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市场的价格战,比实体店价格战更可怕,动辄亏损上亿

这几年互联网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了,同一领域的手机软件在推出之后,都要经历一场残酷的生存考验。这场生存考验不考验其他的,就比谁砸的钱多,谁能坚持到最后。小商家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大企业也是独立难支,往往需要进行几轮融资,砸钱长达几年之久,才能以胜利者的姿势收复河山。

互联网市场的价格战,比实体店价格战更可怕,动辄亏损上亿

淘宝推出"双11"购物节时,曾参与过玩游戏发红包的模式,通过玩游戏来增加用户黏度,使得用户在淘宝网花费大量的时间。玩游戏的同时会进入商家页面,自然就增加商品的曝光量。通常,淘宝会给每个用户发5-100元的红包,有了红包自然就要用出去,于是双11的业绩是蹭蹭的上涨。

互联网市场的价格战,比实体店价格战更可怕,动辄亏损上亿

再到打车软件之战,打车软件开始推出时用户的接受度不高,这毕竟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为了提高用户的注册量,打车软件推出了注册送打车券的活动,平均用户可以免费打车3次。更是推出了邀请新用户送打车券的活动,活动推出后用户量快速增加。市场竞争激烈之时,各大打车软件纷纷发打车券、折扣卡。

互联网市场的价格战,比实体店价格战更可怕,动辄亏损上亿

外卖软件之战完全沿袭了打车软件的推广策略,免费送代餐券、满减活动,活动力度最高之时,免费吃一顿价值30元左右的饭也是常事。单车之战更像是互联网大战的升级版,不仅免费骑车,送折扣卡,只要骑满一定时间还能领红包。到这时,软件下载的激励政策已经发展到一种临界点。

互联网市场的价格战,比实体店价格战更可怕,动辄亏损上亿

国人的习惯彻底被这些软件养刁了,很多软件下载下来后领取玩奖励就卸载,以至于这些软件的注册量大,流失量更大,推广金额花了不少,最终留下来的客户却没几个。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优秀的商家,在经历前期的投入之后最终获得成功。

互联网市场的价格战,比实体店价格战更可怕,动辄亏损上亿

被玩坏的互联网营销,被养刁的中国用户,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打车软件前期投入非常大,达到几十亿美金,最终以滴滴收购Uber谢幕。滴滴在成功打败Uber之后,用户的直观感受是,打车价格一路上涨,甚至比出租车价格更高了,而车主们的收入却不如之前,滴滴公司收取每一笔打车费的20%,遇到打折的次数比春节过年还少。此时的广大用户已经离不开打车软件了,就算价格高昂,也仍然习惯打车。

互联网市场的价格战,比实体店价格战更可怕,动辄亏损上亿

外卖软件并不像打车软件一家独大的局面,竞争仍然存在,但用户为每一笔外卖支出的包装费、配送费高达5-10元之数,而外卖的价格也比店里贵了许多。尝过了坐着等饭吃的滋味,谁还愿意走出去?为此,用户只得支付高昂的服务费。

互联网市场的价格战,比实体店价格战更可怕,动辄亏损上亿

就像实体店的恶性竞争一样,互联网行业也正在上演一场价格战。经历了巨额资金亏损的互联网企业在打垮对手后,必须短时间回本,高收费是势在必行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户今天享受的低价,必将以明日的溢价来偿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