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在石失靈了嗎?

《Running Man》8年,《無限挑戰》12年,《Happy Together》17年——在韓國,能夠同時在多檔國民級別、長壽節目裡擔任重要角色,劉在石是為數不多的一位。

不過這兩年,他似乎沒那麼順利。

劉在石失靈了嗎?

KBS2《Happy Together》在近年多次改版,不見起色;SBS《Running Man》也幾經人員更替,風光不再;MBC《無限挑戰》則在今年3月底,畫上了休止符。此外,劉在石今年還接連參與了四檔新節目的錄製,分別是《犯人就是你》、《You Quiz on the Block》、《迷蹤裡 8-1000》、《最近的孩子們》,這些節目在開播之後都沒有獲得意料之中的好口碑。

如果說面對風雲變幻的綜藝市場,長壽節目的頹勢不可避免,那麼新節目的“反響平平”則值得深思。是“大神”劉在石失靈了嗎,還是節目存在“連大神都救不活”的致命問題?

《犯人就是你》:《Running Man》+《犯罪現場》=當野心大於創造力

劉在石失靈了嗎?

前不久,Netflix在韓國的首檔原創綜藝《犯人就是你》傳出了第二季製作的好消息。在資本力的推動下,這樣的決策無可厚非,但是很難說第一季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犯人就是你》在整季節目中有大的故事線索,每期節目也有相對獨立的事件,通過固定成員扮演不同的偵探角色,在不同場景中與NPC對話並完成遊戲挑戰,從而得到進一步的線索。龐大華麗的遊戲裝置、固定成員各有人設、大牌明星客串NPC,《犯人就是你》被不少觀眾視為《Running Man》+《犯罪現場》的組合。

但是為什麼這樣的加法沒有得到1+1>2的效應呢?在筆者看來,與演技尷尬和推理情節的設置失當有關。

劉在石失靈了嗎?

首先,節目中的固定成員始終處於一種謎之狀態,他們既帶有節目所設定的人物設定,如無業遊民、前刑警、推理愛好者等,同時又沒有脫離他們在真實世界作為演藝人的個人形象。在節目中,他們時而一本正經地地恪守任務角色,時而又讓觀眾感覺跳戲,回到了尋常綜藝裡的搞笑形象,導致節目風格的不明確。

其次,節目想要以推理和遊戲並重,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並沒有能很好地平衡兩者,反而過於複雜的遊戲任務讓推理線淪為配角。每到一個場景,NPC會為偵探團設置不同的通關遊戲,遊戲的過程遠比推理的分量更重,比如首期節目中,前半部分偵探們分組移動到不同的場景進行小型遊戲的挑戰兼線索查找,後半部分則是與推理無關地設置了四個大型的密室逃脫遊戲,從而讓推理燒腦的部分讓位於遊戲搞笑部分,沒有為《犯人就是你》在綜藝市場裡樹立一個獨特的地位。

劉在石失靈了嗎?

《犯人就是你》無論是在節目規模、選角上都堪稱大製作、重量級,處處展現出製作者的野心,然而正是因為什麼都想要,所以在推理、遊戲上都沒有做好。

《You Quiz on the Block》:《無挑》遺產+模式侷限

劉在石失靈了嗎?

劉在石和曹世鎬的兩人搭檔,西裝革履卻揹著簡易的桌椅,在街上與普通人展開談話和知識問答,乍一看,倒像是《無限挑戰》衍生的一個小環節。事實上,在《無限挑戰》停播前,劉在石就曾在節目裡策劃過這樣的環節:西裝革履的他揹著小桌椅,在馬路上展開普通人的即席脫口秀“等一下”。此外,劉在石和曹世鎬,早些時候曾在《Happy Together》裡同過框,《無限挑戰》後期,曹世鎬作為固定成員加入,劉在石對於曹世鎬也多有關照,常常以“親愛的”稱呼曹世鎬,“叮囑”他少說廢話,形成了特別的笑點。

劉在石失靈了嗎?

《無限挑戰》“等一下”環節

劉在石失靈了嗎?

《You Quiz on the Block》

《You Quiz on the Block》在形式+成員搭配上面蹭了一波《無限挑戰》的熱度,但是這個甜頭顯然到首期節目為止。根據尼爾森韓國數據顯示,第一期的收視率為2.3%,與同時段的《Radio Star》、《請給一餐秀》、《白鍾元的衚衕餐廳》相比,顯然稍遜一籌,更為遺憾的是,節目往後的十一期節目都沒再打破首期的收視率成績。

劉在石失靈了嗎?

國民級別的MC配置、隨機路人的即席談話、同樣的週三深夜檔,我們很難不去聯想,《You Quiz on the Block》或許是對《請給一餐秀》進行的一次“精準打擊”:後者由同樣在韓國有著國民級別知名度的MC李京奎、姜虎東坐鎮,進入尋常百姓家,共同分享每個家庭的喜怒哀樂。然而,《You Quiz on the Block》囿於模式本身的設計,難以達到後者節目的深度觸及。

首先,《You Quiz on the Block》的節目亮點在於普通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無奈的是,在不足80分鐘的節目裡,平均每期有超過7組普通人答題出鏡(有多人一組進行答題的情況),再除去答題的時間,縱使是再高明的主持人或者是剪輯師,也無法在短短几分鐘內向觀眾展示更為深層次的故事。

劉在石失靈了嗎?

