越來越多,以前轉讓費五萬八萬的商鋪現在不要錢都沒人接手,難道生意那麼難做嗎?

龍瑞美業


看見這個題目馬上就是我的血淚史啊,情況給你差不多,不做活動一天五六百,也是早餐,房租八千,每天五點開始。買菜,做飯,打掃衛生,一天忙的不行。孩子也沒人帶,天天趴在店裡寫作業。幾個月下來成績下滑很厲害,忙的時候也沒時間輔導。心情不好,身體不好。生意好擔心房東漲房租,生意不好沒有盈利。狠心貼了轉讓,上週剛轉出去,轉讓費七萬。下家做小火鍋的,反正我是不看好,但是看著他們創業的熱情又不好打擊。能有個差不多的工作還是去上班吧。


等你40075088


就拿我姐姐來說吧,二個月前轉了個門面,11O平吧,轉讓費7萬,後期裝修20萬左右吧,房租一萬,裝修耗時一個月,主要做早點餐之類的,請工人9個,開業時,我去幫忙了幾天,開業第一天,親戚朋友來抬莊,賣了一千六百左右,還有免費送雞蛋,第二夭就不到一千元,後來就平均六百一天,沒辦法,就做活動,全部半價三天,第一天五千多,第二天四千多,第三天四千不到,恢復之後,還是五六百,然後辭退四個工人,現在轉也轉不出去,如果做,每天虧六百左右,不做只虧房租,也就不到四百,她們說不要轉讓費,叫我去做,我不想去,怕耗時耗力,到今天也只做了二個月,目前已經虧了三十多萬,投資大真的需慎重啊






武漢美食屋


我17年開飯店,150平米,位置是黃金地段。

接手別人的店鋪,轉讓費10萬,房租一個月10000,交了半年,後期簡單裝修5萬,一共花了21萬,不算員工和水電成本,一個月成本為18000元。

員工方面,1個洗碗阿姨,2個廚師,3個服務員,1個前臺,每月成本:24000元

水電費一個月1000。

下面說一下店鋪一個月賺多少錢,平均每天銷售額2000塊錢,一個月60000元,利潤:扣除材料費用 42000元。

一個月賺48000-18000-24000=不賺錢。

如果銷售出現下滑,或者人工工資上漲,就會虧本。

時不時還有消防、食品安全檢查之類的,你說這生意怎麼幹?後來餐廳被一個幹超市的接手,5萬轉讓費 ,唉,真是生意不好做,都給房東跟員工打工了。


80後搬磚大叔


我有斷時間在樓下小區轉悠,專門和樓下商鋪老闆聊天,我就以他們的境遇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是飲食店,兩公婆想發財,於是在一個小區街道轉讓過來一個門面,做XX鴨,頂多堅持了兩個月,就搞不定房租了。

於是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白天兩個人出去打工,晚上開門做生意。

第二個是小菜店,跟這個店鋪相隔三間的門面,以前是一對四川夫妻租下來賣小菜的。

隨著同街人看到他們“發財”,於是也開一間一模一樣的店子,而且擴大的經營範圍,增加了賣肉賣魚各種調料等項目,一家人經營。

去年年底我見到老闆娘,她跟我說:兒子已經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了,他們這個店還開一年就關,合同到期了。

以前有一對勤勞的湖北夫妻開的早餐店,老公每天早上送包子去其他店鋪與工廠機關,老婆在家裡賣粥、小籠包。


秦師團


我來說說自已的吧。2012年在成都一數碼城買的鋪面,三樓,22平,60萬。買的時候有租戶租,3500元一個月。兩個月到年底,租戶說降租到2500 元,否則不租,告訴我們之前就是2500元租的,賣家補貼了費用,讓她說3500元。那真的吐血,但沒法,降吧。

接著過了兩年又要降到2000,到了2016年,直接說不租了。

現在是管理公司回租,1000元一個月,沒法,不回租,光物業費就要1500元。

電商衝擊太大了,沒人再去電腦城,都上網了。

那麼其它店喃,也一樣見不得好。

成都國際商貿城,近新都那個,很大規模,當時建就是希望取代荷花池,現在生意很秋,一半以上的空鋪,即使租的商鋪,也多是廠家或代理商租,給大批淘寶小賣家供貨或鄉鎮上的小門面商家。

生意秋,除了電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商城太多了,有樓盤的地方附近就會有幾個商城,還有底商,大家又沒料到電商衝擊得如此快,如此急。





琥珀想想


前幾天還和朋友說呢,現在生意那麼難做,店鋪那麼難轉,她沒幾天就轉掉了,甚至還沒貼“店鋪轉讓”的字樣,只是在店裡順口說說,就有人上門來問了,她還捨不得轉,人家催著她轉,後來轉了35萬,她轉來才15萬,真的太厲害了,她告訴我,年房租7萬,隔成一大間和一小間,大間開便利超市,小間租給別人可以收4萬一年(剛空出),後面還有個很小的倉庫租給別人做房間600一個月,相當於她自己都才出了24000的房租。不可思議的是,她和那個要轉她店的人說,我店轉給你我做什麼,我就沒收入了,不能一天到晚的玩啊?要麼你把小間給我做,免收一年房租,我順便教教你們怎麼做生意,等你們忙的時候,再教我兒子老公幫你們搭把手,最後那個人竟然答應了,第二天錢結清籤協議了。真的太厲害了,我都傻眼了,我還開玩笑,我說那個人是中了你的迷魂藥了還是傻了。(最主要是她知道內幕消息,過兩年那裡可能要拆,所以轉出去了,不過她在開的時候生意是很好的)


