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如何從一隻老鼠身上得到人生啟示的?

ou-zhou


司馬光說,才德兼備的可稱為聖人,無才無德的可稱為愚人,品德勝過才能的謂之君子,才能勝品德的謂之小人。德才之說放在李斯身上恰當不過,李斯是楚國人,原是小官吏,平時兢兢業業做好工作,他到廁所方便時看到廁中汙水汙物,有老鼠正在吃殘存的食物渣,聽到人的腳步聲時,便慌不擇路的四處奔躲怕被人發現,而來到糧倉,由於年久失管,老鼠橫行,一隻只吃得肥頭大耳,看到有人開門進去,也不害怕逃避,洋洋自得其樂。


見此情況李斯大發感慨說,廁鼠與倉鼠都是老鼠,但廁鼠所吃的是汙髒低劣之物,還怕人發現,而倉鼠卻能吃五穀比有的人還好命,也不畏懼人,處在不同的環境養成不同的鼠性,正如一些人的聰明才智都差不多,但有的富貴有的貧賤,不是正如廁鼠與倉鼠嗎?“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自以為頓悟之後的李斯,開始看不起小官吏職務,就辭官遊學,四處拜師學藝,拜在儒法兼修的荀卿門下,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苦學多年出師,便來到秦國求官,得到呂不韋的賞識。


李斯得呂不韋提攜後,努力爭取從廁鼠走向倉鼠,繞過呂不韋尋找機會接近秦王政,勸說贏政抓住六世餘烈的基礎,尋找時機統一六國,建議各個擊破,以財帛和刺殺瓦解分化各國,“諸侯名士可以下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良將隨其後 ”。秦王聽從了,按照李斯的計劃先滅韓國,達到恐嚇其它諸國的目的。李斯因此被拜為客卿,廁鼠已經走到糧倉門口準備變成倉鼠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隨著秦國良臣賢將的各盡其力,秦國終於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秦王政變成秦始皇,李斯有大才,秦王朝建立後,廢分封設郡縣,統一文字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都出自丞相李斯的手筆,於秦朝實有大功。(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至此作為倉鼠妥妥的大吃特吃放心吃了。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秦始皇東遊迴歸途中,在沙丘崩逝,早已吃飽的丞相李斯,此時碰到另一隻廁鼠趙高,倉鼠與廁鼠展開了新一輪的交鋒,一個為進倉,一個為守倉,最後兩鼠合流,共同蛀壞秦國棟樑。

宦官趙高是秦始皇少子胡亥的師傅,此時為了掌握權柄,打算廢長立幼,擁立小公子胡亥當皇帝,但權力不足需要李斯配合,深諳權謀熟悉李斯的趙高對他展開遊說,以利益切入,說若是公子扶蘇上位,必重用心腹蒙恬,李斯的倉鼠地位不保,如果擁立胡亥,無人可以與李斯相爭,富貴可保。立志當倉鼠的李斯聽從了,矯詔立胡亥為二世皇帝。不久,趙高專權,義軍四起,李斯長子三川守李由被義軍殺死,自己也在權力傾軋中失敗,欲當活廁鼠而不可得,被誅三族,臨死前有東門黃犬之嘆。


南方鵬


李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中,起到過很大的作用。他在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他在廁所見到老鼠吃人屎,一見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嚇跑了。後來,他在倉庫裡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糧食,也沒有人去管。

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人之所以有差距,如同這兩種老鼠,所在的環境不同而已!”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就應該象在糧庫裡偷吃糧食的老鼠,才能為所欲為,盡情享受。

可以看出,在戰國時期是亂世,人人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幹出一番事業來。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後來來到秦國,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最終因為自己私利之心過重,被趙高腰斬,並被滅族!

