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說“中國人心理年齡不超過一歲,是精神分析界的共識”,是真的嗎?

楊淵濱


精神分析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套理論。它既是心理學下的一個流派分支,我們也可以把它視作一門哲學體系。

這句話裡,顯然有兩個地方是要澄清的。第一,目前我們國內傳播精神分析較好的機構是武漢市的中德心理醫院,但據我所瞭解,我們國內還沒有哪個機構是一個整體認證並可以代表“精神分析學界”的。既然沒有這樣的一個機構或組織,又何嘗能說得到了“他們”的普遍認可?

第二,心理年齡這個詞大概是武老師為了便於推廣心理學而簡化的一個詞彙吧。我想武老師大概想表達的是心理發展的某個階段。

在經典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將人的心理發展階段分為:口欲期(1歲內),肛欲期(2-3歲),生殖器期(也叫俄狄浦斯期,大約3-6歲)。而在精神分析的另外一個分支叫做“客體關係心理學”中,馬勒將人的心理發展階段分為:自閉期(1個月),共生期(2-6個月),孵化期(6-10),實踐期(10-16個月),和解期(15-24個月),客體恆久性期(2歲--3歲~以後)。然後,兒童同樣進入俄狄浦斯期。

武老師在他的文章中認為,中國人的心理年齡-(心理發展期)大約停滯在1歲之內,既,口欲期。他通過中國人愛“吃”,中國人的全能自戀心理等現象論證這一觀點。

作為一名從事心理諮詢的工作人員來說,雖然我個人覺得這有一點“一家之言”的味道,因為有很多實際上更深入的東西,他並沒有提到,甚至有些地方還是“混淆”的。

比如,他一方面談中國人的口腔問題,但另外一方面又談到家庭的三角關係。這是一個比較混亂的地方。口欲期的孩子是處於一元關係的,而三角關係,則說明這個人發展到了俄狄浦斯的三元關係。

另外一方面,雖然同是“自戀”“全能感”的體現,但是在心理診斷中,“原發自戀”和“次發自戀”還是有很明顯的區別的。原發自戀,是一個孩子的目中無人,他的世界裡只有他自己,而沒有別人。這是造成人格中惡性自戀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而次發自戀,則是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因為在現實受挫時情緒上的無回應,而把對他人的情感再次撤回到自己身上,自己滿足自己。在次發自戀中,孩子的自戀是為了彌補“受挫後的憤怒和羞恥”,是對自卑的補償策略。這一個是在口欲期,而一個是在肛欲期。

還有一點,“愛吃”、“會吃”、“能吃”,這恰恰正是說明我們的口欲期過度得很好啊,在這方面很享受,很有創造力。用這個來說明國人的心理狀態停留在口欲期,的確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最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口欲期”的孩子,他的人格結構是一個精神病性的人格結構(不一定會表現出精神病),如果說我們國人的心理狀態大都停留在口欲期,那我們國人的心理狀態的確非常堪憂。

我承認現實生活中,的確很多人在心理素質的建設上,心理結構的穩定上有一些不足,但這些還是畢竟因人而已,因人的經歷不同而不同。武老師的這個論點,我個人覺得是存在一定值得商榷的地方,同時也帶有對國人的一點“貶低”。

不過武老師在推廣心理學,讓心理學深入到社會大眾中這方面,我個人認為還是非常欣賞和尊重的。而且,即便是“一家之言”,這也是他的權利和自由!


旭冉-張


武志紅也算是我們心理行業中比較知名的人士了,以前看過他的一些文章,行文清新,感覺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之前,我也沒有聽到過這樣的論調,特意去百度一下,才知道他是在《巨嬰國》一書中有過這樣的文字。不過,因為我也沒有看過這本書,所以也就不能主觀臆斷地去評述什麼。為了嚴謹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裡就先做兩個假設條件做個範圍界定吧。

第一個是這段文字是被截章取意的。我們知道在表述一件事或者一個觀點時,是離不開它的語境的。在客觀的語境下,我們來理解這段文字,或許這段文字的觀點是正確的。這就像我在這要做個範圍界定一樣的道理。就像一種水果,可能在這個地方生長就會可口,而換個地方,甚至都未必成活。所以,武老師表達的這段文字卻未必是單純這段文字的表面意思,況且現在“巨嬰”一詞貌似也很流行,指的是心理年齡像嬰兒一樣沒長大的成年人。我因為並沒有看過武老師《巨嬰國》這本書,就不能探查到武老師真正想表達的意思了。