羅氏丁的來歷


說說我身邊一個朋友的變化,大家可以看看你是否也有這個變化。朋友a,經營著一家機械加工廠,前10年工廠的訂單不斷,生意紅火,各種飯局應酬幾乎天天都有,喝酒必須是茅臺或五糧液,掙錢了,工廠又擴大了,又再貸款買了2套房,每個月的房貸也不是太大的負擔,又換了新的豪華車,車貸也不是問題。,在這樣繁榮的氣氛下各行各業都景氣,商鋪的出租率又高,租金也跟著水漲船高了。可是這兩年就苦了,上下游企業不景氣,訂單嚴重不足,好不容易有訂單了,回款難收,工廠從300多人裁員到130多人處於半停工狀態,每個月都在發愁工人工資,房貸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們說飯店的生意還會好嗎?消費還感任性嗎?沒有任性的消費,在高昂租金的壓力下,有多少店家能挺住,沒生意高成本的店鋪就像燙手山芋,大家恨不得快點脫手。


大總管66


先講下基本情況吧,我的店開在商場裡面,主要做簡式快餐。面積不大,整30平,每月兩萬多的營業額,餐飲50%純利潤,生意尚可。



所在商場是今年1月份新開業,人氣也一般,截止到今年6月份,陸陸續續有不少商戶選擇撤店。他們之間有一個共性,就是走得品牌和特色路線,進店消費價格比一般街麵店要高出一些。究其原因,還是大眾的消費能力明顯下滑,高房價、高物價限制了人們的消費能力。所以現在商場僅存的店鋪,都選擇比較接地氣的經營模式,價格也比較親民。


還有一個現象,選擇撤店的都是比較大的鋪位,部分店面租金還遠未到期,但是掛牌轉讓後,幾個月來都無人問津,轉讓費也是一降再降,不過因為前期投入過大,轉讓費還是超出不少人的心理預期。反倒是一些小店,投入小,即便經營不善,但及時止損還會有下家來接手。



生意難做,已逐漸成為生意人的一句口頭禪。但是呢,身邊朋友做生意賺錢的比比皆是。即便經濟環境再不好,生活總要向前看不是嗎?不能因為困難就畏懼心怯,止步不前。



所以選擇對的生意很重要,實體店面如今的處境雖然不樂觀,但好的買賣依然能夠兼顧多數人的需求,來彌補實體的不足,如果思維在活躍一些,傳統行業輔以互聯網的宣傳,又何愁沒有新的機遇和突破?!


楊小妍i


這個本人有點小小的發言權,剛剛乾倒了一個生意,賠的一塌糊塗,呵,不說了,回答問題。

空鋪多,沒人接手,生意難做,是表象,是人們能看到的直觀現象,而這背後,有非常多的因素。

空鋪為什麼多,生意為什麼難做?

A、經營場所的轉變,上個世紀90年代,做生意的經營場所發生了變化,各種各樣的生意開始從街鋪進入了商場,進了shopping mall。這就大面積有造成街鋪降租,甚至空鋪。而商場在近二十幾年的開發建設過程裡,是越建越多,也越建越大,動不動就是上百萬平方米的SHOPPING MALL 。而商場越多,競爭也就越大,生意也是越來越走下坡路,商場裡換鋪率是越來起高,出現空鋪的商場也屢見不鮮。

B、經營模式的轉變,說起來就是消費模式,從實體轉向了網絡,從線下轉向了線上,而且在這個時間點上,各類消費方式都希望在線上爭個一席之地,正是一團混戰的時候,說實話,大佬們混戰,死的都是小魚小蝦,到時候難做的還是做小生意的。

C、整體經濟下滑,確實,經過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內經濟高歌猛進了很多年,但總要留出休養生息的時間來,再加上如今是信息時代,各類信息已經很透明,負面信息傳播時間短速度快,造成的影響也很大,個人覺得,經濟下滑並不有人們傳的那麼恐怖,只是此類信息被信息社會給放大了。

D、創業數量比例增加,近十幾年,隨著對經濟發展的過份追求,加上成功人士信息的各種吹捧,大批的年輕人加入到了創業的隊列當中去了,有不完全的數據統計稱,失敗比例高達90%,成功的僅有10%。可想而知,失敗的比例也就是關鋪關公司的比例,當然隨著創業潮的退去,可能空出來的餘鋪和辦公室會更多。


我不下地獄_誰愛下誰下


我還在KTV裡面見到的一個特別現象:這女的未婚,在KTV裡面做陪酒妹,而且也可以講好價格直接帶走。她另外一個身份是一家化妝品鋪子和一家養生館的老闆娘。因為鋪子生意不好,關掉了養生館,另外一個化妝品鋪子還保留著,因為生意不好,晚上靠兼職賺錢去養化妝品店裡的工人和租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