可見太善於投機取巧,也不是什麼好事。最終都是一場空!還是腳踏實地來的穩當。


小板凳看電影


秦朝丞相李斯和兩個動物有關,一個是老鼠,一個是黃狗,可以說他的人生觀就是“始於老鼠,終於黃狗”,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年輕的時候曾在郡裡當小官。有一天,他看到辦公室旁邊的廁所裡有老鼠偷垃圾吃,而只要有人或者狗經過,老鼠就會驚慌而逃。之後他又到了糧倉,發現糧倉的老鼠吃的是倉裡的糧食,而且並不懼怕人和狗。於是李斯就發出了感嘆:一個人發展如何,和老鼠一樣,關鍵要看所處的環境。

所以,李斯覺得自己在楚國郡裡不會有出息,就去跟大儒荀子學習鍍金,之後覺得楚國沒前途,就前去投奔了秦國。

後來李斯輔佐秦王政統一了天下,秦王政成了秦始皇,李斯也當上了丞相。但在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了穩固自己的利益,串通中車府令趙高篡改秦始皇遺囑,讓秦始皇幼子胡亥即位。但李斯又受到趙高的汙衊,最終和次子一起被判處死刑。李斯和次子被押解出獄時,他回頭對兒子說,父親想帶你牽著黃狗一起出上蔡東門打獵,又怎麼辦得到?

到了這個時候,他才認識到,伴君如伴虎,無憂無慮的生活也許是最好的。但是已經晚了。


林屋公子


李斯的老鼠哲學實際上就是他對人與社會環境關係的一種反思,在他看來,人首先無論能力如何,首先要找到往上爬的機會和一個優越的環境。有的人就像廁所裡面的老鼠,一輩子待在骯髒的環境之中吃著骯髒的東西,而有的人就像倉鼠,人沒吃著之前它們已經挑著好的吃了個飽,富足且無憂無慮。

在李斯尚在年輕的時候其實是一名倉庫管理員,這個職位算是一個公務員,比起貧民來說已經不愁溫飽了,但是在整個官僚體系上來看,他不過是一個不入流的下等小吏。李斯常年做著這樣的工作,尚且可以養家餬口,閒適安穩,本也是比較知足的。這就有點像我們現代人所說的舒適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可能就這樣碌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但李斯畢竟不是一般人,他心中還有著超乎常人的胸襟和抱負,而他擺脫舒適區的勇氣,竟然是被一群老鼠所喚醒的。

一天,李斯像平常一般上班,他路過廁所的時候,注意到廁所裡面的老鼠嚇得四竄而去。李斯心想,這般整天生活在骯髒環境之下吃著骯髒食物的老鼠,整天提心吊膽防著人,狗一叫都嚇得直竄,果然是最下等的生物。

後來,他像往常一般走進了倉庫,發現倉庫裡面的老鼠正在大口吃著糧食,看到人來了也不像廁所裡的老鼠那般膽小,聽見狗叫也像沒事兒一樣。李斯感慨,同為鼠類,糧倉之中的老鼠住在乾淨乾燥的大房子裡面,遮風擋雨,每天有吃不完的糧食。

廁所裡面的老鼠難道就註定過那樣的生活嗎?只是它們從沒有看過糧倉之中老鼠的快活日子,以為老鼠生來就應該像它們一般,整日在廁所裡面渾渾噩噩。李斯從兩群老鼠身上總結了人生哲學,一個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首先不是取決於你的能力,而是在於你出於的環境。如果你生在惡劣的環境之中,又沒有進取之心的話,在他人看來,不過就是骯髒的廁鼠罷了。

醍醐灌頂的李斯立刻辭去了倉管員的工作,說走就走,拜訪了荀子,成為了荀子的得意門生。被一群老鼠刺激的李斯最後成為了千古一相,雖然他的結局也很悲慘,但是他的老鼠哲學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

從古到今,長久出於卑賤地位的人,都習慣用“無為安穩”來慰藉自己,他們厭棄社會、譏諷富貴、厭惡權勢,其實大部分只是太過無能罷了。能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絕非是安於現狀的人,能在青史上留名的大人物,沒有絕對的隱者。


木劍溫不勝


從一個不起眼的郡小吏到秦國位高權重的丞相,再到身死族滅但求牽犬逐兔而不可得,李斯這一生的傳奇跌宕竟是從兩隻老鼠身上開始的。

一、廁鼠和倉鼠的選擇題

當年的李斯還是楚國的一名郡中小吏,每日便是做做清點倉庫跑跑腿的雜事。一日,李斯來到吏舍的廁所中,剛推開門便聽到一陣窸窸窣窣的響聲,定眼一看發現是廁中的老鼠正慌忙四處逃竄。