第二個假設就是武老師想表達的意思這是這段被單獨截取的文字的這個字面意思,並且不考慮任何其它語境。那我個人認為這個觀點就是有失偏頗了。這個精神分析界也不知道是誰,是不是能夠代表中國整個心理學界呢?再說這個精神學界能夠代表整個中國人的觀點嗎?如果不能回答這兩個問題,那我甚至都感覺這就像是標題黨,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譁眾取寵,好像是商業炒作知名度的味道。

所以無論是不是真的,你問問自己,認為自己的心理年齡是多少呢?答案會不會一致就會得到你自己的答案了。


鵜鶘心理


幾年前一位朋友向我傾訴 無非是兄弟姐妹之間的事情 他對兄長很好 就干涉了兄長和嫂子的一些事情 我想起我的青少年時期往事 我就說我自己領悟這一點很早 大約在八十年代 我發現中國人去西方探親 夫妻很容易簽證 父母就難一些 兄弟姐妹更難 我就明白了夫妻關係永遠是第一位的 後來系統學習了聖經 聖經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其實是告誡男人 結婚以後離開你的母親去愛你的妻子 可能猶太人很早發現了這個婆媳關係不好處吧 乾脆寫進聖經告誡世人 近幾年中國有個說法 勸告母親在特定時間體面的離開自己兒子體面的退出 不知道中國母親明白這一點沒有 明白了是兒子的幸運也是自己的幸運 中國家庭很多悲劇就是明白人太少 糊塗人太多 父母兄弟姐妹保持一定的邊界 保持邊界感 不要越界 不要干涉 母親從小告訴我多一個人多一個事 人越少 事越少


汪沛養生瑜伽


既然說的是心理學界,那肯定要查論文啊!

沒論文,怎麼算是心理學界?學術界就是要論文,要調查,要研究,要有數據才算學術界啊。

我們不妨打開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我輸入了「心理年齡」+「中國人」這兩個關鍵詞,結果——

我並沒有找到一篇論文,或者報告,直接對中國人的心理年齡進行測量或者總結。

初步結論:

武志紅說的「中國人心理年齡不超過1歲」,是不是「精神分析界」的共識我不知道。但是在心理學學術界,應該並沒有這種共識。

心理年齡是個什麼概念?

老實說,雖然我聽過這個詞,但是平時讀文獻、教科書,還真是很難見到它——

再次開動中國知網搜索「心理年齡」,主題,然後按照被引用數量和下載數量由高到低排列——

結果是——基本上看不到以「心理年齡」為主題的論文啊!!!

這說明啥?

這說明「心理年齡」這個概念,在中國的心理學學術界是不受待見的,至少是不流行的,也就是說,它的學術價值比較低。

甚至都很沒有存在感啊。

精神分析界,又是什麼?

精神分析,其實現在並不在主流的心理學學術界的核心。

雖然它很有名,雖然它曾經在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治療中佔據唯一核心的地位。

可是,現在在心理學學術界,它其實位置比較邊緣。

當然,位置邊緣,不代表它沒有價值,更不代表它是錯的。

只能說,精神分析的話,它確實離現在的心理學學術研究,比較遠一些。(當然,也不是說沒有,英國有做精神分析和腦科學的研究,還是挺高端的)

精神分析界,如果按照理論取向分,還可以細分成很多部分。

比如,經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為代表的

還有新精神分析,比如克萊因、沙利文、埃裡克森、科胡特

還有當代弗洛伊德主義修正:奧拓·科恩伯格、拉康、漢斯……。

這要一個個問過去,我是暫時辦不到。畢竟我不完全在精神分析的圈子裡。中國的精神分析流派的諮詢師,有多少人是認可武志紅說的觀點……真是難以確定,

畢竟沒人做過問卷調查啊。


照見


庶民亂議 百家爭寵 象形文字 文字獄 八股文 可以體現中國文化的失敗 扼殺掉了你的自信 我現在寫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不是漢字 你想想秦始皇燒的不就是“漢字”嗎?朱元璋害怕的也不就是漢字嗎?如果你用拼音文字這種東西 它還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嗎?當然為了讓你看的懂 我只能用漢字這種表達符號 漢字就像中國學生寫的作文 或者是中國語文那種教育 又或者是官話文件 空話套話 簡直是漢字的恥辱 我可以用四十二個甚至七個符號就幹掉漢字的千軍萬馬 中國人所謂的文化 不過是一種奴隸哲學。一個東西要想流傳下來 你必須讓統治者不容易看的懂 比如說西夏文 要是統治者看的懂 上面的各種西夏國合法性文字表述就像中華民國的官方文件一樣 後面的人要給他燒了!