其次是開放的街頭空間,一方面給節目帶來的是變換的視覺場景,但是開放、公共的空間對於談話的交心、深入是否能起到幫助,這裡恐怕要打上一個問號。出演者畢竟不是專業的節目出演者,在街頭面對的不僅有攝像機和工作人員,還有好奇的路人,出演者的表現力極容易受到影響,而這又直接決定了節目最後的效果。

反觀《請給一餐秀》,每期節目最多聚焦兩個家庭,並且進入普通人的家裡,讓出演者在最熟悉的空間裡,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這樣的節目邏輯顯然更紮實。在筆者看來,頻繁更替的出演者以及開放的街頭空間,註定了《You Quiz on the Block》只能是一檔深度有限的小體量的綜藝,而這與觀眾對於劉在石的期待存在著落差。

《迷蹤裡 8-1000》:體驗類綜藝+推理元素,如何加強其內在邏輯?

劉在石失靈了嗎?

《迷蹤裡》在前期開始宣傳的時候就已經足夠吸引眼球,從劉在石到張度妍、梁世亨這樣的搞笑擔當,再到孫丹菲、林秀香、Jennie這樣的顏值擔當,似乎整個出演陣容已經確保了新鮮感。再加上預告片營造出的神秘、詭異氣氛與出演者震驚的表情,觀眾似乎可以抱有期待地去觀看這檔節目。

可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節目將背景設置在獨立的村莊裡,不包括劉在石在內的8位參賽者在兩天一夜的時間內,通過在遊戲中獲得更多的提示,來尋找藏在村莊裡的1000萬韓元獎金。在這期間,所有參演者需要自行獲取食材、準備食物,同時也要在村子裡各個角落尋找最終的提示。節目中設置的遊戲也相對簡單,比如用日常農具打排球、趣味問答等等。

《迷蹤裡》在播出之後,得到了不少韓國網友的好評,主要集中在這檔節目的復古性質,讓觀眾回想起了曾經讓他們開心的電視節目。

劉在石失靈了嗎?

《家族誕生》

劉在石失靈了嗎?

《迷蹤裡》

的確,整檔節目的設置,就像是加了推理元素的《家族誕生》。這檔誕生於十年前的節目,有著農村背景、自給自足的生活場景、無厘頭的搞笑遊戲,節目中的劉在石和李孝利還憑藉該節目獲得了2009年的演藝大賞,這足見節目在當時的深入人心。

《迷蹤裡》在大部分的情節上與《家族誕生》如出一轍,比如嘉賓們需要親自深入田間進行食材的獲取、在庭院裡進行食材烹製、運用手邊的工具進行排球比賽。明星們笨拙地操持家務、女明星打破完美形象、無厘頭的遊戲依舊是《迷蹤裡》的主要看點。

但《迷蹤裡》畢竟以懸疑、推理為主打,在這點上,《迷蹤裡》的表現則不盡人意。比如首期節目的獎金隱藏在小狗的項圈裡,8位參演者拿到的線索,要麼是數字101(意指101斑點狗)、要麼是7個並列的字母H(7H與韓文的“狗”相似),線索之間沒有關聯性,並且都能夠一步到位地推理出最終的答案,這樣的推理難度顯然過於小兒科了,難以撐起節目的主線。

明明是一檔《迷蹤裡》,卻像是在看兩檔節目,其深層原因還是在於農村體驗部分與推理部分沒有形成內在的關聯。對於製作者而言,在多種元素的疊加或許能為節目增添更多的看點,但是其風險也成倍地增加了。

《最近的孩子們》:當新鮮的短視頻元素去掉“特殊”標籤,還剩下什麼?

劉在石失靈了嗎?

《最近的孩子們》向年輕人發出邀請,他們上傳的短視頻將被節目參演嘉賓一一觀看,現場的三組嘉賓將分別選擇其中最感興趣的一個視頻,並親自找到這些年輕人,與他們共度一天的時光。之後明星嘉賓又會回到演播室,以觀察類節目的形式回顧一天的共處。

劉在石失靈了嗎?

以年輕人拍攝的短視頻為切入口,節目無疑是抓住了時下年輕人的潮流。在首期節目裡,12支年輕人自制的短視頻,無論是在視頻概念還是出鏡演出、拍攝包裝上,都充分展現瞭如今的年輕人的實力。

據節目主創人員透露,節目以“現在的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和個性展示”為主題,在出演者的選擇上,不以獵奇、特別為標準,而是“誰能夠很好地表現自己”。

首期節目主要是在演播室內觀看年輕人的短視頻,以吃三文魚為興趣的學生社團、選擇輟學熱愛冥想的少女、關係特別好的姐弟被選為探訪對象,第二期、第三期節目則展現明星走訪這些年輕人的情景,並在演播室以觀察類節目的形式進行。節目進入到第二期後,去除了短視頻的包裝,學生社團和冥想少女的表現,顯得遜色不少。

劉在石失靈了嗎?

《最近的孩子們》目前只播到了第二期,在此做出評論未免有些武斷。以最近的年輕人的生活狀態為主題,並活用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元素,不失為一次有益的嘗試。

然而節目組在最初選擇的時候就將具有獵奇性質的年輕人排除在外,自然喪失了一部分的節目趣味。短視頻向來以強烈刺激為看點,試問沒有了“奇特、獵奇”的標籤,看點還剩幾何?

結語

劉在石在長久的綜藝生涯中贏得“國民MC”的稱號不是沒有道理,無論是之前的節目還是最近上新的節目,他始終保持了“國民MC”級別的水準。

然而,一檔成功的節目,只有控場力十足的主持人遠遠不夠,還離不開優秀的節目模式和製作團隊的支撐。

— THE END —

作者 | 曾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