竟這種場景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李斯沒有多想,隨後就準備去糧倉裡清點糧食。走進糧倉後,李斯驚呆了:一隻老鼠正趴在粟米堆上啃得正起勁兒,見有人來了也不急著逃走。適才,廁鼠的樣子又浮現在他腦中,斯幡然醒悟:

廁中鼠每天盡吃些汙穢不潔的東西還得時時擔驚受怕,而這倉中鼠每日卻是住得好吃得好,無憂無慮。同為老鼠,只因選擇不同,命運便大相徑庭。想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廁鼠的命運不禁讓李斯想到自己的處境,而倉鼠的命運則刺激了李斯追求功利的決心。廁鼠與倉鼠就像是一道擺在李斯面前的選擇題,而李斯毅然選擇了要做一隻安適無憂的倉鼠。在李斯心中,實際的利益權勢才是他嚮往生活的保護傘。從那以後,李斯的人生價值觀也開始發生了轉變,他說:“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二、作為倉鼠的一生

李斯不僅從倉鼠身上悟出了人生啟示,還以其一生來踐行著這種命運。

從那以後李斯遠赴齊國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荀子一派認為, 人性本惡,人的本性便是追求利慾,李斯便牢牢記住了這一點。可荀子又說,“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製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正因為人性趨利避害,所以只有化性起偽才能成為聖人。可惜李斯對荀子的學說只接受了前半截,就像他看倉鼠的命運也只看到其前半生。但對於前半截的趨利避害之術李斯確實學得很好。

李斯確實有天賦也很有眼光,學成之後的他沒有選擇留在齊國也沒有回楚國,而是一眼便相中了秦國。李斯來到秦國後,便與同樣重利的秦王嬴政一拍即合。兩人合作經營三十餘年,終於締造起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大一統帝國。秦朝建立後,李斯又相繼上言行郡縣之制、統一思想與文字等等,都是對秦朝後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政策。由此李斯便坐穩了丞相的交椅,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美好生活。

三、倉鼠的結局

李斯的好日子從選擇跟著趙高扶立胡亥起便發生了變化。秦二世登基後,趙高把持了朝政,政局陷入一片混沌黑暗之中,而李斯趨利避害的人生觀讓他毅然選擇了明哲保身。他本以為只要不淌這趟渾水,就可以繼續享受倉鼠的生活,但是既已入倉又如何能全身而退呢?不久,李斯遭到趙高排擠,被捕下獄,最後又以謀逆的罪名被腰斬於市。

李斯的一生和這倉中之鼠何其相似,既得到了倉鼠的人生,便要承受倉鼠命運的結局。倉鼠與廁鼠相比,確實是衣食無憂、安穩閒適,但這都只是暫時的。廁中鼠因為常常被驚擾,雖然整日裡噤若寒蟬卻身手敏捷具有危機感。

倉中鼠雖能得一時安愉,卻絕不能為人所容,廁中鼠人尚可忍之,但倉中鼠則是人必得而誅之。

當年的李斯未看到倉鼠的結局,卻用了自己的一生去體悟了倉鼠的命運。直到臨死前一刻李斯才真正體悟到所求為何。秦二世二年七月的一天,李斯離開了潮溼陰暗的牢獄,即將被押赴刑場處決。那日陽光明媚,正適合去郊外打獵,看著這天,李斯突然牽起兒子的手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言罷,潸然淚下。

參考資料:《史記》、《“倉鼠”“廁鼠”話李斯》、《荀子、韓非的人性論:李斯悲劇根源》


歷史風雲錄


人一旦開始認真思考,一束光、一株草、一滴水就能讓他頓悟人生。

微末之處,可探哲理。秦朝名相,秦始皇的左膀右臂——李斯,就是因一隻老鼠而徹底改變人生軌跡。

李斯年輕時,在楚國上蔡郡做看守糧倉的文書小吏,這是一個吃不飽,但也餓不死的職位。

許多同他一樣的小吏安於現狀,在亂世中苟全性命,混吃等死。李斯本來也可能走上這樣的人生路,庸庸碌碌至死。

直到有一次,他在廁所見到瘦弱的老鼠吃人糞,又髒又臭。老鼠一見到人和狗,落荒而逃。之後,他去查看糧倉,看到倉庫裡的老鼠無所顧忌地吃糧食,腆著圓滾滾的肚子,人來了也不躲。