真相從來就簡單


“中國人心理年齡不超過一歲,是精神分析界的共識”這句話顯然不是真的。

首先,在心理學範疇內,“心理年齡”這個詞彙本身就沒有非常準確的定義,每個人,甚至每個心理學家理解的心理年齡的內涵都可能是不同的。而連具體定義和指標都沒有的一個詞,更是不可能有什麼方法來進行測量的。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以“心理年齡”為關鍵詞上網搜一搜,你會發現各種定義和說明五花八門,而真正具有科學性的測量問卷(指的是具有信效度指標的、由專業人士編制,且得到實證檢驗的量表)幾乎為零——這裡並不包括那些毫無科學依據的“民間心理測試”。所以,一個連測量工具都沒有的虛幻概念,怎麼可能得出“中國人的心理年齡不超過一歲”這樣一個結論?

其次,精神分析界也是一個非常虛幻的稱謂。在中國,並沒有精神分析協會這樣一個法定團體,而在世界其他國家,也存在當地的精神分析學會與國家精神分析學會等多種構成人員不同、學術水平各不相同的組織,不知道武志紅老師口中所說的“精神分析界”,具體是指哪些人,哪個組織?

最後,不得不遺憾地指出,在心理治療領域,特別是精神分析治療領域,幾乎沒有什麼意見是可以達成共識的。由於精神分析更關注的是一些非常抽象的心理概念,無法測量也無法完全觀察到,所以幾乎每一位精神分析師都可以對此有自己的見解和意見,可以有自己的推測和理論猜想,而針對任何一個概念,精神分析師們的想法往往都是有所衝突的,根本不會達成所謂的共識——坦率地說,也正是因為不斷在觀念上產生衝突和質疑,精神分析理論才會不斷向前發展,並逐步演變出各個不同的分支。

武志紅老師的這本《巨嬰國》我並沒有看過,不過就從他這一句“中國人心理年齡不超過一歲,是精神分析界的共識”,並由此奠定全書的理論論調來看,這本書絕對不會是一本有科學性和科學精神的著作。


紫花地丁


沒在任何正經研究上看過這句話,倒是和武一貫的觀點一脈相承。要論真假,在正經精神分析研究中多半是沒有這種結論,可以說是假的。但可能確實是以武為主的精神分析流派治療師們口中常流傳的一句話。所謂“精神分析界的共識”,推測是指他自己和周圍的一些思路相似的治療師。

題中問到心理學界,諮詢治療以及與之相關的流行心理學界,與以科學實驗方法為基礎的科學心理學界在關注方向上並不相同。儘管國外心理學界,臨床在逐步尋求與神經心理學的聯繫,兩者之間交集和共識越來越多。但在我國,治療界和實證科學之間聯繫大概並沒有那麼多。

科學心理學不使用“心理年齡”這個概念,自然也沒有中國人心理年齡如何的實證證據。要問科學心理學如何看待這句話,只能說“不做評價。”精神分析學派恐怕也不使用“心理年齡”這個概念。至於是否有關於中國人的精神狀態成熟與否的研究,恐怕是沒有。共識就更談不上了。紐約時報一篇報道精神分析學派治療師對中國人目前精神狀態的報道中,問治療師當前中國人的典型問題是什麼時,都回答“很難說有具體典型,每個人的問題都有其個人性。”https://www.nytimes.com/2010/10/29/world/asia/29iht-letter.html

武作為流行心理學人,建立高度概括化的核心觀點,對他來說更易於被大眾理解和討論的。但無論哪個心理學界,真正有腳踏實地的學人和從業者的態度,還是像報道中的治療師那樣,關注具體的個人和實證。


柯晗


請問武志紅你是哪個國家的人?如果你不是中國人,你對中國人及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文明有多少真正的瞭解?如果你是中國人,假如以你的標題做個論斷的話,你的心理年齡恐怕是不是也沒超過一歲呢?既然心智沒有超過一歲,那麼一個不成熟的偽專家的屁話能站的住腳?


墨蘭3


精神分析~~還是後來的榮格現實點


劉森然


說這話的人一看就是未成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