對比之後,李斯開始思考。

同樣是老鼠,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性格與膽量大相徑庭。廁所的老鼠吃不飽,東躲西藏,膽小怯懦,只求生存;

倉庫的老鼠有吃不完的糧食,又沒有人去管它,自然大著膽子享受。

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就是著名的“老鼠理論”,意思是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其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通俗點說,是指你所生活的環境對你的人生成敗、生活質量等具有重大的決定作用。

他想到自己,要出人頭地,就得像倉庫裡的老鼠一樣,有讓自己為所欲為的環境,那就是權利。

於是,他毅然決然辭去穩定的職務,拜荀子為師,學習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學成之後,他選擇了秦國大展拳腳。

提及原因,他說:“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他不想被人恥笑,也不想窮困潦倒,所以追名逐利。

李斯用盡畢生所學,助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

雖出身平庸,但他最後官拜丞相,身居高位多年,女兒都嫁給王孫貴胄,兒子都娶了公主貴女,風光無限。

多年籌謀與拼搏,李斯終於成了糧倉裡的倉鼠,生活安逸,呼風喚雨無人擾。

可人心總不容易滿足,享受了多年權勢後,他便再放不下。

為了鞏固地位,秦始皇死後,李斯與趙高合謀,發動沙丘之變。他們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 。

他以為,他可以繼續倉鼠一樣的生活。可惜他忘了,糧倉裡的老鼠太肥,偷吃太多,總會被人打死。

趙高忌憚他,設計陷害,李斯於秦二世二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行刑前,他拉著兒子的手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那一刻,他幡然醒悟,倉鼠也並不快活,命運掌握在別人手裡。

李斯的傳奇最終落幕,如今看來,他的“老鼠理論”雖然帶著功利性,卻不失哲理性。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確實會對一個人產生深刻的影響。

但決定人生的,始終是人自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李斯原本是楚國的一個小縣城的小官吏,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庸庸碌碌本該就這樣過了一生,但是有一天他上廁所的時候,突然看到了糞坑裡面聚集著眾多的老鼠正在糞坑裡面吃著腥臭的糞便,渾身髒兮兮的乾瘦無比,它們在看到李斯進來之後,嚇得忙逃竄開來。


李斯蹲在糞坑裡正方便著,他陷入了深沉的思考,他聯想到剛才看到糞坑裡面的老鼠,因為處在陰暗的角落裡,看到人害怕的樣子,非常的可笑;

又想到了在糧倉裡面看到的肥碩、皮髮油亮的大鼠,在看到人時全然不畏懼的樣子,通過這兩種老鼠,他聯想到了自己的境遇。


他現在的這個職位,對於平常百姓們來說雖然已經是一個不錯的差事了,但是李斯覺得自己就是那隻糞坑中的老鼠。

因為處在陰暗不良的條件裡,限制住了自己的發揮,即便有著再大的才華也會最終泯然於眾人。

老鼠是如此,人又何況不是如此呢?

老鼠在良好的條件裡可以長得更加的肥碩,精神狀態更加的飽滿,人如果處在的位置更高了,看的東西更遠了,那就算他再怎麼碌碌無為他也會比在陰暗角落裡努力一輩子的人過得好。

在那一刻李斯感覺自己參悟了這人世間的真理,他突然在糞坑裡面大笑了起來,褲子也沒拉,就突然跑出了糞坑外,妻子看著李斯的樣子非常滑稽,就問他發生了什麼。


這個時候李斯已經決定要離開這個小縣城了,他跟妻子說出了自己的決定,妻子沉默了許久終於點了點頭,滿含期許的看著李斯,讓他放心的去做,於是接下來李斯告別了妻子和兒子,離開了小縣城。

他前往了當時儒學大家荀子的學堂裡求學,並在這裡認識了當時早已經成名的少年天才韓非子,韓非子是秦始皇非常喜歡的一名法家天才,秦始皇特意派人從韓國將他請到了秦國做官,正是憑藉著韓非子的關係李斯才得以進入了大秦的朝堂、進入了秦始皇的眼中,最終他的才華才得以展現。


後來當秦始皇攻打韓國的時候,李斯跟秦始皇提出了一個意見,那就是要滅韓國,得先除掉韓非子,要不然以韓非子這麼有才華的人,一旦攻打了韓國,他作為韓國的王子,必定會回到國內,幫助國家抵抗秦國,到時候終將是個禍害,所以李斯通過秦始皇把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韓非子除掉了。

這就是李斯對他的恩人所做出的事情。

李斯的人生本該是暗淡無華的,但是他的一次上廁所徹底改變了他人生的命運,他通過對比糞坑中的老鼠和糧倉中的老鼠得到了人生的啟發,他不想再得過且過,於是他走出了小角落,邁向了更廣闊的世界,最終成為了秦國的丞相,成為了大一統秦帝國的宰相,從此人生載入生史冊,留與後人評事非。


孤客生


李斯從老鼠身上得到啟示這件事情被南懷瑾稱之為“老鼠哲學”。首先來介紹一下,這件事情講得是一個什麼事。話說李斯當時還不是大秦的宰相,而是一個管著糧倉的小官員。在做官的過程中,李斯觀察到一個現象,司馬遷的《史記》中是這樣記述的:

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

大意就是說李斯看到廁所的老鼠吃得也不好,而且還擔心受怕(畢竟有人來呀),而倉庫中的老鼠,住在糧米很多的寬大倉庫中,無憂無慮,簡直不能更好。因此李斯深受震動,一個人過得好不好,完全受其環境所影響。於是,李斯來到當時最為強大的秦朝,成為宰相呂不韋的門客。後來,憑藉自己的才華,李斯讓呂不韋另眼相看。但是李斯的目標遠不及此,當時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導致秦始皇想驅逐他國的客卿。

什麼事情能夠讓秦始皇產生如此大的怒氣呢。原來是一個叫做鄭國的韓國人,以為秦國修水渠為名,實則消耗秦國國力。不過這條渠還是修成了,秦國百姓深得其利,這就是有名的鄭國渠。但是秦始皇還是知道了他原來的目的,因此並不相信當時住在秦國的各國客卿。當然,李斯肯定也是在驅逐之列的。於是,李斯便寫了名聞天下的《諫逐客書》。這篇諫書不僅改變了秦始皇命令,更重要的是讓李斯成功吸引了秦始皇。之後,李斯便一步一步走了上去,最終成為秦朝的宰相。他成功的從“廁鼠”變為了“倉鼠”。


歷史是什麼


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在郡裡面做小吏,生活很艱辛。某天,李斯在廁所發現有老鼠在偷吃垃圾,一旦有人或狗接近,它們總是顯得驚恐萬狀。不久,李斯又進入官府糧倉,發現有倉鼠在大搖大擺地偷吃官糧,絲毫不用擔心有人或狗來騷擾。對比廁鼠和倉鼠的不同遭遇後,李斯大發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跟廁鼠、倉鼠的遭遇相似,只在於所處的環境罷了。我怎能甘於目前的狀況呢?”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見《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李斯發完感慨後,便徹底卸下思想包袱,到蘭陵去投奔大思想家荀子,跟隨他學習帝王術,立志要出將入相,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李斯學成之後,考慮到楚國不足以讓他施展抱負,便西行入秦,在丞相呂不韋手下做了門客。呂不韋敗死後,秦王嬴政因為賞識李斯的才能,非但沒有處罰他,反而任命他為客卿。



李斯侍奉嬴政後,將自己平生所學盡情施展開來,幫助秦國兼併山東六國、統一天下,實現中國史上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六國既滅,李斯建議秦王自稱皇帝,又主張廢分封、建郡縣,焚詩書、禁私學,統一文字、車軌、錢幣、度量衡,北驅匈奴築長城、南擊百越開嶺南,為秦帝國的創建和鞏固立下蓋世奇功。


李斯因功勞甚偉官至丞相,位極人臣。而秦始皇為獎賞、籠絡李斯,讓他的兒子們全部娶公主,女兒們全部嫁給王子,使得李家的權勢達到頂點,成為公卿百官無比“眼紅”的對象。不過李斯雖然富貴至極,但每每想到“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心中便總是惴惴不安。



有一次,兒子李由從三川太守任上休假回家,李斯為此設宴招待同僚,公卿百官前來祝賀的都踏破李家的門檻。見到如斯盛況,李斯不喜反憂,嘆息著對家人講:“老師曾經告誡我們,任何事物都忌諱過分盛大、完美。想我李斯原本不過是一介平民,僅憑著微末之功,便被皇上提拔到如此高位,富貴達到極點。可事物過於盛大、完美往往就會走向衰落,我真擔心李家會遭遇什麼不測。”


果然沒幾年時間,時勢的發展便印證李斯的擔憂,讓他遭到身死族滅的結局。一切還要從秦二世的登基說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倒,最終病死在沙丘。秦始皇臨終前命令公子扶蘇接班,並遣使將遺詔送至蒙恬軍中(扶蘇當時在蒙恬軍中任監軍)。然而負責詔令傳達的中車府令趙高素與扶蘇不合,而跟秦始皇的幼子胡亥關係親近,為個人安危及前途考慮,便串通意在鞏固權位的李斯篡改遺詔,扶立胡亥為帝,並遣使賜死扶蘇。這場變故,在史書上被稱為“沙丘宮之變”。



這場變故後,胡亥登基為帝,並重用趙高為郎中令,將朝中大小事務一股腦交給他打理。李斯既不甘心權力被架空,又對胡亥和趙高狼狽為奸、倒行逆施的行為不滿意,便經常向胡亥上書勸諫,漸漸地便讓貪圖享樂的秦二世產生了膩煩心理。趙高早有取代李斯當丞相的心思,如今見此情形,便在皇帝面前誣陷李斯謀反,並將其打入死牢嚴刑拷打。


正所謂“三木之下,何求不得”。李斯沒熬過酷刑,在牢中被屈打成招,很快便被判了死罪。受刑那一天,李斯回想起數十年來的如煙往事,抱著自己的次子一邊哭,一邊哀嘆道:“要知今日,何必當初。今天我們父子淪落到這種地步,就是想再過一把牽黃犬、出東門捕捉狡兔的癮,也是辦不到了!”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李斯在咸陽街頭被腰斬處死,家屬也被夷滅三族。


秦二世將李斯腰斬,並滅其三族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引文同上。


文史磚家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倉中之鼠腦滿腸肥,不懼生人。廁中之鼠骨瘦如柴,懼怕生人。當倉庫管理員的李斯就此頓悟,一飛沖天。既成就一生偉業。但也最終落得身首異處。

李斯的頓悟無非就是你個人所處於的一個平臺和所處的地位和環境。有了舞臺就可以施展才華,就可以像倉中的老鼠一樣。為所欲為富貴榮華。同樣是老鼠,只因為舞臺與環境的不同,居然有如此大的反差。他徹底顛覆了李斯的人生觀。這就是因為後臺和背景不一樣,生長的環境不同。這就是所謂的環境改變人,環境對人的影響。老鼠哲學讓我們不得不相信一個道理:實力為上。只有努力改變。完全可以成為倉中老鼠。這是李斯老鼠哲學積極向上的一面。



在李斯看來,一個人所處的和平臺造就他的未來,能力是次要的,把倉中的老鼠放在廁中,也是一樣。地位可以爭取,但其中的環境需要自己去尋找。李斯是荀子的學生。接受人性本惡的思想。也由於此,他才去投靠了秦始皇,有了他的平臺和環境,也有了他施展才華的舞臺,李斯的老鼠哲學不過是自私自利的思想,因為他忘了,老鼠過街,人人喊打。老鼠偷的可是別人的糧食。他只看到了機遇,沒有看到危機,而這種危機一旦爆發就是身首異處。而李斯發達於倉中老鼠哲學,也死於倉中老鼠的哲學,所謂: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李斯的老鼠哲學一開始註定了惡的結束。李斯的老鼠哲學,也造就了他的悲劇,也就是鼠目寸光,貪戀富貴。倉中之鼠時間長了就沒有危機感。而廁中之鼠永遠都有警惕性。因為在李斯看來與其相信能力,不如相信財富,相信財富不如相信權力。這也是李斯悲哀之處。


李斯的失敗就在於在倉中太久,眷戀富貴。李斯生於窮困,他太渴望富貴了,一旦擁有就怕失去。在秦始皇去世以後。李斯他的行為就是他自私自利的表現,就是老鼠哲學的守望體現。渴望自自身的富貴。而忘記了潛伏的巨大危機。他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李斯老鼠哲學有他積極向上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他惡的一面,自私自利的一面,這其實就是一個度的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